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課程校本化開發實踐研究

時間:2022-05-26 11:04:28

導語:高中化學課程校本化開發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課程校本化開發實踐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闡述在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背景下開發設計高中化學校本課程教學方案,并以選修課形式開展實施適宜本校特色發展的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并以具體開發的教學校本化案例為例,探索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校本化實踐模式。

關鍵詞:課程改革;校本化;開發實踐

《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學校按照“調結構、減總量、優方法、改評價、創條件”的總體思路,堅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學校特色、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轉變育人模式,實現學生在共同基礎上有個性的發展。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進行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校本化研究既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同時可以針對本校學生特點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課程開發者在進行研究工作時需要兼顧學校特色發展、尊重學生個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這就需要對課程內容和方式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因此進行校本化課程開發本身對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就是一種促進。

一、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原則

(一)立足學校特色,因校制宜的校本化課程開發精心打造校園綠色文明建設,倡導綠色文明理念,精心開發特色高中,打造優質初中的辦學理念。因此倡導綠色文明教育理念是本校發展特色之一。在德育工作方面,長汀縣新榕中學非常重視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積極開展以“勵志教育”為主題的特色德育工作。班主任專業化也是新課程背景下改進我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一個研究重點。結合學校特色教育理念,長汀縣新榕中學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以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為根本任務,使課程性質與國家課程及學校教育目標一致。(二)以學生為主體,服務學生個性發展美國教育家郝欽斯說過:“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的作用就是把人塑造成人,就是培養和發展他的個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要滿足學生的需要。高中化學選修校本課程的開發雖然是依靠學校、根植于學校而開發出來的,但其總體目標必須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本理念一致,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在通過豐富開放的各種形式的化學校本課程活動,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拓展化學知識視野,使他們的個性特征得到逐步的發展。(三)實效與趣味并重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校本課程的選材與教學手段上,要注重融合知識性和趣味性。通過實驗探究、問題啟發以及社會實踐等形式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合作意識及創新精神。同時讓學會在一種輕松、趣味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體驗。

二、實驗教學校本化案例案例

1.實驗校本化優化改進的思考《SO2制備及性質實驗探究》。在蘇教版必修1專題4第一單元《SO2的性質與作用》這一課時中主要教學目標是: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依據教材指導實驗進行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用針筒收集較純凈的SO2并不輕易能做到。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教師一般采用演示實驗。(2)演示所有教材實驗,教師課前要有大量的準備工作,同時SO2的毒性將危害教師身體健康,學生卻并不能直觀體會到。(3)實驗現象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并不明顯。基于以上思考,筆者設計了一例以物質制備及性質探究為主題的選修課案例,作為新課學習之后的選修課程供高一學生選擇。因此,做以下教學設計:步驟一,各學習小組展示說明本組實驗設計意圖和操作方法(包含裝置圖);步驟二,各小組互評,可由小組學生代表選取其它任意小組的方案進行點評,包括設計優點和存在不足,師生一起交流綜合各小組實驗方案和優點;步驟三,通過采納吸收了各小組方案的優點,進一步優化設計實驗方案;步驟四,教師講解示范橡皮塞打孔的操作,講解酒精噴燈和彎玻璃導管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強調實驗安全問題;步驟五,各小組成員可以依據本小組實驗方案分工合作開展本小組實驗裝置的制作活動。步驟六,組裝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最后利用提供的藥品進行探究實驗,撰寫本節課學習體會和實驗報告。操作方法與過程:①組裝儀器并檢查氣密性;②加入藥品,關閉K2,打開K1、K3,利用注射器緩慢向錐形瓶內注入濃硫酸,此時SO2氣體將進入燒瓶中,當燒杯中的高錳酸鉀溶液顏色褪盡表明燒瓶內氣體已經充滿,此時換上另一裝有50mL品紅溶液的燒杯;③停止注入濃硫酸并關閉K1、K3,打開K2,利用10mL針筒向燒瓶內注入水,稍等片刻后,打開K3.可以觀察到燒瓶內有噴泉產生,并且觀察到上升至燒瓶內的品紅溶液褪色;④關閉K3,打開K1、K2,繼續注入濃硫酸使產生SO2氣體通入裝有氯化鋇溶液的試管中,無明顯現象出現。停止通入氣體,利用針筒注入過氧化氫溶液后立即出現大量淺黃色沉淀;⑤實驗結束后,利用針筒向錐形瓶內注入氫氧化鈉溶液以處理裝置內多余的二氧化硫氣體。以下為實驗裝置圖:本案例以高中化學必修課程中物質性質探究實驗的改進設計為主線,通過學習小組成員間的充分交流、自主設計和制作改進實驗裝置,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特別是學生實驗機會有限的情況下,能夠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動手制作裝置的體驗過程中得以展現,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也遠比傳統課程來得有趣、顯得生動直觀。同時,該校本化案例還具備一下特點:1.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節內容不僅僅停留在化學物質性質的探究思維演繹階段。而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化學實驗方案設計,滲透綠色化學原理。2.充分體現化學學科特點。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在實驗中學習鞏固化學知識,在實驗中應用所學知識,培養了實踐能力。3.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案例中,老師和學生是一種互相尊重、平等、促進的關系,學生是學習主體。通過實驗設計、制作以及探究體現創造性的化學學習體驗,尋求能力培養與知識鞏固的平衡。4.充分立足本校特色。體現學校教育理念和化學學科特點。與學校和課程教育目標一致。本案例的不足之處在于:1.在實踐課堂中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評價時間;2.課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掌握度很難把握;3.學生課堂動手因過于興奮和好奇導致制作并不順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體驗,制作出來的儀器也不一定能夠符合后續實驗要求。以上這些在今后案例設計中需要予以考慮和改進的問題。

