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學生應激源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8 08:03:00

導語:城市中學生應激源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中學生應激源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城市中學生應激源

論文摘要:調查城市中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應激源。方法采用中學生應激源量表,對浙江省5個城市1645名中學生進行應激源調查。結果城市中學生的主要應激源是學習、教師、同學朋友和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其中學習問題是最主要的應激源,與個體的焦慮抑郁反應密切相關。結論給學生減負,營造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應激(stress)的研究始于本紀世三、四十年代。從應激研究一開始,研究者就發現應激對人的身心健康會產生重大影響。Selye的生理應激研究和Holmes的心理應激研究都表明[1~3],如果個體長期處于高應激狀態下,會造成身心損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各種生活事件、突然的創傷性體驗、工作問題和家庭關系緊張等都會成為應激源,使個體產生心理生理應激反應。中學生作為正在成長的群體,心理波動十分顯著,面對各種緊張性生活事件很容易出現不良的應激反應。了解中學生日常生活的應激源,采取有效對策維護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對象與方法

對象:在浙江省4個行政區選取有代表性的湖州、杭州、溫州、寧波和金華市的6所中學,調查1750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1645份,有效調查率94%。男生829人,女生816人;初一286人,初二264人,初三284人,高一283人,高二269人,高三259人。

方法:應激源評定采用鄭全全、陳樹林等編制的中學生應激源量表[4](有7個維度),分別評估學生的學習問題、教師問題、家庭環境問題、父母教養方式問題、同學朋友問題、社會文化問題及自身生理心理問題,采用0~4級評分。量表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比較適合中學生群體的心理應激源評估。心理應激反應評定采用SAS、SDS評定量表。1998年12月~1999年3月進行團體測試,問卷當場收回。數據分析都在SPSS8.0中進行。

2結果

2.1城市中學生的主要應激源根據調查數據,比較中學生在應激源量表上每個題目的得分情況,結果顯示,排在前10位的應激源主要來自學習、自我生理心理狀態、同學朋友及教師等幾個方面(見表1)。

2.2不同年級應激源比較將6個年級7個應激源因子得分及應激源總分進行F檢驗(見表2)??梢?個類別的應激源經方差分析,各年級間除社會文化和父母管教方式等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余差異均有顯著性(P<0.001)。若以應激源類別平均值大小排列等級,各年級占前3位的:初一是學習問題、同學朋友問題和自我生理心理問題,初二是學習問題、教師問題和同學朋友問題,初三是學習問題、同學朋友問題和教師問題,高一高二均為學習問題、教師問題、同學朋友問題,高三為學習問題、教師問題和自我生理心理問題。父母管教方式和家庭環境在應激源中占第6、7位。

2.3各類應激源與中學生焦慮、抑郁反應之間的關系中學生心理應激反應比較常見的是焦慮抑郁情緒。本文還調查了學生的焦慮抑郁反應,并分析各類應激源與焦慮、抑郁反應之間的相關程度(見表3)??梢娫诔鞘兄袑W生日常生活中,引起焦慮、憂郁的主要原因是學習問題(如學習壓力過重、擔心考試等)、自我生理心理問題(如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情緒不穩定、意志力不堅強等),與SDS、SAS的相關系數在0.40以上;家庭環境問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問題、教師方面的問題(如教育方式粗暴、教學方法不恰當等),對學生的情緒反應也很有影響,相關系數顯著(P<0.001)。

4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不同的生活事件,這些事件會給人們帶來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影響身心健康。從單個應激源來看,在城市中學生群體中最嚴重的心理緊張刺激因素,使中考或高考成績不理想;從應激源類別來看,學習、教師和同學朋友及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刺激強度偏重,與國內同類研究結果相近[5~7]。轉

從年級來看,不同年級的共同特點,就是普遍反映學習方面的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應激源,也是引起心理應激反應的主要問題。但每個年級因學習問題而造成的心理刺激強度不一,初三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最大,因為現在高中生尤其是重點高中的入學考試比考大學還緊張。同學朋友問題、教師問題和自我生理心理問題都會導致心理緊張,只是不同年級而強度不一。方差結果顯示,各年級之間這些類別的應激源強度存在顯著差異。本文還對社會文化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不良的社會文化習俗也會給中學生造成心理緊張。

本文結果提示,在城市中學生群體中的學習壓力仍然是影響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社會各界需引起重視。有關教師方面、朋友同學方面、自我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會對中學生造成消極影響,導致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本文調查結果提示,社會和教育工作者要真正給學生減輕負擔,使之健康成長(調查樣本限于城市中學,沒有涉及農村中學,需要進一步調查)。

4參考文獻

[1]R.C.Kessler.TheEffectsofStressfulLifeEventsonDepression.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7,48:191~211

[2]R.S.Lazarus.FromPsychologicalStresstotheEmotions:AHistoryofChangingOutlook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3,44:2~19

[3]張亞林、楊德林.生活事件的致病作用.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8,14(2):65

[4]鄭全全、陳樹林.中學生應激源量表的初步編制.心理發展與教育,1999,15(4):45~49

[5]曾文星.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8,2(3):133

[6]劉賢臣、劉連啟、李傳琦,等.青少年應激性生活事件和應付方式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12(1):46

[7]鄭延平、楊德森.中國生活事件調查.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0,4(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