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導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11:29: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學導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學導論

政治經濟學教學成功關鍵點

由于我國正處于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所以有人認為,西方經濟學在我國的重要性已經超過政治經濟學,更有甚者直接稱西方經濟學就是經濟學,忽視政治經濟學的地位。近年來,隨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地位不斷被弱化,西方經濟學地位得到很大提升,逐漸成為我國的主流經濟學。許多高校在經濟學教學的課程分配上過度偏重西方經濟學。學生在學習經濟學時,發現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在內容、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很大的沖突。大部分學生認為西方經濟學更具實用性,政治經濟學理論比較抽象、空洞。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時,存在著不夠重視的問題。事實上,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類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在我國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由于政治經濟學受到了來自西方經濟學等課程的嚴重挑戰,如何創新地講授該門課程以應對這一困境是目前該課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講好導論是教學成功的起點

導論部分是學生接觸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程的開始。學生在高中階段雖已了解到一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但他們的許多認識是粗淺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糾正他們對政治經濟學的錯誤認識,厘清政治經濟學的準確內涵,就成為導論教學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其次,多數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對經濟學還沒有一個基本的正確認識,因此,經濟學的概念、研究內容以及經濟學專業的作用等也應成為導論部分必須講解的內容。我們的教學經驗是,導論部分的講授一般要花費4-6個學時,在講授過程中,教師通過巧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解除學生對經濟學專業的疑惑,糾正其對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各種誤解,提高學生學習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興趣。最后,介紹一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最新動態,以及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考核方式。導論部分講授的內容一般包括:

1、通過提問和討論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經濟學專業的動因,以及他們是如何認識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

2、從經濟學發展史出發,介紹什么是經濟學,什么是政治經濟學;

3、介紹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厘清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政治理論課、鄧小平理論課等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

查看全文

商務導論CBI教學理念論文

1CBI教學理念

“內容教學法”是將外語教學與主題內容融合在一起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擺脫翻譯+泛讀的教學模式,轉向專業內容的教學。學生將語言作為工具獲得知識的同時,自然提高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由于不同教師根據“內容”和“語言”的不同理解,CBI教學中會產生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沉浸式教學法、主題教學法等。商務英語課堂中內容教學法的運用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商務知識和語言知識、以及每個單元的商務主題來去選擇具體教學方法,然后設計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

2基于概念體系的CBI教學理念在《商務導論》課程中的應用

《商務導論》是商務英語專業必修課程,本文提倡基于概念體系的CBI教學理念。該理念是在CBI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各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提出交際語言能力各要素和語境及語言使用者自身原有知識結構的交互作用模式的一種外語教學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學生不再是通過傳統的學習純粹的語言材料來提高外語水平,而是在基于概念體系的CBI理念下學生能夠課前、課中和課下自我發現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并有針對性地將所學內容進行積極有效地輸出。因此,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渡虅諏д摗氛n程的教學模式既不同于其他經濟類專業課程,也與傳統的精讀、泛讀等課程的教學模式不同。因為,《商務導論》課程理論性較強,概念和術語多、且難理解,所以絕對不能一味地強調完全侵入式教學。否則學生對所學內容無法理解和吃透,既不能學好語言,也不能學好專業知識。例如,《商務導論》課程第一章是經濟學基礎,學生較難理解的部分是核心概念、供需關系和經濟指標。針對這部分內容,學生課前通過系列性導入性視頻,了解經濟學定義和供需關系等。通過章節概念譜系圖掌握概念之間的關聯,對較為晦澀難懂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對章節中出現的理論部分,如自由市場經濟等,引導學生在CNKI數據庫搜索相關的中文文獻,要求學生對兩種語言的教材和資料認真預習。其次,關注輸出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任務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輸出能力。具體來講,給學生布置主題式討論、核心術語辨析、理論要點概括等任務,要求學生形成討論組在課上或課下進行細致討論,教師課堂上可以抽查,作為平時考核的重要部分。這種方法讓學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語口語氛圍中,不僅提高了一般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參與真實商務語境下的話語實踐,有效運用商務概念和理論完成商務溝通任務。最后,小論文的寫作模式確保了學生的筆頭輸出能力。例如,要求學生對章節中概念、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將這種觀點、支撐論據以及最終結論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寫作能力,而且提高批判性思維,為分析、解讀、起草商務領域內不同體裁的商務文件,如商務計劃等奠定基礎。

