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內部管理制度論文
時間:2022-09-26 10:52:36
導語:大學內部管理制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高校內部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行政色彩濃厚
高校行政化問題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權力泛化,學術權力弱化。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是大學內部的兩大主要權力。學術權力是指學術人員負責管理學校的學術事務,并做出相應的決策。擁有學術權力的主要是教學和科研人員。行政權力則是行政人員依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學校的行政事務進行管理,行政權力的主體是行政機構和行政管理人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三大職能,學術性是大學的特征之一,然而,目前,在我國高校中內部管理體制中,大學的學術性卻被忽視,行政權力處于主導地位,凌駕于學術權力之上,使得學術權力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嚴重失衡。在高校中,學術事務主要由行政人員操持,“教授治學”名存實亡。前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曾對記者說過:“在全校召開了中層干部新學期工作部署會,許多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實驗室主任都沒有參會?!k公室同志告訴我,因為這些教師都不是副處級以上,所以未能參會?!贝送?,行政工作人員還掌握著學術人員聘用、晉升、考核、評價的權力,學術人員的職業發展掌握于行政權力中,高校的學術權力失去了其學術代表性。學術權力行政化導致學術人員更愿意向行政管理職位發展,大學教師更為關心權術而非學術,學術失去了其原有的莊嚴性、神圣性。二是領導體制行政化。在我國,大學校長、書記具有行政級別。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在內的32所高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行政級別都為副部級,其余的本科院校的校長和書記為廳局級,專科院校則為副廳局級。領導體制的行政化使得高校成為巨大的官場,行政級別高的學術人員和行政工作人員擁有更大的權力和更好的福利待遇。高校濃厚的行政色彩,使得高校失去了本應具有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學術氛圍,改變了大學組織成員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扼殺了學術力量在高校中的能動性,對高校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阻礙了高校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教師和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只有教師與學生積極投身于高校的管理中,參與高校管理,才能使高校得到更好地發展?!按髮W的前途應多取決于成千上萬個別教師的價值觀,而很少取決于大學的理事或校長。因為思想與創造不能由行政部門以命令方式向下推行,大學必須由下而上的工作”。盡管高校明確規定進行民主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也明文規定高校應設立賦予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權力和地位的學術委員會,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高校,民主管理僅僅流于形式,只是一句口號而已,高校的決策權依舊集中于一些行政部門手中。高校的各項決策、規章制度都是由校長、各院的領導制定的,并沒有經過學術組織,教師沒有發言權,廣大師生的意見被置之千里。即便經過學術組織,高校學術委員會作出的決策也無法得到真正執行。無論這些規章、決策有效與否,有用與否,師生只能被動地服從和執行。高校形式化的民主管理則導致高校喪失了學術自由的氛圍,高校民主管理成為空談。
(三)高校學術風氣腐敗
我國高校將科研能力的高低做為考核教師績效的重要標準,根據教師的多寡、優劣,科研獲獎的數量來決定教師職稱的評定和經濟收入的多少。這種評價機制固然可以調動教師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提高其學術能力,可是將教師的自身利益與學術直接掛鉤,使得學術喪失了其莊嚴性與純潔性,導致高校教師失去了對學術的敬仰與耐心,懷著功利主義作學術。并且,我國高校在學術評價上往往只關注的數量、論文的字數、出版社的名氣,致使教師進行學術研究并不是真正熱愛其所研究的領域,而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很少有人能耐住寂寞,踏踏實實做學問。學術評價機制的缺陷導致教師逐漸形成了浮躁、功利的治學思想,學術造假現象頻頻出現。據統計,“2009年,我國中文‘產業’近10億元;“最近兩年,每年有近100人買賣SCI,有4700至14000人買賣英文論文到國外發表”。高校每況愈下的學術風氣,愈演愈烈的學術腐敗之風破壞了學術的純潔性,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二、完善我國大學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議
(一)尊重大學的組織特性,學術和行政合理分權
大學組織模式具有學術性、教育性、民主性等特點,其中學術性是其最主要的組織特性。學術是大學的起點,大學的一切問題都需要從它的學術性上出發,高校理應尊重大學本身具有的組織特性,應認識到學術性是高校的本質屬性,分清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職權范圍,減少高校行政系統對學術事物的干預。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高校應用制度規范行政權力,明確行政人員和學術人員的權責,盡量避免行政部門的職員參與學術事務。厘清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界限,有利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在各自負責的領域發揮其作用,有利于二者的和諧發展。高校只有重新認識和界定學術與行政的權限,不讓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所承擔的責任混淆,才能使高校良性發展。
(二)深化高校民主管理制度
“實行民主管理是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這也是西方大學制度的基本內核”。高校應落實民主管理和決策制度。廣大師生參與學校管理是大學民主管理的基礎。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師生是大學的主體,應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學生代表大會制度,以確保教師、專家學者以及學生參與學術事務的權力落實到實處,保障師生對學術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發言權、決策權,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此外,高校應建立民主監督機制,推進民主監督。在行政干部的選拔任用、教師聘用、教師職稱評定、科研經費、教學資源配置等方面,由教師、學生和社會上相關部門進行全程監督,做到校務公開化,透明化,從而保障師生對校務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
(三)優化學術評價體系,整學術腐敗之風
首先,高校在對教師進行學術評價時,應將學術成果的質量作為評價的基本準則,而不能僅僅以學術成果的數量作為衡量教師學術水平的標準。高校應認識到學術研究是一個長期性、探索性的過程,其研究成果的價值也具有滯后性,盲目追求學術成果的量是不可取的。其次,高校應針對不同的學科制定不同的學術評價標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特點不同,進行學術研究時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不同,其產生的學術成果也不同。只有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師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才能對高校教師教師的學術水平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最后,高校學術評價不應與職位、工資待遇等物質利益聯系起來。學術評價的功利性必然會誘使教師學術活動的功利化傾向,高校的學術評價更為關注的應是學術為教師、學校帶來的聲譽,以學術聲譽作為學術評價的目標指向。
作者:宮雋睿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 上一篇:短波通訊中的管理系統論文
- 下一篇:城管局穩增長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