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論文
時間:2022-04-10 05:16:00
導語:貨幣銀行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中,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起,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積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到八十年代以來利率市場化成為世界性潮流。伴隨著利率市場化,利率水平在全球范圍呈上升趨勢。在世界各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早有呼聲,其研討也久有時日,但由于種種因素掣肘,尤其擔心利率市場化導致利率失控,以至遲遲未能付諸實施。然而,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或遲或早終歸要實現(xiàn)利率的市場化。本文擬就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問題進行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關鍵詞: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方向途徑
投入社會生產的貨幣資本,是各種生產要素的價值表現(xiàn)。市場經濟中貨幣資本表現(xiàn)為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資本循環(huán)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為了更充分有效地動員和利用更多的貨幣財富投入社會生產以擴大生產規(guī)模,以銀行為中介的貨幣資本借貸成為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金融活動。隨著貨幣資本在社會范圍內的集中和分配,金融成為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核心。貨幣資本的借貸,是擁有貨幣所有權的貸出者將貨幣資本的使用權轉讓給借入者,貸出者必須有利可圖才轉讓貨幣的使用權;借入者獲得了貨幣資本的使用權將其投入商品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所以,借入者必須將其收益的一部分支付給貸出者,這就是借貸資本的利息。利率,是利息率的簡稱。利息,是資本所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取的報酬,換言之,利息就是貸出者憑借自己對貨幣資本的所有權而獲得的經濟收益。可見,利率是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亦即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對貸出資本額之比。利率市場化,是指由市場資本供求關系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資本供給和使用的價格,這種價格以商業(yè)銀行不同類型的存貸款利率為中心,并連帶影響其他債券、保單等金融產品的價格。
在市場經濟中,貨幣資本的借貸活動必須而且只能通過市場來進行。貸出者提供給市場的貨幣資本量表現(xiàn)為貨幣資本的供給量,借入者在市場上所需的貨幣資本表現(xiàn)為需求量。市場上貨幣資本的供給與需求關系的變化,決定著利息率高低的變化,這就是由市場決定借貸資本的利率。利率的市場化,使貨幣資本的借貸雙方通過市場活動建立經濟聯(lián)系,貨幣資本借貸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并且貨幣借貸資本的市場價格的波動必然連帶影響其他債券、保單等金融產品的價格。這有利于貨幣資本借貸雙方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guī)律建立平等競爭的經濟關系和利益分配關系,有利于金融市場更優(yōu)化、更高效地配置各類金融資源,成為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標志,也是我國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優(yōu)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強金融監(jiān)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使金融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這一重要觀點,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fā)展金融市場指明了方向。
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就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商業(yè)性金融產品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將金融產品的定價權交給商業(yè)性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由商業(yè)銀行根據資金的供求狀況決定;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間接調控貨幣市場利率,不再統(tǒng)一規(guī)定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水平。這是一項牽動整個經濟運行全局的改革,所以必須穩(wěn)步推進,慎重行事,絕非一蹴而就,不可操之過急。
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就是要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與整個經濟開放的進程相吻合,同匯率、資本項目等的開放聯(lián)系起來考慮。利率市場的開放,要逐步探索,選擇合適的品種和有利時機,應是有理論指導、有政策規(guī)范、有實施步驟的開放。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原則上應遵循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大額、后小額的步驟。目前,外幣存貸款利率、同業(yè)拆借利率和銀行間國債市場利率已經放開,放開農村存貸款利率的改革正在試點。不久的將來,央行將通過提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規(guī)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等過渡方式,最終建立市場利率體系,實現(xiàn)利率市場化。
