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教育中的師德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0 04:06:00
導語:新時期教育中的師德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一個合格的教師除應具備嫻熟的教育教學藝術,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這是由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教師的.工作關系著國家、民族、家庭的未來和希望,這也決定著教師職業道德有其特殊的規范、標準和要求。因此,師德教育在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與培養中,具有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教師工作具有特殊眭,主要表現在其工作對象不同于其他職業。學生是一個國家、民族、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教師的工作思想、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將對學生產生直接和久遠的影響。由于它的特殊性,也就對教師的教育和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合格的教師除應具備嫻熟的教育教學藝術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這就要求我們應十分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素質的培養與培訓,而這種培養與培訓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化教育,既包括職前教育也包括職后教育,本文就新時期教師教育的職前與職后的師德培養,談一點認識。
一、師德是教師職業的行為準則
社會生活中的任何職業,都有其自身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即職業道德。它是處理職業活動中各種關系的基本規則。教師職業道德,就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各種關系的規則,表現為教師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它是教師在其職業活動范圍內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教師在其勞動中抱怎樣的態度,表現怎樣的道德品行,將直接影響青少年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他還指出,“教師的道德品質對青少年學生的心靈成長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塑造著學生的靈魂。但教師在塑造學生靈魂的勞動過程中,不像其他物質生產部門,用勞動工具加工勞動對象,而是用自己的知識、才能、智慧影響學生,塑造學生的靈魂。正是教師職業活動的這一性質和特點,要求教師自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師應該是道德卓越的優秀人物。”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盧那察爾斯基也認為:“教師應該在自己身上體現人類的理想。”教師的道德修養,決定教師的教育水平,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除了教師的文化修養、知識修養外,這種力量還來源于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即教師的師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一種深層次的、隱藏于其知識之后的一種隱形的教育力量,當這種力量得以發揮,從教師的內心中產生作用和影響后,不僅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產生積極的教育影響,而且更主要的將會對學生今后的社會生活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的意義和價值,已超出了學校范圍的空間和學生在校的時間,它具有跨時空的影響力,因此,師德是教師職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擔負的使命,與教師職業文化根本目的和內在精神是一致的。師德又是在教師職業文化的系統運動中生成和發展的,并且始終作為教師職業文化系統整體運動的組成部分發揮其全部功能的,所以,師德本質的實現是通過師德價值來顯現的。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一定的道德關系所確定的師德行為的有效性、合理性與崇高性,同時它也是教師職業群體和個體的自我確認的價值內容和道德本質的實現。它既是師德信念自我承諾外化和內化的雙向運動的具體表現,也是師德可能性轉變為師德現實性的具體過程。
因此,師德是每一個從事教師職業或將要從事教師職業的人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道德修養、道德傾向和道德行為特征的總和,是主體在師德關系中自我表現的道德狀態,是師德價值的個體實現。它一方面體現了個體師德價值的實現狀況,另一方面則體現師德價值的總體水平,這也就顯現出了師德在職業活動和職業培養過程中的個體與類的關系。個體與類的關系表現出怎樣的性質,就會顯現怎樣的師德人格。同時師德人格又是個體對于類和自我本質的理解與意向的結果。個體在什么意義和層次上認同了類的本質和自我本質,他就會在什么意義或層次上追求并實現自己的師德人格價值。師德人格在這里的作用,就是能使個體在同類的交往中處于某種有效的關系狀態,所以,師德人格的自覺化、個性化和理想化,是師德人格價值實現程度的具體標志。因而,師德人格的真正形式,就在于師德主體能意識到自己是道德實現的目的,并在具體的師德行為中,達到自我決斷、自我負責、自我尊重和自我實現。
二、教師教育中師德培養要求
高等學校體現出的大學生文化個性和文化行為的不同,表現為一所高等學校的文化氛圍、文化意識、文化精神以及具有自身個性的文化性格,對大學生的共同文化意識的培養,對文化精神的培育和具有自身職業前景的道德文化人格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文化現象也同樣存在于高等師范院校。由于高等師范院校特定的職業文化發展與積淀,所形成的師德文化意識、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對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的師德形成、發展和完善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高等師范院校在對其學生進行文化知識、能力素質、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師德的教育與培養是其人才培養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方面。所以,高等師范院校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性格,是一個綜合性的職業文化性格。它對師范生的師德要素的形成,師德結構的完善具有相當的融合力。師范生的師德人格與高等師范院校文化性格是基本相一致的。它的要素和結構體系與學校文化性格的要素與結構有著明顯的相承性。因此,不難得出結論,高等師范院校文化性格如何,將直接關系到高等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師德及師德人格的健康發展和師德結構體系的完善。公務員之家
