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0:43: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德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論文

民族院校德育論文

[摘要]教育方式對德育實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壯族傳統道德以歌傳教、以故事傳教、以文體活動傳教、以情景傳教、以鄉約族規傳教等獨特的教育方式,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民族院校德育要從學生的民族性、區域性特點出發,借鑒壯族傳統道德教育生活化、藝術化、情景化、制度化的做法,加強德育的實踐性,利用現代化大眾傳媒手段,在校園文體活動中滲透德育,并建立有效的德育監督、考核和獎懲機制。

[關鍵詞]壯族傳統道德;教育方式;民族院校德育;價值

近年來,民族院校德育改革成績喜人,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仍然任重道遠。影響德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環境、德育內容、德育方式和方法等。優秀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有時要比內容更能夠決定德育的效果,而要找到把內容得以貫徹落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更難。壯族傳統道德教育通過“歌化”、“故事化”、“活動化”等方式展開,將教育藝術化、美化,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獲得誘人的魅力,因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壯族傳統道德獨特的教育方式

采取何種形式進行教育,這是由各民族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所決定的。在壯族地區,道德教育常用下面獨特的方式來進行:

(一)以歌傳教。壯族長期沒有自己統一的文字,傳承文化最主要的載體是山歌,“以歌傳教”就成為壯族傳統道德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查看全文

儒家德育論文

一、“回歸傳統”是有效達到當前高校德育目的首選

(一)傳統德育體系至今仍極具實用價值

總體說來,儒家文化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圍繞“育人”形成的德育體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并且至今仍全面深遠地影響著當前我國德育體系及“治國”大計:1.倫理灌輸。以極力推崇如《詩》、《書》、《禮》以及《論語》、《孟子》等經典人文著作為代表,儒家傳統德育十分重視理論灌輸,并賦予其以絕對權威規范人們言行,因而很好地普及了倫理觀念。2.啟迪心智。儒家傳統文化一貫主張以啟發方式開展德育活動,以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為標志,儒家經典如《論語》始終主張和推崇以造福天下為己任,通篇都為受教者排憂解難、循循善誘,堪稱啟發式教育典范,對中華倫理和傳統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3.自我完善。以孔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為標志,儒家主張德育須建立在個人主觀自覺基礎上,不斷提高受教育者自我省察和克制能力,達到道德修養極高境界。4.言教身教。儒家傳統德育特別強調施教者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先正己后正人,做學生道德楷模,輸送“正能量”,并同樣要求統治者樹立“圣人”思想道德、做道德表率。5.怡情養性。儒家認為美育是培養公民道德情操、塑造理想道德人格必備手段,“育人”不能只注重“禮”之規范教育和訓練而忽視人之心理和情感的需求與陶冶。所以孔子一貫主張完美德行“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始終將《詩》、《禮》、《樂》等經典列為儒家育人必修課程。6.篤行致用。儒家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學以致用,認為思想和道德“成于內而形于外”,只有長期“篤行”才能達到完美和高尚,所以告戒人們“唯學文”同時要經受實踐鍛煉,經得起各種考驗。

(二)“回歸傳統”是達到當前高校德育目的首要選擇

“不成規矩,無以方圓”,大學生作為未來企業、事業一員,不僅僅需要懂技術和知識,更需要懂得并遵守規矩,適應社會主流公德。然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經濟越是發達、文化越是繁榮,凸顯出來的問題也越多,其根源均在于社會發展與道德培養反向拉大距離,導致了人們“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嚴重、漠視公平正義、思想道德淪喪。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復雜,解決的方法只有一條———“回歸傳統”!從大力普及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做起,從祖先的智慧中尋求解決方法。所以,做好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而且呼喚“回歸”,既呼喚高校成體系、有制度、有計劃地以更多優秀傳統德育理論培養“90后”大學生優秀道德品格,又呼喚廣大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融入更多人文關懷和傳統倫理,激發學生熱情和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地接受優秀傳統道德觀。

二、“回歸傳統”其實是高度“兼容并蓄”

查看全文

技校德育論文

一、技校德育課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一)技校教育存在對德育課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

由于技工學校旨在為國家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側重于對專業課的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雖然,領導在會議和報告中多次強調了技工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德育教育始終未能很好地落實。與此同時,一些教師對德育教育也存在著思想上的偏差,認為德育課教學就是向學生講講人生的大道理,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很多學生也認為學習德育課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起不到任何實際作用,專業課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二)技校德育課教師自身素質偏低

