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價值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07:14: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綜合價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綜合改革價值及挑戰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確定了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12項主要任務,其中包括規范發展民間融資,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等。在這方面,我國內地可借鑒我國臺灣地區的經驗,加快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進程。
一、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意義及挑戰
(一)積極意義
1.有利于打破銀行市場壟斷。我國建立溫州金融試驗區,有利于打破銀行壟斷,重構有序競爭的金融生態。一方面,溫州金融改革可利用溫州自身所擁有的強大的民間資本優勢,通過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構建起與民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地方金融體系;另一方面,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模式是未來國家金融改革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徹底打破金融領域壟斷現象,不斷拓寬融資渠道。
2.有利于民間金融理性成長。金融改革實驗區第一次將原來處在灰色地帶的民間資本活動合法地推向前臺。由于思想觀念、法律制度和市場等種種原因,過去民間借貸一直在地下進行,雖然對滿足日益強烈的融資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種風險也同時顯現,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國務院決定在溫州設立試驗區,就是讓民間金融從地下走到陽光下,從野蠻生長到理性成長。通過建立民間融資備案制度,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為未來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和技術文化產權交易,發展各類債權市場,實現小微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的對接,提供可能性。這次改革涉及到了民間融資,通過加快發展金融組織,依法引導民營企業發展股權投資以及相關投資管理機構,為民間資本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3.有利于實體經濟全面發展。這次金融改革的重大意義就在于,讓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既解決了民間資金投資難的問題,更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產生民間借貸危機的制度根源,為溫州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和制度保障。在實業層面,通過建立與溫州中小企業發展匹配的金融機構,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在產權交易體系方面,則有助于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在溫州催生全國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及技術、文化等產權交易的場所。此外,此次改革還第一次形成了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由于將短期與中期政策結合起來,實現了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的有效結合,因而有利于推進我國整個金融體系改革與發展。
護理服務綜合價值分析論文
【關鍵詞】護理服務
護理服務的價值是護理服務勞動產品的價值和服務本身所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即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提升護理價值綜合評價的目的,是使廣大護理人員重視護理價值、分析護理價值、研究護理價值、開發護理價值的同時,探索護理價值的評價方法,以達到合理評價護理服務綜合價值的目的。
1護理管理要以人為本
護理管理要進行創新,引進新理論、新方法,要把護理管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提高科學化護理管理水平,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提高英語水平,提高護理質量,護士要對自身進行學習管理,提高護理水平,我們在引進并推廣護理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時,總是先進行護士長培訓,然后由護士長帶領全科護士,通過以點帶面的方法,逐步推廣;此外平時也要重視對護士長的管理知識進行更新,可采取定期培訓、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護理管理的要求。護理管理工作要注重以人為本,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對護理人員加強法制教育,依法進行護理,保護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權;護理人員對患者有愛心、同情心,積極進行心理護理,鍛煉提高護理技能,學習溝通技巧,提高溝通能力。同時我們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對護理人員的保護機制,為護理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好的提高護理質量。
