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行為形成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8 04:58:00
導語:品德行為形成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家庭的影響
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是孩子的撫養者和監護者,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權威性的影響,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少生優生,必然使獨生子女比例上升。獨生子女如何教育,如何從小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集體主義意識,成為家庭教育的新課題。
(1)父母、長輩行為不良,舉止不雅,言傳身教差。少數家長文化層次低,行為粗魯,常講臟話;有的家長作風不正,坑蒙拐騙偷,違法亂紀,吃喝嫖賭抽,行為放縱,給子女直接樹起了壞榜樣;個別家長行賄受賄,貪污腐化;有的購買、觀看、閱讀黃色錄像書刊,對子女無疑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2)父母、長輩教育方法不當,正確引導不夠。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寬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護短,忽視對子女團結、協作、助人等意識的教育;有的家長錯把粗魯當嚴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訓,輕則訓斥辱罵,重則棍棒相加,體罰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心理隔閡加深,形成子女對父母的畏懼、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統一,當著孩子面唱對臺戲,孩子無所適從,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當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給物,要錢給錢,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體諒尊敬父母的懶、饞、嬌、散、狂等不良惡習。
(3)家庭結構缺損,家庭關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細心調教和關懷。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溫暖,沐浴不到父愛、母愛;有的家庭父母長期“內戰”,特別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靈的嚴重創傷。
2.學校的影響
學校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著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學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師教育思想不端正,也會導致或助長學生的不良行為。
(1)一些學校忽視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視德育。有些學校視升學率為學校的生命線,認為德育可有可無,將德育工作隊伍“刀槍入庫”。人們對德育的認識上出現的這種嚴重“錯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個別教師不重視師德修養,不能為人師表。有的教師唯我至上,不關心尊重學生,對學習好的學生無原則地偏袒縱容,對學習差的或犯過錯誤的學生,挖苦諷刺,冷漠歧視,甚至體罰或“鞭策”,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嚴重傷害;有些教師出言不遜,行為不軌,追求名利,奇裝異服,給一些品行不良的學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師處理問題感情用事,方法簡單,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僅使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3.社會的影響。
社會環境的主流從整體上說是好的,應當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一些消極因素。
(1)市場經濟對中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極方面的影響。在價值觀上,誘發價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市場經濟遵循的是價值規律,其驅動力是逐利思想,商品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就是為了盈利,所獲利潤的高低成為評價市場行為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因此很容易導致拜金主義的產生。擴大到同學關系中,就會誘發缺乏理想,只講實惠不思進取奉獻,甚至有的學生為貪圖享受挺而走險。
在道德觀念上,導致集體主義精神減弱,社會責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發貪圖享樂、追求高消費。
(2)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生活環境、文化氛圍等外界條件腐蝕、毒害著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雖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威力逐步加強,外界條件有所好轉,但資本主義反動勢力的影響,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資產階級腐朽文化的沖擊,都嚴重地腐蝕著青少年。社會上對學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盜竊、搶劫、兇殺、恐怖的錄像、書刊時有出現,帶有色情、賭博色彩的舞廳、卡拉OK廳、電子游戲廳、臺球室等屢禁不止。二是壞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壞人教唆下形成惡習并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設環境使當代中學生沒有經過艱苦生活的磨難,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誘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錯位和行為反常。
二、學校、社會、家庭要相與配合,綜合矯正青少年的不良品德行為
中學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形成和表現,很自然地給社會提出了要求,給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內容、方法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1.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盡最大努力優化社會環境,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
(1)輿論導向應多一點正面教育,少一點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靈活真實了,就能對中學生耳濡目染,促使其從心中升起對時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榮辱觀等。反之就給可塑性極強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會起到不良的誘導作用。
(2)國家應加強執法力度,依法治理文化環境。要嚴厲打擊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締一些具有反面誘惑力的影視片、錄像片、淫穢書刊等,關閉具有賭博、色情性質的“卡廳”、游戲廳和錄像廳,為中學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娛樂場所。
(3)提高文化市場管理人員的素質,對各類文化作品流入市場要嚴格把關。
2.學校德育工作必須有鮮明的針對性,從學生和社會的實際出發,進行分層次的教育。
(1)學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現實,又要高于現實。立足于現實,就是從現實出發,承認社會價值觀的多元性。如果否認這些客觀存在,德育工作就會無的放矢,顯得蒼白無力。承認現實,并不是說現實都是對的,而是要高于現實,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地位,用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廣大青少年。
(2)要切實加強科學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價值觀趨向多元化,尤其需要強調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改革開放的目的和出發點就在于發展生產力,生產更多的社會財富,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達到這個目標,既要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要堅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地位,這樣才能使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納入正確的軌道。這就要求青少年樹立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相統一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3)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樣化,要分層次實施德育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常規和行為規范方面的教育,使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品德;面向廣大團員和積極分子,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的客觀歷史規律,樹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的理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品質,讓“團員群體”帶動全體中學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修養;組織要求入黨的中學生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知識,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從思想上、行動上爭取入黨。抓住這部分積極向上的力量去從正面帶動影響其他同學;實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校外輔導員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請一些社會上的英模人物、解放軍官兵、公安干警、街道辦事處人員和本校離退休教師,以及教子有方的一些家長等,來給學生做有教育意義的報告,促進德育工作。
(4)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題教育。起始教育對中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在學生入學之初施教,從嚴要求,從嚴管理,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品質。同時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開展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使之系列化、科學化、整體化、長期化、制度化,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活動之中,能有效地幫助中學生克服各種不良品德行為。
(5)堅持對中學生進行耐挫折能力教育。學校德育工作者、特別是政治課教師,要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良好的學習動機。要幫助中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為將來進入社會迎接激烈的挑戰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3.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長、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終身的,家庭關系和諧、民主,父母相敬相愛,尊老愛幼,并能給子女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會使子女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習慣。
(1)父母應有正確的興趣、愛好和追求,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給子女樹立榜樣。隨著父母自身素質修養的提高,一方面拓展了和子女交流的層次,使子女從觀望到服氣到模仿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各種高雅的興趣愛好引導子女的成長發育。
(2)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長,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條件。父母應尊重子女的人格尊嚴,體貼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愛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橋梁,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縮邪代溝”。對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勵,不良方面要及時引導矯正。
(3)社會、學校開辦家長培訓學校,共同研討青少年教育問題。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或采取家長例會制度,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雙向交流和信息反潰實行教育聯系卡,形成統一的教育網絡,通過密切配合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同時,家庭要做到“三多三少”:多一點勤奮學習氣氛,少一點推諉懶惰習性;多一點關心理解,少一點泄憤、責難;多一些正當興趣愛好,少一點不良的言行舉止。
總之,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為、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和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學校、社會、家庭要全方位抓緊這個時期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上下左右齊抓共管,共同控制、預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為或違法犯罪行為的強大合力,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提供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 上一篇:政治課教學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現代德育工作模式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