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及對策
時間:2022-01-22 09:41:15
導語: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解析了河北省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特征,并通過結構偏離度去揭示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關系演進規律及協調不足問題。結合河北省當前所值京津冀協調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實際,分析就業、產業政策的優化訴求,建議河北省以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為著力點,帶動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培養高科技人才為基礎,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現代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構建富有區域特色的新型服務業。
關鍵詞:河北;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偏離度
為研究河北省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新近變化趨勢,本文依據《河北經濟年鑒》對2005—2016年相關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
一、河北省產業結構特征分析
從縱向看,由圖1可知,2005年以來河北省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變動總體可以概括為“雙降一揚”態勢。所謂“雙降”指的是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一揚”是指第三產業比重上揚。具體說,2005—2016年,河北省第一產業產值所占比呈整體下降趨勢,從14.9%下降到10.9%,下降了4個百分點,下降幅度約為26.8%,幅度相對較大,尤其是2005—2006年出現了急劇下降,約占總下降幅度的55.2%,此后十年呈穩中有降,下降幅度趨小。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從2005年的51.8%下降到2016年的47.6%,下降了4.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為8.1%,降幅低于第一產業。與第一產業比較可見,雖第二產業也呈現下降態勢,但其與第一產業又有明顯不同。一是第二產業的下降主要出現在中后段的2011—2016年,前段的2005—2010年間有小幅波動,而第一產業的下降幅度主要來自于前段的2005—2006年。二是第二產業雖下降的百分點數大于第一產業,但相對下降幅度卻遠低于第一產業,這是因為第二產業一直“高位”運行,基數較大,其下降難度也就較大。從唯一上揚的第三產業看,其由2005年的33.3%上升到2016年的41.5%,上升了8.2個百分點,上升幅度為24.6%,其上升幅度與第一產業的下降幅度基本持平。從橫向看,由圖1可知,河北省產業結構在2005—2016年呈現出“二三一”的分布格局,雖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有交叉合抱趨勢,但截至2016年三次產業之間相互沒有任何交叉點,第二產業的“老大”地位從未受到其他產業具有顛覆性深度的沖擊,這反映了河北省對工業依賴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續貫性。從2005—2016年的12年間,有10年第二產業水平在50%以上的高位運行,其中2008年最高,達54.2%,其次是2011年、2006年,分別為53.5%、53.1%,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僅有2015年和2016年兩年略低于50%。2005—2016年,河北省第二產業比重平均值為51.8%,第二產業穩居“半壁江山”,在第一產業所占比持續下降的情況下說明第三產業發展仍相對緩慢,對經濟的貢獻水平相對較弱,對第三產業的培育扶持還存在比較大的上升空間。事實上,第二產業的這一地位與各省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二、河北省就業結構特征分析
由圖2可以看出,縱向分析河北省2005—2016年三次產業的就業變化特征,總體可概括為“兩升一降”,即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呈整體上升趨勢,第一產業呈現整體下降趨勢。具體來說,第一產業從2005年的43.8%下降到2016年的32.7%,下降11.1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0.9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就業所占比下降趨勢較為明顯、堅決,基本未出現短期階段性的上揚和波動。從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上升趨勢看,二者具有明顯的同步性和協調性,尤其是在2012年之前二者幾乎是兩條平行線,這是因為二者是同向增長且增長百分比數是相當的。比如,第二產業就業比由2005年的29.2%到2006年的29.99%,增長了0.79個百分點,同期第三產業就業比由2005年的26.9%上升到2006年的27.77%,第三產業就業比增長了0.87個百分點,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百分比增長量基本持平。需要說明的是,同向增長性變動中變動差異最大的時點是2013年,該年第二產業就業比增長了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增長了1.3個百分點,相差1.2個百分點。總體看,除2014年和2015年(因第二產業就業比出現負增長)外,各年都基本上延續著同向也基本同幅的變動。從橫向看,三次產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呈現由“第一產業獨大”向“三次產業均衡”發展的態勢,并具有階段性特征。第一階段,即2005—2012年,這一期間第一產業擔負著吸納勞動力的排頭兵,就業所占比在2005年達到最高,為43.8%,高于第二產業的29.2%和第三產業的26.9%。此后,隨著河北省工業化的推進,第一產業的優勢逐漸弱化。第二階段,是2012—2016年,在此期間第一產業優勢繼續下滑,但與前期相比下降幅度有所減緩。與此同時,第二、三產業對就業的貢獻率也出現了勁頭不足,增幅逐漸收窄的現象,導致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就業比在2012年達到了均勢(2012年第一產業就業所占比為34.9%,第二產業就業所占比為34.3%)。綜合三次產業容納勞動力的分布關系看,在第二階段出現了三足鼎立局面,2016年三次產業就業百分比依次為32.7%、34.1%和33.2%,各產業難分伯仲、相差無幾。
三、河北省就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
