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實證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31 04:02:00

導語:品德教育實證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品德教育實證研究管理論文

事情從教育專家實證研究的三組數據講起。

1.北京朝陽區某幼兒園。專家向小朋友們提出第一個問題:“如果你在路邊見到一只要死的小貓,會怎么辦?”孩子們盡數置小貓于死地的辦法,且興致勃勃,只有個別孩子主張救活小貓。第二個問題:“假如你玩得好好的,這時有個小朋友打你一下,你該怎么辦?”孩子們中約有57.1%的人回答:“打他!”“燒他!”“用鞭子抽他!”專家再問:“要是有個小妹妹發燒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自己的衣服借給她穿嗎?”半數以上的孩子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給小妹妹。孩子們所在班的老師很尷尬,于是她期望也在這所幼兒園就學的自己4歲的兒子在專家面前有個好的表現。當專家問他:“有個小朋友沒吃早點餓得直哭,你正在吃,愿意分給他嗎?”兒子斷然道:“不給!”專家提醒他:“那個小朋友餓得正在哭呢!”兒子毫不動容:“他活該!”據統計,幼兒園孩子們在兩個方面的指標發人深?。阂皇恰奥犜挕保犛變簣@老師的話)比例最高,另一個是“助人”(幫助他人)比例最低。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不禁會問:孩子們的同情心哪里去了?當他們比自己父輩更充分地享有家庭呵護與物質豐富的時候,怎么反倒失去了愛心?

2.南京以及蘇州、無錫、常州地區。專家們對初中二年級和小學五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學生對“在你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時常與誰商量?”這一問題的回答結果依次是:(1)母親,64.3%;(2)父親,48.9%;(3)同學、朋友,41.6%;(4)兄弟姐妹,14.2%;(5)跟誰也不講,5.8%;(6)鄰居親戚,5.2%;(7)·學·校·教·師,4.8%;(8)爺爺奶奶、外公外婆,4.5%;(9)其他人,2.8%。

中小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均不愿與他們的老師商量,比例之低令人吃驚。須知,教師是可以對孩子的問題作出正確答復的群體,為什么以育人為天職的教師,如今卻沒有多少學生愿意去為自己困惑的問題向他們尋求“解惑”呢?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形象不佳、威信下降是直接的原因。

3.對某市大學生價值取向量化研究的結果更是耐人尋味。當專家讓大學生將給定的18項價值觀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序時,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們普遍將“負責任”排得很靠前(第4位),但卻將“助人”排得很靠后(第13位)。當專家與大學生們面談時,竟發現,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社會、他人、組織、集體應該向(我)自己負責,讓我去幫助他人,沒想過。有的甚至說:“助人?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那種為他人的福利而工作的人,在我看來是不存在的?!?/p>

三組調查結果說明,現階段,從幼兒、中小學生到大學生,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普遍存在嚴重問題。

原因究竟何在呢?

1.經濟轉型期價值觀多元化帶來的價值失范,使兒童、青少年無所適從,社會上流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深深侵擾著我們的學校教育。

2.學校教育力不從心,觀念陳舊,方法老化,大多數學校、幼兒園仍以單向度的“美德袋”式的“灌輸”教育為主,脫離學生心理實際,脫離社會生活實際,造成現實與教育的“兩張皮”現象。教育內容與社會現實的巨大反差使學生產生人格裂變。

3.部分學校領導、老師熱衷于創收,片面追求升學率,主要精力不在教書育人上,教師職業道德下降,“訓學生像訓兒子,訓家長像訓孫子”,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違反教育規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4.家長中普遍存在的根植于封建個體經濟下的小家庭封閉意識以“良好”的初衷面世,又以軟刀子將嫡親骨肉逼進深淵。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以及全方位的占有,嚴重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種為人父母者的負面教育,常常在潛移默化中毀了孩子的一生。

那么對策與出路何在?

只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使德育向生活靠攏,向理想邁進。我們不但要強化受教育者的規范意識、秩序意識、責任意識,更要重視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首創精神和科學態度,使德育成為完善道德人格構建的教育。同時,強化日常生活中的抗挫能力的教育、吃苦耐勞的教育也尤為重要,讓孩子們在生活的風口浪尖上去摔打,去磨煉,去經風雨見世面。這樣,他們才可能在新世紀的生活里勇敢地去搏擊人生,才能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