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德育學分制的實施
時間:2022-04-26 10:28:43
導語:中職學校德育學分制的實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大數據”的先進科技手段不僅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地改變甚至引領著學校教育的改革。中職學校德育應該抓住大數據快速發展的契機,合理利用大數據,實施學校德育學分制,不斷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學分制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數據;德育學分制;實施;
一、引言
在現代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數據源,每天都產生大量的數據,傳遞和存儲著海量的數據。大數據環境下,信息變化正在高速發展,不斷地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引領著學校教育的改革創新。大數據下的學校德育應該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發現學生的德育行為,進行有效的預測與干預措施,不斷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1]。
二、大數據環境下學校德育的發展
大數據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主要是指大量的、非結構化的數據。這些數據的產生主要是由于近幾年傳感技術、社會網絡和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和大規模普及,導致數據量以指數形式快速增加并且數據的類型和相互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多樣[2]。大數據環境下,各行各業利用快速收集的海量數據,篩查有效信息,預測事情的變化發展,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大數據的應用就是在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為各行各業提供有效的數據信息,為決策和行動提供科學的依據。“海恩法則”,是指每一件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件未遂先兆以及1000件事故隱患。如果說學生的問題行為是一件嚴重“事故”,它會有各種各樣的征兆,而且經過了很久的隱性積累,這些數據必定引起學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視[3]。在學校德育管理過程中會收集學生品德行為的大量數據,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查找有效數據,并針對學生特點,制定相關的措施,從而提高德育管理的實效性。當前國內教育工作著對于大數據的利用尚處于萌芽階段,特別在德育管理當面的研究更稀缺。大數據時代,學校通過信息技術支持,創設一個具有數據存儲和快速處理數據功能的網絡系統。德育工作者和學生干部共同參與和生成最原始的數據信息,依靠軟件的數據處理能力快速處理和反饋信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要加強隊伍建設,增強信息化應用與服務能力[4]德育工作者必須提高應用數據的水平,才能整體提高學校德育管理的實效性。
三、中職學校實施德育學分制
學校的學分制產生于1894年美國哈佛大學。在20世紀,學分制在其他國家也逐步推廣。在上一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的職業教育開始推行彈性學習制度,借鑒高校經驗,推出了“大學分制”的中職學生評價體系,所謂“大學分制”是相對于當前廣東省普遍執行的學分制而言,“大學分制”包含教學學分和德育學分兩種類型。其中德育學分是記錄學生在品德表現的分數。每間學校會制定符合本校特點的學分制度,德育工作者以此為標準來評價每位學生的品德行為。通過對學生儀容儀表、出勤、遵紀守法、安全工作、衛生習慣、文明活動、實習和社會實踐參與的綜合考評來計量,將德育的過程和結果量化。德育學分的統計是以每月或每學期為單位,作為評定學生思想品德的依據。實施德育學分制,學生能夠清晰了解自身的品德行為變化,使他們可以設立看得見的目標去奮斗,從而加強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生的每個行動和行為,都有可以成為其學分的一部分。所以,大學分制實際上可以成為學生的成長檔案和養成教育的培養途徑。德育工作者利用德育學分的數據來發現德育工作的成果,學生的行為表現與成長規律,了解學生道德的復雜行為模式。德育工作者應改變以往傳統的觀念,尊重德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品德教育。
四、中職學校應用大數據的德育學分制度
中職學校實施德育學分制,每天對學生評價產生大量的數據,通過分析數據,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策略。實施德育學分制,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懂得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同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克制、激勵自我,學會分析判斷和選擇,鑄就誠信、積極、獨立、和諧的個性,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發展進步的人,為今后的自我發展做積極的準備。中職學生具有個性化,性格差異顯著,德育工作者利用德育學分的數據來發現德育工作的成果,學生的行為表現與成長規律,了解學生道德的復雜行為模式。通過數據應用能力的提高,加強大數據相關思維在德育研究中的應用水平,建設一支懂用數據、善用數據的德育工作者的隊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挑戰傳統的德育工作,改變原有的德育管理模式,給德育工作者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平時記錄的德育學分數據,觀察學生品德的復雜行為模式,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表象行為發現學生道德發展的過去及現狀,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的差異性,挖掘他們的真實的品德需要,找出學生行為表現與成長規律的關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差別性的教育方式。
五、大數據提高德育學分制的實效性
大數據環境下,德育工作更顯科學性。通過學生日常的德育學分記錄,德育工作者利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挖掘有價值的數據,從而發現學生成長規律,預測學生的思想品德的變化,指導德育工作,讓中職德育能夠在數據化環境中把握職德育工作的發展。大數據環境下,德育工作貫徹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德育方法中“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是可變的同時又是具有差異的。中職德育工作者要利用大數據系統,對學生的品德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偏差行為。從學生大數據的整體水平,發現偏離的學生,分析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的變化,根據學生的思想、個性、特長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德育過程中的因材施教應當包括個性發展的階段性,還包括個性心理特征的獨特性。只有對學生的獨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對他們實施因材施教。大數據環境下,德育工作提高評價質量。德育評價要遵循德育規律,依據教育理論,保證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因此,學校德育評價,必須從實際出發,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分別采用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便更客觀地反映評價對象。因此,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地結合,采取多種評價方法,更客觀地評價學生。曾經指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日用而不覺”是日常生活中時刻有所體現,卻不刻意而附加之。現在社會提倡的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因此德育工作者應當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將德育管理信息化。中職學校德育應該抓住大數據快速發展的契機,合理利用大數據,不斷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學分制的實效性。
作者:陳詩文 單位:佛山市南海區鹽步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喻松.大數據背景下學校德育的反思與優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2]黃劉生.大數據隱私保護密碼技術研究綜述[J].軟件學報,2015(04).
[3]李婷婷.淺談大數據、云計算思維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04).
[4]曲德強.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戰、機遇與對策[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 上一篇:農村初中學校德育工作思考
- 下一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