一般認為,就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度是指各產業的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之比與1的差,反映各產業增加值與相應的勞動力比重的差異程度,當某一產業結構偏離度等于0時,意味著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實現了契合,是一種合理狀態。根據《河北經濟年鑒》數據,計算分析河北省2005—2016年三大產業與就業的結構偏離度,如圖3所示??v向看,第一產業的結構偏離度較穩定,從2005—2016年大致在-0.69~0.63的區間徘徊,均值水平為-0.6652。根據1989年Syrquin等提出的國際標準模式,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其偏離度為-0.56,達到2000美元和3000美元時其偏離度均為-0.60。[1]河北省第一產業的結構偏離度從2005—2008年間分別為-0.6601、-0.6996、-0.6742、-0.6834,在人均GDP基本對應的情況下與國際標準比較,其偏離幅度仍略微大于國際標準。第二產業在人均GDP達2000美元、3000美元時,國際標準偏離度分別為0.70、0.40,并于此后無限趨近于0值[1]。對比河北省來看,首先,第二產業各年偏離度系數均為正數,說明第二產業整體吸納勞動力不足。其次,在2008年人均GDP就已經突破3000美元,且此后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偏離度系數也一直是高于國際標準的0.40,直到2016年的0.3959才略低于0.40,這反映了其結構偏離度趨0的速度較慢,說明河北省關于第二產業的產業政策及就業政策調整方向總體是合理的,但力度、深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另外,由圖3可知,第三產業的就業結構偏離度在輕微波動,并于2009年出現過一次反彈后穩步降低,在2016年又一次出現了大幅度上升且達到最高值。在河北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背景下,推測第三產業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發生了某些結構和方式的變革。從三次產業的橫向對比看,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線與第一、第二產業結構偏離度線無交叉點,且比其他二者更靠近0線,這意味著第三產業偏離度相對較為合理,且整體上優于第一和第二產業。分析原因,一是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學歷、技能要求不高,進入門檻低;二是近來河北省不斷加快產業內部的結構調整與優化、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政策;三是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消費電商、餐飲住宿等非傳統制造業逐漸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戰場。四、對策與思考1、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由前文分析可知,河北省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一直是負值,反映了農村農業人口相對過量,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升級。有研究稱“河北省未來30年還有2300萬農業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到非農產業”[2]。為此,必須按照《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規劃目標系統發力。一是通過強化技能培訓、開展就業崗位對接及向企業和中介機構發放勞務輸出補貼等措施,強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農業投入增長機制和惠農資金整合機制。同時,通過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發展支農再貸款,支持涉農企業上市等方式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三是實施農業科技研發專項,培育壯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支持京津冀合作開展跨區域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轉移接續等平臺建設。2、借力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建設,培養高科技人才,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欲化解過剩產能,就要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供給側改革。一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鼓勵地方高校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實現一批重大專項科研攻關,搭建京津冀聯合研發、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加快科技資源的交流融合。同時,強化成果轉化管理,打通研發、中試、轉化、推廣、應用等全部環節的“腸梗阻”,暢通信息交互渠道和協調機制。二是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計劃”,“擴大光伏規?;瘧?,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和動力電池產業化建設”。[3]三是在人才供給方面,通過短期兼職、候鳥服務、對口支持、顧問指導等方式彈性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通過實施招才引智工程、組織博士專家聯誼會等手段,引進一批國家“長江學者”、“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杰青”人才,通過實施一人一策、特事特辦,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服務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3、打造現代服務業人才隊伍,構建富有區域特色、國際標準的新型服務業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對接國際、投資便利的服務業對外開放格局,依托唐山港、黃驊港和秦皇島港等港口條件,圍繞綜合保稅區設置、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設、多式聯運功能大型綜合物流基地建設等關鍵節點發力。高標準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通過秦皇島國際郵輪港建設,京津張、承秦唐和太行山冰雪旅游帶建設,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完善國際旅游配套服務體系,強化國際旅游承載能力。另外,在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協同科技創新服務等領域也大有作為的空間。為此,必須有力推進旅游、物流、金融、會展、養生、房地產業及交通運輸業、信息服務業等主要現代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抓緊培養一批具有世界視野,熟悉國際規則、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現代服務業優秀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單良、張濤、董曉菲: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研究———以遼寧省為例[J].黨政干部學刊,2018(2).
[2]北京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5—2016)精讀[EB/OL].中國社會科學,http://www.cssn.cn/zk/zk_zkbg/201606/t20160607_3061130_2.shtml.
[3]王建峰、韓素卿:河北省調整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的路徑選擇[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8(1).
作者:盧 萌 聶延慶 單位:1.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2.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河南省產業結構分析
- 下一篇:石化產業結構優化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