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趣味變遷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8 10:06:00

導語:審美趣味變遷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美趣味變遷管理論文

摘要當代中小學生的審美趣味受外來動畫人物形象的影響從傳統走向奇異,國產經典動畫匱乏、受眾群定位的偏頗以及學校忽視課堂審美指導等是造成中小學生審美趣味“崇洋媚外”的主要原因。建議學校構建合理的影視動畫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

關鍵詞中小學生影視動畫審美趣味變遷

動畫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re是賦予生命,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釋為經由創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東西像獲得生命一般地活動。動畫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連動的系列漫畫圖像”。將二維的漫畫加以改編就可以制作成二維的動畫,從美國迪斯尼等公司最先把“連環畫”制作成“動畫片”開始。動畫發展至今,出現了Flash動畫、3D動畫、全息動畫等。影視動畫是由許多靜止的畫面串聯起來連續播放的過程(以每秒16幀或以上去播放,使人的眼睛對連續的動作產生錯覺),俗稱“動畫片”。據“中國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作品”調查顯示:喜歡日本動漫的人占60%,歐美動漫占29%,而中國動漫(包括港臺地區)的比例只有11%。在中國中小學生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有19個是“外國人”,國內只剩下一個“孫悟空”。在孩子們心目中極具分量的史努比、米老鼠、HelloKitty、皮卡丘、機器貓等形象,僅所列這5位,每年就能從中國卡通市場上“掠走”6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動畫產品的繁榮,影視動畫內容、形式的多樣化,都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中小學生動畫審美取向出現“崇洋媚外”的傾向,而動畫片伴隨著孩子們成長。與他們“形影不離”,潛移默化中必然會導致中小學生審美趣味、審美價值取向的遷移。這是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深刻反思的現實問題。

一、從傳統走向奇異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審美觀。當代中小學生的審美趣味偏離傳統,追求華而不實、新潮、變異以及個性化的事物。20世紀初,人們崇尚雅致樸素,洋娃娃式的形象美,六、七十年代人們追求“崇高、優美、典雅、高貴、靜穆”的美,而如今“80后”、“90后”的學生更多的是追求審美獵奇。“爽、酷、飆、新奇”這些詞經常掛在嘴邊,他們常用這些標準對事物做出“美”或“不美”的判斷。影視動畫之所以被廣大中小學生所喜愛,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影視動畫區別于漫畫的最大特點是它具有靈動性,它把原本靜止呆板的二維漫畫、三維漫畫變換成連貫運動的“四維空間”畫面,符合中小學生“酷”、“新奇”的審美要求。隨著人們胎教意識的不斷提高,很多準媽媽會不定期的收看動畫片對胎兒進行教育,因此,可以說很多中小學生打從娘胎起就已經不同程度的接觸到了“動畫片”。他們熱衷于動畫里的故事充滿神奇和傳奇色彩,動畫世界里的人物有些有著平凡的出身,卻承擔著不平凡的使命,從其發型,服飾,配飾,行為舉止,語言等都彰顯張揚的個性。現今影視動畫作品豐富多彩,充斥著中小學生的眼球,他們對其趨之若鶩,全盤接收,缺乏辨別好壞和提煉精華的能力。中小學生生長在一個開放的時代里,剛從傳統的文化氛圍里解脫出來,急于模仿動畫中的人物形象以凸顯自己的個性(如COSPLAY:角色扮演)(圖1)。小學生只買《迪迦奧特曼》的玩具、背包、書籍,中學生攀比MICKEY、SNOOPY、BEFFYBOOP的背包、衣物、皮帶、電子產品等(米奇、史努比是知名的品牌,均取自動畫形象),甚至成年人也崇尚和追求這些動畫產品,無形中養成一種風氣。他們認為擁有這些產品就是一種“時髦”。有些影視動畫充滿了血腥和暴力的思想,在他們看來“個性”、“奇裝異服”是一種美。“血腥、殘暴”也是一種美。由于影視動畫作品種類繁多,中小學生各自喜歡的作品也不盡相同,但是諸如《蠟筆小新》(圖2)、《櫻桃小丸子》、《名偵探柯南》的口頭禪和玩味的形象,大部分的學生都耳熟能詳,而對于本國的動畫和其隱含的歷史典故、文化精髓知之甚少,他們喜愛和選擇的服飾、配飾、文具用品,自身形象、個性的表達都受到外來動畫人物的影響,為什么?