3結論

大多數教師以語言知識點傳授為中心,忽略了專業知識與語言知識的有機結合,并且學生由于對商務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而導致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降、語言輸出能力下降等問題?;诟拍铙w系的CBI教學理念的專業英語教學將專業知識和語言知識結合起來,學生不僅掌握了核心概念和弄清了概念間的關聯,而且有效地運用商務概念和理論完成商務溝通任務。

查看全文

商務英語專業經濟學慕課建設探討

[摘要]經濟學導論作為商務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為學生深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提供支撐,但這門課程存在一定難度,實際教學效果不盡理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開展教學改革,將多年的傳統教學經驗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建設經濟學慕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維創新性,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商務英語;慕課;經濟學

一、引言

對地方本科高校來講,商務英語教學困難主要在于,學生對于商科類知識興趣缺乏、理解生硬。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商務英語專業設立于20年,屬于較早開設該專業的學校之一。經過多年教學發現,要解決專業課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僅僅依靠傳統教學方式很難實現。自2年慕課興起,就引起了廣泛關注。20年5月,教育部召開了網絡開放教育與高等教育改革研討會;5年4月出臺《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5〕3號),提出慕課建設需秉持“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方針;年4月,以“識變、應變、求變”為主題的中國慕課大會在京召開,總結了中國慕課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建設方案,并《中國慕課行動宣言》。據統計,我國已有120門慕課上線,超過2億人次學習慕課,萬名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慕課數量和應用規??胺Q世界第一。那么,能不能通過在線慕課建設,推動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從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呢。按照這個思路,商務英語系組建了教學團隊,選取大學低年級階段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經濟學導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聘請專業制作公司進行錄制,最后上線到主流在線課程平臺,供國內各高校使用。

二、設計思路

(一)課程定位

查看全文

論文的格式:經濟學本科畢業論文輔導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學員畢業的標志性作業,目的在于總結專業理論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經濟學本科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專業相同層次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許多學員由于缺乏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對經濟學本科學員就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進行必要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畢業論文及其寫作要求

(一)什么是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從文體而言,它是對教學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論說文.從側重點不同,分為學術論文和理論論文。經濟學本科的畢業論文一般為理論論文.理論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來探討、論述理論問題,表述理論研究的成果,或應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說明、提出對策辦法,并提升到理論高度的一種著述文體.由于畢業論文的寫作,具有總結理論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性質,就不能簡單地重復已有的結論,而是從已知求未知,具有一點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觀點、主張。

(二)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

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畢業文憑的重要環節之一,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學員畢業的標志性作業,目的在于總結專業理論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專業相同層次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員要有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絕不可應付了事。

查看全文

專業導論教學旅游管理論文

一、專業導論的教學目標與意義

專業導論教學內容的設置與其教學目標與教學意義密切相關。對于剛剛進入一個具體專業學習的大學生來說,對這個專業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專業導論最一般的教學目標應是讓學生明白,通過該專業學習可以成為什么樣的專業人才,如何通過該專業學習成為專業人才,以及該專業人才所能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可能實現的自我價值。專業導論最一般的教學意義應是讓學生實現對該專業的整體把握與全貌認知,以及產生為實現上述目標的一系列行為變化。專業導論教學內容的設置應該有助于上述教學目標的實現與教學意義的體現。它既有專業介紹,也有思想教育。但其核心應該是,如何通過專業學習成為合格的專業人才。學生進入大學以后普遍面臨著專業學習的迷茫與困惑,導致缺乏學習目標與動力。甚至在經過幾年的學習以后,不少學生依然對所學專業方向及其未來發展定位缺乏清晰、完整與系統的認識。像旅游管理這樣的專業,學生更難對它有清晰、完整與系統的認識,因為它是一門專業,但不是一門學科(至少目前還不是)。它是多學科的綜合,是旅游學、經濟學、管理學、地理學、文化學等等的綜合,而不像有的專業那樣既是專業,又是學科,要對它有一個整體把握與全貌認知實屬不易。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導論課的開設更有必要。專業導論,一是要讓學生知曉專業學習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接受的基本訓練,以及應該具備的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基本能力;二是要讓學生知曉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理論素養與人文素質;三是要讓學生知曉專業人才所能從事的職業(事業)、適應的崗位。如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導論就應讓學生知曉,該專業是以培養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能在各類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等從事旅游經營、旅游管理、旅游策劃、旅游咨詢、旅游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專業。而只有當旅游管理專業導論課使學生產生了專業學習與成才的內在動機,并為此而付諸實際行動時,該課程教學才是有意義的。

