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8 02:44:04
導語: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道德教育在教育內容上不夠形象立體,在教學方式上枯燥乏味,這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不能很好地達到教育目標。自媒體信息內容多元化、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這恰恰彌補了傳統教育因教育環境所帶來的局限性,從而給道德教育帶來生機與活力。但自媒體給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自媒體不利于大學生良好修養的形成,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家庭觀念的形成,不利于大學生社會公共意識的形成。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自媒體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開創一種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積極引導大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道德教育
大學生道德教育,是幫助大學生養成優秀道德品格的教育。自媒體在為大學生道德品格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高校可以利用自媒體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開創一種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積極引導大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一、自媒體給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的機遇
高素質人才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高尚的品格,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在社會活動中,高尚的個人品格和價值觀念有利于人在自我約束過程中與他人和諧交往,同時推動社會和諧發展。高校應充分利用自媒體促進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1.為大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教學平臺。傳統的學校道德教育,局限于教材內容的傳授,學生機械地完成學習任務,應試教育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讓高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興趣,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成果,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自媒體摒棄了這些缺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大學生了解更多的思想理論知識和創新思維模式提供了平臺。2.為大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多樣的教育資源。自媒體信息中,有很多正能量的人或者事件能夠得到廣泛的傳播和人們的關注,大學生作為對新事物最為敏感的群體可以從中選擇正面的信息內容進行自我規范學習。比如曾經在微博上熱傳的東莞大學生陳振森從廣州騎行到達北京,途中為貧困山區學生籌集免費午餐的事件在大學生中起到了積極影響,在提升自我修養的同時,還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為大學生道德品格的形成樹立了榜樣。自媒體多樣化的信息傳播內容,有助于豐富道德教育的教育素材。教育者可以通過一些貼近學生的信息、新聞讓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不再受到局限,幫助大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自身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同時,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自媒體是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大學生不僅能從自媒體獲取他人提供的知識信息,也可以通過自媒體發表個人意見和觀點,完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轉換,這刺激了大學生自我提升的欲望,增加了自己的知識信息儲備。
二、自媒體給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的挑戰
1.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個人修養的形成。自媒體環境注重個人能力的發展,忽視個人修養對自身進步的有利作用。在這種負面觀念影響下,大學生誤以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只是個人專業知識和技能較高的人,導致大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忽視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對個人行為缺乏約束力。所以,學生將主要目標定在專業知識、計算機知識、外語等方面,參加各種社團活動以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和社交能力,唯獨對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沒有學習積極性。這導致一些大學生言語舉止粗魯、不遵守公共秩序、自我約束能力差。同時,由于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是非意識不強,對外界環境沒有足夠的免疫能力,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出現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與道德標準相偏離的情況。而大學生作為微博、微信等各類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站使用的主力群體,易被自媒體中一些不良信息所影響,從而歪曲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比如現在網絡上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負面能量,即炫富,對物質享受的過分崇拜和享受,很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片面地注重物質條件所帶來的心理滿足,導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分追求物質利益。除影響學習效果外,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個人修養的形成。2.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家庭觀念的形成。人們最初道德觀念的養成來自于父母教育和家庭環境影響,以此為基礎,在步入社會后進一步完善道德觀念。但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家庭道德觀念不強的現象。比如大學生戀愛,由于自媒體覆蓋范圍廣的特點,大學生的戀愛觀念受西方開放思想觀念的影響,出現了戀愛觀和道德觀的偏差。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或者是填補內心空虛,有學生以極不負責任的態度談戀愛,更離譜的是有學生通過游戲決定戀愛對象,不以感情為出發點,隨意選擇戀愛對象或者頻繁更換戀愛對象,不受倫理道德的約束,通過戀愛來彰顯個人能力。自媒體不良社會觀念的傳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行為規范和社會風氣,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家庭觀念的形成。3.不利于大學生負責任的社會公共意識的形成。社會公德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們為了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它對維系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學生不受社會公德約束,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線的事情。而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對大學生道德教育作用的弱化,導致大學生缺乏社會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意識,自我放縱。這些現象的背后,就是目前網絡欺騙、網絡盜版等不良社會現象的泛濫。由于自媒體的隱蔽性,大學生可以通過虛擬身份進行很多社會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參與不文明網絡行為,比如人身攻擊、不健康網站的瀏覽,并進行傳播等。自媒體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教育相關部門對目前存在的網絡不良因素并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進行管控,導致部分大學生在各網絡平臺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或者是發泄對社會或者他人的不滿情緒,有的甚至利用網絡進行詐騙或者盜竊,損害他人利益。