一、什么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的過程。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如果市場競爭充分,則任何單一的經濟主體都不可能成為利率的單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換言之,所謂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具體講,利率市場化是指存貸款利率不由上級銀行統(tǒng)一控制,而是由各商業(yè)銀行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來自主調節(jié)。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引導,以同業(yè)拆借利率為金融市場基礎利率,各種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層有效傳導的利率體系。
利率市場化至少應包含以下具體內容:
1、金融交易主體享有利率決定權。金融活動不外乎是資金盈余部門和赤字部門之間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金融交易主體應該有權對其資金交易的規(guī)模、價格、償還期限、擔保方式等具體條款進行討價還價。討價還價的方式可能是面談:L招標。也可能是資金供求雙方在不同客戶或者服務提供商之間反復權衡和選擇。
2、利率的數(shù)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應由市場自發(fā)選擇。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樣,金融交易同樣存在批發(fā)與零售的價格差別:與其不同的是,資金交易的價格還應該存在期限差別和風險差別。利率計劃當局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對利率的數(shù)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進行科學的測算。相反,金融交易的雙方應該有權就某一項交易的具體數(shù)量(或規(guī)模)、期限、風險及其具體利率水平達成協(xié)議,從而為整個金融市場合成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數(shù)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
3、同業(yè)拆借利率或短期國債利率將成為市場利率的基本指針。顯然,從微觀層面上看,市場利率比計劃利率檔次更多,結構更為復雜,市場利率水平只能根據一種或幾種市場交易量大、為金融交易主體所普遍接受的利率來確定。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同業(yè)拆借利率或者長期國債利率是市場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從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場利率,它們將成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標準,也是衡量市場利率水平漲跌的基本依據。
4、政府(或中央銀行)享有間接影響金融資產利率的權利。利率市場化并不是主張放棄政府的金融調控,正如市場經濟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觀調控一樣。但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政府(或中央銀行)對金融的調控只能依靠間接手段,例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影響資金供求格局,從而間接影響利率水平;或者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影響商業(yè)銀行資金成本,從而改變市場利率水平。在金融調控機制局部失靈的情況下,可對商業(y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行為進行適當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導,但這種手段不宜用得太多,以免干擾了金融市場本身的運行秩序。
在上述的內容當中,商業(yè)銀行對存貸款的定價權是利率市場化也是金融市場化的核心內容。這是因為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普通商業(yè)的價格機制影響的只是一個市場的局部均衡,而金融市場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市場,其價格機制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從微觀層面看商業(yè)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業(yè)務的特殊企業(yè),定價權是其基本的權利。沒有定價權的企業(yè),其經營成效是其自身所無法控制的外生變量,改善其經營也就無從談起;對商業(yè)銀行而言,其利率風險管理技術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為重要的是,計劃利率將始終是國有銀行缺乏效率的客觀理由。而從金融調控的角度看,隨著經濟周期由計劃周期向市場周期轉變,商業(yè)銀行作為貨幣政策傳導的最重要主體之一,其行為具有越來越強的不可控性,只有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實施有效的間接金融調控,才能增強商業(yè)銀行對基礎貨幣調控的敏感度和對基準利率的敏感度,從而改善宏觀金融調控效果。
二、為什么要推行利率市場化
(一)利率市場化的經濟學理論依據。
市場經濟學說告訴我們,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價格反映供求關系,為資源流動提供信號,最終引導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現(xiàn)代市場經濟學說則將利率看作最重要的價格。因為利率是資金的價格、資本的價格。資金作為一種投資、生產、消費等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使用的生產要素,其價格機制影響的不是某一局部市場的供求平衡,而是整個社會的供求狀況和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對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微觀經濟運行起著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利率具有調節(jié)國民經濟結構,引導資金投向,調節(jié)社會儲蓄與投資,促進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等重要功能。利率升高時,儲蓄收益增加、投資和消費收益減少(因為獲得資金的成本增加了),市場主體對資金的需求隨之減少,經濟過熱就會緩解。當資金需求過淡,資金市場供大于求,供給方又會降低利率,從而激發(fā)資金需求再度增加,投資和消費隨之興旺。正是因為抓住了利率這個市場經濟的牛鼻子,格林斯潘才得以讓美國經濟史無前例地保持了9年的高增長低通脹。世界主要的市場經濟國家也都無一例外地將利率政策作為最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在許多國家,利率幾乎是唯一經常運用的宏觀調控手段。