二、專業導論教學內容的設置

(一)教學內容設置中的問題目前高校專業導論教學內容的設置尚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上文述及,專業導論課都是側重用來做專業介紹,或者也用來做思想教育。事實上,據筆者觀察,不少專業導論課內容過于龐雜,不僅有專業介紹、思想教育,有的還包括道德教育,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涉及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環境、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如何建立大學人際關系、如何做職業規劃等等方面,以致成了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專業導論課的學時是有限的,從現實條件來看,一般為8~16學時。內容龐雜加上有限的學時,就會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專業認知這一重點,也就不可能實現教學目標。專業導論課也應有思想與道德教育,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與道德教育,而是專業思想與職業道德教育。專業導論與“職業規劃”關系密切,但專業導論不能替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對專業的認知只是做好職業規劃的基礎。其它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環境、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如何建立大學人際關系等等則是心理輔導講座、《思想道德修養》課、主題班會等要解決的問題。其次是教學內容的隨意性。由于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加上教材建設的滯后,教師在上課時就不知道該講什么,哪些為重點,講課過程中講到哪兒算哪兒。旅游管理專業是多學科的綜合,而教師有不同的專業和專業方向。不同的專業方向或不同專業的教師傾向于講授自己熟悉的內容,從而存在教學內容不協調、不統一的問題。有的由一名教師來完成導論課教學,則容易出現教學內容單一、片面的問題。這都會導致教學內容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使學生無法把該課程與以后的專業學習聯系起來,也就無法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也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再次是教學內容的重復性。專業導論課還存在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內容上重復的問題。專業導論也會涉及相關概念、原理與研究方法,但它應注重的是“面”的廣度,而不是“點”的深度。這一尺度應把握好。對于剛入校的新生來說,教師應該通俗易懂地講解有關概念、原理與研究方法。這些講解僅僅是有助于學生對專業的整體把握與全貌認知,而不能像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方向課那樣具體深入,否則會出現教學內容重復與理解上的障礙。如,現有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導論教材中關于旅游需求與供給、恩格爾系數、效用理論、乘數效應等概念與原理教學內容的安排與后續課程旅游經濟學教學內容重復,且這些概念與原理需要具體深入地探討。因此,這些教學內容導論課中大可不必安排。

(二)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

1.學科門類與專業發展概況專業導論中有關專業類別的講解有助于學生知曉所學專業的性質與學科歸屬,為以后的學習確定方向。宏觀上,我們習慣于把專業大致分為理工類、文史類、綜合類等。旅游管理專業,它既包括自然環境與自然景觀的利用與保護、旅游規劃工程項目管理等理工專業內容,又包括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經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文史類專業內容。具有應用性、復合性的特點,應該說是不同專業的交叉滲透,可歸入綜合類專業。所以,招生上旅游管理專業一般文理兼招。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旅游管理為一級學科,屬于管理學學科門類,下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等3個二級學科。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應讓學生明白這3個二級學科是相近學科,它們之間許多課程內容是可以替代互補的,從而引導學生拓展專業知識面,依興趣確定發展方向。導論課這部分內容還應講授本專業國內外發展簡史、本專業在高校中的開設情況、本專業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本專業領域知名學者以及本科生導師制、雙學位、大類招生等專業發展概況,為學生將來在本專業領域的繼續發展指明方向。