2提升護理服務綜合價值新理念
護理工作的價值包括使用價值和價值兩部分。研究關鍵點:如果沒有護理服務,健康損失率如何測量。
護理服務綜合價值新理念論文
【關鍵詞】護理服務
護理服務的價值是護理服務勞動產品的價值和服務本身所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即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提升護理價值綜合評價的目的,是使廣大護理人員重視護理價值、分析護理價值、研究護理價值、開發護理價值的同時,探索護理價值的評價方法,以達到合理評價護理服務綜合價值的目的。
1護理管理要以人為本
護理管理要進行創新,引進新理論、新方法,要把護理管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提高科學化護理管理水平,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提高英語水平,提高護理質量,護士要對自身進行學習管理,提高護理水平,我們在引進并推廣護理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時,總是先進行護士長培訓,然后由護士長帶領全科護士,通過以點帶面的方法,逐步推廣;此外平時也要重視對護士長的管理知識進行更新,可采取定期培訓、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護理管理的要求。護理管理工作要注重以人為本,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對護理人員加強法制教育,依法進行護理,保護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權;護理人員對患者有愛心、同情心,積極進行心理護理,鍛煉提高護理技能,學習溝通技巧,提高溝通能力。同時我們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對護理人員的保護機制,為護理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好的提高護理質量。
2提升護理服務綜合價值新理念
護理工作的價值包括使用價值和價值兩部分。研究關鍵點:如果沒有護理服務,健康損失率如何測量。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經濟價值
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解決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能夠有力地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在新的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會產生經濟效益,可運用經濟學的成本、效益等來分析和研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價值。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節約損耗效益
經濟效益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創造,二是節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就其所達到的預期減少和預防犯罪的目標來看,其為國家節約損耗是極大的。犯罪分子之所以斂財或人身傷害,都是以獲取最大利益為目的的。假如我們能預防某些犯罪,則國家和社會會減少損失。發生在安徽省的“同濟大學研究生慘案”已告破,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無法挽回一個將為社會貢獻力量的研究生,國家、社會、家庭為培養一個研究生所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這些人本來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價值,在某一領域做出貢獻,這些預期的價值原本是可以計入國民生產總值。犯罪案件的發生不僅使他們個人失去了生命,國家和社會也犧牲了部分價值,像此類案件全國發生過不少起。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比較成本效益
經濟學中的比較成本概念是指國家之間、行業之間、廠商之間的成本比較。把這一概念運用到社會治安領域來比較綜合治理成本與刑事案件發生之后的打擊成本比較,前者相對有利且帶來的效益極大。
再來考察用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的概念是指綜合治理必須的支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即成員單位由社會已有機構組成,只是將社會治安列入成員單位的工作范圍中,充分發揮其原有的職能,為社會作貢獻。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預期目標看,各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減少,使偵查成本、審判成本、關押改造成本下降。這些節約的資源,或用來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用增加警力改善干警待遇,提高政法部門打擊犯罪的戰斗力,使社會處于正常運轉狀態,最終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經濟價值
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解決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能夠有力地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在新的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會產生經濟效益,可運用經濟學的成本、效益等來分析和研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價值。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節約損耗效益
