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入市改變資本市場新格局論文

時間:2022-09-06 10:00:00

導語:保險資金入市改變資本市場新格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資金入市改變資本市場新格局論文

一、保險資金將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導力量之一

保險資金入市究竟影響多大?許多人僅僅算了一個靜態的賬,即按照2004年12月底的數字,保險總資產為1.18萬億元,5%的比例也就是590億元,加上投資連結險的因素,大約也就是600億元左右,對股市的影響十分有限。

從當前來講,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種觀點是短視的,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保險資金渠道放開后的巨大潛力。以保險資金進入基金投資為例,5年多來,基金成為保險資金除銀行存款、債券之外第三大投資渠道,投資額度從最初不超過保險公司總資產的5%擴大到目前的15%,保險資金對基金的投資份額不斷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基金約占基金資產的1/4,占保險總資產約6%,保險業已經成為證券投資基金最大的投資者,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保險業雖然經歷了連續多年的超常規發展,但保險的密度和深度依然不高,未來若干年內,保險市場仍然是我們最具成長力的行業,因此,進入股市的資金也會隨之增加。從國際經驗看,保險資金與證券投資基金一樣,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保險公司未來勢必扮演資本市場重要的主導力量。

現在市場最關心的是,保險資金是不是馬上進入股市、“養命錢”會不會賠在股市、保險資金會有什么樣的投資理念?我個人認為,第一,中國A股市場經過4年熊市的洗禮,股市風險已經在較大程度上被釋放,一些上市公司已經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可以這么認為,在滬市綜合指數1300點以下批準保險資金入市,不僅僅是一種政策姿態,也是給保險資金歷史性投資機會,是保險公司戰略性建倉的良機;第二,監管部門對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安全采取了有力的風險監控措施,比如實行托管制度,進行比例限制,制訂投資禁止制度等,對各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內部規章制度也有明確要求。當然,保險資金將面臨著與過去不同的市場,有一個適應過程。只要股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深層次矛盾獲得解決,建立正常的資本市場預期機制,保險資金會加大在股市的投資力度,取得長期穩定回報;第三,在投資理念方面,不同的保險資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的要求。從共同點看,保險資金會追求穩定收益,關注有持續增長能力的藍籌股,分散投資,均衡配置資產;從不同點看,壽險資金可能會更多要求資產負債匹配,非壽險資金強調資金的流動性,投資型產品則對價值投資要求高。

二、與基金的合作多于競爭

有些投資者擔心,保險資金一旦直接入市,是否會從證券投資基金上進行較大比例的贖回?筆者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從2004年的情況看,保險公司一方面在積極準備直接進入股市,另一方面對基金投資是在增加,截至2004年12月底,保險資金投資基金為67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

保險公司直接入市后,為什么還會投資基金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從保險公司自身資產組合管理角度來看,在權益投資里面,必然會選擇一些具有成長性和分紅能力的基金進行投資,通過分紅實現投資收益,而且開放式基金分紅收入可以免稅,而投資股票分紅是不確定的。因此,保險資產的投資組合中,必然少不了基金品種。第二,從保險資產的流動性管理角度看也需要投資基金。比如保險公司從開放式基金申購或贖回2個億,都非常方便,但是如果2個億要在股市上買入或賣出,不僅需要較多時間,而且可能還會受到法規限制。第三,從保險資產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基金的投資組合能為保險資產過濾一道風險。從今年開放式基金的整體表現來看要優于大盤,投資開放式基金實際上能夠為保險資金降低風險。因此,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與基金業將是合作多于競爭。

當然,保險資金入市,會與其他機構投資者一起,正確引導市場投資理念。在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一般都傾向于選擇流通性好有持續分紅能力的大盤藍籌股。但保險資金也會根據不同資金的特點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比如說壽險資金首先是應該滿足資產與負債匹配管理的需要,財產險資金則相對而言可長可短,靈活掌握。至于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是相對于短期投機而言,并無時間限制,不同性質的保險資金對投資期限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從目前中國股市的實際狀況看,我個人認為,保險資金會從一級市場申購新股和購買可轉化公司債券開始,因為這些投資品種風險相對較小。這應該是保險公司投資和基金投資不盡相同的地方。