二、原因分析

中國動畫界這些年來經典之作越來越少,動畫產業滯后,亟待發展。近幾年。日本、歐美動漫風靡全球。充斥著中國的市場。日本加大動漫輸出戰略,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是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出道以來,其制作的影視動畫引領了整個世界的動漫潮流。如果說獲得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短片特別獎1962年的《大鬧天空》是天馬行空之作,那么之后給中國影視動畫帶來巨大沖擊和挑戰的日本、歐美動畫可謂妙趣橫生、玄幻空靈。宮崎駿的影視動畫作品畫面精美空靈,情景氛圍渲染濃厚,宮崎駿對動畫人物的描寫情感真實,對事物的描繪筆賦客觀,其經典之作層出不窮。而從1926年萬氏兄弟繪制的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到如今獲得1999年中國第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2000年,中國年度電影華表獎“優秀美術片獎”;2001年,中國第9屆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2001年,阿根廷首屆馬德普拉塔兒童及少年影片電影節特別獎的《寶蓮燈》,其內容始終脫離不了“斬妖除魔——申張正義——解救人質——完美團員”的套路模式。繼《寶蓮燈》之后,中國動畫經典之作“鳳毛麟角”。國產動畫匱乏。充斥中小學生眼球的幾乎都是外來動畫,日本、歐美動畫幾乎壟斷他們的視野。中小學生其目所及盡是外來精美有趣的動畫片,導致了他們審美趣味的“崇洋媚外”。

雖然于2006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加大國家財政投入力度的建議,并且首批資金已發放成功。2008年2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臺限制播出境外動畫片。這些舉措給了國產動畫以生存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但是中國的影視動畫業依然沒有明顯的進步。最主要的原因一些人士認為是政府財政支持不足,缺乏動漫創作精英人才,現今人群喜好“洋文化”,除了這些原因之外,筆者認為:

原因之一:國產動畫受眾群定位的偏頗

影視動畫制作新的趨勢不再只是偏向于少年兒童,觀看動畫片已經不是兒童的專利。影視動畫作品逐漸面向大眾人群。真正經典的影視動畫作品,并非如泡沫劇般只是“曇花一現”,應該是“經久不衰”、“老少皆宜”并能夠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作用的。正如宮崎駿所說的“衡量影片成功與否的標準并不是票房收入。而是年輕的影迷們會不會在20年或30年后還會把這些作品再拿給他們的孩子看。”睿智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在創作作品時就已經把它的觀眾有預測的界定為幾代人,并且這種“遠見”正在實現,據調查,《千與千尋》、《風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也深受成年人喜愛,據筆者了解。現在3-5歲的兒童也對這些影片甚為著迷,真正實現了“老少皆宜”。而在2006年的《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中依然局限的把目光主要集中于“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原因之二:忽視課堂審美指導

中國缺乏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認識有關動漫知識和缺乏充分利用經典影視動畫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審美價值觀的高度重視,缺乏從“娃娃抓起”的強烈意識。如今很多中小學校使用的美術教材都有動漫的內容。然而有些教師的對此內容是無意識的教學。只因為教學的偶然“慵懶”而播放動畫片給學生自行觀賞,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沒有必要,也就沒有進行具體的講解和審美鑒賞提示,學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很難形成自己的系統思想,難以實現正確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動畫創作的精英人才亦并非一日成才,中國動畫公司和企業的創作者大多來自高校尚待“鍛煉磨刀”的畢業生,或是為謀得一份良好職業而半路出道學習動畫制作的人,不可否認這其中不無真正熱愛動畫的人,但是大多數制作者都缺少動畫的文化底蘊。因此有意識的從小培養中小學生對動畫的興趣。提高其審美修養顯得尤為重要。

三、反思與建議

中小學生正是青春、活潑、好動、激情的年紀,正是審美價值觀、審美趣味形成和發展的階段。也許一百次的教育孩子們要如何如何的培養良好的審美趣味都沒有他們看一部具有榜樣作用的動畫片來得更奏效。動畫走進中小學生的美術課堂,學校構建合理的影視動畫課程,播放經典健康的影視動畫特別是播放中國經典的動畫片給學生欣賞和學習,能夠使學生了解本國的傳統文化,歷史經典故事和民族精神,這也是順應了2006年《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指導思想“促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要求。

通過影視動畫賞析。教師進行具體的講解和審美鑒賞提示,使學生逐漸形成較系統的審美思維,長久訓練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趣味。例如播放《大鬧天空》,雖然在早期制作技術還不夠先進的情況下。畫面難免晦澀、平板生硬,但是此作品有助于中小學生了解此片取材于我國名著《西游記》,類似的作品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名著的歷史文化淵源。通過經典影視動畫作品的賞析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培養他們真善美的美好心靈,讓他們通過影視動畫中的美好形象的引導成為踏實、勇敢、善良、仁愛的人,培養他們優美、典雅、靈動的氣質、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會抵御血腥暴力思想的不良影響,樹立個人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