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新體系構建探究

時間:2022-09-13 11:32:27

導語:大學生教育新體系構建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教育新體系構建探究

一、思想體系的安全教育

1.政治安全教育

當今的國際環境并非真正的安全與和平,有些國家動亂不斷,有些國家則打著維護世界和平與保護人權的幌子,為了一己私利,公然干涉他國內政,有些境外敵對勢力正通過各種渠道向我國民眾傳播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價值觀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2]妄圖以此改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擾亂我們的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縱觀國內,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過大、官員腐敗、食品安全問題、少數民生工程的質量問題、郭美美事件、“干爹”現象、“表叔”、“房姐”等都沖擊著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普通民眾的思想。大學生是高校校園的主要群體,更是校園里思想最活躍、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群體,且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容易被各種新思潮影響,因而,高校的政治穩定工作中必須包含培養大學生政治安全素養的內容。開展政治安全教育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政治安全教育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他們對黨和國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強化國家安全責任意識;以中華美德、科學發展觀和“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讓大學生清楚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強化大學生的人生安全責任意識;[3]組織大學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開展主題教育、爭先創優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讓大學生真正了解并認可我們的執政黨,由此培養大學生的黨性觀念,促使他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并積極吸收優秀的大學生加入黨組織;直面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負面效應的社會問題,與大學生一起分析、探究問題的根源,討論國家相關部門針對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

2.法律意識教育

法律是人們用來維護健康社會關系的重要保障。大學生走上社會,只有合理利用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維護個人權益,才能避免自己違法犯罪。因而,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律意識教育意義重大。開展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首先要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法律必修課。法律范疇不僅要涵蓋憲法、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社會法等基本法律,還應包含物權法、勞動合同法、食品安全法、交通安全法、國家安全法等。把對法律法規的了解納入到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中,督促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宣法。其次要注重開展高校自身安全規章制度的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在校大學生清晰了解校紀校規的內容和要求,自覺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慣。此外,還應該開展安全警示教育,組織學生對本校或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進行討論和剖析,使他們通過案例分析知法懂法,達成“遵章平安,違章出事”的共識,養成自覺抵制違反安全規章制度的行為習慣。[4]

二、人身安全教育體系

人身安全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行動自由、住宅、人格、名譽等內容范疇。與之相對應,人身安全教育則是包括生命安全、財產安全、飲食安全、住宿安全、出行安全和名譽安全的綜合教育體系。

1.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是唯一的,生命安全教育必須以堅持預防為原則開展。毋庸置疑,當前的社會環境相對穩定,總體上是安全的,但身處于現代化社會大環境中的人身個體,又處在一個含有不確定危險因素的環境中。自然災害、交通事故、不法分子、火災隱患等都在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如果不具備必要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措施,都有可能發生人身安全事故,乃至危及生命。生命安全教育與財產安全、飲食安全、住宿安全和出行安全都有一定的關聯性,事實上,生命安全教育應糅合到這幾種教育中來,而不是單獨孤立的講生命安全教育。

2.財產安全教育

財產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必要保障。有研究表明,在校大學生發生過財產被偷盜案件的比例高達35.3%,包括錢包、現金、銀行卡、一卡通、衣物、筆記本、手機、背包、自行車、書籍等,這些都是與大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由此可見,在校大學生屬于財產被侵害的高危人群。財產的被偷盜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日常心理狀態,影響到其對社會的認可,乃至其生活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更有甚者可能會誘導大學生心理問題或不良行為的發生。因而,大學生財產安全教育是人身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飲食安全教育

身體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本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前提。在校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精力旺盛,能量消耗大,對食物的攝取量也大,有些學生在正常的一日三餐外需加餐,如夜宵等。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疼愛有加,家庭殷實的大學生的生活費較充裕,在飲食上片面追求美食美味,殊不知“病從口入”,不衛生的食品往往導致身體不適或患病,而這樣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甚者導致留級或退學。為了確保大學生的飲食安全,高校有著責無旁貸的監管義務,但培養好大學生的飲食安全意識,則更是能使學生受益一生的事情。

