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攝影技術下的繪畫反應及創作論文

時間:2022-12-08 10:35:00

導語:淺談攝影技術下的繪畫反應及創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攝影技術下的繪畫反應及創作論文

摘要:攝影是用照相機等器材攝取對象影像的過程。它首先是一種技術,作為創造視覺對象的一種形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藝術。對于一個繪畫創作者來說,利用事先采集的一些照片資料,根據創作需求主動獲取圖片信息來進行繪畫創作,或是采用攝影中的一些效果來處理自己的創作畫面,以達到最終目的,畫面恰當地傳達創作者的創作思想,這都是無可非議的。創作者利用照相機有意識地收集資料,這個過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已經是創作的一部分;至于采用攝影的一些表現技法,或利用攝影的一些特點于繪畫中更只是藝術間的一種互動關系的體現。

關鍵詞:攝影技術繪畫創作

一、攝影產生后繪畫界的反應

攝影的問世,曾經在西方藝術界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其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方面向西方現代藝術家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另一方面又有力地鼓舞了畫家利用這一科技成果的信心。然而,不管是鄙視還是無所謂的態度,它畢竟是存在了,且高速發展。繪畫從某種方面可以說,在照相發明以后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包括畫家的個人心態。當攝影被稱為也是一種藝術時,曾受到安格爾等一些領銜人士的書面抗議,他們認為:“藝術作品產生于智慧和對藝術的學習,照相永遠無法與之相比。”但是,也有一些繪畫大師對于照相的產生有著中肯、精辟的議論。如寫實派畫家米勒就認為,照相可以當作一個參考資料,或者用于教學。他說:“照相如同從人身上翻鑄下來的石膏模型,永遠比不上一個好的雕塑那樣高妙。但是,如果我們如同使用人體模特那樣使用照相,那是會有很大用處的。”他的話一如他的畫風,平易近人,卻又蘊含讓人值得深思的道理。色彩大師德拉克羅瓦說:“一副銀板照相勝過一般的描繪,它是對象的鏡子。在描繪自然的素描中,某些細部幾乎全被忽視,而在照相中卻顯現其重要特征……照相引導藝術家去獲得對象的結構之全面知識。”照相能抓住人眼所忽略的細節,而細節對于敏感的創作者來說有時就是另一次創作體會。攝影給畫家帶來了觀察世界的新視野、新方式、新感受。同時攝影的獨特技法也為現代畫家,為突破經驗繪畫提供了借鑒的意義。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攝影和繪畫均要保持自己獨立的品格,各自的存在才具有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照相的產生,藝術創作者以照相作為藍本,或畫風受到照相的影響,終究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安格爾是以嚴謹著稱的素描大師,曾經反對把照相列入藝術的殿堂,但在他的《泉》中的少女形象,就是根據攝影家納達爾于1856年所攝的照片描繪的。照相現實主義者則大量借用照相機搜集素材,原因是他們認為照片可以使現實具體化,可以概括凝固一個視覺現象的最適度瞬間,從而捕獲奇妙的影像和隨即而逝的感受。

二、攝影技術高度發展與繪畫創作互動關系的體現

在某些時候,利用攝影于繪畫創作中能更好地體現創作者的創作思想。如利用照相藝術表現對象的瞬間動態,學習照相藝術中的光影處理,利用景深原理對畫面進行效果處理,重現瞬間的色彩印象。其次,依據照片作畫也可獲得其他方法達不到的某些效果。焦點、景深的突變,各種角度的透視變化,這些均是鏡頭物理性能造成的。利用照片作為題材和主題也就開辟了鏡頭所攝下的現實和人眼所看到的現實之間的對話。對于有些題材,比如抗洪搶險、戰爭等,藝術家想要準確表現一種感覺,一種思想,除了借用一些及時的小型速寫參考以外,照片資料參考的運用這時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公務員之家

畫家黃鐵山是一位執著從事水彩藝術而獨具風格的畫家。曾經看到過他的一些自我創作介紹,他在室外大多是作速寫性質的繪畫,并有意識地對繪畫的對象進行拍照。在進行創作時,通過結合當時速寫的一些感受,并同時在多張照片資料的輔助下,根據創作需要進行畫面重組,整個創作中充分融入了創作者的主觀感受。

在繪畫對攝影的一些東西進行參考的同時,一些繪畫作品同樣對攝影存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一些時裝攝影借鑒某一時期的畫派、畫風作為照片的表現風格。美國時裝攝影師史蒂文?梅塞爾拍的一組時裝故事“ARenaissanceRomance”就揉進了歐洲古典主義的繪畫風格。他們通常是通過模仿繪畫中的場景擺設以及對自身的化妝來達到與仿照的繪畫惟妙惟肖的目的,從而表達他們對傳統、社會、性別等方面的看法。作為創造視覺對象的兩種重要形式,繪畫和攝影在技術發展和人類成長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地位,體現不同的生活觀念,對人的生命體驗具有不同的意義。

三、主動獲取繪畫信息,尋找一種最合適的表現手法體現創作精神

繪畫是一個和諧的動作,不僅需要畫家的眼睛和手,而且需要整個身心——想象、思索和記憶。畫上的東西不能讓人覺得是處于偶然或某種機緣被“扔”在一起,它們之間應有一種有力的、不可缺少的聯系,一幅畫上所有的東西必須為同一目的出現。繪畫者在創作之前對創作的內容、表現方式和最后傳達的精神應該是有所思、有所想的,而這也就是作品的“性格”。羅丹認為: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對于繪畫者來講,“性格”蘊含不同的意義,是繪畫者藝術生命的體現。探索自我表現方式,尋找合適的表現主題正是一個繪畫者的一生追求。而僅僅被動地模仿或摹寫是為真正的藝術者所不恥的。

總之,創作過程中,繪畫者須根據創作需要主動從一些資料中尋得有利信息,并且利用一種合適的表現方式體現出來。這些照片資料已不占有主導作用,而只是創作者主動獲取信息的資料源,繪畫者是創作的主導,而不是照片的奴隸。這正如米勒所說:“如果我們如同使用人體模特那樣使用照相,那是會有很大用處的。”

參考文獻:

[1]楊身源,張弘昕著.西方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年.

[2]劉汝醴,張少俠著.西方美術發展史.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

[3]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米勒.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