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校德育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08 05:45:00
導語:國外學校德育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方法是為完成德育任務,實現學校培養目標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當今國外學校無不重視研究、改進德育途徑和方法,調整、充實德育內容,以求德育的最佳效果。縱觀國外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概括地說,它們所施行的德育方法,似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課堂師授是傳授道德知識的基本方法。從人類教育史來看,學校教育形式由個別化授課制發展到班級集體授課制是教育發展上的一大進步。盡管這種群體性教學形式隨著現代化涌入一定的教學空間,但當今世界各國學校的一切學科包括道德知識的傳授仍以課堂師授為基本形式。在國外,常見到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記。盡管國外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隨時提問,授課教師在課堂上也開玩笑,但課堂教學仍然普遍運用傳統的“灌輸教育法”。可以說,在國外學校諸種德育方法中,課堂“灌輸”則是國外學校無不采用和施加意識影響的基本方法。這種課堂師授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推理的群體“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方法,在今天仍具有世界的普遍性。
從課程設置來說,在西方、東歐、亞洲和各地區,無不按照本國和本地區各級學校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體系而設置德育課。當今歐美主要德育課程設置理論有三種:即威爾遜(J.Wilson)的道德教育理論、麥克費爾(P.Wephail)的生活指導理論和勞倫斯·斯騰豪斯(L.Stenhose)的人本主義的價值教育課程理論。具體地說,盡管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學校德育,叫法不一,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但一般都把德育作為一門正規課程來講授。比如,英國、加拿大、德國等西方國家稱德育為“政治教育”,美國稱“公民教育”,西班牙稱“公共之道教育”,香港和美國一樣稱為“公民教育”;但在開設課程方面,一般開設的有公民課、道德價值課、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世界觀方面的教育課等。美國哈佛大學開設的8類核心課程,其包括75門課,其內容也有從歷史到道德的思考。它們無不是教育者根據道德產生與發展規律、教育規律和本國教育政策、教育目標、從本國和本地區實際、按照學校教學方案和認識水平出發,選擇教育對象所能接受的教育形式與方法進行課堂師授,以灌輸道德知識和行為規范的教育活動。
第二,課外、校外活動是施行德育的重要形式。課外、校外活動是對班級授課制所進行的改革。從已研究的德育科學實踐可以看出,國外學校的德育目標,是在主張采用滲透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來要求實現的同時,并圍繞社會需要的人才規格來廣泛開展課外活動,以期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盡管各國社會制度不同、國情不一,培養人才目標迥異,但其學校無不為了彌補課堂德育課程時間和方法的不足,而無一例外地增加學生參加課外、校外活動的機會,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并不斷創新開展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風格迥異的德育活動。如舉辦各種不同的理論討論會、演講會、報告會、展覽會,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論文成果的競賽和評估,各種類別的讀書組織和活動,各種社會問題調查和舉辦學生就關心某種問題的民意測驗、時勢研討會,關心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暴力、吸毒和愛情專題研討會,還有體育、音樂、戲劇、舞蹈、攝影比賽、旅行考察,等等。
第三、勞動活動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徑。世界眾多國家普遍認為,開展勞動教育是造就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條件。聯合國教科文第38屆大會決議中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一體化的重要性,不僅在于這樣做可造就熟練的勞動力,而且可使教育與日新月異的勞動條件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并有助于個人的全面發展”。原蘇聯在教育實踐中,早于六十年代就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不僅規定中小學每周安排一定時間勞動,而且在大學里學生勞動也普遍開展,其活動最主要特色是利用假期組織大學生勞動隊。在西方許多國家里,學生的生活與職業指導是通過和借助勞動教育進行的。在大學里,它們認為讓學生參加勞動,有利于培養學生今后具備為國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獻身精神。美國大學經常參與社會活動,讓學生到社會服務單位參加義務勞動,參加校園里一些服務工作,也常向學生提供“打工”機會,搞些“有酬”勞動。還有許多研究生院通過社會服務勞動,提高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水準,如哈佛大學50%以上的研究生到孤兒院義務擔任教師,為中小學差生補課,訪問老年之家和為區社機構義務幫忙。美國總統克林頓現正在全美推行為社會服務的“城市年”計劃,其目的在于讓青年和大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培養其合作精神、種族團結和社會意識。他要求大學生要為社會做各種工作,包括為老人組織娛樂活動、修復操場和公園,為無家可歸者修補并油漆棲身處,在學校里當教師助手。日本的眾多學校,把“寮教育”即宿舍教育作為德育主體,他們寢室勞動教育搞得好。日本中學生勞動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和職業觀。日本學校體力勞動內容的選擇和勞動課的安排都有明確的界定,比如,它們根據學校所在地的生產情況,依據學生年齡和體力進行勞動,勞動課著重于美化環境、社會服務勞動以及在學校設立的勞動場所內進行生產勞動,教師必須與學生在一起勞動,等等。近些年來,日本在一些中小學推行一種“上山下鄉”、“土留學”活動,讓學生到生活條件差的島嶼、農村和邊遠山寨去,經過艱苦勞動和磨煉,接受勞動教育、集體主義和民情民俗與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在日本的國立和私立大學里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事半工半讀,其內容有體力和腦力勞動,充當中小學生的家庭教師或企業服務員等。特別是私立大學,有的學生是通過半工半讀來付高額學費。這些教育和活動方式,深受日本國民和社會的支持和贊許。