查看全文

政府主導下醫療體系的完善改革

摘要:針對醫療體系中的突出問題,從深層分析了醫療服務產品的屬性、以藥養醫模式形成的供求分析和共容利益理論框架下的共容利益主體的定位,提出政府為主導的對醫療服務產品的供給、以藥養醫模式的破解,最后建立政府主導下的共容利益優化模型。

關鍵詞:政府主導;醫療產品;共容利益;優化

一、問題的提出

2000年底,我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初步建立。同時,我國仍積極探索與基本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流通體制的配套改革。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并著重強調了政府在改革中的責任。目前有關醫療服務體系改革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政府主導論”和“市場主導論”。

“政府主導論”:代英姿(2007)在《試論我國醫療體系改革的路徑》一文中認為“政府在居民醫療衛生方面應承擔更多的責任,醫療服務的融資應以政府為主”;朱銘來、丁繼紅(2007)在《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再構建的經濟學分析》中強調了“醫療保障是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政府必須在此做出較大投入和管理力度”;馬維勝(2006)在《醫療改革的核心問題和未來出路》中指出政府可以通過醫師協會建立對醫生的第三方監管,利用執照制度約束一生的權力,調整一生的收入分配體制,改變醫院的管理方式,最終順利完成醫療改革。

“市場主導論”:鄒至莊(2007)在《中國醫療改革-醫療供給:國營還是民營?》一文中以宿遷市醫療改革為例,說明醫療服務由非政府供給會增加其數量和質量;盧傳堅、謝秀麗(2007)在《我國醫療改革的現狀》中認為改革的重點放在對初級醫療市場的完善,藥品市場的調控和加強第三方購買制度限制供給方需求誘導;王延中、馮立果(2007)在《中國醫療改革何出去》一文中強調“繼續市場化改革的同時,政府必須鼓勵醫療服務競爭、打擊壟斷、維護好市場秩序,并承擔起公共衛生和最低層次基本醫療服務的責任”。

查看全文

高校物流管理教學與改革思考

一、引言

在我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及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作為實體經濟發展助推器的物流產業也得以迅猛發展。但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還沒有跟上物流產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及供給人才與需求崗位的匹配度上。據專業招聘機構“58同城”大數據顯示,2016年6月,全國物流人才需求51.7萬人,同期求職規模為34.9萬人,缺口約17萬人,年人才缺口約為60萬。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緊缺的12類人才之一[1]。同時,隨著大數據、物聯網、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物流產業上不斷普及,物流業對新一代的技術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然而物流人才雖然緊缺,但目前高校培養出的畢業生卻很難與物流企業對接。這表現在從事物流規劃、選址、優化、物流信息系統管理、人工智能等高端崗位的大部分是非物流專業畢業生;而低端的配送、調度、搬運、叉車司機等崗位,現在的本科生沒有進行過實際操作,不會也不愿意從事相關崗位?;谝陨显?,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學院更應該找到自身定位,培養能夠適應現代化物流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應在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通用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改革,增強物流專業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多學科交叉的專業,需要學生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物流學、數學、物聯網、信息技術、管理工程等多學科知識,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2]。同時,現代化的物流管理對學生的現代物流管理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最后,物流產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近幾年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無線通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運用到物流管理當中,這就要求學生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才能夠跟上物流產業的發展。因此,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從學生的理論基礎及實踐動手能力兩個主要方面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完善的理論基礎知識體系是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支撐,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而實踐操作能力則直接影響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以及就業質量。