三、改變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格局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同時也給基金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帶來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格局的根本變化。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它將要求基金投資更加專業,要求基金公司針對保險資金的特點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甚至不排除保險公司未來參股、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我們知道,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主發起人全部是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在過去的近15年中,證券公司等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量,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類新興主體的弱點也是明顯的:資本金過小,沒有融資渠道,缺乏自律文化,違規問題突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到今天,客觀上需要像銀行保險這類主力機構加入到機構投資者行業里,為資本市場長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中國資本市場所以長期不穩定,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機構投資者,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我們可以計算一下:中國A股市場流通市值約12000億元,真正合規的資金也就證券投資基金3000億元。目前證券公司累計虧損2200億元,其資本金僅有約1100億元。而美國資本市場之所以經得起股市大起大落的考驗,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有大的機構投資者。根據美聯儲統計,1999年美國保險資金(包括保險公司、養老金及退休金)總額約12萬億美元,占美國貨幣及資本市場資產總額的比例高達34.7%,是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就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新的機構投資者和新的資金從哪里來?必須需要“銀行號”和“保險號”基金管理公司啟航,才能完成資本市場資金結構的根本改善,實現金融資源的最佳組合。國務院的“九條意見”特別強調鼓勵合規資金入市,鼓勵保險公司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要求抓緊落實“九條意見”,《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也公布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保險行業未來也會參股、控股或發起設立基金公司,保險集團公司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大型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公司投資,有利于為資本市場引進長期資金,有利于豐富發展基金產品,有利于基金業的發展和證券市場的穩定,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四、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和創新

中國保險業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重傳統保險業務,輕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從國際上看,保險業資產規模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第三方資產管理。國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可投資的保險資金;二是通過法律規定,只能由保險公司銷售,具有保本性質、賬戶獨立、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獨立基金;三是第三方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其中包括一般互惠基金和定向募集的專戶管理基金。許多保險公司管理的資產相當多的一部分來自第三方資金。

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和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的擴大,保險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大多數保險公司或者收購、或者建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荷蘭國際集團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全球排名第10,為全歐第5大金融保險集團。它的經營范圍:共同基金、機構資產管理、專業商業/產業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方面。截至2000年底,ING資產管理旗下管理的總資產達到5030億歐元,其中約有71%屬于代客管理的資產。2002年12月27日,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全資子公司荷蘭投資入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1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中持股30%。

美國保德信集團作為著名的保險集團,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人壽保險、養老保險,還提供資產管理、基金、房地產投資等各項業務。保德信集團主要通過旗下兩個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業務,根據公司2003年年報披露的數據,保德信集團資產管理公司的基金業務規模812億美元,盈利為4.81億美元。該公司與我國光大證券合資建立了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

中國保險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畢竟處于初級階段,整體規模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比重還較小。2003年底我國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總資產分別為27.66、4.98和0.91萬億元,保險總資產僅占我國金融業總資產的2.7%;保險深度也僅為3.3%,大大低于7.8%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居民的消費和投資意愿中,購買保險的比例仍然偏低。如央行2003年4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儲戶選擇“更多消費”的比例為33.1%;選擇“更多儲蓄”的占比35.8%;選擇“購買國債”的占比13.5%;選擇“購買股票”的占比6%;選擇“購買保險”的占比9.7%。居民選擇購買保險和投資的意愿依然偏低。

目前我國居民儲蓄約11萬億元,隨著城鄉居民保險意識和投資意識的提高,儲蓄資金分流進入保險領域或其他投資領域的速度將加快。這些金融資產有兩種可能的渠道進入保險資產管理領域,一是隨保險意識的提高直接分流進入保險領域,再進入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二是隨投資意識的增強分流進入國債、股票等投資領域。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有利于保險公司產品創新,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與保險連結的基金產品等方式分享分流的儲蓄資金,從而擴大受托管理的資產規模,做大中國保險業。(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梅君博士)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提要:

