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護理品德影響

時間:2022-08-12 11:08:00

導語:臨床藥學護理品德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藥學護理品德影響

醫學中人的價值是永恒的價值,醫藥學人道主義永遠是市場經濟下醫藥道德的靈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直接對患者負責,已成為醫院要學發展的國際趨勢,藥師將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戰。為此我國許多醫院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臨床藥學甚至藥學監護工作,醫院藥學的任務發生了質的變化。醫院藥學經歷了商業化的沖擊之后,必然又重新回歸到醫學的本質上來。藥品回扣,大處方等現象是醫德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或者是管理體制問題,它們將迅速成為過眼煙云。醫院醫學任務也由轉統的采購藥品、調劑藥品、藥物制劑、發展成為個體化給藥、藥療監測、合理用藥、單元劑量給藥、藥物治療方案審議、藥品費用核算等、醫院藥學的服務對象從門診病人為主轉向以往住院病人為主。以上這些臨床藥學工作在許多國家稱之為藥學監護。其目的,就是面對患者運用要是專業知識,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合理有效、經濟、使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和最佳的生活質量,因此藥師在藥學監護工作中,要牢記醫藥學人道主義的核心內容: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重病人人格與尊嚴,尊重病人平等的醫療權利,這就充分體現了臨床藥學監護的道德意義。根據臨床藥學監護定義及目的,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臨床藥學監護的道德意義。

1個體化給藥的道德意義

醫院實行藥療監測、實現個體化給藥,目前是最道德的給藥方法與給要手段。因為他達到了目的與手段的高度統一,它可以根據每個人體的體液(尿液,血液)藥物濃度監測,藥物在個體體內的狀況,確定最佳給藥劑量與給藥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和藥品的濫用。這就要求藥師應深入病房,對患者進行身邊監護,對門診患者公布咨詢電話,耐心問答患者關于藥物的咨詢,與患者建立一對一的“契約”關系。建立患者個人用藥檔案一藥歷。藥歷的內容應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姓名、年齡、性別、體重、手術時間、病案號、地址、電話等);患者每次測血藥濃度的時間和數值;當時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檢驗資料;近期用藥情況;藥師結論及給要方案調整等等。要是應當掌握患者用藥第一手資料,綜合分析病情、經濟情況及藥動力學參數,制定出個體給要方案,監督其實施,并做出調整。與醫師、護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了解治療和護理的各個環節,共同完成對患者實現個體化給藥的藥物治療任務。特別對一些器官一致的患者,病情危重、用藥復雜,往往需要終生服藥,這就要求藥師。尤其是臨床藥師應致力于該項道德工作,實施個體化給藥。

治療藥物監測(TDM)為藥學監護實施提供重要依據,藥師根據檢測數據,綜合分析病情和用藥情況,科學及時地做出給藥方案的調整。目前我國臨床藥療監測還僅限于毒性較大的或容易濫用的幾類藥物,如抗生素(氨基糖甙類)、抗排異藥(環胞素等)、心臟學掛不用藥(洋地黃毒等)、抗癲癇藥物(苯妥因等)、抗癌藥物等。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個體化給藥、藥療監測等可以推廣到全部藥品,可以采用更無損傷的方法,如用基因測試的方法,測定特定藥物受體,在分子細胞學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給藥。對于每一個患者而言,應根據其殘病危險因素、伴隨殘病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報告決定藥物選擇,進行個體化治療。掌握了解藥物作用機理,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藥物,并可通過聯合用藥,即同時選用不同作用途徑的藥物產生協同治療作用,使臨床殘病或癥狀得到最佳的治療。基于對藥物作用機理的認識,還可以針對藥物的副作用采取預防或保護性措施,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藥師應致力該項道德工作。

2單位劑量給藥的道德意義

單位劑量給藥(UDD)是目前國外醫院對住院病人實行的給藥方法,如美、,日本、荷蘭、西班牙、英國、日本等國家廣泛采用,我國一些醫院也在試點。它是由臨床藥師將病人所需服用的藥品,以單一劑量包裝與袋內,逐日送至病房及病人手中。由更懂藥性的藥師實施醫師的給藥方案,很明顯可以提高用藥安全性,監測藥物不良反應,隨時給病人提供用藥咨詢,并提高病人用藥的依從性,方便病人服用,防止服錯藥,減少衛生資源的良費,增加了藥品使用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因此單位劑量給藥使藥師與病人的醫患關系擺到了醫德關系的突出位置。如果說同情、關心、愛護病人、平等、負責、尊重病人的道德要求,以前主要是針對醫生護士的話,那么今后也將成為臨床藥師的基本道德規范了。

3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的道德意義

作為臨床藥師從執業道德的要求出發,應自覺主動地做好不良反應的監測工作,自愿報告。目前我國許多醫院在工作職責上,尚未吧不良反應監測列入藥師的日常工作任務之中。這就要求醫院藥師更要具有高度的社會道德責任感,樹立起高度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心,具有較高和豐富的醫學、藥學理論水平和基礎知識,由善于注意患者用要過程中的臨床表現和監測指標變化的素質,由早期辨認藥物不良反應的能力和經驗,由合理選擇治療藥物種類和劑量、療程的技能,真正做到用藥緊密與個體病史、體制裝態和檢測指標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從偶那個根本上減少或避免藥物選擇不當和劑量不準確所致的藥物不良反應。

對于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人們已逐漸予以重視。藥物是具有雙重性的,一方面可用于預防殘病,靈一方面也可危害集體,引起生理、生理、生化機能的紊亂和結構變化等不良反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的報告,我國每年5000萬住院患者中,250多萬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人院,占5%。住院期間500萬~1000萬發生ADR,占10%~2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和國外資料測算,我國每年死于ADR的人19萬。由資料介紹,我國住院患者藥源性殘病的發生率在1%左右。國外報告,藥源性殘病入院率為2.9%~5.1%,而住院患者中因用藥不當而致死者約占0.5%~1.4%.隨著醫藥科技的不斷發展,療程用藥范圍越來越廣闊,藥物不良反應和反應和不合理用藥現象有增多趨勢。ADR的檢測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

藥物不良反應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出現是療程醫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危。有效地預防與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和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是療程藥師業務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療程醫療質量高低的衡量標準之一。盡管不良反應由時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和不合理用藥劃等號。如果臨床藥師能熟知每種藥物的不良反應規律性,避免要源性殘病的產生,是可以預防的。藥物不良反應甚至藥源性殘病,如“阿斯匹林胃”、“非那西丁腎”、“呋喃坦啶肺”、“四環素牙”等等,都令我們人類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目前由于藥物品種、數量增多、藥源性殘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其危害性僅居于心血管殘病、惡性腫瘤和感染性殘病之后。因用藥導致姚遠性殘病,一方面使病人雪上加霜,增加痛苦和遭受不必要的傷害,導致病人健康相關生存質量惡化,甚至威脅病人生命。另一方面,醫治藥源性殘病需要耗費一定的醫藥資源,由形地加重國家、社會和病人的經濟負擔。因此這就要求臨床藥師應從執業道德的要求,具有高度的社會道德責任感,從維護人類生命健康的角度,自覺主動地做好不良反應監測工作,資源報告。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自我保健康意識逐漸加強,對安全有效、方便用藥的要求越來越高,藥師要面對醫師、護士、患者及家屬咨詢,迫使臨床藥師致力于藥學監護的道德工作,不斷學習拓寬藥學及醫學知識面,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是公眾在治病中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