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配音的聲音造型藝術研究

時間:2022-03-15 04:54:45

導語:影視配音的聲音造型藝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視配音的聲音造型藝術研究

摘要:影視配音是近幾年來新流行起來的一種語言藝術形態,是配音演員通過對影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配合畫面或圖像,還原劇中人物的語言和聲音。影視配音,不同于播音主持朗誦,也不同于影視表演中的演員表現,是聲音造型工作者的全新展示,也是配音演員通過自己的理解、認知,只通過聲音,提升影視作品的觀賞價值的一種行業。本文將通過影視配音過程中配音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創作前的準備、影視配音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展開對于聲音造型藝術的探究。

關鍵詞:影視配音;聲音造型;聲音技巧

湖南衛視《聲臨其鏡》節目的大火,將影視配音從幕后拉倒了臺前,讓受眾更多的了解到了這個行業。從《蝸居》旁白配音者涂松巖,到《甄嬛傳》配音者季冠霖,越來越多的配音演員得到受眾的認可和喜愛,也使得更多的配音愛好者,走進配音行業。面對龐大的市場,影視配音工作者,不僅要有較高的職業素質,更要有潛下心來“吃透”劇本,還原人物的能力。影視劇中,人物的聲音塑造和形象塑造同樣重要。加強影視配音創作的聲音造型技巧,是完善影視劇觀賞價值的關鍵所在。

一、影視配音演員應該具備的素養

(一)扎實的基本專業素養。影視配音演員不同于影視演員。影視演員可以通過外形服裝、道具場景、肢體動作等方面的表現來展現人物特性,講述清楚故事脈絡。而配音演員只能通過聲音的塑造,傳達出來人物該有的情緒與話語。具備扎實的基本專業素養,是影視配音演員完成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配音演員要有較好的普通話語言面貌,能夠掌握至少一到兩種地方方言或外國語言,并能夠根據影視劇人物的性格特征,大致把握語言狀態。(二)飽滿的情緒爆發力。配音演員不僅要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加深情緒的爆發力,對于完成配音角色的塑造也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配音演員要善于捕捉身邊人遇到各類事情的表情、動作、聲音反應等,用心觀察,積累應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積累并記憶各種情境下的聲音及情緒特點,將自己在生活中真實體驗過的感情情緒帶到配音作品中。同時,影視劇作品畢竟不同于日常生活,它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因此,情緒爆發可以做夸張化的處理,用飽滿的情緒爆發力展現作品,體現出聲音塑造能力。(三)設身處地的還原現場的能力。塑造人物角色的聲音,用播音主持內部表達技巧來實現,就一定要有設身處地還原現場的能力,也就是情景再現。配音,是必須將自己放在事件中、人物中,人物的一言一行,話語后有什么樣的動作,都是配音演員要想到的。一般配音演員,是根據演員臺詞、劇本、演員表現時的動態、神韻來配好該有的聲音,但配音演員在配音過程中,不僅要有“與我有關”的聯想、“我親眼所見”的畫面,更要有“我就在”的現場還原的能力。

二、影視配音創作前的準備

(一)熟悉劇情。影視配音演員想要配好角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熟悉劇情。很多演員在客串劇集中,因為自己角色的邊緣性,不認真研讀劇本,只是通過對人物特點的大致把握,就將角色隨意出演了。有句話說得好,戲比天大。再小的戲,再小的角色,作為專業演員都應該以最平凡的姿態、端正的態度認真對待,只有這樣才能將角色演活。配音演員同樣如此,角色不分大小,只要是劇中的人物,想要配好就必須去熟悉劇情,把握好整部劇的節奏、情節與人物特色等。(二)了解主要演員的聲音特色和角色定位。進行影視配音創作前,先了解演員本身的聲音特色和角色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季冠霖在配《甄嬛傳》這部劇的女主甄嬛時,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如何貼合主演孫儷的聲音特色上,更是將主人公的不同時期的角色定位把握得極其到位。首先,在角色定位上,甄嬛從剛入宮時聲音的青澀,到后來被皇上寵愛的甜蜜感,被皇上傷害又重新受寵等一直到老年時期,各個階段該有的樣子,季冠霖都在聲音上做出了不一樣的處理。其次,根據主人公飾演者孫儷的語言習慣,刻意的控制了自己的聲音,使得自己的聲音更貼近原飾演者孫儷。因為孫儷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演員,如果配音的聲音太過出戲,會降低影視劇整體的觀看質量。