二、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我校物流管理專業隸屬于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市場營銷系下轄三個專業,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及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專業從2015年開始招生,每個年級1個班,約40名學生。計劃在人才培養方案穩定之后,招生擴大為2個班。2015級學生為文理兼招,由于部分文科學生在數學、運籌學等課程上較為吃力,從2016級開始只招收理科生。根據最新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要求,需完成總學分177學分,其中通識基礎課程48學分,學科基礎課10門27學分,專業必修課13門27學分,專業選修課共15門(需修滿10門),每門課2學分,集中實踐課15門32學分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實踐5學分。實踐教學的學分比重為30.5%。目前,物流管理專業沒有設定專業方向,通過指導學生選課,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個偏向于物流工程,注重數學建模與優化;另一個偏向于物流企業運營管理,注重工作實踐操作能力。總體來看,課程安排比較全面,物流行業涉及的大部分課程都有開設。但是,我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無論是在理論基礎教學還是在實踐課程設置上都無法全面滿足學生的就業及發展需要,無法為地方物流產業提供特定專精人才。主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如下:1.專業課課程數量過多,學分占比較大,有些課程開設順序不合理,專業課重復內容較多。目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高達26門55學分,這些課程約占總學分的31%,比例過高;專業課程過多也提高了教師授課難度,不利于精品課程的培育;由于專業課過多,整合不到位,也造成了不同課程之間重復的知識點較多。以物流管理的核心知識庫存管理為例,目前的物流學導論、供應鏈管理、庫存控制與倉儲管理、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這四門課程都有相關知識的介紹。由于培養方案在制定的過程中考慮不夠全面,一些課程的開設順序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物流規劃類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完善的數學理論基礎,應在運籌學、概率統計之后開設,而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物流運作管理兩門課程卻在運籌學之前或同學期開設,導致學生在沒有完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學習專業課。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我校過于強調應用性、專業性的教育理念,希望學生在就業前盡可能多地掌握專業知識,以增加就業砝碼,從而忽略了理論基礎課的重要性,使得理論基礎課的部分學分被擠占,如運籌學、西方經濟學都只有3學分。造成這一結果的另一客觀原因是,物流管理專業涉及的行業與學科眾多,再加上前期調研不夠充分,沒有完全理解每門課程的核心知識與理論方法,造成不同課程之間重復知識較多。2.實踐課程過于分散且以軟件為主,大部分軟件都是流程性的,無法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目前,實驗實訓課程的設置主要以課內實訓為主,缺乏綜合性、實踐性、設計性、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導的探究性實驗實訓課程。例如,供應鏈管理、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所配套的課內實訓軟件都是物流、配送企業流程的簡單模擬,類似電腦游戲,只需點點鼠標,簡單手算就可以完成決策,沒有實際鍛煉價值。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院缺乏購置大型物流硬件的場地與資金。同時,由于物流專業教學軟件市場較小,市面上的物流實驗實訓軟件大多不夠成熟,能夠提供物流相關軟件的廠家也較少。另外,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剛剛起步,還沒有與常熟及蘇州地區的物流相關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學生缺少在物流相關企業深度實習的機會。3.課程的開設沒有緊跟物流技術的發展,對學生的通用能力培養不足。物流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兩年前還沒有成熟的很多技術,如智能倉儲、機器人自動化分揀、無線通信與傳感技術,如今已在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學生不了解最新的物流技術原理、應用方法,會對其就業以及視野的開拓造成阻礙。另外,現有的課程體系對學生在企業中必須的通用能力,如溝通、市場調研、發表、文案寫作等通用能力的培養還不夠。如論文寫作與文獻查詢、市場調研等知識,培養方案中還沒有專門的課程講解相關的知識與應用方法。