由于技工學校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偏低,因此,在安排任課教師方面,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學校領導認為,德育課教學內容簡單,任何教師都能夠勝任。這種隨意的安排方式導致了德育課教師隊伍的魚龍混雜,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非專業的。一些教師是半路出家,對思想教育理論一知半解,根本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一些教師將德育課的教學作為兼職工作,根本不想投入應有的時間與精力,導致課前不備課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教師從思想上否定了技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往往進行注入式教育,不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還有一些教師由于不會應用多媒體技術,因此,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明顯存在著落后性,教學效率較低,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再者,由于大多數的德育教師基本上沒有參加培訓的機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技校德育課缺乏實踐教學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論文范文

小學德育論文范文:精彩課堂感動心靈

[內容摘要]課堂應該從“一切來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歸于孩子的生活”這一理念出發,珍視童心世界,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生成,根據其真實體驗來引導,共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的多種形式,去打動學生的心靈,去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一是情景化的課堂,詩意中豐富情感;二是生活化的課堂,體驗中引導認知;三是趣味化的課堂,活動中自主感悟。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讓孩子們在這種看似尋常的“感動”中豐富情感、提升認識、超越自我,體驗著生命的增值和律動,從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質量。

[關鍵詞]回歸生活珍視童心提升認知

[本文轉載自“再簡單的生命筵席,也會因為愛而倍感豐盛。當愛像明媚的陽光一樣照徹寒冷的心房時,我們會發現,愛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顫,一種花香的彌散,持久、熱烈,從一雙手到另一雙手,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感動是一種積極、奇妙的心靈體驗。在品德教育中,若讓學生收獲一份感動,就幫助他們體驗了一次情感的升華,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旅行。孩子們在這種看似尋常的“感動”中豐富情感、提升認識、超越自我,體驗著生命的增值和律動,從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質量。

《父母關愛我成長》是浙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我的家庭”單元中的第三課。我在執教本課教學中本著從“一切來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歸于孩子的生活”這一理念出發,珍視“童心世界”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生成、調整話題,根據其真實體驗和反饋,來引導他們思考、討論、交流,共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道德認知。本人經過幾次試教磨合,有很大改觀,使整個課堂在有彈性的預設下“動態生成”、精彩紛呈。現摘錄課堂中的幾個片段,來品味一下“動態生成,感動心靈”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課堂,詩意中豐富情感

查看全文

性善論德育論文

一、性善論中的德育思想

孟子認為人性向善,“人皆可以為堯舜”,這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實現完美人格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將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從“開端”走向“成德”,這其中對道德品質的培養是關鍵。為此孟子提出一系列德育思想。首先,從挖掘善心的角度,孟子提出“求其放心”的思想。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人人都有善心,人們卻意識不到向內求,找回自己的善心,這是件悲哀的事情。人們把雞狗丟了,都懂得找回來,而善心丟失了,卻不懂尋找。這就是說人們沒有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把最珍貴的東西丟失。在孟子看來,“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提高道德修養的方法不是別的,就是要把丟失的善心找回來,精此仁義就是最大的學問。其次,從養護善心的角度,孟子提出“存心”和“熟之”的思想。他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不同于禽獸的差別其實就那么一點(人有善心),普通人把自己的善心丟掉了,而能夠保持善心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孟子又說:“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君子與庶人本是同類,君子之所以高于庶人,只是因為君子善于保持自己的善心。人人都有仁義禮智之心,道德高尚的人保持了自己純然的善心,所以稱為大人,保存不好就是庶人、小人。

在存養的同時,人的善心還需要成熟。孟子說:“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五谷是種子當中質地最好的,但五谷如果只種不熟,不如次米和稗子。仁心如果只有端倪,沒有達到成熟,同樣不能成全大事。這即是說,善心一定要發育到完滿的狀態,才可以充分實現其價值。第三,從擴充善心的角度,孟子提出“擴而充之”的思想。孟子說:“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這是說要把四端“推廣,而充滿其本然之量”。人如果能把本有的善心發揚光大,擁有四海之大的疆域,也能保其平安;人如果不能把本有的善心擴充,就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侍奉好。歸結起來就是說,人們要保持自己內在的本然善心,并讓它發揚光大,真正展示和發揮“推己及人”的價值。這是孟子性善論思想中推演出來的德育思想的最終結果。

