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述

時間:2022-05-11 11:06:07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述

[摘要]本文全面梳理了當前國內學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研究的概貌,為研究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落細、落小、落實”打下基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思政”課堂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底,中辦發〔2013〕24號《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國民教育全過程、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領導等諸方面全面布局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思想和原則,引導廣大學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又明確要求“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6年12月,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領導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高校而言至關重要。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現狀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的思政課肩負著“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社會重任。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找到一條對學生認知層面的價值培育和實踐層面的價值踐行知行統一的有效路徑,切實推進核心價值觀的實質“三入”(入耳、入腦、入心)將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更應立足于時展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結合“高等性”和“職業性”的雙重要求,積極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學路徑。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落細落小落實問題,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還有很多操作層面的具體工作有待破題。例如:在教學思路上,如何發揮好“兩個主體”的作用?一是教師主體的問題意識、問題導向及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在培育學生敢于直面問題、正確觀察問題、辯證分析問題、睿智解決問題等過程中需要扮演好的導師、導演、教練等角色作用;二是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自我提升、自行完善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在教學內容上,如何做到“兩個結合”?一是密切結合學生的個人需求,即學生在思想水平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二是密切結合社會需求,即職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實際要求,從中梳理現象,找準差距,形成問題鏈、貫穿育人全過程,設置教學情境、啟發引領學生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保持與學生進行課上與課下的互動?以跟蹤監測檢查指導學生在學習思考問題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及針對性的解疑釋惑等。從而,著實解決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認知、認同到行為轉變、身體力行的種種問題,使之逐步接近并達到教育目標的要求,破解在核心價值觀問題上知行統一的“兩張皮”難題。(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堂的環境與現狀分析《意見》要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然而,“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絕對不是一句口號,“進課堂”要考慮課堂的多層次性,要考慮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條件下學生受教育環境的變化,“進學生頭腦”要考慮到“95后”乃至即將上大學的“00后”,即教育對象的特點。1.互聯網環境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挑戰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1/5。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其中,大學生是手機網民的生力軍。互聯網環境擴大了多元化價值對當今大學生的沖擊范圍和影響深度。李先鋒等認為,社會轉型時期國內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以及全球化趨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現代網絡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方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挑戰”[1]。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也顯示出截至2017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44億。由此可見思政課堂如何實現“上線”,主動占領網絡課堂,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2.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分析鮑碩來等總結了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中顯現的問題[2]:重理論宣傳,輕主題實踐活動;重形式指令,輕深入學生實際;重短期效應,輕長效機制建立。崔常銘等提出了當前“90后”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四個特征[3]:理想信念薄弱,社會責任感較強;政治熱情較高,鑒別能力較弱;道德認知強,道德實踐較弱;主體意識強,協作能力較弱,認為“90后”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與社會環境、學習教育和家庭環境都有關系。在彭建國等研究中,“三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基本教材的工作雖有所保證,但學生對“三個倡導”的認知現狀不容樂觀,實效尤其不理想,實現“三個倡導”內化、踐行的目標任重而道遠[4]。趙向東認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呈現內涵的普及程度不高、教育的認可程度不強、利益的傾向化程度明顯、理想和目標模糊等問題[5]。從根本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夯實三個自信基礎,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價值共識,掌握話語權的“高大上”的問題。要把這件大事做好,必須使之“接地氣”,深入研究這其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例如:我們希望學生能理解認同最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必須正視一些現實問題。一是處于轉型期的我國社會發生了或正在發生著諸如群體性事件頻發、暴力叢生、社會文化凝聚力流失等,這些現象對生長在其中的青年學生有多大影響?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多大困難?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學生到底存在哪些困惑,對同一個社會問題,在一個班級里到底有幾種典型觀點?教師應該怎樣把握和引導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困惑所在,尋找適合學生特點的解釋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為弘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奠定學理基礎。肖志亮認為,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人才的培養可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學業質量,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6]。高職院校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做到呢?韓憲洲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整個高職教育階段育人任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實踐中不要視其為獨立于現有教育體系之外的內容”,否則就會教條地陷入到“搞運動”的窠臼中去[7]。就高職思政課教學而言,教師真懂、真信、真用—主動教,引領學生的“入耳、入腦、入心”。學生真學、善思、敢問—主動學,雙向努力,學生快樂,教師享受,教學相長,既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性實效性的需要,也是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雙重需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基本策略研究

