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學習的模仿與創新透析
時間:2022-05-20 10:38:00
導語:聲樂學習的模仿與創新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聲樂教學中的模仿式教學由來已久并被廣泛采用。在模仿學習中,學習者要有鑒賞能力,要批準自我,在各個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模仿是為了傳承,提高,是為了求得創新。更好地發展自我。
關鍵詞:模仿找準自我鑒賞創新
現在,在聲樂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對“模仿’一詞諱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總認為“模仿”是一種惰性、機械性的學習方法,會限制學生的個性及創造性的發展。
還有人認為“模仿”不是藝術,也不會成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堅決反對。在學生中,也有一部分對“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認識,認為可有可無。另外還有一種過分強調“模仿”,認為模仿要精確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確,稍有點個性的成分、即興的東西就是叛逆。這樣,又使模仿學習完全喪失了個性,失去了自我,更談不上發展創新。
“模仿”在辭海里是這樣解釋的:“依照一定的榜樣,做出類似動作和行為的過程。人在掌握語言和各種技能的過程中,以及藝術習作的最初階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聲樂權威夏里亞平說過:“教師必須能夠說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學生去做的事,解釋和模仿是所有聲樂教學的基本方法。”①筆者認為模仿在聲樂學習中不是惰性、機械性的學習方法,而是一種積極誠實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在初學階段應予提倡與正確引導,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入門,更快地掌握基礎知識,它能使我們吸取前人的經驗,早日進入聲樂藝術的殿堂。在聲樂學習中,注重模仿,將有利于傳承發展,提高創新。
一、在模仿學習中入門
模仿雖是一種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它同樣也適用于現代聲樂教學。模仿的首要任務是要使學習者盡早入門,更快地提高。我國的戲劇、曲藝、山歌號子、民間小調傳承都是口傳心授,這種方法代代相傳。意大利美聲學派的早期教學也是模仿式教學。在現代的聲樂實際教學中,聲樂教師給學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學生進行模仿的啟示。“模仿本身就是實踐、再實踐,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聲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從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②跟著老師的示范與磁帶、光碟中的聲音模唱,照著做,雖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卻是初級階段很重要的一種練習方法。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應盡量“依樣畫葫蘆”,就像初學寫字的人一樣,先從“描紅”開始,模仿得越像越好。到了學生對老師的范唱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模仿中對歌唱的器官、氣息、位置、共鳴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體會,并能較自如地配合,較靈活地運用時,學生還應加強理性的認識,只有多分析,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思考和反復地練習,掌握好歌唱中控制運用各器官的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模仿。這一階段的模仿學習時間是較長的,也是模仿學習中打好基礎最重要的階段。在此基礎上,到了只要通過老師某一個手勢、眼神或某一聲樂術語的提示,學生就知道,老師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地方,該怎樣去做時,就到了模仿學習的高級階段。這時學生能基本體會到老師的要求、方法,理解歌曲的風格、韻味,在扎實模仿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悟性、理解,去運用自己的聲音,自如地發展個性,追求特色,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經過不斷追求和不斷地創新,便有可能會成為極具個性特色的歌唱演員或歌唱家。
二、在模仿學習中批準自我
從學習模仿的初始階段起,學習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準自我位置。其一,要正確估量自己,清楚地認識了解自己的音色、音域、樂感及音樂素質等聲音條件。如果你的聲音粗獷、低沉,就不要拼命去追求聲音的清純、亮麗。你的音域不寬,不能唱高音,就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音域的寬廣。其二,要批準老師,千古名言曰:“師高弟子強”,所以,要拜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為師。老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制定出具體的教學計劃。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模仿學習,是模仿學習中找準自我的有利保證。