二、性善論對現代教育的借鑒

孟子的性善論中及其德育思想系統地闡釋了完美人格培養的重點所在。他的這一思想被后世儒者不斷繼承、詮釋、完善,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雖然時隔兩千多年,但它依然熠熠生輝,對現代教育提供多重借鑒。首先,孟子性善論將完美人格的培養作為教育的目標,這告誡我們教育要以德育為先。孟子認為人性向善,認為每個人都有實現完美人格的可能性,為此提供了一系列的德育思想。一個社會只有每個個體的人格是健康的,社會才會是有序的、和諧的。如果一個社會只注重強化技能教育,而忽略道德教化,那么,這個社會的長遠發展必然產生諸多問題,可持續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沒有挺立的個體人格作支撐,就不會有挺立的民族精神。所以,教育應該是以培養健康人格的人為目的的,離開這樣一個前提,教育其實就偏離了其應有的方向。這是我們當今教育必須要反思的一個重大問題。其次,孟子性善論提示我們要貫徹教育公平的原則。教育公平雖然是后世的說法,但在孟子“性善論”中早已包涵此意。他的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的說法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被公平地對待和培養。大致說來教育公平應該包括,第一是教育政策的公平;第二是教育機會的公平;第三是教育資源的公平。

在我國,這三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問題。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在大城市里,農民工的子女很難有和城里孩子一樣的權利去享受平等的教育。國家和社會有責任為所有的孩子們提供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資源和良好的環境。貫徹教育公平的理念,解決目前教育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最后,孟子性善論為受教育者確立了對“圣賢”理想的精神追求。孟子性善論被后世儒者不斷完善與詮釋,以孟子“人皆可以為堯舜”為依據,儒家確立了“圣賢”的精神追求。從北宋理學興起到南宋理學成為官方哲學,之后在元明清長達七百多年的時間里,張載的“民胞物與”,程顥的“仁者,萬物一體”,朱熹的“天理”,王陽明的“致良知”,無一不包含著對人性“善”的最大詮釋,而對“圣賢”理想的追求也成為受教育者自我實現的最高目標和精神歸宿。由此拓展,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由于儒家文化的影響,儒家引人為善,信仰“良知”的導向,為普通民眾提供了心靈的歸宿。在倡導文化復興的今天,中國人的精神追求以及民眾信仰的問題也是必須深入思考的內容。

查看全文

音樂教學德育論文

關鍵字: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強德育意識,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

查看全文

經濟轉軌時期德育論文

市場經濟對學校德育的影響具有雙重性的特點,它在給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進和發展帶來機遇和提供條件的同時,也使學校德育工作產生了新的困惑和沖突。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問題是隨著經濟形式的轉軌,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度變小了,困難度增大了。分析和研究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討造成當前學校德育工作困難的原因,是我們面對挑戰采取對策,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一、青少年價值觀的多元化與學校德育社會主義一元化導

向之間的矛盾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其中不容忽視的是社會傳統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社會的價值觀體系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人們的價值取向由單一變為綜合,由一元走向多元。各種價值觀交錯并存,既有與社會主義要求相一致的積極進步的價值觀念,又有與社會主義要求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消極落后的價值觀念,社會上各種價值觀念相互混雜、相互沖突的現狀必將對青少年產生巨大的影響,促使其價值取向多元化。據調查,當前青少年價值觀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如多元復合、偏重自我、注重務實、變化不定等。這樣,一方面,我們學校德育進行的是社會主義的一元化導向,即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用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青少年一代,從而使他們形成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另一方面,由于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建立,青少年精神生活的空間拓寬了,接受影響的媒體增多了,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也多元化了。這種狀況勢必導致社會主義學校德育一元化的導向和青少年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傾向兩者之間產生矛盾沖突。我們認為,這兩者的矛盾是導致當前學校德育有效度較低,學校德育困難度增大的一個根本原因。學校德育過程就其實質而言,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把一定的社會意識和道德準則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因此,學校德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道德進步本身的渴求及其對社會意識和道德準則的內化程度。而這種內化的過程與學生個體所確立的價值觀體系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價值觀制約著學生對社會意識、道德準則及行為方式的內化過程和選擇模式,它在由社會意識、道德準則內化為學生個體思想品德的過程中起著一種中介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德育過程可用下圖來表示:

(附圖{圖})

查看全文

新時期小學德育論文

一、小學德育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小學德育教學已經受到相關部門以及人員重視,但是德育教學工作仍然不夠明顯,有待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負面影響、消極現象嚴重。從兒童入學以來,各個科目的老師都在講:“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雖然講了很多學習道理,但是效果并不太明顯。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來看:主要是社會各種負面影響給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學校、課堂開設的各種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活動唄社會丑惡現象以及不良風氣影響。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未成年學生中以英雄、偉人為偶像的只有20%左右,但是崇拜大款、影星、歌星的學生人數遠不止于34%,很多學生受社會生活以及家庭環境影響,貪圖享樂,一味追求高消費,進而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很多學生一味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卻不懂得感恩,對社會、生活、家庭以及特任負有對應的責任,從而缺乏寬容心與理解心。一旦遇到挫折,不僅不積極想方設法應對,反而出現慌亂沮喪的局面,甚至還有等待家庭、他人幫助的現象,這種一味逃避、依賴的心理,不僅不利于學生成長,還會對他人乃至于社會產生影響。

