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論文

時間:2022-10-23 11:41:00

導語: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論文

摘要:加強文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一個重要方面。筆者結合工作中所接觸到的實際問題提出在培養文科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一些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文科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以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人才選拔機制為支撐的新型企事業單位對高校文科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專業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學生的就業心態不夠理性以及專業技術的切入點較低等原因導致文科大學生就業面相對理工科大學生較窄,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結合文科大學生在綜合素質形成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探討高校應該如何加大對文科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對培養適應新時期要求的合格大學生提高文科大學生的就業率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文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中存在的問題

所謂綜合素質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多個方面。文科大學生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需要各個高校針對專業特點、學科設置和學生的個性特點有的放矢地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全過程地對文科類大學生加以教育與引導。從目前各個高校在實際工作中所接觸到的情況和用人單位對文科類畢業生的評價中可以看出文科類的學生群體中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值得大家共同關注與思考如何切實有效地去解決。

1、某些文科大學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由于長期處于嬌生慣養的家庭環境以及“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應試教育背景下缺乏文科生理應具有的較高的人文素養,其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禮貌和感恩之心。有些學生甚至將自己和學校的關系視為簡單的“買賣關系”。對于學校的教育存在抵觸心理,很多問題的理解未能從全局、大局考慮而是從利己、狹隘的角度去看待和處理。很多的學生在優越的物質環境和膚淺的流行文化撫育下成長,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高等教育應該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研究,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理解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由于文科生長期受到感性教育居多,心理承受能力較脆弱,對于一些事情比較敏感。在一些實際問題的處理上,通常是消極的態度去面對,缺乏必要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對于教師的言語行為喜歡從細節上去揣摩,很多教師“不以為然”的話語可能對文科生的負面影響較大。高等教育要引導學生在面對就業壓力、人際關系、個人情感等問題上應該如何去面對,有哪些處理壓力的技巧可供參考。要特別關注專業滿意度低、家庭成員關系異常、性格抑郁內向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成長。

3、對于課程的學習,由于受到外部就業形勢的影響往往偏好于與“考證考級”相關科目的學習。有的文科生對于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對于中華文化的鑒賞品味低、對于優美的古漢語詩詞的學習更是提不起精神認為沒有多大實際用處。這些現象的出現令人擔憂也促使教育工作者要進一步優化教育方式方法,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接受專業教育。

4、很多文科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不高,對于諸如“高等數學”、“計算機程序設計”、“普通物理”等理工科課程的學習存在“畏難”和“抵觸”情緒。由于文科學生的理工科學習基礎較弱加上自身的學習熱情不高,這對高校培養新時期所需要的文理交融的復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由于理工科專業的工作其技術切入點較高、技術壁壘較厚,加上理科生在邏輯思維、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使得很多理科生在畢業后從事文科類的工作反而更有優勢。但很少有文科生具備以后從事理工類工作的能力,這也使得很多文科類工作被理科生“侵占”更增加了文科生的就業壓力。由于文科生很多從事記者、教師、行政機關等工作,所以具備較高科學素養的文科生對于普及科學技術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有著深遠的重要意義。

二、文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思路探尋

文科大學生是我國大學生隊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們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與價值、塑造時代精神、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運轉提供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他們的素質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希望,其作用不容忽視。所以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研究的態度去拓寬思路換位思考幫助我們的文科大學生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以筆者之見,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去解決這一實際問題1、在理工類高校中文科專業的建設發展往往與學校的主流發展方向融合的并不是十分緊密,這也造成文科專業在這類學校的發展空間狹窄,學院間學術水平、綜合實力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也直接影響到這類學校文科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培養。教育公平這一基本教育原則要求我們要防止出現專業教育上的馬太效應,要做到專業發展的均衡協調發展使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資源。

結合各高校的發展特色尤其是行業特色高校,要將其他非特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主動融入到特色專業的發展中。要將包括文科專業的建設采用一種寬口徑、強基礎、重實踐的辦學思路真正貫徹下去,在特色專業和非特色專業中找到結合點使得學科間交叉融合促進學科建設發展、促進學生“T型”綜合能力體系的培育,增強文科生綜合素質使得其在與特色專業相關的行業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空間,擴大就業渠道。

2、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社會的多元化也引起了大學生在價值觀念取向和標準上呈現出多樣化,部分帶有消極的墮落思潮。處于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線的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應該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積極開拓有效途徑,做好大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文科學生以女生居多,其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弱,對于外界支持的依賴性也較大。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這種互尊互信的師生關系能夠良性循環下去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學生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標準是十分有利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是極其重要的,所以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業務水平、政治覺悟、職業道德和人格魅力對于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重視人文情感的滲透。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要與時俱進,應該改變昔日的教條式說教和空洞式灌輸,要正確處理好共性與個性、傳承與發展、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辯證關系。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主體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學生注入教師新鮮的情感血液。

3、提高文科大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迫在眉睫。科學素養是現代人的一項必備的素養,但作為國家發展中堅力量的文科生的科學素養狀況經相關的調查發現是不容樂觀的。這其中有學生個體的原因當然也有我國教育體制上存在的問題,這里就不在贅述。高校對文科生進行科學教育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是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一件大事也是增加文科生就業“砝碼”的重要舉措。高校教學體系和學生社會實踐創新體系要積極開展科普活動、社會熱點問題調研、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讓文科生參與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訓練文科生的科研能力使之自發地接受科學思想的熏陶有助于文科生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的提高。這種能力的融會貫通對于任何專業的學生都是終生受用。另外在社會實踐活動、科學研究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一種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這對于文科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尤為重要。高校要注重建設適合文科生的社會實踐基地。實踐基地體系要具有針對性、多樣性和應用性,能夠激發文科生的創新熱情使學生畢業后能夠與所從事的工作零距離對接。各高校要加大對學生社會實踐的資金投入、智力支持,建立健全學生社會實踐的激勵機制。

4、加強文科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真、善、美各個方面的追求起到精神上的助推作用。人文教育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要將做人與做事結合起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品格修養、精神面貌與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能力。人文教育要將知識的傳播、文化的熏陶以及社會實踐的鍛煉內化為學生做人的基本態度與做事的創新源泉,要做到知、情、意并重。高校要通過課程體系建設開設各種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在人文知識的傳播中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整體性地考慮和處理科學與社會問題,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質提供條件。作為人文教育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要鼓勵學生多參加有益的適合自身發展的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舉行各類形式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吃苦耐勞的精神,塑造學生良好的個人品格,開闊學生的視野和胸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和公關能力等。在群體活動中學會做人與做事。

5、我國的文科大學生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在對待文科生綜合素質提高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以研究的態度去對待,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系統地制定出更加有利于文科生成長的教育模式。當然育人的過程是一項綜合的復雜系統工程,也呼吁我們的社會對于我們的文科生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使文科生在迅猛發展的社會大舞臺上找到自己應有的角色。

參考文獻:

[1]丁琴海.大學人文教育期待理論與實踐突破.中國高等教育.2008(3,4).

[2]徐立敏,程慧芳.淺析新時期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科技資訊.2006(32).

[3]馬曉春.在教學管理中滲透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書育人.2006(2).

[4]李北群.素質教育與現代大學的使命.江蘇高教.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