第四、充分利用社會文化機構的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在德育領域里,國外和一些地區的學校,極為重視利用社會文化機構和大眾傳播媒介對學生施加意識影響。這一外部影響有一個基準點,就是重在利用閑暇的課余時間方式進行。國外學校通過博物館、紀念物、歷史遺跡、公園等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熱愛領袖、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等教育。英國的海德公園,那里有馬克思塑像,人們可以在那里自由地發表演說,但他們有“四不準”,即不準攻擊英國女王,不準倡導暴力,不準使用麥克風,不準人身攻擊。世界著名軍事學府“西點軍校”,為了對學生進行紀律和傳統教育,培養品學兼優人才,不僅確定學術和道德標準,實行嚴格的理論和實踐訓練,堅持每天舉行閱兵式;而且清晨和傍晚在戰斗紀念碑附近隆重地舉行升降旗儀式,培養良好的德育習慣。目前,國外學校的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已離不開電視、電影、廣播、錄音、高保真唱片,等等。這些新技術已被國外學校廣泛運用于各類教學,包括德育教學。許多學校開展了德育的“視聽教學”。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的現代化,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效益和德育效果,減少了教材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們掌握教材的水平。
第五、嚴明紀律、務實管理。由于德育的社會功能和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因而德育在國外學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和鐘愛。一般來說,一些國外學校不僅重視道德理論知識的課堂師授等,而且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道德行為的導向管理。世界導師制發祥地的英國牛津大學,導師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不論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都要求他們不僅有好的學習成績,而且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體質和社交能力。該校1981年出版了一部管理學生的“法典”——“學監備忘錄”,對這個學校學生的衣、食、住、行幾乎都有規定,如在考試、慶典和晚餐等場合,學生應著黑色學生服:學生組織俱樂部或社團要先向校方登記,經批準后方可活動:學生在校外組織公共集會或游行,必須在36小時前通知有關當局和警察局:在校內舉行公共集會或游行,必須在18小時前取得學校當局的同意;甚至在校內進行“公共”演出,也必須得到地方有關當局的許可證。對學生違反校紀、校規者,由學校的“紀律法庭”予以審理,視情節嚴重情況,給予罰款、停學、開除等處分。美國的公立學校,也有類似我國學校的“班主任”制度的機構,叫做Honeroom,屬于學校管理的范圍。中小學里的班主任每天除要完成自己教學任務外,還有管理學生的“硬任務”,如學生注冊、考勤、身體及心理狀況、組織參觀、旅游,與學校、家長聯系等。在思想教育方面,美國小學著重基本品德的訓練,如常用語言行動的社會準則,在家中的行為準則,有關文化的社會準則,對領導和政府應抱的態度,等等。在通過中學階段《憲法》、《美國史》、《公民》、《美國的政府和政策》四門課考試后,大學普遍采用個別教育法。學生嚴重違反校規,由學校的有關部門處罰。香港地區的學校對學生管理是頗具特色的,它們重于利用“周會”開展“學生為本”教育,主要是奉行各種以學生為主的活動;重于開拓學生視野,加強“通才教育”;重于充分發揮學生會作用,增強自治能力。
2、幾點啟示
第一、提高對學校德育的認識。同志在國慶4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授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具有卓越遠見的論斷。前述具有國際性的學校德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可以進一步佐證這一點。這種國際性的趨勢再一次提醒我們,世界上決不是只有我國才把德育放在學校首位,而是有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和教育非常發達而社會情況又很不相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學校德育提到了與國家興衰、社會穩定相關的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種共同的發展趨勢決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出于一些政府首腦或個人意愿或者個別國家的特殊需要,而是體現當代世界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發展對學校德育的客觀要求。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具有世界各民族的土壤的客觀基礎,近些年來又發展成為一個新的高潮。