(二)德育教學缺乏時效性。從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對于智育的評估工作比較完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施過程與步驟比較嚴格、規范,并且學生學習成績直接和老師業績考核、獎金、職稱評聘等相關利益掛鉤。與之相反的是,在德育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在考評機制,還是在考評制度、條件上都缺乏標準的量化體系與操作性。甚至一些學校,還沒有將德育教學體現和業績作為評估老師業績的指標。部分學校在編制德育實施規劃與方案時,沒有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與德育教育工作,從而忽視了學生差距、年級差異,在教學內容與目標上大致一樣,不僅脫離了教學實際,同時也沒有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特征開展德育工作,從而直接影響了德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操作性與針對性。部分學校由于沒有根據教學要求,將德育靈活的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從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教書、管理、服務育人的德育網絡。另外,部分學校在德育教學方法上,以傳統說教的形式呈現,不僅不能創新,也影響了新形勢下德育教學工作。

二、改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措施

(一)強化基礎德育作用。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思想品德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不僅具有基礎德育的作用,同時也是小學德育教學的主要活動范圍。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養成關心集體與他人以及城市節儉、勤勞勇敢、踏實負責的思想品德與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習慣,從而初步具有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它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通過傳統的道德標準、觀念,面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不同的道德觀念、觀點、規范就像種子一樣進入學生大腦,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習慣。

查看全文

中學班主任德育論文

一、造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原因

1.忽視德育工作的開展

在物質生活與社會生活不斷膨脹的今天,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成人化,因此,要想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很難的。當前具有高度的學習熱情以及強烈的管理能力的學生越來越少,造成班主任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在抓學生的學習,努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忽視德育工作的現狀,導致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低效性。

2.德育的內容落后、陳舊

造成高中德育落后的原因還有其內容落后陳舊,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效率低下。

3.班主任德育方法不恰當

查看全文

公共舞蹈課德育論文

【摘要】舞蹈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對于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教育是高師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高師公共舞蹈課教學中,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夠得到藝術美的陶冶,又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教育。

【關鍵詞】高師;舞蹈教學;德育;滲透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以身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向人們傳達思想情感、社會現象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就建立了完整的樂舞教育制度,其教育理念就是通過樂舞的美育對受教者進行情感和道德的教導感化。著名古代音樂家朱載堉認為樂舞的功能就是“治己”和“事人”,強調了通過樂舞讓人們接受道德感化。迄今,“以舞化人”的教育理念仍然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啟示。學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的教育事業飛速發展,但是部分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還有待提高。近年來,各種負面的教育事件層出不窮,社會對全面培養高素質教育人才更為重視。德育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始終位居首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這對新時期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高師院校應該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把德育融入學校的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增強德育實效性。高師院校承擔著培養合格的中、小學教育人才的重任,德育教育對高師學生未來的職業環境建設非常重要,高師學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能”與“德”并重。在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道德修養,把舞蹈教育與德育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既得到藝術美的陶冶,又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情操的教化,最終達到培養“德能兼備”的中、小學教育人才的目標。

一、舞蹈的德育功能

(一)鍛煉個人意志品格。意志力是人格的重要組成因素,對人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美國著名舞蹈家沃爾特•特里對舞蹈藝術的教育功能是這樣闡述的:“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舞蹈練習和舞蹈節奏可用于治療,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高師在校大學生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沒有真正成熟,時常會出現焦慮、暴躁等不良情緒,部分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缺乏吃苦耐勞的毅力和受挫抗壓能力。舞蹈學習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身體的疼痛,在不斷地克服困難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個人意志力和忍耐力。(二)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團隊合作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舞蹈教學的授課形式以集體授課為主,具有較強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就以舞蹈實踐教學來說,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要有統一規范的動作和整齊的隊列,如果一個同學出錯就會影響整體的效果;有的動作還需要同學與同學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學生在集體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形成集體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三)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愛國是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準則,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價值觀,是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歌舞文化,其中蘊涵著深厚的教育內容,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激發學生正確的愛國觀。(四)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社會公德看似小事,但卻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也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舞蹈教學每個環節都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從開始上課的師生問好,到下課要求學生有序地離開,都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并且把它延伸到生活中,形成習慣,最終達到“以舞化人”的目的。

二、德育教育融入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