(二)國外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與教訓
從國際上看,金融自由化成了近30年來各國普遍采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政策。無論從西方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到亞洲新興工業(yè)化國家如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我國的臺灣省,還是世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如智利、阿根廷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卷入這一浪潮。雖然各個國家情況不僅相同,所選擇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時機、途徑和程度及結果也不一樣。但經有關對比研究和分析,總結出的一些共同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國深思和借鑒。
1、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功概率與經濟發(fā)達程度成正比。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發(fā)達國家不但利率放得徹底,沒有反復,而且放開后對國內經濟運行沖擊較小,過渡也較平穩(wěn);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改革也較順利,但不如發(fā)達國家進行得平穩(wěn);而發(fā)展中國家的則多反復。條件好的有成功的,但以失敗的居多。其道路選擇異常艱難,成本偏高。
2、改革方式的選擇影響著改革進程的選擇。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選擇漸進改革者成功幾率高,而選擇激進改革者則多磨難。
3、宏觀經濟形勢決定著改革的時機選擇。在宏觀經濟形勢穩(wěn)定的情況下,選擇改革的多取得成功或進展順利;而在宏觀經濟形勢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改革多夭折。
4、微觀基礎建設的程度制約著改革的行進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場(如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等),強壯金融機構后放開利率的成功者居多;而無扎實的市場基礎就貿然完全放開利率管制者多以失敗而告終
5、監(jiān)管體系健全可以彌補政策設計中的不足,保證改革能平穩(wěn)進行。建立起一套有效運作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尤其是加強對銀行行為的有效監(jiān)管,可以彌補改革政策設計中的不足,緩和利率放開后短期內釋放出的沖擊波,縮少其對社會經濟正常運行所帶來的波動,保證改革能按既定的方向進行下去。
6、超高的正值實際利率水平與深度負利率一樣,都不是正常市場運行的均衡利率。實行利率市場化,將利率水平由負利率或低利率水平升至正利率和較高利率水平,是符合金融自由化理論最初設想的目標的。但超過正常水平的“超高利率”也是扭曲利率,如果監(jiān)管不足,其破壞作用比負利率還大,可以直接導致一國整個金融體系的幾近崩潰。
7、金融開放可以推進也可以破壞利率市場化進程。利率市場化可在封閉經濟環(huán)境中進行,但一般都是在開放經濟環(huán)境中推進的。在現(xiàn)代世界經濟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一國不融入國際經濟潮流,不開放經濟已是不可能,關鍵是要掌握好開放度。如把握不當,則可能觸發(fā)金融危機,其破壞力也是相當大的。
8、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率市場化并非發(fā)達國家歷程的簡單翻版,切不可照搬照抄。發(fā)達國家在金融改革方面已先行一步,其經驗可資發(fā)展中國家借鑒,但其歷程和具體方式、方法、時機選擇并不一定都適合發(fā)展中國家。這是因為它們在市場培育程度、財政依賴程度、經濟管制程度和社會歷史、政治、文化等均有差別。
回答者:新年表心意-見習魔法師二級12-222:24
中外銀行信貸管理的比較與啟示
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與銀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
論對外資銀行的風險性監(jiān)管
中國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的三大戰(zhàn)略選擇
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股份制改革問題研究
重塑我國銀行新格局的構想
中國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改革悖論
負重前行的中國銀行業(yè)——穆迪公司2002年中國銀行業(yè)展望
如何處理銀行不良資產
也從功能視角述評我國證券業(yè)和銀行業(yè)改革
論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商業(yè)銀行消費信貸的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
投資銀行與資本市場理論
銀行風險及金融監(jiān)管
國有銀行的危機
社區(qū)銀行能否成為中國銀行業(yè)放松管制的突破口?
我國金融混業(yè)經營的實踐研究
來州市工商銀行信貸風險的防范和化解
銀行改革――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間的中國銀行業(yè)
商業(yè)銀行的目標成本管理與控制
透過不良貸款看銀行不規(guī)范
我國網絡銀行發(fā)展的三重矛盾與化解
現(xiàn)代金融危機的來龍與去脈
美元化:適用范圍分析
1980年以來美國銀行業(yè)結構的變遷
危機后俄羅斯銀行體系的重組與發(fā)展
臺灣中小企業(yè)的債務資金融通
加強中俄銀行合作解決制約經貿發(fā)展的金融瓶頸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新制度經濟學思考
關于銀行外幣卡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金融全球化與中國金融的應對策略
國有銀行的危機
論對外資銀行的風險性監(jiān)管
重塑我國銀行新格局的構想
負重前行的中國銀行業(yè)――穆迪公司2002年中國銀行業(yè)展望
2003年第四季度國際金融形勢分析
從歐洲貨幣一體化看亞洲貨幣一體化趨勢
- 上一篇:國際本位貨幣論文
- 下一篇:監(jiān)測局學習科學發(fā)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