直接入市是各國保險資金運用的共同經驗和重要方式,但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存在很大差異。從結構看,壽險與財險、單獨賬戶與一般賬戶由于資金性質存在很大差異,其股票投資比例也截然不同。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經驗對中國啟示有二:允許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在新的競爭條件下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二是為有效控制風險,中國保險公司應根據保險負債性質嚴格控制權益投資的最高限額。

直接入市是各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重要方式,研究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差異及原因,分析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經驗、教訓對中國保險業的資金運用及保險資金的直接入市都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一、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

(一)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整體性比較

1、橫向比較:國別差異及原因分析

2000年主要國家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比重基本都在10%以上(隨著2000年以來美、歐股市的回調,近兩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下降,如英國目前比重僅40%左右)。但各國股票投資的比例存在很大差異:英國比重最高,達到近60%,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比重接近,都在30%左右,而瑞士、日本、意大利比重較低,分別僅有18%、16.6%、11%。

為什么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保險產品結構、金融市場結構的原因,又有金融體制、監管制度、會計制度差異等方面的原因。如英國和美國都同為資本市場十分發達、經濟金融體制十分接近的國家,但兩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重卻存在很大差異,英國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的2倍。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異呢?這主要是因為:

一是兩國保險負債結構的差異。英國投資連接險十分發達,2001年英國投資連接險資產總額達到了6000億歐元左右,占到了整個西歐投資連接險的57%,占本國總保費收入比重也達到了40%以上。而美國年金類產品十分發達,且近年來在總的保費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目前達到了40%以上(根據資產負債要求,年金產品幾乎全部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而投資性保險只是在1990年以后,隨著美國股市的不斷上升才有了很快發展,從而導致股票投資在整個保險資產配置中的比重有了快速上升。

二是金融市場結構的差異。英國是傳統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場發達。而美國雖然股票市場也很發達,但債券市場更具比較優勢。美國債券市場特別是公司債市場特別發達且具有流動性好、期限結構齊全、收益率穩定且相對較高的特點(2003年底美國債券市場規模達到21.9萬億美元,是股票市場的1.6倍,而整個歐洲債券市場規模僅9.8萬億美元,且市場分割、流動性差)。因此,美國保險公司將絕大部分資產投資到了債券特別是公司債,而英國則將較大比例資產投資到了股票。

三是監管制度的差異。英國是保險資金運用最為自由、寬松的國家,監管當局對保險資金運用幾乎沒有任何限制。而美國對保險投資特別是風險性投資監管十分嚴格的國家,各州不僅對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進行十分嚴格的、直接比例限制(對單獨賬戶不限制),還通過RBC監管等方式對風險性投資進行間接限制(股票的風險資本因子為15%,政府債券為0)。

2、縱向比較:歷史變動及原因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變動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美、歐國家保險資金的股票投資比例在1999年以前快速上升,但在1999年之后卻顯著下降。如美國在1992年時該比例僅11.6%,但到2000年時就迅速增加到了30%,此后快速回落,目前僅24%左右。二是與其他各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比例1990年以來一直呈顯著下降趨勢,1992年時比重為21.5%,到1998年時僅為14.9%。

為什么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歐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會出現如此變動呢?為什么日本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變動會呈現出與美、歐各國截然不同的變動趨勢呢?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股市表現是最主要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美、歐主要股市出現了長達10年的大牛市,道瓊斯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巴黎CAC指數大幅度上漲。但2000年以后,隨著美國網絡股泡沫破滅,美、歐主要股市出現了明顯回落,各主要指數回落幅度都在20%以上,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比重在快速增加后有所回落。