三、影視配音存在的問題

(一)配音與口型不同步。配音之所以稱之為配音,它一定是為了某個畫面、劇情、人物等特定的場景設定而存在的,是有一個基礎的要求的。影視配音的基礎要求應該是口型同步。就像播音主持專業中的朗誦稿件,不管播讀者如何進行語言的二度創作,稿件的基礎表達內涵不能變,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中的表達意境沒有變。而影視配音過程中,不管情緒、口吻如何表達,吐字的速度至少要與畫面是同步的,而如今,大量的影視劇配音,出現口型不同步的問題。語言速度不同步,出氣口不同步,導致受眾在觀看時不能集中精力在劇情上。(二)藝術情感的缺失。影視配音屬于一個交叉行業,他不僅有許多的影視演員在從事,也有許多播音主持等語言工作者在從事,但從配音的角度來講,配音語言比影視演員的臺詞更具規范性,比播音主持專業的語言表達更少一些形式感。但如今,很多的影視劇配音演員在配音時,要么就像播音主持專業的主持人一樣,更注重一些語言表達的形式感,要么就像影視表演者一樣,更注重臺詞語言的生活化、口語化,使得配音作品呈現出來缺少藝術情感的表達。在配音聲音的塑造上,要結合好形式感與生活化的氣息,更好呈現配音效果。(三)同類角色統一化的表達。隨著影視劇的數量激增,配音市場也逐漸擴大。但同時,同時期出現的同類型的影視劇越來越多,同類角色也越來越多。配音演員在平時或是受行業影響,或是因長期配同類角色,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同類角色的配音都呈現了較統一化、一致化的表達。配音演員在遇到某類角色時,已不再分析人物經歷的前因后果,直接模式化的將已配過的同類角色的聲音塑造形式搬來使用,抹殺了角色塑造的多樣性。演員秦昊在參加某檔綜藝節目中曾提到過,他現實身邊看到的警察其實不會都是大高個兒、聲音大等就像我們電視上老看到的那種類型,警察也可能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普通人的樣子。因此,在角色塑造中配音演員不能單一地、刻板地將一類人的聲音表達規定在某個范疇內,它也可以是多樣性的。

四、影視配音的聲音造型技巧

(一)靈活運用“情、聲、氣”的相結合。聲音造型的過程是由景到情的文字口語話表達,是形之于聲及于受眾的藝術化表達。想要靈活運用“情、聲、氣”的結合,就一定要弄明白,情、聲、氣分別在影視配音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他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樣的。“情”指的是要表達的某種思想感情;“聲”指的是語言工作者在配音過程中展示出來的有聲語言;“氣”指的是發聲者呼氣、吸氣的量和流連。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影視配音作品中,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以氣托聲。情感始終處于一種運動的狀態,因此情感的變化會引起氣息、聲音的相應變化,內在情感的輸出直接決定了要運用怎樣的氣息和聲音。例如在影視劇《杜十娘》的片段中,有這樣一段獨白:“若是告訴他,我的描金箱內藏有百寶,價值豈止萬金?他也許會回心轉意的……不,不,這種負義絕情、狠毒心腸的人,將來還是要將我拋棄的……哈哈……好哇,好個兩全之策。公子你可以攜千金返回家鄉,我又能嫁一個富商人家。這真是發乎情、止乎禮,是再好也不過了,這就是你們的天理人情,哈哈哈……”臺詞中,十娘從開始心里有一點點的幻想,以為李甲可能會因為知道自己擁有萬金,而展現氣息飽滿、聲音積極;到下一句,想到這次不拋棄自己,下次也會拋棄自己的絕望,展示氣息下沉、聲音低沉、心情失落;再到后面用諷刺的口吻說這不失為一個兩全之策的無奈……情、聲、氣的結合處理,聲音虛實高低的變化,加上情緒的不同體現,氣息始終在情緒的推動下運動著,是非常好的聲音造型技巧的案例。(二)貼個演員本身的“角色聲線”。影視配音的聲音塑造想要自然又具有藝術感,就一定要去關注演員本身的“角色聲線”,也就是說要在配音之前去聽一聽飾演角色的演員,他在表演時,是怎樣處理這個角色的表演形式,以及這個角色的語言狀態。讀稿件時,我們都要去對稿件背景進行分析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二度創作,更好地表達稿件,既能傳達出稿件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表達出讀稿者的思想感情。同樣配音時,配音演員拿到的臺詞,首先是由小說改編成了劇本,再由演員表演成了臺詞,最后才到了配音演員的手中,可以說到了這個環節配音演員的創作可能就是三度創作,或者是四度創作,是肯定要去揣摩臺詞的角色定位。但距離觀眾和配音演員最近的一環便是演員本身,觀眾看到影視畫面是演員,配音演員配的是聲音,也是演員的口型。貼合演員本身的“角色聲線”,才能使得配音作品更具感染力達到“1+1>2”的效果。(三)忘我地進入到規定情境里。早在19世紀,英國著名演員麥克雷蒂認為對待角色要“去測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尋他的潛在動,去感受他的最細致的情緒變化,去了解隱藏在字面下的思想,從而把握住一個具有個性的人的內心的真髓。”我國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在談她演的李雙雙的經驗時,也說:“爭取過去的經驗教訓,我不急于想如何表演李雙雙,而是試圖在各方面去‘包圍’,去摸索我的人物”。如何還原劇中人物的“魂”,就要忘我地將自己釋放在規定的情境里。不僅僅是情景再現的“我就在”,是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我就是”,聲音塑造的重點就是全身心地體會到具體的情境與情緒。

五、結束語

配音,作為有聲語言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給人們日常生活的平凡帶來了些許儀式感與藝術性。影視配音,通過配音員對影視片段的再加工和再創作,提升了影視作品的整體質量,凸顯了表演演員本身的表演技能。當然,影視配音的聲音造型并不是一種單一的技術,配音演員們需要多方的學習與指導,提升自己的專業基本素養,多聽、多練、多感受、多觀察,在規定的情境中尋找飽滿的人物情緒,設身處地的將自己放在“我就在”的位置上。同時,對于影視作品的核心內容、寫作背景、人物形象有具體的分析和深刻、理性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好影視配音工作,獲得更好更高的聲音造型。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與主持藝術記[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宋雯.聲音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4.

[3]王明軍,閻亮.影視配音藝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明軍.“還魂”譯制片配音中人物的貼合[J].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

作者:張小溪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