經濟效益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創造,二是節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就其所達到的預期減少和預防犯罪的目標來看,其為國家節約損耗是極大的。犯罪分子之所以斂財或人身傷害,都是以獲取最大利益為目的的。假如我們能預防某些犯罪,則國家和社會會減少損失。發生在安徽省的“同濟大學研究生慘案”已告破,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無法挽回一個將為社會貢獻力量的研究生,國家、社會、家庭為培養一個研究生所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這些人本來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價值,在某一領域做出貢獻,這些預期的價值原本是可以計入國民生產總值。犯罪案件的發生不僅使他們個人失去了生命,國家和社會也犧牲了部分價值,像此類案件全國發生過不少起。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比較成本效益
經濟學中的比較成本概念是指國家之間、行業之間、廠商之間的成本比較。把這一概念運用到社會治安領域來比較綜合治理成本與刑事案件發生之后的打擊成本比較,前者相對有利且帶來的效益極大。
再來考察用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的概念是指綜合治理必須的支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即成員單位由社會已有機構組成,只是將社會治安列入成員單位的工作范圍中,充分發揮其原有的職能,為社會作貢獻。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預期目標看,各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減少,使偵查成本、審判成本、關押改造成本下降。這些節約的資源,或用來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用增加警力改善干警待遇,提高政法部門打擊犯罪的戰斗力,使社會處于正常運轉狀態,最終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財務戰略矩陣綜合分析企業價值創造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價值創造/增長率矩陣的理論基礎;可持續增長下的現金余缺分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當今企業經營管理所推崇的目標之一就是使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戰略和財務戰略管理都具有存在的意義、可持續增長下的現金余缺界定、價值創造/增長率矩陣的現金余缺、區域1可定義為增值型現金短缺、通過縮短產品生產周期、以經營促生產等方法加快資金循環,提高資金周轉率、實行并購擴張戰略、提高經營效率,努力提高收入,增加現金流入、減少股利支付從而減少現金流出,用支付股利的資金投入到生產經營中,會創造更多價值、現金流出現剩余,但經濟活動無法使企業價值增加等,具體請詳見。
一、價值創造/增長率矩陣的理論基礎
當今企業經營管理所推崇的目標之一就是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企業創造價值的經濟活動也成為經營者進行經營管理的目標。但傳統財務評價指標在考核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完成程度方面存在許多不足,許多學者在這方面做了改進。
美國財務學家羅伯特·希金斯(Higgins,1981)提出并發展了可持續增長率這一財務概念。希金斯認為,從財務角度上看,增長并不總是好的。快速的增長會使一個公司的資源尤其是財務資源消耗比較大,如果任其發展最終將耗盡企業的所有資源,使企業陷入嚴重的危機當中。所以,企業的發展應該以不耗盡企業資源為前提,在不耗盡企業前提下的最大增長比率就是可持續增長率。
八十年代末期,由美國思騰思特咨詢公司提出了兩個新型業績評價指標經濟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即EVA)和市場增加值(MarketValueAdded,即MVA)。
隨后許多學者對EVA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說美國財務學家羅伯特·希金斯(1998)認為:EVA非常具有吸引力,因為EVA的存在將資本預算、業績評估和獎金計劃有機的結合起來。EVA有著許多的優點:首先,它考慮了資本成本,使經營者在關心收入的同時注重對資產的管理,可以正確地理解收入和資產的關系;其次,它既能反映企業真實價值的創造能力,又可以反映股東財富的增長,使得股東財富和市場決策聯系在了一起。
健康宣教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2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組,對照組46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4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對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健康行為及妊娠結局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干預前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各項健康行為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健康行為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