美、歐股市的戲劇性變化推動了保險公司產品結構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美、歐投資性保險產品快速發展,年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遠高于傳統保險產品5%左右的增長速度,在保險公司產品結構中的比重從10%左右快速上升到了30%左右。單獨賬戶中的投資性保險資金主要投資于股票(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2000年之后,隨著美、歐股市的大幅回落,投資型保險產品發展及其股票市值都有顯著回落。

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變動情況卻與同期歐、美有所不同。日經指數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經濟頂峰時達到了36000點以上的高點,但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股市急劇下跌并陷入了長期、持續的低迷之中,目前一直在1萬點左右徘徊。與此相應,日本保險公司也不斷降低其股票投資比重而增加風險性較低的債券資產比重。

(二)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結構性比較

1、壽險與財險的直接入市比例比較

對海外保險行業直接入市進行結構性分析可以發現:壽險與財險直接入市的比例存在很大差異,即使是同一保險集團,其壽險與財險直接入市比例都存在很大差異,壽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比例顯著低于財險。

為什么同一國家甚至同一保險集團的壽險和財險直接入市比例會出現如此顯著的差異呢?保險負債性質的差異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而言,壽險具有投資期限長、具有最低收益保證要求的特點,從而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較高,一般要求實行比較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因而主要投資于收益穩定、風險相對較小的固定收益類資產,而對股票等風險性資產的投資則比較謹慎。而財險大都是1年以內的短期資金且一般沒有最低收益保證,因而一般要求要有較高的收益和較好的流動性,從而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相對較高。

2、一般賬戶與單獨賬戶直接入市比較

對海外保險公司一般賬戶與單獨賬戶資產配置結構對比可以發現:二者在直接入市比例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美國壽險業為例,美國壽險單獨賬戶中股票投資比重很高,且隨著20世紀90年代美國股市的不斷上漲而不斷上升,目前這一比例達到了近80%。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以壽險一般賬戶股票投資比重很低,僅5%左右,且近年來比重還略有下降。

為什么同一保險公司的一般賬戶與單獨賬戶在資產配置及直接入市比例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保險負債性質的差異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是因為:單獨賬戶資金主要來源于變動年金、變額萬能險、投資連接險等投資性保險產品,投保人一般追求較高的資本利得和投資收益,而愿意承擔較大風險。因而其主要投資于流動性較強、風險、收益都較高的股票投資。而一般賬戶資金主要來源于一般壽險、健康險和年金產品,其不僅具有保險保障功能,而且一般還要求有最低收益保證,從而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因而在投資策略上一般采取比較保守的投資策略和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嚴格控制權益資產的投資比重并隨賬戶資金來源的結構性變動做相應調整。

二、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對中國的啟示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對中國主要有如下啟示:

啟示之一:允許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在新的競爭條件下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如前所析,雖然各國保險資金在直接入市的比例存在很大差異,但直接入市是各國保險資金投資的共同經驗。即使在基金業十分發達的美國,也主要是中小型保險公司采取委托管理方式進行股票投資,而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一般都主要通過自己的資產管理部門或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直接股票投資。

中國保險業正處于發展的起飛階段,保險資金正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加速積聚。據粗略估計,到2010年,中國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將達到4萬億元。保險資金的加速積聚對中國保險業日益提出了專業化資產管理,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的迫切要求。另外,隨著居民投資意識的不斷提高和理財產品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保險業日益面臨著來自基金、證券、銀行、信托等其他金融產品的競爭。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不斷兌現,中國的保險市場、金融市場將陸續全面對外開放,國外保險金融機構將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參與市場競爭。屆時,中國保險業將直面來自全球的實力強大、金融服務全面的國際綜合性保險集團、金融集團的全面競爭和沖擊。

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新階段和面臨的日益復雜、激烈的新的競爭條件對中國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允許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不僅進一步拓寬了中國保險企業的投資渠道,增強保險企業資產配置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而且還將強有力地促進中國保險企業資產管理經驗的快速積累、專業性資產管理人才的加快培養和資產管理能力的顯著提高。