三、物流管理專業教改的幾點思考

應用型本科高校強調學生畢業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實踐教學。但不應過分強調實踐教學而輕視理論教學。物流管理作為一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學生畢業后發展與成長的重要基石。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幫助學生盡快滿足社會與企業的要求;但在畢業三到五年后,能夠決定學生發展成就的是個人綜合素養和能力。因此,針對以上問題,以物流學導論及課內實訓為例,提出了以下教改思路。1.加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整合,提高核心基礎課的學分比例。目前,本科院校在通識基礎模塊上的設定基本相同,其中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等課程,為物流管理專業要學習的核心課程打下了堅實基礎。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對多學科知識都有較高要求,因此,筆者認為以下專業核心基礎課程應該著重建設并加大相關課程的學分:物流學導論、管理學、微觀宏觀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會計學。其中,運籌學、統計學以及微觀宏觀經濟學是重中之重,這些課程為學生在解決物流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與理論依據。以物流學導論為例,該課程目前3學分,48個學時,承擔著打下物流管理專業理論基礎,為學生開闊物流行業視野的重任。同時,在本課程內會運用到經濟學、微積分、統計學等知識,要讓學生通過本課程了解到數學、經濟學等學科在本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該課程應增加為4學分,并替代現有課程中的重復知識點。物流管理是管理學與管理工程的交叉學科,在經管類學科中偏向工科,對數學能力有較高要求,因此,在核心課程的建設方面要著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要加大專業課程的整合力度,將現有專業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將部分課程進行合并,減少專業課數量。2.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解決物流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我校一直強調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應用型本科發源地之一的德國,應用型高校要求學生在入學前要進行“預實習(Pre-internship)”才能夠進入高校,并且預實習的企業要和報考的專業相關;在校一般進行3年的學習,1年在外實習。通過“做-學-做”的模式,加深學生對自己專業及未來工作的了解,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及就業的專業對口率[3]。在我國,目前做不到“做-學-做”,但可以通過課內實訓及綜合實訓的方式,讓學生提前了解相關企業及就業環境。對于一些專業知識,也需要理論加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更好掌握。對于物流專業的實訓課程,可以設置物流企業認知實習、企業沙盤模擬實訓、供應鏈管理實訓、物流配送中心規劃與運營模擬實訓等。實訓課程設置應本著從基礎到綜合、由驗證型到設計型、由淺入深的原則開設。學校可考慮購買一些現代化的物流硬件設備,如貨架、分揀線、流水線操作臺、手持RFID識別掃碼設備等,讓學生有直觀感受,更易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一些基礎課程同樣需要配以實踐課程來深化學生的理解,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物流學導論的課內實訓物流企業認知實習為例,目前僅是到物流企業參觀,走馬觀花,認識不到物流在企業中的作用。今后,應選取兩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一家制造業企業,如常熟開關廠,一家商業企業,如??吐?,通過學生觀察及企業人員、老師的講解,讓學生詳細了解物流管理在不同類型的企業中的作用及運作管理模式。3.增加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介紹,加強通用能力培養。應用型本科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的學生不一定都在物流企業或從事物流相關工作。以本校及調研的應用型本科兄弟院校為例,約有5%的學生在國內繼續攻讀研究生,5%的學生畢業后選擇出國深造,選擇就業的學生中約有70%從事和物流相關或完全對口的工作,30%不相關或不太相關。因此,不能過于強調物流專業能力而忽視通用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物流前沿專題中,教師也應介紹在物流產業中,新技術是如何應用并改變物流產業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在一般企業中必須具備的通用能力,如觀點發表、寫調研報告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PPT發表能力、文案、論文寫作能力、數據調研與數據處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除此之外,本校在近期購買了兩套通用能力綜合模擬實訓軟件系統,用于集中綜合實踐課程。一套是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的跨專業綜合實訓系統,可以模擬財務、營銷、物流、工商、稅務、工貿企業等完整現代制造業產業鏈,幫助學生了解企業運營所需知識;另一套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推進的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面向文科學生,提供100個行業的工作崗位體驗、科學工作能力訓練和工作能力資質認定。通過這兩個項目的建設完成學生的校內實踐與實訓,提高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學校成立了創業學院,為每個學生都安排相關的創新創業課程,以此為抓手,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4.專業方向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多為地方院校,承擔著為地方培養輸送人才的重任。以我校為例,我校地處蘇南地區,經濟發達,每年約有70%的學生在蘇州大市實現本地就業。在物流專業方向設定上,應充分考慮本地經濟發展特色,結合學校自身優勢,將專業方向融入平時的課程當中。課上可充分結合常熟本地的產業經濟結構,如服裝產業、汽車產業、現代制造業等,用案例的方式介紹不同行業中物流的運作管理模式與特點。利用實訓課或其他形式組織學生去相關企業參觀學習。同時,我校每年也會邀請大量的企業家到學校講學,了解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數量及具體要求,通過雙方的信息交流,更好地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

