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發展路徑分析
時間:2022-10-20 11:12:45
導語: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發展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媒體因信息傳播的地域廣泛性、方式多元化和內容融合性等特點,影響著受眾的生活。本文從內容上銳意創新、推廣方式豐富多彩、多平臺互動播放等方面出發,分析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發展路徑。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只有與新媒體有效融合,才能獲得良性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發展路徑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傳媒技術的日益革新。我們不得不承認,新媒體作為時代的寵兒,已經將數字新媒體、網絡新媒體、娛樂新媒體等這些新媒體形式廣泛而深入地植入到了我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之中。這對于傳統的電視媒體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傳統電視媒體由于播放節目的時間固定、播放頻率和進程不可調、缺少與受眾的互動等問題,使得一大部分受眾從電視媒體轉向互聯網。這種情況在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中較為突出。從《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到以美聲音樂劇為主的《聲入人心》、“和詩以歌”的《經典詠流傳》等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只有與新媒體有效融合,才能適應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獲得良性的發展。
一、節目內容銳意創新———提高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質量
從《超級女聲》《聲入人心》到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音樂相融合的《經典詠流傳》等,我國的音樂類電視節目逐漸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人們娛樂消遣的主流,傳統的電視媒體已經無法通過單一的內容使觀眾產生認同感,因此應該提高電視節目質量。新媒體的傳播內容更為豐富,它可以借助數字視頻編輯技術,將影像、聲音、文字等內容進行有效的組合,增加傳播內容的感知度和影響力。以中央電視臺的《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傳唱歌曲《黃河大合唱》為例,伴隨著歌曲,最初呈現的是真實的戰爭場景和當年合唱的影音資料,隨后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鋒等四位傳唱人將《黃河大合唱》的曲譜放在展示臺上時,一道耀眼的光輝從曲譜中散發出來,每一位觀眾不由自主從這燦爛的光芒中感受到了我們祖國現在的昌盛繁榮,也深深地感慨祖國的今天是由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應該說,正是由于這些新媒體技術呈現的影像資料,才讓受眾感受到了更多的內心震撼,也讓很多受眾觀看后不禁熱淚盈眶。依托新媒體技術,《經典詠流傳》節目獲得了多個收視熱點,它將中華經典的詩詞文化和電視媒介、網絡平臺有機結合,深度挖掘詩詞文化背后的文化知識和人文價值,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受眾詩詞文化的意境。由此可見,依靠數字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電視節目簡單、單調的播送方式。提高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質量,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在節目中添加一些視頻或3D動畫特效等,會將節目內容編輯得更具趣味性與客觀真實性。
二、推廣方式豐富多彩———注重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營銷模式
傳統的音樂類電視節目大多由電視臺完成制作和推廣,且推廣形式也多為電視宣傳等單一的形式。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受眾被動接受的局面,它將信息傳播的整個過程由靜態變為動態,信息傳播內容也具有多元性和交互性。這種多元性所呈現的雙向互動會增加受眾參與的積極性和歸屬感。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視節目的推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視節目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和迅速性,讓觀眾既成為電視節目的受眾,也成為節目的傳播者。音樂類電視節目很多都開始使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的推廣模式。以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為例,由四位我國樂壇頗具影響力的明星擔任導師,由一群懷揣夢想的音樂人獲得導師青睞后互選組隊進行演唱競技。這些明星導師和一些學員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導師那英會借助微博與自己的圈中好友樂壇天后王菲等人進行互動,為節目和自己的戰隊爭取到更多的關注。贊助《中國好聲音》節目的眾多商家也為了自己的商業運營,會在自家的媒體平臺中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手機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音樂類電視節目營銷的重要載體。目前,音樂類電視節目大多借助手機等進行觀眾的投票互動。以《中國好聲音》為例,在巔峰之夜的四強競技中,每一輪都會有觀眾評審的短信投票。而在湖南衛視《歌手》的2018年總決賽節目中,節目組為了提升觀眾的參與度,采取了“新玩法”,首次利用網絡人氣支持率來決定第一輪對決的出場順序。由觀眾通過網絡投票,得票最高的歌手可以獲得壓軸出場的優勢,也就是說參賽的歌手和幫唱嘉賓的登臺順序是通過觀眾意向決定的,這也贏得了觀眾極高的參與度。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在營銷模式上,可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手段,加入“微信搖一搖”“微博話題”等與觀眾進行互動,實現屏幕內與屏幕外的信息交流與情感溝通,以此帶動節目的進展,將具有不同社會特征與不同價值觀的受眾人群都帶入到節目中,擴大節目的受眾范圍,也會延長節目的壽命。
三、多平臺互動播出———增加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推廣幅度
互聯網的發展、5G時代的到來,都給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的推廣帶來了機遇。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強、輻射面廣和不受地域影響等特點,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實現扁平化管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用戶的激增,電視媒體開始大力開發新媒體,打造全媒體格局。湖南衛視2020年推出的節目《歌手•當打之年》,不僅利用湖南衛視自己的視頻傳播網站平臺芒果TV進行推廣,而且在騰訊視頻、愛奇藝等中也同步播放。以總共十二期節目為例,節目視頻在芒果TV網站上播放量為9.5億萬次,騰訊視頻中播放量為5.4億萬次。可見,除了一部分受眾選擇傳統的電視媒體觀看節目之外,還有大量的受眾會通過視頻網站觀看節目。在第一期節目中,騰訊視頻的評論區有4.65萬條留言,愛奇藝有0.9萬條。受眾的互動式評論也助力了該電視節目的推廣。新媒體受眾可以借助各種客戶端實現遠程的交流,這種智能化、網絡化的信息傳播交流讓溝通不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需要一些對于音樂有特殊需求和愛好的受眾,傳統電視媒體節目播出時間的固化可能會讓一部分受眾無法觀看節目。而新媒體播放的自由性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也增加了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推廣的廣度。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藉由云技術通過網絡收集受眾的觀看需求,掌握他們的喜好,所制作的節目就能更好地服務于受眾。自2018年底起,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調查開始對傳統電視媒體和互聯網數據進行整合,匯聚2254萬有線電視用戶和1969萬IPTV用戶收視數據,這些海量數據的采集會讓節目更好地了解受眾的收視需求。四、結語新媒體環境下,音樂類電視文化節目不僅要增強創新意識、強化推廣方式,還應該利用新媒體的特點,發揮其正面的娛樂導向作用,建立完善的電視文化節目體系。隨著政府對影視文化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審美能力日益提高,音樂類電視節目的創作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楊溟.媒介融合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56.
2.薛可.新媒體:傳播新生態構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71-73.
3.陳永東.贏在新媒體思維:內容、產品、市場及管理的革命[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19-25.
作者:陳燕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淺談廣播電視行業5G的應用
- 下一篇: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的變革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