有助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控制,提高其健康行為,改善妊娠結局,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健康宣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等,常見癥狀有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臨床除對PIH患者采取必要的對癥治療外,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及飲食干預為PIH患者護理中最基本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將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PIH患者中,旨在探究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抽取92例PIH患者,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9.76±1.47)歲;體質量指數BMI18.6-24.2kg/m2,平均(21.41±1.03)kg/m2。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29.79±1.41)歲;體質量指數BMI18.7-24.4kg/m2,平均(21.43±1.06)kg/m2。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孕周>24周;(2)年齡>18歲;(3)均符合PIH診斷標準;(4)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孕前存在高血壓或內分泌疾病史者;(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言語、視聽、認知、神志等功能障礙者。1.2方法1.2.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吸氧等,給予一般飲食指導、產前宣教等。1.2.2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宣教,具體措施見下:(1)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營養師根據患者一般情況、飲食習慣、工作強度等制定個性化營養干預方案。每月1次詳細了解患者營養攝入情況,以能量、產熱營養素波動不超過±5為符合方案,(水、脂肪、蛋白質比例為7:3:1).根據孕前BMI對患者孕期增長體重進行預算,體重增長量:0-10周0.065kg/周,10-20周0.335kg/周,20-30周0.45kg/周,30-40周0.335kg/周,增重范圍10-12.5kg。囑患者選擇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注意補充糖分及葉酸。注意鐵的補充,多進食蛋、奶、魚、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注意糖、鹽適量,避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對水腫患者應嚴格控制鈉鹽攝入,每日應≤3g。囑患者多補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增加奶類、鈣攝入,補充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鐵等食物,對缺乏微量元素的患者針對性補充葉酸、鈣鐵鋅硒、維生素B2等,維持體重適宜增長。(2)反饋式宣教:①信息傳遞:通過宣傳冊、PPT、視頻等方式講解營養管理、按時服藥、血壓監測、定期產檢、運動管理等對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并對血壓監測方法、定期產檢時間、營養管理方法及運動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提高其對以上相關內容的認知及了解程度。同時講解治療成功病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其依從性。②效果評估:囑患者對宣教內容進行復述,并講解常見的飲食搭配,鼓勵其說出內心疑惑。③糾正澄清:對患者表述正確的給予肯定與表揚,對表述不清或無法正確理解的內容進行講解,直至患者明白為止,確保其掌握飲食相關知識。④監督執行:每日查房時詢問患者飲食情況,對其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與指導。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差異。(2)使用科室自制健康行為評價量表評估患者健康行為,包括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四個維度,各項分值0-25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健康行為越好,該量表效度0.751。(3)記錄兩組妊娠結局,包括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價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2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組,對照組46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4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對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健康行為及妊娠結局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干預前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各項健康行為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