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時間:2022-12-20 02:49:07

導語:淺談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家長關心分數勝過孩子的人品。有的家教方法失當,對孩子嬌慣、袒護有加,包辦代替,嚴格要求不足,使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勞動的觀念和技能技巧嚴重欠缺。還有的就剩下了簡單、粗暴、施以拳頭或棍棒。這些年,學校德育工作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德育目標失衡,德育內容不確定;德育的過程簡單化;片面強調學生對于道德義務、道德責任的認同,而無視義務與權利的對等性,忽視學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往往把“禁止”“防堵”,甚至“管、卡、壓”作為方法和手段,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個性差異、獨立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道德是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是人自我實現的途徑。新課程標準對德育特別提到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那么,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又該往哪里去呢?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思考:1.加強社會大氣候的調控,懲惡揚善,弘揚民族正氣,輔助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對那些五彩繽紛、形式多樣、學校不能干預、需要國家從宏觀上進行總體調控的文化市場,要監督、規范,徹底消除那些知識面廣、信息量大、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嚴懲阻礙營造全社會風清氣正的德育環境的邪惡力量。2.學校德育尤其要走向科學化與人性化的整合。強調個性教育和責任教育的統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會實事求是,學會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強調終身學習和批判精神。長期以來,德育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忽視人的個性發展,忽視人千姿百態的差異,忽視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現在,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的道德發展、道德學習是一個主動自為的積極過程。只有充分尊重主體,尊重他們的自由選擇并培養其選擇的能力,德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富有責任感的人。比如,過去我們常常倡導勞動時要互相幫助,做值日時,如果一位學生沒做完,全組人都要等著,或者幫他做;現在我們倡導的是你的工作你必須完成,這是你的責任。做錯了事情,教師教育學生怎樣想法承擔責任、彌補過失恐怕比懲罰、責罵更合理。所以說,學生學會負責,是在做出滿足個人需要和愿望的決定時,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以及對影響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等做全盤考慮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社會生活是紛繁復雜的,有時有些人和事是很難以“對”或“錯”來做出單一評判的,教師應教會學生多看到“是”與“非”。比如,當所有媒體都眾口一詞地說“《流星花園》對青少年有負面影響”“學校教得再好,看了《流星花園》教育效果就等于零”時,我們是否應該冷靜地分析一下這部電視劇是不是只會帶來“弊”,而沒有“利”呢?為什么學生喜歡它呢?其他人那樣評價這部劇是否恰恰表現出他們只看到了四個青春偶像演員呢?我想: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辯證地看待“流”劇的話,學生就會從劇中正面地學習劇中女主角杉菜那真誠善良、不慕權貴、不言放棄、勇于追求、堅持不懈、自重獨立的高貴品德,而這些品德恰恰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提倡的、教師常講而學生不在意的。如果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自覺接受并內化為自身的修養,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還可以借助這個機會,通過讓學生自己談談看過“流”劇后不好的感受,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學生很有可能要談到F4的不當行為,那我們教師便可以順藤摸瓜運用美學原理向學生分析F4身上的弊端,比如他們身上“跟隨“”玩主”的不美舉動,比如他們有時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再和學生一起分析這樣處理問題的后果,再反觀我們自身的行為,相信學生一定會心悅誠服的。另外,由本劇還可以引出有關什么是真正的友誼、什么是真正的互相幫助和關懷等話題的討論。這是多么好的一次道德教育的機會呀,只可惜大部分教師將它在人云亦云中丟失了。3.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成長,在失去中學會珍惜,允許他們在錯誤中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亡羊補牢。我們為什么害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犯錯呢?畢竟,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根基呀!所以,我們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要,將社會、家庭、學校有機結合起來,多組織有意義、有建設性、有創新性的活動,激活德育工作。如,社區公益活動、種樹鋤草、學雷鋒活動、主題班會……4.完善道德規范,明確、細化規范懲罰細則,做好對違紀違法青少年的超前預防工作。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很多并不是有意去違反校規、違反公共道德準則的,實在是因為不清楚或者沒有形成深刻印象。而在美國校園,學生的道德規范準則是相當具體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根據美國州法律和學校的具體實際制定的校規。它對出勤、補作業和補考、遲到、自助餐廳、嚼泡泡糖、乘校車、課本等等都做了相當細致的規定,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懲罰應該成為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后果,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最后,我想強調“寬容的藝術”。要知道,我們面對的畢竟是成長中涉世未深的孩子,試問,我們哪一個人年輕時沒有犯過錯呢?

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烈。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只要我們保護得當,就一定能使枯萎的幼苗重新長出嫩綠的新芽,成為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理解其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能夠從思想上寬容他們,從行為上關愛他們,并積極地引導他們調整方向,改正錯誤,駛向理想的彼岸。泰戈爾說:“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比绻f犯錯誤的學生是“石”,那么教師就要做讓“石”臻于完美的“水”,因為只有這樣,粗糙的石頭才會被打磨成美麗的“鵝卵石”。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本文作者:王麗娟工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