這種發展趨勢包括德育思想、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德育環境、德育效果研究,等等。這些內涵基本上表明未來學校德育是開放的,靈活多樣的,使學生得到健康教育和發展。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我國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第二、學校專門設置德育課。這不僅有其理論上的科學性、實踐上的必要性、教育目標的必然性、活動形式的多樣性,而且具有世界的普遍性。可以說,國外經過數十年的痛苦周折和探索,經濟和教育十分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終于不約而同地明晰地規定學校必須專門設置德育課,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這種規定在眾多國家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相比之下,我國教育界有的則對德育與人才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學校德育排不上位置,對專門開設德育課不予重視,等等。我國學校現正面臨著一場嚴重的德育困惑,它使得我國教育行業正在遭受一次歷史的嚴峻考驗。這種德育困惑的直接原因是在市場經濟中受拜金主義和腐朽思想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直接后果有三點:一是使學生德智體不能協調發展,二是使教育本身受到損害,三是使學校德育受到新的輕視,新的歪曲,甚至遭到新的嘲弄。這種德育困惑所產生的影響要在數年甚至十幾年后才能見分曉,而且其影響范圍將不止教育領域。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善德育的力度,深化中華民族道德精華的普及教育,堅定地弘揚我們黨的優良的德育傳統,腳踏實地搞好以愛國主義為基礎,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認真地借鑒國外學校德育的優秀成果;革除過分模式化、過分形式主義、瑣碎主義性質的管理教育。從戰略高度制定和完善德育大綱,世世代代穩定地、連續地、完善地發展下去。在德育實踐中,做到小學、中學、大學(含研究生)德育課界定分明,力行分級施教,不搞“分不清”、“一鍋煮”。做到各級學校德育目標層次化、德育內容規范化、德育方法科學化、操作形式具體化,切實克服和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說得多,做得少”、“說得到,做不到”等虛無主義的德育現象和問題。從而逐步完善和形成具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
第三、一切啟發公式都是為了灌輸。筆者認為,灌輸是原則,也是方法。可以說,在國外種種的教學法中,任何國家、任何地區學校所采用的范例式、自由式、討論式的“絕對”的啟發式等等,都是為了灌輸,都是為了灌輸某種思想、某種倫理道德、某種價值觀念、某種文化科學知識,某種操作技能。既往今來,概莫例外。近100多年來,盡管以杜威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教育理論家反對傳統的灌輸教育法,但從十九世紀以來,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毫無例外地根據本國、本地區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發展的道德要求,向本國、本地區甚至向別國進行“灌輸”。如今美國在意識形態價值觀上對世界施加影響的“不戰而勝”的手段、方法是什么?主要是灌輸法。美國之音用幾十種語言,利用現代化手段對全球廣播,對華廣播每天達10多個鐘頭,也主要是灌輸。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國剛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如果我們淡化、弱化或“形強實弱”或“名存實無”德育課,那就意味著自動放棄德育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這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這是有悖于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有悖于我們黨和政府的培養目標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悖于國外學校德育的發展趨勢。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當然,我們要運用中外已成功的各種教育方法,同時要不斷地尋求適合國情、民情新的教育法,以實現灌輸其求,興國利民。
第四、要強化我國學校培養目標的政策導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尤為重要。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影響著我國學校的教育,同時,它對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使學校德育面臨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局面。教育不僅是教育后代,而且是國家文明的基礎。學校德育工作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德育的根本任務。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我們必須根據《愛國主義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充分發掘和運用豐富的德育資源,開辟多種渠道,優化社會、學校德育環境,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努力開創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師的事,全社會、家庭和學校要緊密協作,都要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社會道德,熱愛勞動和文明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有政府官員尤其是黨內外縣級以上干部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率先垂范,造福后代,成為學生道德風尚和品格情操的楷模。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從而形成適合國情、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強大的德育場。
- 上一篇:職校德育教育探討論文
- 下一篇:學校德育評價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