健康行為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有助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控制,提高其健康行為,改善妊娠結局,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健康宣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等,常見癥狀有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臨床除對PIH患者采取必要的對癥治療外,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及飲食干預為PIH患者護理中最基本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將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PIH患者中,旨在探究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抽取92例PIH患者,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9.76±1.47)歲;體質量指數BMI18.6-24.2kg/m2,平均(21.41±1.03)kg/m2。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29.79±1.41)歲;體質量指數BMI18.7-24.4kg/m2,平均(21.43±1.06)kg/m2。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孕周>24周;(2)年齡>18歲;(3)均符合PIH診斷標準;(4)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孕前存在高血壓或內分泌疾病史者;(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言語、視聽、認知、神志等功能障礙者。1.2方法1.2.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吸氧等,給予一般飲食指導、產前宣教等。1.2.2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宣教,具體措施見下:(1)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營養師根據患者一般情況、飲食習慣、工作強度等制定個性化營養干預方案。每月1次詳細了解患者營養攝入情況,以能量、產熱營養素波動不超過±5為符合方案,(水、脂肪、蛋白質比例為7:3:1).根據孕前BMI對患者孕期增長體重進行預算,體重增長量:0-10周0.065kg/周,10-20周0.335kg/周,20-30周0.45kg/周,30-40周0.335kg/周,增重范圍10-12.5kg。囑患者選擇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注意補充糖分及葉酸。注意鐵的補充,多進食蛋、奶、魚、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注意糖、鹽適量,避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對水腫患者應嚴格控制鈉鹽攝入,每日應≤3g。囑患者多補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增加奶類、鈣攝入,補充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鐵等食物,對缺乏微量元素的患者針對性補充葉酸、鈣鐵鋅硒、維生素B2等,維持體重適宜增長。(2)反饋式宣教:①信息傳遞:通過宣傳冊、PPT、視頻等方式講解營養管理、按時服藥、血壓監測、定期產檢、運動管理等對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并對血壓監測方法、定期產檢時間、營養管理方法及運動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提高其對以上相關內容的認知及了解程度。同時講解治療成功病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其依從性。②效果評估:囑患者對宣教內容進行復述,并講解常見的飲食搭配,鼓勵其說出內心疑惑。③糾正澄清:對患者表述正確的給予肯定與表揚,對表述不清或無法正確理解的內容進行講解,直至患者明白為止,確保其掌握飲食相關知識。④監督執行:每日查房時詢問患者飲食情況,對其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與指導。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差異。(2)使用科室自制健康行為評價量表評估患者健康行為,包括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四個維度,各項分值0-25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健康行為越好,該量表效度0.751。(3)記錄兩組妊娠結局,包括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應用價值論文:小議髖關節綜合征的應用價值
本文作者:王剛工作單位: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放射科