查看全文

全球化、民族性與新發展觀——立足于民族經濟學的學理思考

內容提要:本文從經濟文化的全球化與民族性關系出發,分析以往研究的一些缺憾;進而從新發展觀的視野考察我國民族經濟學的研究現狀,并對這門學科的形成、發展及其學理價值、科研特征與應用前景進行初步的探討和闡釋。強調加強民族經濟學研究對于中國經濟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發展以及西部大開發等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全球化民族性新發展觀民族經濟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反映了生產要素國際性流動趨勢的加速和經濟文化聯系的日趨增強。“全球化”涵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系統綜合互動的演進過程,并與“本土化”交織疊合共存并進,尤其是經濟文化的全球化與民族性無法割裂,這就為積極應對提出了要求。影響本國全球化的另一要因是秉持怎樣的發展觀,這關系到民族性的保持和國家發展的趨向。相關研究已有多種,問世的成果亦如雨后春筍。(1)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全球化”是人類共同發展的客觀歷史進程,并非今天才出現,中華民族曾對世界做出積極貢獻,現在也并不是只能被動待“化”!(2)

經濟文化的全球化進程與民族性發展既有沖突又有一致性,兩者的因果關系也比較復雜,“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是這種“差異共生”現象的較好表述。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文化的全球化同樣明顯加快,證實了經濟文化具有內在關聯性,全球化為民族性提供豐富自身的機遇和吸收外來養分的新契機。然而,無庸諱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歷程中有著不同境遇和利益落差,后者的發展以弱化本土的民族性內涵為沉重代價的實例并不乏見。劣勢就會失去“話語權”,其民族經濟文化必然面臨多方面的沖擊和挑戰。但歷史發展并非“線性”趨態,如世界經濟進入“滯漲”或“不況”時期,中國經濟卻能克服各種困難包括從天而降的災難,保持高速增長——這說明強與弱、主動與被動等不是絕對的。中華民族在WTO框架下不僅要順應全球化發展,同時應當光大優秀的民族文化特質,有著數千載光輝歷程迄今依舊綿延賡續的中華文化,必將在全球化的時代顯現其強勁的生命力。

關于“民族”這一概念,學界有著多種界定,筆者是從兩個層面來認識的,一是泛指相對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中華民族,這可以說是宏觀層面;二是指中華民族內部的各民族,也特指少數民族,這可以說是微觀層面,即如今一般講的“民族地區”、“民族經濟”、“民族干部”等。不過,“民族經濟”一詞在特定語境下也有其他含義,如講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民族經濟受到嚴重摧殘,這就是指中華民族而非少數民族經濟了,故而注意語詞或概念的歷史語境與特定指向很重要。本文即是在上述兩個層面上使用“民族”概念的——相對于世界各民族指的是中華民族;而談本土的區域經濟、民族經濟時,則專指少數民族。

查看全文

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本文以經管類專業必修課“微觀經濟學”為例,首先闡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即“微觀經濟學”專業課教師思政素養普遍較低,“微觀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手段的缺乏,“微觀經濟學”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錯誤認識,“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融入點挖掘不夠。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

1研究背景

本研究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學”,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各類專業課程、特別是帶有主觀價值判斷色彩的人文社科類專業課程進行有機結合,探索適合不同專業的教育教學方式、安排以及授課方式。

2“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2.1“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

查看全文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綜述論文

【摘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在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與時共進的特征。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1引言。

1958年美國發展經濟學艾伯特·赫希曼在《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率先提出“發展戰略”這一概念,重點討論發展中國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潛力、資源與環境,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聯合國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個10年的“國際發展戰略”,它使得“發展戰略”一詞逐漸越出以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的范圍,也廣泛運用于發達國家。

2國外研究現狀。

2.1理論貢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