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0 10:38:00

導語:藝術院校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院校發展論文

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家認為,對一般人來說,藝術的教育應當高于文化的教育,只訓練科學的大腦而沒有美的情操和眼光,實際上是一種缺陷。藝術是人類有史以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個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不能想象的,正如沒有空氣人們無法呼吸,沒有藝術的社會與民族均無法生存。藝術及其有助于“人類自我的發現”。“沒有藝術的不是完整的”,藝術教育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自十七世紀法國、英國相繼開設半官辦性質的皇家美術學院開始,有了學院派之稱。美術學院的成立,讓美術能夠成為一種大規模的模式下的職業,成為一種可以有意識的系統的人才培養處所,而非過去作坊式的自發傳授;美術也借以成為一種可以捉摸出其的獨立學科。早在五代兩宋時期也有了皇家畫院,有了培養和安置畫家的官辦處所,畫家分為畫院派與在野派兩個派系。從劉海粟、林風眠,到徐悲鴻,到解放后的蘇式教育,再改革開改,伴隨著西方美術學院制度的影響,中國的學院美術一直左右著整個的審美指向。人類在用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和科學的思維創造世界、改造世界,美術院校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首先,是其美育的功能和作用。美術院校通過生產占有一定空間,構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用視覺來欣賞藝術多姿的線條,多彩的色調,多樣的造型,精美的構圖,深刻的內涵,都會令人們產生豐富的情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的蕩漾,并且潛移默化的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情操得以提升。總之美術院校是以審美感性直觀的藝術形象,對社會中的人進行美育教育,即把人所具有的求知,向善、愛美和健康成長的潛能加以開發,并使他們得到充分協調的發展和全面的發展,從而引善啟真,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提升國民精神素質,使之成為具有崇高情操與富有真、善、美的人。

其次,是服務的功能和作用。由于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工業生產競爭激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與美術相互滲透、日益結合,中國美術教育越來越興旺與繁榮。現代建筑、現代工業、現代商業等都離不開美術,至于工藝品以及工業造型與生活的關系更加密切。在解決生存、進入溫飽、小康階段的中國當代社會的人們,已經從過去單純追求物質需要轉向注重追求精神價值的需求,如何生活得更加美好和藝術,如何生活得更有質量和價值,已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在這種大潮的推動下,中國美術院校勢必走高等藝術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路子,發揮高等藝術教育在知識創新、服務社會中的作用。

再次,是創新的功能和作用。高校應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的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的確,作為最具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美術院校,應該始終把為當代中國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水平且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以感性思維能力見長的創意人才放在首位。一所美術院校不能培養出德藝雙馨的以感性思維能力見長的創造性人才,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但是,就在這個實踐過程中,由于社會生活發展的速度漸快,競爭日趨激烈,學院的“滯后與衰退”是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種真實的可能性我們先不置可否,學院藝術顯示出它相對發展遲緩的一面卻是真實的,相對于其他社會美術而言當代學院藝術處在了一個尷尬的情勢之下。

首先,對于學院藝術在辦學機制與理念上的堅守,及由此而來的經驗話語系統的完整存在,我們從宏觀的學院藝術的發展與定位上應該給予肯定。當代中國的學院藝術,接受與實行的仍然是幾十年代一貫的教學體系,在入學考核、課程設置上,雖然有一些適應市場的新設置,但基本上仍然是傳統的價值取向占主導地位。同時,當代學院美術教育,在傳統的課程設置與辦學機制之下,還存在著整個社會的主流體制的強勢。學院內部,影響教師生活與事業的基本尺度還被限定在幾個縱向的傳統體制性項目上。一些強有力的體制介入,進一步限定了高等美術學院謀職的教師的價值取向和藝術走勢,以及培養學生的主要路徑。令人欣慰的是,從當前學院的課程設置、展覽設置、評審人員邀請來看,學院的美術價值取向以及其代表人物仍然在整個美術界擁有著權威性的學術地位與社會地位。在市場第一與藝術多元化的格局下,學院作為整個社會難得保有的一處相對純粹的學術禁地,迄今仍然有著它崇高的學術榮譽和相當的向心力,學院仍然是給予藝術作品以學術闡釋的理論高地和神圣場所。

然而,藝術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上層建筑,其性質由經濟基礎決定。對于經濟效益的熱衷終究給藝術教育帶來了一些讓人不愿意看到的奇怪現象。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陳世寧曾說:“一名油畫教授帶100多名學生,咋教?”試問,藝術強調個性,音樂、舞蹈、繪畫重視師徒之間的心手傳授,繪畫工作室十幾個學生比較正常,而一師帶百徒要如何保證培養質量?而高校近年來還在大量增設藝術類專業,這無疑是在為藝術生擴招推波助瀾。藝考成了上大學的“跳板”。如此多的考生蜂擁而至,致使招生模式也不得不變革。這句話恰恰反映了藝術院校擴招,而教學體系的調整卻始終跟不上的藝術教育現狀的擔憂。與此同時,藝術生擴招更帶來了很多半路出家的速成考生,這更抹殺了藝術教育的本質。還有就是擴招帶來的投入經費捉襟見肘的問題。

此外,教學內容趕不上學生的需要。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教師思維,很難給學生以激情。而且,學院擴招后,相應的教學體系沒有做出適當的調整。學院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和定位是什么?是教師、藝術家還是藝術普及?教育的方向不同,教學體系、師資配備、教師素質也應該有所不同。如今很多高校都在辦美術系、美術學院,但嚴格地說,有些是不具備條件的。由于不少藝術學院的定位模糊,這就使學生更加茫然。

那么,在藝術商品化、教育產業化的不斷沖擊下,學院應該如何調整自己,防備藝術教育的浮躁和藝術市場中盛行的壓概率的賭博心理,切實的關心學生的需求與出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認真營造美院適宜學術發展的生態環境,建立不同學術思想間相互啟發、共同發展的良性機制,在社會上樹立的良好的教學形象,就成為了當代中國藝術院校在新形勢下的生存所面臨著的嚴峻現實。

[摘要]“沒有藝術的不是完整的”,藝術教育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術院校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在為社會輸送優秀藝術人才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藝術商品化、教育產業化的不斷沖擊,當代中國藝術院校在新形勢下的生存面臨著嚴峻的現實。

[關鍵詞]美院藝術教育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