當大學生步入師范院校學習,即成為教師職業隊伍的后備成員。但他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性質、意義、地位、作用以及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道德要求的認識是表面的、膚淺的,他們的認識往往帶有偏向性和對職業選擇的非自愿性,因此,師范院校在對師范生進行教師培養教育過程中,必須改變學生對教師這個職業認識的偏向性,使學生的職業選擇非自愿性轉向職業選擇的自愿性。通過教育和培訓,使學生能夠比較自覺地接受教師職業的價值體系,逐步樹立起教師職業道德的意識,形成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的人格,并不斷進行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評價。在他們步人教師行列后,再通過職業活動中的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選擇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心理和職業道德習慣。師范生師德的形成、發展和完善,與師范生教師職業自我意識的增長是同步的。其師德的形成、完善一般經過三個階段,即他律的師德、自律的師德、自由的師德。當然最終達到自由的師德,除了學校的教育、培養和師范生自我的鍛煉、修養外,在他們走上教師職業工作崗位后,仍需進一步地加以完善。師范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是接受教師職業化的訓練過程,這種職業化的訓練,除了專業理論知識、教師職業的基本技能外,培養教師職業道德,進行師德實踐訓練,提高師德水平,同樣也是師范大學生職業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這樣的教育和培訓,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教育職業活動中的各種利益關系,認識自覺遵守師德規范和要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把師德規范和要求與培養自身良好道德習慣有機結合起來,用師德規范自己的言行,從而使自己具備良好的師德素養。
師范生的師德教育過程,一般由教育者、教育環境和受教育者三方面組成。師德的教育過程必須符合師范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變化規律,符合其成長、成才的客觀規律,使師德教育取得更有效的結果。對師范生的師德教育一般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提高師范生對師德的認識。人的行為總是由一定的道德觀念所支配,對大學生的師德教育,首先應從提高師德認識人手,明白教師職業道德觀念和規范;明白教育、教學活動中應遵循的師德要求;明白師德在完成培養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具體地講,包括掌握師德規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大學生的判斷能力,堅定師德信念。
第二,陶冶師范生的師德情感。在提高師德認識的基礎上,應注意師范生師德情感的建立。因為沒有師德情感,也就沒有實踐師德原則和規范的自覺行為。師德情感比師德認識具有更大的穩定性。積極健康的師德情感在教育和培養人才的職業活動中具有更大的意義和作用。
第三,加強師范生的師德意志的鍛煉。人在社會生活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能否克服困難、突破障礙主要取決于人的意志。師德意志就是指教師在履行教師職業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克服困難和排除障礙,并作出正確行為抉擇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對從事艱苦的教師職業者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第四,注重師范生良好師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提高師德認識、陶冶師德情感、鍛煉師德意志最終都要歸于師范生良好師德習慣的養成。通過師德教育,使師范生把師德意志自覺轉化為育人的師德行為,這是形成師德品質的關鍵。
三、教師教育中師德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
教師教育中的師德教育與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教師所具有的自身職業特征的敬業精神、仁愛精神、進取精神、自律精神作為具有教師職業特定內涵的道德價值,體現出了教師職業文化特殊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這種特殊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在教師教育體系共同文化道德意識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師師德的確立與發展,以及形成其職業道德習慣,有賴于教師教育體系中職業道德文化對教師師德的形成、發展和完善過程的評價。因此,在教師教育體系的師德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注以下四個方面的結合:
第一,理想教育和師德教育相結合。教師教育體系中的師德教育,應注意將理想教育和師德教育緊密結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師德教育的方向性和可能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與師德教育的緊密結合,是整個教師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連續教育和階段教育相結合。師德教育在教師教育培養體系中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教育行為。應貫穿于師范生的教育以及教師教育的后續培訓的全過程。把師德教育、培訓與教師后續培養的知識更新、新能力培訓、職業技能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注意在不同時期教師的思想變化。要突出重點,強化過程,注重效果,以適應新時期對教師教育和師德的新要求。
第三,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良好師德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師德理論的指導。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師德的理論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和發展,因此,應重視在教師教育培訓體系中的師德理論的教育。準確掌握新時期師德規范和師德原則的理論,提高在師德實踐活動中的自覺性,將師德意識轉化為相應的師德行為。
第四,養成教育與評價教育相結合。良好師德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有一個反復實踐和鍛煉的過程。師德行為是師德品質的客觀表現,而師德品質是師德行為長期表現的結果。因此,在教師教育培訓體系中,應強化師德教育的管理,加強道德、紀律和規范的約束。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和控制行為能力,促進自我師德教育功能的發展;同時注重良好師德行為習慣養成過程中的評價。指導、促進良好師德行為習慣養成過程的內在意志和外部行為的統一,個別行為的整體行為的統一。
- 上一篇:以師德建設為核心加強隊伍建設分析論文
- 下一篇:農村金融市場急需完善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