當學習者找準了自我,根據自身的條件、基礎、藝術水準找準了模仿對象之后,就可以去選擇適合自己模仿的磁帶、光碟。在模仿學習中,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學習,通過演唱者與老師、與范本(磁帶、光碟)的不斷磨合、不斷領悟與消化,通過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持續不斷的努力,他們的發聲器官就能憑借聽覺的音響信號作出快速的反應,從而,由心理聽覺來指揮生理的條件反射,下意識地調節好發聲狀態,逐漸形成好的歌唱習慣,逐漸實現自己的夢想。
三、在模仿學習中掌握技能技巧
漢普爾認為:“對于優秀模式的模仿不會有什么害處,只是不能是機械的或奴隸式的模仿。”③要認真分析模仿范本和歌唱家的演唱技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和復印。在模仿者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時,不要去盲目地發展個性,過早地追求個性可能是沒有根基的花朵。模仿學習首先要有敏銳的鑒賞能力。什么是好的、優秀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壞毛病,要分得清、看得準。好的方法,好的特點可模仿學習,不好的棄之、不可學,千萬不要優點沒學到,某些歌星的壞習慣、壞毛病卻沾上了。例:有的學生認為某某歌星的聲音有特點,有沙啞的效果,于是就捏著嗓子,伸長脖子去擠壓聲帶,結果丟掉自己自然的聲音和好聽的音色。沙啞的聲音學得有點像了,自己的聲帶卻受到了損傷。正像當年一曲電影插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使多少盲目的模仿者,唱啞了嗓子,喊出了多少個“破鑼式”的“哥哥”“好漢”。自然的聲音不等于不要方法,甚至可以說,自然正是要靠“方法”才能得到的。在模仿中學習理解與掌握聲樂的一些技能技巧:歌唱的意識與感覺,內在的氣質,正確的發聲,通暢而又有支持的呼吸,高位置與“關閉”集中的聲音,“打開”與整體的共鳴,音色與音質的變化,情感的處理,咬字吐字、歸韻收音等等,這些聲樂上的技能技巧都可在模仿學習中學到并掌握。
四、在模仿學習中發晨、創新
聲樂的演唱風格、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論何種演唱藝術形式,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會逐步形成具有獨特個性的唱法、流派,這就是在模仿傳承的基礎上發展,提高創新的結果。聲樂諸多唱法流派的產生,是聲樂藝術發展繁榮的必然產物,如果我們的聲樂演唱與學是寄托在無休無止的模仿上,那只會成為古董,盡管模仿達到惟妙惟肖,甚至達到亂真的地步,那也只是廉價的仿造品。模仿是為了學習先進經驗,避免走彎路,縮短學習時間。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出路在創新。所以我們在聲樂學習中要培養自己的情操和美德,提高我們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懷著創造精神去觀察分析每個作品,用創造的思維去表現處理每個作品。
世界知名的旅美華人音樂家譚盾曾這樣認為,“當作曲家在作曲技術上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所比的就是觀念”。而他的作品在世界上被稱為極賦個性與特色的創新佳作。這與他能很好地掌握和處理模仿與創新的關系是分不開的。譚盾的作品還告訴人們:模仿學習絕不能停留在“形似”上,要注重“神似”的模仿學習,在神似的基礎上,融入模仿者的個性、風格,新的觀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方法。這就是模仿學習目的的最高境界——創新。藝術的生命力是創新,創新的本意是創造前人和今人沒有的東西。目前我國的聲樂演唱藝術一派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繁榮似錦。
我國許多老歌唱家都是在成熟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個性、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例:胡松華的贊歌、吳雁澤的號子、何繼光的漁歌、才旦卓瑪的藏歌、郭頌的船歌,無不浸透著老藝術家們辛勤的汗水,模仿傳承,銳意創新,終成全國人民喜愛敬重的老藝術家。我國青年歌唱家吳碧霞的民族唱法在全國聲樂比賽、國際青年藝術節中連續獲得幾次金獎后,她與其他一些在國內外得獎的歌手的歌唱技能技巧差不多的情況下,她并不滿足,她比的是新的觀念,大膽創新,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繼而轉向美聲唱法,她要與外國一些頂級的歌手去比。當然她更受益于她的恩師鄒文琴、金鐵林、郭淑珍等教授的教誨、幫助。此后她又連續在國外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與大獎。她是目前中國在國內外、民族與美聲獲得雙料桂冠的第一人,她的確是一個在聲樂藝術領域里傳承、發展、創新永不停步的青年歌唱家。她的成才過程也證實了在聲樂學習中模仿與創新的重要性。我國擅長多種演唱風格的通俗歌手劉歡,他也是一個模仿學習、自學成才的佼佼者,他在如何把民族風格恰到好處地運用到通俗唱法中去做得很成功。他的《心中的太陽》《少年壯志不言愁》《好漢歌》傳遍大街小巷,更可喜的是劉歡后來又在通俗、民族風格的基礎上借用美聲的方法唱出了《千萬次的問》等歌曲,劉歡勇于模仿,更敢于創新。上述例子,都是模仿創新的典范。
模仿的目的是提高,模仿的結果是傳承,模仿的出路更在于創新。我們運用模仿學習方法,去學習和傳承祖先、前人、大師們為我們留下的聲樂演唱藝術技巧的寶貴財富,運用新的思路、新的觀念,去發展、創新聲樂演唱藝術,必將會使我國聲樂藝術的教學與學習更加規范,更加理性,更加繁榮。
參考文獻
1.劉天禮著.《通俗唱法歌唱要領》.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2.楊瑞慶.《模仿是為了創新》.載《湘江歌聲》.2003年第2期.
3.胡英華.《論歌唱藝術中的模仿與創新》,載《中國音樂》.1999年第1期.
- 上一篇:小議離婚自由制度的思考及解決方法
- 下一篇:聲樂教學的感覺與知覺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