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靜脈輸液中外滲原因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4 09:37:00

導(dǎo)語:小兒靜脈輸液中外滲原因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兒靜脈輸液中外滲原因探討論文

靜脈輸液是住院小兒達到治療目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徑,由于小兒年齡、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點,在輸液過程中易發(fā)生外滲。不同年齡組患兒外滲原因及護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排除穿刺技術(shù)的因素,下面談?wù)勍鉂B的原因及相應(yīng)對策。

1各年齡組患兒的特點及外滲原因

1.1新生兒組患兒幼小體弱,反應(yīng)能力差,睡眠時間長,自主動作少。頭皮靜脈豐富,交織成網(wǎng),無瓣膜,血管內(nèi)壓力低,管腔細嫩,血管表淺,皮下脂肪少,皮膚松弛,易受周圍組織活動的牽拉。年輕的家長缺乏正確的護理知識,過多的摟抱、搖動患兒,頭部蒙蓋衣物,無意中觸碰頭皮針或牽拉輸液管,是造成針頭活動穿破血管壁外滲的主要原因。

1.21個月~2歲組患兒對外界刺激反應(yīng)強烈,痛覺靈敏,對醫(yī)護人員本能的恐懼、反抗,哭鬧而不合作。此組患兒頭皮靜脈豐富,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易活動,但易造成血液反流。患兒活動量大易出汗,致膠布粘貼松動,使針頭脫出。另外,家長看護不當,小兒用手搔抓,造成針頭移位外滲。

1.33~6歲組患兒啟蒙教育時期,在家長和護士的說服和指導(dǎo)下,他們基本能配合。該年齡組患兒血管腔相對粗大,血流速度快,血管壁彈性好,針頭漂浮在血管腔內(nèi),不易造成血管壁損傷,往往因患兒在床上玩耍、寫畫或大小便等活動而引起針頭滑脫使液體外滲。

1.47歲以上組患兒已上學(xué),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對護士的解釋和要求能積極配合。該年齡組患兒血管腔粗大,血管壁韌性強,血流速度快,針頭浮在血管內(nèi),很少引起血管壁損傷而外滲。

2相應(yīng)的護理措施

2.1新生兒組患兒輸液首選額正中靜脈及顳淺靜脈,仔細刮去血管周圍頭發(fā)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進針和固定。穿刺成功后采用蝶形固定,頭皮針反折環(huán)應(yīng)小,并用膠布將環(huán)壓平,這樣避免外力的碰撞。另外,對家長做好宣教也很重要,囑家長不要摟抱搖動患兒,盡量平臥于嬰兒床上,不要在頭部加蓋衣物,防止搖頭時觸及頭皮針,并看護好孩子的手以防去抓頭皮針或輸液管。囑咐家長一旦抓碰頭皮針后孩子出現(xiàn)異常哭鬧時,及時通知護士處理。

2.21個月~2歲組患兒輸液首選頭皮靜脈,刮去血管周圍頭發(fā)、擦干汗液,以利膠布粘貼,穿刺成功后蝶形固定,頭皮針反折環(huán)小些,避開前額及眉毛以免影響患兒面部活動,將輸液管固定于一側(cè)耳朵上,置于腦后,避免患兒看到。如果頭皮靜脈不易找到,則選用踝靜脈或足背靜脈,用小夾板固定踝關(guān)節(jié)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此年齡組患兒多反抗、哭鬧、不合作,給輸液造成困難,可遵醫(yī)囑應(yīng)用鎮(zhèn)靜劑,如10%水合氯醛口服或肌注冬非注射液。

2.33~6歲組患兒輸液選擇手背或足背靜脈,扎針前耐心解釋,講道理,多給孩子表揚和鼓勵,夸獎孩子乖、聽話、勇敢、聰明,讓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取得他們的配合。由于此年齡組患兒活動量大,應(yīng)用硬板固定手足于功能位。家長可給孩子講故事,轉(zhuǎn)移其注意力,囑患兒在床上玩耍活動或大小便時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針頭。

2.47歲以上患兒輸液根據(jù)患兒要求選擇手背或足背靜脈,護士多與患兒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取得他們的信賴與合作,并指導(dǎo)其掌握輸液注意事項,做好自我護理。

3討論

兒科靜脈穿刺與成人相比有相當?shù)碾y度,而且在輸液過程中極易發(fā)生外滲,因此,要求護士要有高度責任感、嫻熟的技術(shù)、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護患溝通能力。在實施輸液操作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對象采取相應(yīng)有效、合理的方法,就能盡量避免液體外滲,做到合理使用血管,減少重復(fù)穿刺給患兒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長對護士的滿意和信賴,同時大大減輕了護理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