FAI最早由瑞士醫師Ganz[1]于1999年首先報道,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的概念,以髖關節解剖結構輕度發育異常為發病基礎,解剖結構的異常導致股骨近端和髖臼盂唇間的撞擊,引起髖關節慢性疼痛,最終導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青年髖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3.2FAI的撞擊分為靜態和動態2種形式,靜態形式不因運動而改變,如兒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Perthes病)、股骨頭骨骺滑脫、創傷后畸形等出現的頭臼不匹配;撞擊的動態形式來源于細微的解剖異常,僅在運動中某一特定位置髖關節出現不匹配。根據解剖的異常,FAI可分為股骨頭源性的凸輪樣撞擊(camtype)及髖臼源性鉗樣撞擊(pineertype),這兩種類型的撞擊很少單獨發生,多數合并存在,稱為混合型撞擊(mixedtype)[1-3]。本文只針對髖關節動態撞擊進行分析。凸輪樣撞擊的X線影像及測量:股骨頭源性的凸輪樣撞擊常見于活動量較大的年輕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32歲,一般由股骨頭頸交界處骨性結構異常所致,這一類型的特征是股骨頭的非球形部分在股骨頭頸連接處呈異常骨性突起,異常骨性突起造成股骨頸和髖臼之間屈曲運動終末期的空間減小,當髖關節終末運動時,股骨頭頸交界處骨性突起與髖臼相應區域產生撞擊,對關節軟骨產生間斷或持續的壓力和剪切力,從而造成關節軟骨磨損繼而發生關節的退變。髖關節X線正位片可觀察到股骨頭頸之間的凹陷度不足,表現為股骨頭突起部向外側伸延、頭與頸間的凹陷減少或消失而呈“手槍柄樣”畸形(見圖1,2)。側位片可見股骨頭頸交界處骨性隆起,即股骨頭呈“手槍柄樣”改變,是凸輪樣撞擊綜合征的典型影像特征,可以非常直觀的診斷這一類型的髖關節撞擊綜合征,本組9例。另外,股骨頸α角是定量反映股骨頭頸交界處凹陷程度的客觀指標,具體測量方法為:在股骨頸斜軸位片上以股骨頭中心O點為圓心,股骨頭正常最大半徑畫圓,從股骨頭頸連接處骨質與這個圓的交點(A點)到股骨頭中心點作直線OA,此直線與股骨頸中軸線OB的交角為α角。α角越大,越容易發生前上方股骨頭頸與髖臼唇的撞擊。有研究[4,5]表明,在FAI組中該角平均為74.0°±5.4°,而在正常對照組為42.0°±2.2°,因此,提出α角>50°是診斷FAI的臨界值。所有由于股骨頭頸交界處骨性結構異常引起的撞擊(如股骨頸增寬、骨贅、股骨頭后移)都能引起這一角度的增大,股骨頸α角大于50°提示股骨頭頸交界處骨性結構異常,本組中股骨頸α角顯示異常13例。另一個反映股骨頭頸交界骨性結構異常的指標為股骨頭頸偏距(femoralhead‐neckoffset),是指股骨頭前緣最大半徑與鄰近股骨頸半徑的差值,正常股骨頭頸偏距值為(11.6±0.7)mm[5],頭頸偏距影像表現為股骨頭頸交界處稍微圓滑的下凹弧線形,當其消失時,會造成髖臼緣和頭頸交界處撞擊的概率增大,而凸輪樣撞擊征患者股骨頸向前偏移距離減小,為(7.2±0.7)mm;一般而言,股骨頭頸偏距值小于10mm,就應懷疑FAI,本組中股骨頭頸偏距減小12例。3.2.2鉗樣撞擊的X線影像及測量:髖臼源性鉗樣撞擊常見于活動較多的中年女性,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
這一類型的患者股骨頭頸交界處形態正常,股骨頭和髖臼運動終末不正常接觸是由髖臼解剖異常所致,髖臼過深被認為是鉗樣撞擊的主要原因,一般由髖臼局限性或普遍性過度覆蓋所致。髖臼解剖異常中可以反映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程度的重要征象為LCE角。髖臼延伸、過度覆蓋股骨頭會引起LCE角的增大,LCE角的測量是以股骨頭中點與髖臼外側緣連線和水平線垂線的夾角,正常值為25°~39°[6],LCE角大于39°,提示髖臼過度覆蓋(見圖1,2)。另外,可以反映髖臼過度覆蓋的因素為AI。其測量是以髖臼頂硬化區的最低點與髖臼外側緣的連線和水平線的夾角,正常AI為正值,髖臼過深時AI為0或負值(見圖2)。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X線征象可以提示髖臼的解剖異常:①在骨盆前后位片上,正常髖臼前壁和后壁邊緣投影線呈不相交的“人”字形,后壁邊緣投影線應在前壁邊緣投影線外側,如果髖臼前后壁投影線交叉呈“8”字征(交叉征)[7],則提示髖臼前方過度覆蓋(見圖3);②如果髖臼后壁緣線位于股骨頭中心的外側,即出現后壁征,則提示髖臼后壁過度覆蓋(見圖1,4);③股骨頭與髂坐線相交,則提示髖臼前突;④髖臼窩線位于髂坐線內側,提示髖臼過深(見圖5)。本組7例顯示髖臼過度覆蓋,LCE角均大于40°,呈“8”字征(交叉征)2例,AI為0或負值6例。3.2.3Beck等[3]對149個髖關節的凸輪鉗夾撞擊綜合征的研究中,發現僅26個髖關節單獨發生凸輪撞擊,16個單獨發生鉗夾撞擊,表明凸輪撞擊和鉗夾撞擊很少獨立發生,FAI的大部分情況為這2種撞擊形式的復合體,并把這種復合體歸類為凸輪鉗夾撞擊綜合征。在影像診斷時,股骨頸α角、股骨頭頸偏距的測量較為復雜,可作為診斷FAI的進一步檢查手段,而“手槍柄樣”畸形、LCE角增大、“8”字征(交叉征)、后壁征等較為直觀,這些重要征象及髖關節先天發育異常的表現,可為診斷FAI提供有力的幫助。
FAI其他影像學表現: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其關節面覆蓋透明軟骨及纖維軟骨(髖臼盂唇軟骨),因解剖異常而在運動終末出現撞擊時,相應關節面軟骨變薄,軟骨面撕裂、剝離和脫落,當髖關節軟骨面下骨裸露時,就會發生關節面骨質硬化、邊緣增生及髖臼盂唇變性骨化。由于髖臼的撞擊,股骨頭頸交界處還能出現骨性凹陷或囊性改變,即股骨頸疝窩,X線可清晰地顯示股骨頸疝窩。關于股骨頸疝窩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大部分學者[8]認為股骨頸疝窩的形成和髖關節前方關節囊與股骨頭頸部前方皮質之間的長期磨損及關節囊內壓力增高有關,最近有學者認為股骨頸疝窩的形成與Cam型FAI有一定相關性。本組中,髖臼緣增生硬化14例,髖臼緣游離骨贅5例,股骨頸疝窩5例,表明關節解剖異常處的骨質硬化改變及股骨頸疝窩是FAI影像診斷中十分重要的相關征象。髖關節撞擊綜合征鑒別診斷:①髖關節退行性變。其影像學改變和FAI相似,關節間隙均可變窄,但其發病年齡明顯大于FAI。②股骨頭缺血壞死。股骨頭變形,股骨頭內可見多發小囊狀透亮影,周圍可見硬化,股骨頭囊變及變形為主要影像改變,FAI無股骨頭的變形,股骨頭骨質密度均勻,無囊變。綜上所述,FAI是中青年髖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最終可導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X線檢查是確診FAI解剖形態異常的重要、實用、高效的手段。只要應用骨盆標準正位片,合理結合髖關節蛙式位和水平側位片,全面了解臨床和影像表現,根據FAI基本征象和相關征象的特點,即可明確FAI的影像診斷。
