土地整理效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3 10:24:00

導語:土地整理效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整理效益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項目區基本情況;土地利用現狀;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分析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社會效益分析、生態效益分析、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區土地總收益項目區土地總收益包括新增耕地的經濟效益和改造中低產田的經濟效益兩部分、通過土地整理,為農業實現機械化、生物化、集約化、智能化生產等奠定了基礎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土地整理的綜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論及實踐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土地整理項目規劃方案比選的主要依據,而且對土地整理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起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研究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土地利用狀況,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進行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分析。

論文關鍵詞:土地整理項目;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按照土地利用計劃及其總體規劃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調整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管理,改善土地利用結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數量,確保社會、生態和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通過土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實現耕地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綜合提高嘲,進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可以有效緩解人地矛盾,保證土地資源總量的動態平衡和可持續利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

本研究以聞喜縣為例,對其土地整理項目的社會、生態及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研究。

1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位于聞喜縣境內,區內總人口7995人,其中農業人口7195人;區內現有耕地面積1544.86hm,居民收入以農業為主,人均純收入1770元。項目整理建設規模1674.63hm,總投資3170.27萬元。

項目區土地屬區內的幾個行政村集體所有,由當地村民承包經營使用。區內土地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但其農業基礎設施老化、水利工程嚴重不配套,致使農業生產發展不穩定,糧食單產低,農民純收入較低、增收緩慢,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與農村社會的穩定。

2土地利用現狀

項目區總面積為1817.19hm,其中不動工面積為142.56hm,主要包括宅基地125.55hm,工礦企業7.41hm,林地3.41hm,園地6.19hm2;整理面積為1674.63hm,它主要包括耕地1544.86hm(占整理面積的92.25%,其中基本農田1470.96hm),農村道路占地35.96hmz(占整理面積的2.15%),農田水利用地9.42hm(占整理面積的0.56%),荒草地84.39hm(占整理面積的5.04%)。

3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分析

3.1社會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社會效益是指土地整理實施后,對社會環境系統的影響及其產生的宏觀社會效應,即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土地整理為實現社會發展目標(如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縮小城鄉差別等)所作出的貢獻與影響的程度。

3.1.1從土地整理資金的來源、流向和整理后土地利用的經營、管理和組織要求來看,土地整理本身就是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全社會經濟文化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農用土地整理最大的受益者是項目區的廣大農民,因此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擁護和支持;同時,土地整理還是政府部門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一項民心工程,是支農工作的一種具體體現。該項目完成后項目區可新增耕地63.83hm,使當地人地緊張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同時也確保了當地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實現。

3.1.2通過土地整理,為農業實現機械化、生物化、集約化、智能化生產等奠定了基礎;同時對于提高農民的種田積極性、轉變當地人的傳統觀念,引進和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并運用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方式建設新農村,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3通過土地整理,可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農田的基礎設施水平將會大大提高,基礎設施的完善,使農作物收成得到保障,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1.4通過土地整理,可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項目區內溝壑崗地、沙灘地將得到平整,農田道路、灌溉、電力設施和環境景觀工程將全部配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

3.1.5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有不少農村剩余勞動力投身其中,從而增加了當地農民的就業機會,減少勞動力的盲目外流。同時,通過土地整理,農民群眾的生態意識、科學種田水平都將大大提高,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和諧,這有利于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3.2生態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態效益是指土地整理行為主體進行的活動影響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從而使得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生態效應。

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土地平整及田間建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水利灌溉、田間道路建設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林成行、村集中”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園區,明顯地改善了項目區的整體生態環境。

3.2.2通過土地整理,零亂破碎無序的田塊被改

為規整的田塊,提高了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建成了系統、完善的農田排灌系統,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灌溉、防洪能力;改善了高低不平、彎彎曲曲的農村路況,建成了便于機械化作業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網;降低了區內地表坡度,加之建立了防護林網系統,提高了林木覆蓋率,有效地減少了水土流失,而且對促進項目區生態平衡也起到積極作用。

3.3經濟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經濟效益是指投資主體通過對需要整理的土地進行資金、勞動、技術和管理等投人后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同。它主要通過對土地整理的投入、產出進行分析。經濟效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本研究主要采用靜態分析法對聞喜縣土地整理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快速、簡便的分析。

3.3.1新增耕地的經濟效益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區可新增耕地51.06hm,全部按當地的種植模式“冬小麥一夏玉米”種植。按每公頃生產小麥6.75t、玉米7.50t,小麥產值1500元/t、玉米產值1200元/t計算,扣除所需農業生產成本65.86萬元,項目區新增耕地年增加收益31.79萬元。

3.3.2改造中低產田的經濟效益土地整理后,項目區耕地質量可得到明顯改善,將改善耕地面積1544.86hm。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例,種植面積1235.89hm,每公頃玉米的產量要比整理前增加3.75t,小麥的產量要比整理前增加2.94t,以玉米產值1200元/t,小麥產值1500元/t計算,總產值分別增加556.15萬,545.03萬元,扣除增加的生產總成本852.76萬元,改造中低產田年增加收益248.42萬元。

3.3.3項目區土地總收益項目區土地總收益包括新增耕地的經濟效益和改造中低產田的經濟效益兩部分。工程完成后,項目區兩項合計每年可增加收益280.21萬元(不含不可預見的冰雹、風災、冷害和嚴重蟲災等自然災害)。

4小結

本研究對聞喜縣土地整理項目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分析,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分析得出,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后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緩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確保當地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維護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并最終建立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林成行、村集中”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園區。

對該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通過對該項目經濟效益的靜態分析得知,項目總投資為3170.27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約為9年,生產期正常年增加的收益為280.21萬元,靜態投資收益率為10.94%,基本達到基礎投資收益率。由各項經濟指標可以判斷,該項目實施后能為項目區帶來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綜上所述,項目的實施可以為項目區帶來較好的社會、生態及經濟效益,應盡快完成。

目前,我國土地整理項目的效益分析通常注重在經濟效益分析上,卻忽略了社會及生態效益的研究,而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統一性,是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者的綜合;其中,社會效益是土地整理的目標,生態效益是土地整理的基礎與前提,而經濟效益則是土地整理的中心內容,也是土地整理的生命力。所以,土地整理應尋求社會、生態和經濟三大效益的最佳結合點,做到生態上平衡,經濟上合理,對社會有益實現土地整理綜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終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