(一)“三個課堂”與“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基本策略1.優化課堂結構與課程設計優化課堂結構,首先要做好“三個課堂”的頂層設計。優化課堂結構,要發揮“第一課堂”主渠道的作用,這也是思政教師發揮教學創新作用的著眼點,可以在教材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改進和自身的言傳身教上進行創新。“第一課堂”是主渠道,教學內容則是這條主渠道的“活水”。教學內容的創新,從根本上說要立足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夯實三個自信基礎,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價值共識,掌握話語權問題的要求,要“接地氣”,深入研究并破解這其中遇到的各種困難。2.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新信息技術平臺的應用水平隨著互聯網和在線教育技術的發展,很多學者也在關注引入新信息技術手段來創新教學方式。要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要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主體性,要注重師生教學互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關于網絡平臺的應用,張梅提出要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共享網絡服務平臺”[8],該平臺旨在通過探索先進的教育理念,采用先進互聯網技術,更好地利用翻轉課堂、慕課、云平臺等線上教育模式引導高校開展“互聯網+”思政課改革,更有效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全新的教學模式也在被提到,比如“翻轉課堂”正在被思政教師關注。當前流行的各種慕課平臺,就是翻轉課堂的重要實踐形式。當然,對于慕課和翻轉課堂,也應辯證來看,“對于翻轉課堂我們不能采取完全的拿來主義,要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對待這個全新的模式。”[9](二)思政“三個課堂”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和實踐案例研究1.“第一課堂”的創新要發揮好“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我們需要解決此課程教什么、怎么教和誰來教的問題。宏觀上來看,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師資隊伍的問題。譚容杰提出了發揮主渠道作用的途徑與方法,包括教學內容要具有一定的高度;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教學內容要貼切現實[10]。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操作層面,李德全、鄧多文指出[11],在融入過程中,清晰整個課程和具體章節的價值滲透目標,并在課堂教學生成中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的相互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學內容生活化,應該包括每個層面(國家、社會、個人)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在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技巧層面,譚明賢指出,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以人為本”,積極創設出的師生互動氛圍濃厚的課堂環境[12]。在高校的具體課程教學方面,國內學者也積極創新,研究每一門思政課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和路徑。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姜萬蘭,秦藝鳴發揮課堂教學優勢,在教學中抓住契機,充分利用時事熱點深刻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3]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讓課堂真正“活”起來,用生動的形式吸引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吳映平結合民族大學的特點,進行了課堂教學的創新,包括:充分認識民族大學生的特點,堅持知識、信念與感情教育相結合;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案例和教學素材[14]。對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姚鵬、馬冠朝認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課堂教學中,構建二者點線結合、骨肉相連、詳略結合、突出重點的教學過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灌注在教材中、課堂中、頭腦中[15]。2.“第二課堂”與“第三課堂”的創新“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站在學校全局,創造各種外部條件和環境來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育問題。為真正提高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效果,劉云影構建了“四個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16],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學生的黨團建設工作相結合、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與學生的實習實訓和就業指導相結合。除了可以從學生的黨建、學生管理、學生活動等方面入手之外,校園文化的塑造也非常關鍵。通過重讀經典、改革與創新課堂教學思路和模式、廣泛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等途徑,可以極大地促進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17]。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基本路徑總結

以上研究了國內學者創新思政課堂的思路,構建了“三個課堂”體系,闡述了三個課堂的協同關系,圍繞“第一課堂”主渠道進行課堂設計和教學方式創新,分析了學者們對思政類主要課程教學創新的案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思政”課堂有如下啟示:1.構建“大思政格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機制。作為思政教學的教研主體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承擔“第一課堂”重任的思政類教研部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環節。思政類教研部除了搞好教學工作,還得“謀全局”,與學校黨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工作、學生管理等部門通力配合,實現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協同的全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和踐行機制。2.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內容設計,實現項目化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空白點和求知路徑,設計問題鏈,從身邊的故事講起,從熟悉的道理教起,一環扣一環實現價值的傳遞。通過問題驅動求知興趣,問題的著力點要解決“兩個結合”:一是密切結合學生的個人需求,即學生在思想水平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二是密切結合社會需求,即職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實際要求。3.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習效果評價機制。教師應該勇于顛覆傳統的“教—學”的教學流程,大膽嘗試翻轉課堂,創新開啟“學—教”流程,要隨時保持與學生進行課上與課下的互動,完成從單一智力因素的考核為主向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反思、自行管理等非智力因素的綜合評估轉變。4.積極研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平臺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教學資源的極大豐富,教學素材系統全面,建設成數據庫,可以方便師生獲取;二是新的教育理念能得以引用,比如能實現翻轉課堂的慕課平臺,能實現協同學習的研學平臺,比如通過協同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協同學習,教師可以隨時參與和引導學習過程。

作者:袁陽 陳曉燕 單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