4.住宿安全教育

宿舍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逗留時間最長的場所。一間宿舍往往容納4~6名學生,甚至8~9名學生,這使得宿舍相對擁擠,再加上大學生的個人物品普遍較多,更使得活動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如果有人不合理使用電器、抽煙,就會使得宿舍安全隱患大大增加。針對這種情況,如果僅依靠強制管理,非但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還會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最好的方法則是對大學生開展宿舍安全教育,讓學生深刻理解宿舍安全的必要性,了解違規行為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從而養成自覺維護宿舍安全的意識。

5.出行安全教育

逛街購物、結伴旅行、走訪好友、求職應聘等都使得大學生要行走在校園之外的天地。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出行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很有必要把出行安全教育納入到大學生人身安全教育體系中來。

6.名譽安全教育

名譽權是公民和法人對其名譽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它是人格權中內容最為廣泛的權利,包括保護自己的良好社會評價或改善、改變不好評價的權利和維護名譽不受侵害的權利。名譽安全教育包括兩方面內容:自覺維護個人聲譽意識的培養;注重自身修養和尊重他人聲譽意識的培養。在開展大學生人身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應建立包括課堂與課外、理論與事例、方法與實踐、安全演習、警示教育等在內的多方位安全教育體系。在教育活動中,應結合大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智力特點,以典型案例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大學生在對案例的分享中主動歸納總結安全教育知識,從而提高大學生對安全事故的應變和處理能力,提高大學生對安全防范的自覺性、主動性。對于三防(防火、防盜、防騙)常識、防人身傷害常識、自救常識、逃生常識、出行常識等的傳授,應注重學生的參與,而不是讓他們被動的接受,應通過知識競賽、安全演習、普法講座、專家交流、有獎征文、案例說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參與實踐,在活動中把知識點記住、記牢,并切實掌握。

三、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在學業、生活、情感、就業等多重壓力下,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事實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成為社會和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2004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要求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各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包括認知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5]認知教育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對自我的認知兩方面,主要培養大學生組織、判斷和獲取信息資料的能力,提高大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道德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和價值理念。情感教育包括愛國情感、愛家情感、愛父母、愛情等教育內容,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健康情感世界和良好的情感控制能力。挫折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應包括以下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掌握必備的心理學和心理保健知識;心理素質訓練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錘煉他們的意志和心理素質;心理輔導指導大學生獨立生活,使其適應社會環境,學會正確的處理社會關系和順暢的人際交往,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心理咨詢工作幫助大學生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情感、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校園心理健康文化建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大學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為他們展現天賦和才華、增強競爭意識、獲取自信心提供平臺。

四、網絡安全教育體系

21世紀是信息科技時代,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普及,計算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學生們對網絡有很強的依賴性,上網成了一些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優先權高于課堂學習。不可否認,信息網絡大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如不正確使用其可能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包括: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杜絕網絡成癮、游戲成癮等對電腦的過度依賴行為;積極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風氣,不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低俗內容和不良信息;教育大學生注意對網絡上個人信息的保護,掌握甄別詐騙等虛假信息的基本技能。

五、職業安全教育體系

當下,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樂于從事兼職工作,這既能為大學生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又能使大學生較早的認知社會、熟悉職業、體會工作的艱辛、積累工作經驗,是很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途徑。但與此不相對應的是,大學生因缺少工作經驗,職業安全意識淡薄,不能在兼職和實習工作中有效地保護個人的安全和權益。職業安全教育首先要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養成個人發展與公司利益榮辱與共的理念和主人翁精神,引導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做到求職不盲從,工作有激情、有長性。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掌握和運用勞動合同法等,合理維護個人權益。另外,要培養大學生在求職市場中對自身的安全保護意識,幫助他們學會甄別虛假招聘信息,以免陷入傳銷組織的圈套。

六、廉潔教育

指出,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大學生作為具備專業技能的智能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敗風氣的盛行,[6]有利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生成長。廉潔教育體系包括法制教育、誠信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內容。應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反腐意識、誠信意識,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個人品質,促使大學生在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養成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良好行為習慣。

七、結束語

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到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新形勢的變化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整個教育體系也將會發生適時調整改變。

本文作者:吳勝利王華光唐榮寧劉雪蓮工作單位:南京林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