對我國的教育模式而言,自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對我國先進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自媒體時代的教育形式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朋友圈可以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大學生可以利用虛擬身份與外界進行交流和學習,沒有任何顧慮地傾訴自己的內心感受,緩解因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這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也滿足了大學生的精神需求。1.加強自媒體環境的監管力度。從宏觀角度講,執法部門要針對目前自媒體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嚴厲打擊和依法處理,政府也要建立健全自媒體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規范自媒體環境,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同時,為了防止一些網絡媒介為實現自身利益而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無視法律的威嚴,通過傳播一些危害社會和諧發展和大學生思想觀念的信息,進行不正當的行業競爭,有關部門要制定嚴格的市場管理體制,對自媒體所存在的不正當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治理,規范自媒體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要對職能部門進行科學合理的權限和職責劃分,以便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能夠有效發揮各部門職能,防止因職責、權限劃分不明確,弱化執法力度。與此同時,政府也要通過自媒體積極引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思想道德觀念的健康發展,鼓勵大學生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解決在自媒體沖擊下大學生所存在的道德缺失問題。從微觀角度講,高校作為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在大學生道德品格的形成中擔負主要責任,而大學生又是使用自媒體的主要群體,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自媒體使用的監管力度,嚴格把控自媒體信息在大學生中的傳播,營造一個健康的自媒體環境,幫助大學生品德健康發展。2.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網絡媒介對人們的思想以及行為有了越來越深入的影響。因此,不管是高校還是社會,都要高度重視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意識以及行為意識的影響,為大學生創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提高大學生對自媒體信息的判斷能力、選擇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面對目前媒介對大學生道德品格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高校應該加大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將媒介素養加入到大學生的課程學習中,采用科學新穎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規范能力,使其更為理智地面對自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從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格。3.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規范能力。自律是道德品格的基礎,對道德品格的發展有重要作用。面對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的影響,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律能力,從根本上認識到道德品格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大學生在自媒體信息傳播參與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面對復雜多變的自媒體信息內容,要有創新能力和質疑能力。切勿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對他人行為進行抨擊,忽略自身所存在的問題,站在道德的至高點進行道德綁架等。4.將中華傳統美德應用到實踐中。道德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而在傳統美德中,品格占據了重要地位,教育就是為了彌補人性中善良的缺失。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其次再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古人通過各種倫理道德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要沿用古人道德教育的精髓,結合時代特征,制定符合當代道德發展的教育形式。目前,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的基本內容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保證國家利益為主要目標的同時,公民應該和諧相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創建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5.提高自媒體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外界對自媒體發展提出要求的同時,自媒體從業人員也要意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要想自媒體給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正能量的信息,就必須要求自媒體工作人員自身具有道德修養和責任意識,自媒體工作人員要加強對自媒體傳播信息的監管力度,積極引導正確思想觀念的傳播,從根源上解決自媒體給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大學生道德品格教育提供幫助,促進大學生道德品格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爽.新課標下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J].學周刊,2016,(28).
[2]譚琳琳.當代大學生優秀品格培養策略[J].現代交際,2016,(14).
[3]趙永剛,易瑜.基于美德倫理的品格教育思考[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4]王曉莉.領域理論:道德教育的新視角[J].中國德育,2016,(15).
[5]張匯蓉.中美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比較[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6,(3).
[6]趙燕,張赟.新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教育簡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
[7]劉霞.對新形勢下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
[8]方熹,朱輝進.論新時代道德教育的雙向訴求[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0).
作者:陳維佳 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 上一篇:道德教育制度供給過剩及解決路徑
- 下一篇: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