啟示之二:為有效控制風險,中國保險公司應根據保險負債性質嚴格控制權益投資的最高限額

前述對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和壽險與財險、傳統保險與投資性保險直接入市比例差異的分析表明:保險負債性質差異是影響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的重要原因。對于保障性產品應實行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嚴格控制其權益投資的比例限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整體投資風險。

在這方面,美國壽險業的經驗值得借鑒。美國壽險業對于不同負債來源采取了嚴格的賬戶分類管理,一般壽險、健康險和企業年金資金進入一般賬戶,投資性壽險資金進入單獨賬戶。對于壽險一般賬戶,美國則采取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將絕大多數資金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對于權益類投資則進行嚴格的比例控制。即使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10年大牛市,美國一般賬戶對股票投資比重并未相應增加,相反還隨著壽險公司負債中年金比例不斷增加而將股票投資比重由1992年時的5.02%進一步降低到了2002年的3.46%(年金幾乎全部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

中國保險業在進行資產管理和直接入市時應充分借鑒國際保險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加快樹立“資產負債管理”理念,努力塑造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文化,在對不同賬戶的資金性質、風險-收益要求、投資期限的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保險負債的資產配置策略。當前,中國絕大多數保險產品為保障型產品,因此,中國保險公司在進行直接股票投資時,不僅應區分壽險與財產險、傳統險與分紅險、投資連接險,對其分別設定不同的權益投資比例,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一般壽險、分紅險等保障型產品應嚴格控制其權益投資的最高比例。(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廖發達博士)

策劃人手記

新格局下的理性思考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近期金融業界的焦點話題,三大金融監管部門為健全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體系,完善穩健運行機制作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于2004年10月頒布的我國《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配套文件已全部出臺,相關制度安排和機制建設也已基本形成。

由過去的間接入市,到現在的直接入市,這意味著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所有通道從政策上已經完全打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市場化、國際化大趨勢帶來的新生事物,在入市之初,可能對股票市場影響不大,但若干年后,這一事件無疑將對中國股票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

因此,本版特邀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的兩位博士撰文,從國內市場前瞻和國際經驗比較兩個不同角度,對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在此,我們也歡迎更多的業內專家和實務操作者參與探討,共同關注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記錄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進程

2004年2月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意見》提出,要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這標志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政策堅冰開始融化。

2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在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上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就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兩方面而言,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

4月保監會公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使保險公司搭建資金管理運用平臺有章可循。

5月保監會出臺《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指引(試行)》。《指引》對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建立運營規范、管理高效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體系,制定完善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

6月22日首發的我國第一部保險行業發展藍皮書——《中國保險業發展改革報告》認為,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時機和條件基本成熟,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時間,取決于研究分析、認識判斷風險及風險控制的各方面技術基礎能否到位。

6月23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明確表示,要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積極探索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相適應的監管方式和手段,建立動態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監控模式。要全面推行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建立投資決策、投資交易和資金托管三分離的防火墻制度。保監會與有關部委和監管部門要加強交流合作,加大監控力度,切實防范系統性風險。

7月31日保監會通知,允許保險公司投資可轉債,可轉債投資規模計入企業債券投資余額內,合計不得超過保險公司上月總資產的20%。這標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已近在咫尺。

8月20日中國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主任曾于瑾表示,目前關于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技術準備已經基本完成,正在完成有關法律程序,中國保監會正與有關金融監管機構協同推動此事。

9月12日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主任孫杰表示,貫徹落實“國九條”六小組之一的發展鼓勵合規資金入市專題工作小組將提出鼓勵長期資金的概念,支持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10月24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獲準。

2005年2月15日中國保監會與證監會下發《關于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及《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登記結算業務指南》,明確了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涉及的證券賬戶、交易席位、資金結算、投資比例等問題。

2月17日中國保監會與中國銀監會聯合下發《保險公司股票資產托管指引(試行)》和《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