三、今后準備進行開發的一些校本課程案例

結合本校學生特點,綜合學校軟硬件以及化學教研組等各方面因素,筆者在經過網絡資源的整合、篩選以及本學科備課組的協商下,歸納整理了以下可供選擇的校本化課程的研究課題或方案。例如:在高一年級中可以開展研究的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選題:(1)生活中的消毒產品;(2)萃取的原理及方法;(3)濃硫酸的性質實驗;(4)趣味實驗:指紋檢查;植物中葉綠色的提取;(5)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廢水的檢測;(6)浙能集團鎮海發電廠周圍空氣中SO2含量的檢測等;(7)化學大事年表;(8)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縱覽(1901-2013)等。高二年級可以開展的高中化學校本化課程有:(1)理論與實驗事實的矛盾———酸堿理論的發展;(2)興奮劑簡介、危害———有機化學合成;(3)對生命致關重要的高分子———蛋白質及其四級結構;(4)生命反應中的催化劑———酶;(5)常見物質的俗名和別名;(6)單分子膜法探索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7)干電池中的學問-電池解剖到原電池制作;(8)用植物色素支取代用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范圍的測試;(9)衣料中的化學———纖維制品等。高三年級高中化學校本化課程的設計筆者認為主要以綜合主題課程模式為主。圍繞一個主題開展多階段、多部分的活動。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回憶已有知識,發揮整體效應,采用主題深化形式將課程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分成若干階段,最后達到一個總體目標的模式。例1:從鹵素性質實驗展開(第一階段)———趣味實驗(第二階段)———綜合性化學實驗(第三階段)———微型化學實驗(第四階段)———探索性實驗方案設計(第五階段);例2:化學電源———各類電池原理歸類———常見電池分析———電池的串聯與并聯電路分析———電池與電解———實際生產中的電化學。

四、反思及結束語

在最初進行教材校本化時,總感覺自己思維僵化生硬,產生一個想法立即被否定,可以說校本化是在自己不斷的否定中緩慢思考前行。而在校本化課程研究過程中,通過不斷查閱各種資料、搜索并整合網絡資源、開拓了教學視野。通過不同教學方式的嘗試、以及不斷被學生追問后,筆者體會到了開展校本化研究的意義和樂趣,也讓筆者自身的專業知識不斷得到豐富和提高,組內教師間的合作意識也明顯增強。編寫的過程中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分工與協作作用凸顯。課程的校本化也為學校特色的形成發展提供了課程支持。在校本化開發過程中,我們積極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如社區、企業、及兄弟學校等為我們提供大量的資料和實踐場地,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資源的聯系。今后的工作要以此為基礎,與組內教師更加積極開展校本化課程的研究,以期獲得更多進步。

作者:曹春泉 單位:長汀縣新橋中學

參考文獻:

[1]劉克文.基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高中化學新課程教材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5).

[2]許飛劍.論高中化學新課程目標的校本化實現途徑[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5).

[3]孫輝斌.基于高中化學選修課教學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5).

[4]蔣華.高中化學拓展型教材校本化的成績、問題與可能[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