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理念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11:08:00

導語:體育教育理念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育理念研究論文

學校體育作為國民體育的基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要教育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面對21世紀,學校體育教育的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提高運動成績,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和一大批體育骨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因此,我們對體育教育觀念也應有所轉變,應以終身體育觀為出發點,對體育教育的認識從低級走向高級,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體。

1認識觀的轉變

體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醫療保健、延年益壽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經濟的社會功能。其價值不僅是為了健康、娛樂,或為升學、就業作準備,而是為了人的一生作準備。因此,應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從知識、技術的傳授,身體素質的鍛煉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體育知識,還要注意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使學生的知識達到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會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養“學是為了用”的觀點,努力創設學生動腦、觀察、練習、創造的機會,充分發揮體育多功能的作用,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服務。

2教師觀的轉變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在其他學科中,隨著學科內容的更新發展,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師都要進修和培訓,學習一些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如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然而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卻很少有機會“充電”,通常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體育教師,二十年前學習的知識至今還能完全勝任現代教學,這在知識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適應?其結果必然導致體育教育落后于現實。體育教師既是腦力勞動者又是體力勞動者,他們并不是社會世俗偏見認為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應形成多層復合結構:(1)掌握有關當代自然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并能熟練運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學、生命科學、

環境科學等知識,了解體育教育對社會、人類進步的人文價值,從社會發展來揭示、認識學生素質發展的規律性;提高人際交往中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外語能力,具備計算機一般知識和操作技能。(3)對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在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和整個教學進程狀況。(4)應注重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現代教學手段及教學科研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應結合教學進行教育研究,每學期都應寫一些科研論文。教師不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像心理學工作者那樣,發現學生心靈的奧秘,捕捉學生內心的感受,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到底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將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態度。教師除應注意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專業技能之外,更應該注意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心理品質,從政治、道德、知識、能力、心理、審美等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發展和綜合提高,成為全能型、開拓型、創造型的教師。

3教材觀的轉變

在高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是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小學、中學、中專、大學的教學內容沒有真正地構成有機的整體。各層次的教材內容缺乏傳遞性和發展性,致使體育教學內容在低水平上重復,處于陳舊和滯后狀態,缺乏時代性和超前性,與學生的現實需求和未來的實際需要不相一致。21世紀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時代,體育教材應與培養學生能力和未來實際需要掛鉤,使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體育內容進入體育教學,刪除效果較差的教材,使教學中的體育與生活中的體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讓學生能學習和掌握體育學科中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材應反映體育學科的基本結構,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比重,使學生便于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論水平。第三,教材應多樣化,除了必修課外,還應開設各種類型的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增加體育史、教學和訓練范例、評價標準和方法。為此,筆者認為,不同類別的學校應從本專業出發,設置和安排教材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如對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在體育教材中增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對某些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進行力學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學訓練手段;對醫學專業的學生可增加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戰地救護等內容,了解做某一項目技術動作時哪些肌肉參與作功,如何訓練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導;對海洋、航海專業可增加水上項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鍛煉及專業技能項目等內容。這樣,學生既學習了體育知識,又鞏固了本專業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實踐中具有參考和實用價值。

總之,教材的制定應考慮現代化、理論化、結構化、多樣化、趣味化,教材內容應含有諸多層次:知識層次、能力層次、情感層次、認知層次、教學思想和方法層次。4器材觀的轉變

在體育教學中,器材因素對教學效果、學生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和限制。如果我們在體育教學中適當地改進或變換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學效果就會絕然不同。如在籃、排球教學中,將籃圈的高度適當降低些,籃球變小些,那么學生就能像美國“NBA”明星那樣能扣籃;同樣,將排球網的高度適當降低些,學生扣球、攔網效果會更好,戰術更豐富。學生既能體驗到先進技術帶來的樂趣,又能激發和調動學生對籃、排球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果在田徑項目考核中,選用技評與運動成績結合的標準,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會重視先進、正確的技術動作的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只顧追求運動成績,而忽視技術動作的學習。目前在田徑教學中,鉛球的重量為男子小學3公斤,中學4~5公斤,中專、大學6~7.26公斤;女子3~4公斤,因為鉛球標準重量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確實太重了,在技術教學中無法學習先進的技術動作,仍然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側向滑步投擲。其結果,必然造成鉛球運動水平和成績普遍較低,并且容易使學生對鉛球項目學習失去興趣,更談不上自覺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采用適當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強學習先進的技術動作,如鉛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轉式投擲技術,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評考核的方法,那么學生就會增強對鉛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和練習,在動作質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術動作為本,使動作質量更高,姿態更美,技術更先進,為今后有機會從事專項訓練和比賽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中學、大學的體育教學中,適當降低器材標準,將主要精力注重于學習先進的技術動作,利大于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課堂教學觀的轉變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內容繁雜、時間少,教學過程受到嚴重的擠壓,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因內容膨脹而無法實現目標。筆者認為,想通過兩節課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其實是不現實的,只有使學生注重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練習方法,才是體育教學中最實在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清,就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學習健身方法,還是娛樂活動,還是為了參加比賽。如果各種項目的內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課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課堂教學設備的條件下,技術教學僅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復,學生既體驗不到運動的充足感,又體驗不到提高技術和掌握知識的樂趣,教學容易出現因內容空泛而產生的“游戲化”和“活動化”傾向,很多時候只是讓學生參加活動,根本達不到體育教育的目標。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把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單向交流,教師講、做,學生聽、跟;第二種是雙向交流,教師問學生答;第三種是多向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問答;第四種是綜合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做實驗。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面對全體學生講解、示范,學生模仿跟隨練習,基本上是教師—學生之間的單向傳遞,這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體育教學的需要。因此,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應由“單向”轉向“多向”,即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社會;課堂—課外活動—家庭—社會,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綜合性立體化的教學模式。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任務是:(1)教給學生基礎的、系統的體育知識;(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3)使學生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能力;(4)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覺鍛煉的態度。并且,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提問題,找思路,做實驗,分析錯誤動作,讓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6小結

中、小學的體育教育應加強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念,大、中專學校的體育教育應以終身體育教育的觀念為主導。以上幾個方面的轉變是影響當前體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來體育教育改革的課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收稿日期:1999-11-12

劉春燕,等.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