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危機預警應用論文

時間:2022-04-28 11:48:00

導語:財務危機預警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危機預警應用論文

[摘要]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得企業經營面臨更大的風險和危機。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求生存謀發展,我國上市公司必須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它能幫助企業正確地預測、防范財務危機。本文在論述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現實意義、分析其應用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上市公司有效應用財務預警系統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用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進行預警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的熱點問題之一。財務危機預警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所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因為治理結構失衡,公司管理層管理混亂等諸多原因,導致公司業績逐下降,出現虧損、財務狀況異常甚至資不抵債等嚴重情形,最終受到特別處理,面臨退市危險,使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遭受巨大損失。但如果能夠通過研究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構建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為順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幫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財務危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財務預警系統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一、我國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現實意義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的診斷工具,能實時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和財務狀況進行跟蹤監控,及時地進行財務預警分析,發現財務狀況異常的征兆,并迅速報警,及時采取應變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失。在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主要可以發揮四個作用:

1.財務監測作用。監測、跟蹤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同企業預定的目標、計劃、標準進行比較,進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從中發現產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問題。

2.財務診斷作用。它是根據跟蹤檢測的結果,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診斷技術對公司營運狀況之優劣做出判斷,找出公司運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經營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避免嚴重的財務危機真正發生。

3.財務治療作用。財務治療功能是在監測、診斷的基礎上,識別病根、對癥下藥,更正企業營運中的偏差或過失,使企業回到正常運轉的軌道。準確來講,治療功能并非財務預警系統的本質功能。但是,一個有效的預警系統不僅應該能夠找出企業的“癥結”所在,而且應該能夠提出改進方案和應對措施。

4.保健作用。通過財務預警分析,財務預警系統不僅能及時回避現存的財務危機,而且能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其發生緣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并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彌補公司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預替系統,從而提供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更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即“防警”。

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動態財務預警系統不僅僅包括有效的財務預警模型,要使其能發揮作用,還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統和內控系統。而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發展狀況的制約,使我國在應用方面還有所欠缺。

1.會計信息失真影響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的設計運用了大量的財務數據,真實及時的財務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的基礎。隨著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委托關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我國上市公司中存在著投資者和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管理層在會計信息編報方面擁有過大的權利,而且現行的監督機制和獨立審計機制難以確保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這種普遍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勢必影響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有關利益各方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積極性。

2.內部控制不完善。企業的國有控制權不明確,使得投資主體的監管形同虛設國有企業股權結構中的“一股獨大”是中國上市公司的顯著特征。在這種體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覺地維護公司利益,導致企業的內控失效。有的雖然也制定了比較全面的內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實際,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使得企業的內控制度成為一紙空文;有的雖然制定了一套比較切合自身實際并切實可行的內控制度,卻由于外部監督不力,企業不愿執行,將其束之高閣。

3.上市公司決策層缺乏主動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意識。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為也不夠規范。上市公司有關決策層往往受到“第一大股東”,代表國有股或法人股的“關鍵人”的控制。甚至存在著控股方通過盈余管理手段“圈錢”,利用關聯方交易惡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權消費現象。在這種不良但又比較普遍的行為當中,一般的投資者是利益受損方,而上市公司決策層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決策層作為受益者,缺乏主動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意識成為正?,F象。

4.財會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有的財會人員忘記了法律賦予的權力和職責,冒著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風險,為單位領導的不法行為出謀劃策,粉飾經營業績,甚至侵吞國家財產,更加加大了預警系統有效發揮作用的難度。

三、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有效實施的建議

1.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結合運用。量化的財務指標能對財務狀況進行總量控制,而某些非財務指標和定性因素可對細節即具體過程進行控制,以彌補財務指標的不足,從微量上找出影響公司長期財務狀況的動因。

財務預警是一種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觀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但它難以全面滿足揭示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定性分析,特別是財務報表的編制質量和審計質量等因素會直接決定模型結果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維度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具體來說,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實施的規則是:企業定期監測容易發生經營危機和財務危機的各種因素,報告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建立風險報告制度,并利用有經驗分析人員的直覺判斷作定性分析評價。同時,定期運用預警模型進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預測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年度財務報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時間可定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對容易些,可把時間定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預測更加及時有效。另外,在年度財務危機預警時,可把平時非量化分析結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結果進行相互修正。例如,企業按助gistic回歸模型預測出在財務危機警戒線以上,即企業不會發生財務危機,但根據企業當年報表外的非財務信息(如或有負債等表外因素)、專業人員的經驗判斷計算出企業的定性評價指標總分在預測警戒線以下,反映出企業存在著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這就需要作出仔細判斷,專業人員的主觀性是否過強,還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業因素的變化需要重新建模。企業在仔細分析后,再重新預測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

3.關注重點指標,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首先,關注主營業務指標,加強主業監管。如果頻繁變更主營業務,上市公司的業績無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投資者很難有一個合理的業績預期,這對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來說都是很大的風險。如果主營業務急劇萎縮,并且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續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財務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術企業,其核心能力強弱的直接市場表現無疑是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指標。該指標通過與市場或行業平均(先進)水平的比較及其走勢的考察,可以對上市公司市場競爭的優劣態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判斷。如果該指標經常低于市場或行業的平均(先進)水平,且成持續走低杰勢塊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問題研究的話,便意味著上市公司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時扭轉,將導致嚴重的財務危機。因此,上市公司要強調突出主營業務,在評估上市公司主業競爭能力時要關注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指標。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其次,關注資產管理能力指標和負債比率指標。判別盈利公司與財務危機公司的財務差異,資產管理能力指標和負債比率指標有著中長期的判別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報能力、資產流動性和公司增長能力指標則短期判別能力強。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時,應側重于資產管理能力指標和負債比率指標。

3.進行預警指標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業的財務指標的變動對預警結果的影響程度,重要指標的變動會對企業產生較大影響。預警系統一旦報警,管理曾首先要確定是哪些指標偏離造成的危機,進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調整可以針對某一個指標,也可以是某幾個指標。選取哪種方式更有效、更經濟,管理層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調整難度之間進行權衡,選取適當的調整方式。

參考文獻:

[1]張鳴張艷程濤: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張艷秋王彤彤: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08,(3)

[3]呂長江周現華: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方法的比較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6)

[4]張喜柱秦學詩: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J].財務與會計,2006,(6)

[5]陳越: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