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德育管理工作特征論文

時間:2022-09-11 11:58:00

導語:新時期德育管理工作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德育管理工作特征論文

21世紀社會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德育現狀和客觀環境的變化不相適應的矛盾明顯地暴露出來,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如何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如何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德育管理成為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了解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會環境變化對德育工作的影響

(1)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消極的雙重效應。當前居民學生對職工下崗的困惑、農村學生對蠶繭價格的調控,學生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新行為規范的認識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會主義為導向,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法制觀念和行為規范對他們施以正確教育,防止商品經濟、等價交換原則侵入思想道德領域,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不至于論為鼠目寸光,見利忘義的金錢拜物教徒。

(2)政治環境變化的影響。當前政治生活日趨完善和透明,經濟、文化生活己以“三個有利于”來判別,學生對民主要求和參與意識大大增強,對政治教育的選擇明顯增強。我們既要鼓勵發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識、獨立思考意識,又要提高他們的政治判斷能力,增強法制觀念。

(3)文化環境變化的影響。當前社會文化是豐富的、多元的,復雜的、五顏六色紛繁復雜的。如何探求學生道德成長與文化環境的本質聯系,給他們以正確的價值觀,進行道德選擇,將新思想、新觀念與封建渣滓,外來污毒區別開來,成為德育工作的新課題。

(4)其他環境變化的影響;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社會心理環境、生活、消費方式變化,人口和家庭結構變化,就業方式和職業結構的變化,獲取信息的渠道與方式變化,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對象變化對德育工作的影響

(1)思想開放、道德取向多樣化。現在學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敢想敢說,求新求異、不崇拜權威,評人論事不拘一格,敢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在人生價值、道德取向出現了多樣化、多層次的新特點。他們希望擁有一切,但不懂要為他人作奉獻或犧牲:渴望得到別人理解,但不懂得體諒別人:只知受愛不知愛人。經濟意識增強,理想觀念趨于現實化,追求實惠,擇業取向偏重個人的經濟利益。他們在思維方式上由求同轉向求新求異,在思想觀念上由接受灌輸轉向獨立思考;平等探討:在集體生活中由被動追隨到主動參與;在審美需求上,從他擇轉向自擇;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導奉為行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辦。他們思想言語的獨立與行動有較大的反差,獨立意識和獨立行為不一致,順利時的獨立性與挫折時的軟弱性、依賴性很明顯。生活條件的優越導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發展不成熟。

3.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

當前社會影響因素在學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對上升,大環境消極影響增多,學校德育的可控性明顯減弱。信息化時代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幾乎沒有提前量,教師對學生接受信息內容和反饋方式又難于把握手口預測,使教育和指導指導增加了許多因難。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機制是德育管理的組織保證

建立良好的德育機制主要是解決德育運行中誰來管、管什么、怎樣管的題,是把德育目標決策付諸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的保證。

1.要健全完善學校的德育管理組織。要建立權丸責任編制、控制層次,控制幅度,信息傳輸的穩定結構,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當前學校的黨、團組織,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德育教師就是一個完整配套的德育組織系統,它既有決策指揮層,又有具體的執行層,職責范圍明確合理,較適合新形勢下德育工作新特點的要求、能接德育規律辦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規管理。上級行政部門,教委頒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內一日常規,外生活常規,學習常規,活動常規等,可以用來約束和調節學生的品德行為,在這里既有國家立法、政策、法令、條例等宏觀內容,又有校內制定的規章制度等微觀內容。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礎性、政策性、強制性、可操作性特點。沒有德育常規管理,學校的德工作就無章可循,無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達到德盲目標,實現德育管理職能所應遵守的活動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前看是要正確反映客觀實際進行德育的決策,后者是控制和協調德育組織內的組成要素,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手段。在實踐方法上(一)是可積極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它可以直接組織指揮調節德育管理對象,通過權威和服從關系。直接對管理對象發生影響,(二)是可采取動機激勵法,設置大、中、小、遠,中、近具體目標,激發師生積極參與活動過程,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廣泛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要讓學生參與管理,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責任感。(三)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辦法,通過團委、學生會等組織實施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駕馭,要引導學生開展行為方式的訓練,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日積月累,逐步行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構建德育網絡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構建校內德育網絡。當前各校據上級領導部門均有較完整的校園網絡,學校要利用網絡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學的全過程,(1)從各學科特點出發,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內在德育因素,將知識性和思想性結合起來、“結合點”找得好,學生愛聽,育人也就落到實處(2)在各教學環節中注意點滴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品格(3)結合學科特點,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興趣、能力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發展,使教育活動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機結合,使課內教育得到延伸和升華,從而豐富了德育的內容,開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徑。所謂校內德育網絡應包括校級、中層及基層的代表,有條件的學校要全員參與,齊抓共管。公務員之家

2.建立校外德育網絡。要建立社區德育委員會,它是各行各業進行德育工作的橫向聯合網絡,可以發揮各行各業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它成員廣、范圍大、增強了社會的可控性,目前可建立學校、文化教育、公檢法德育協調委員會,聘請文體副校長、法制副校長。成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學校教育長子言教,家庭教育長于身教、社會教育長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了對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協調一致、取長補短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構建德育網絡可以是區域型、網絡型、輻射型、共建型、聯辦型,也可以是學校——家庭網絡;普法治安網絡,社會學校聯合體;社會實踐網絡;與論導向網絡:學生閑暇教育網絡。

當前學校德育效果欠佳,從外部原因分析是社會大變革對德育的復雜影響,社會、家庭、學校教育不協調一致,從學校內部原因分析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德育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有看清當前的德育形勢,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機制,構建為德育網絡,首先或者說關鍵的一步是實現“內化”,即個體把一定思想道德納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結構體系中,真正理解它的社會意義,使之變為自己的觀點和信念并具有自主性,成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的內在力量。然后在生活實踐上促使學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驅使下,通過合理的行為方式轉化為道德行為,作用于社會生活,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