德育教師綜合素養價值與養成
一、問題提出:家校共育是德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迫切要求
在教育學以及德育原理等相關學科話題中,關于個體成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一個基本話題。一般我們認為,個體成長過程是受遺傳、學校教育、家庭與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的。而關于哪個因素影響最大,學界也產生過很多著名的爭論。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和城市化進程中,我們更難明確個體成長過程受哪個因素影響最大。但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否實現共育,從而形成良好的教育伙伴關系,是學生能否良好發展的突出因素,這已經成為共識。實踐中,家校溝通與家校合作已然成為中小學校長及教師高度關注的話題。家長素質的提升,教育觀念的更新,自我意識的增強等,使得家長越來越關注并主動參與學校教育。家長正在通過家委會等方式參與學校管理,參與學校德育活動,甚至走上講臺,深度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更重要的,當代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傳統的傳遞、訓練、記憶式教學正向問題解決、理解、參與式教學轉變[1],教育目標由系統知識體系的掌握轉向以核心素養培育為核心。僅僅在教室里的學習已經無法支撐學生的發展需要,與生活密切聯系,需要家庭教育協助的實踐性、體驗式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如何讓家長的參與意愿有益于而不是阻礙教育過程,有賴于教師的家校共育能力。因此,對于學校德育而言,家校共育這一命題基于德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兩種需要:(一)回歸生活仍然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理念。作為新課程改革和當代學習方式變革最為突出的課程,道德與法治基于學生生活、以學生社會性發展為核心,需要家校共育才能有效實施。自2016年以來,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與生活(社會)、思想品德更名道德與法治。但是,課程設計與組織實施的基本理念沒有變,仍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展開的基礎。魯潔先生在闡明小學品德課程標準研制的基本思想時提到:“道德存在于人的整個生活中,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人們是為了生活(社會生活)而改善、提升社會的道德,培養發展個體的品德,并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同樣,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展也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脫離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將使這種道德抽象化、客體化,脫離了生活去培養人的品德也必將使這種培養因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確證而流于形式。”[2]學生的生活包括學校生活和校外生活,校外生活包括以家庭空間和家庭關系為主的活動,以及家長監護下的社會活動。這些都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礎。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所強調的“生活即教育的目的”,也早已成為德育的基本指導理論。“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現存的社會情境,要培養對社會有益和有用的習慣,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杜威的這一論斷作為對知識型德育的有力批判被廣泛引用。[3]社會—文化教育學(socioculturalpedagogy)研究表明:提升教學的真實性,使學校期望的大多數學習目標得以更好地實現,“真實性”意味著學生的課堂成就是有價值的、重要的、具有豐富的實際生活的意義。真實性概念將課堂知識、實踐與非正式的學習環境更密切地聯系了起來。而提高課堂的真實性需要教師確保所學知識具有學校以外的價值或意義。[4]尤其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突出規則的學習,規則的理解與運用都離不開校內外生活。與學校生活相比,家庭生活自然更加真實而具體,在家庭與社會生活中,德育內容與形式才能實現有機結合。可以說,如果課程目標能在家長的協助下,在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得以實現,教學也就真正促進了學生成長。(二)家校共育助力學校德育與個體生活產生聯結。無論道德與法治課程,亦或是日常德育活動等,其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結,必須借助家長的理解、支持與參與。毋庸置疑,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與學校生活一起構成了兒童完整的生活,德育活動與課程的基礎以及兒童生活經驗的觀照自當指向兒童完整的生活。當然,學校生活與家庭及成人監護下的社會生活存在顯著差異。學校生活具有一定的制度化與組織性,而家庭生活帶有明顯的個體特征;學校生活的互動主要發生在同輩群體之間,而家庭成員及親友間的互動則更加豐富,非同輩群體更多,社會場景類型也更加多樣。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家校協同共育,幫助兒童將這兩類具有明顯差異的生活建立聯結。如此,方可避免知識是知識,生活是生活的德育窘境狀況,規避學生“兩面人”的德育現象,促進學生品德與人格建構的自我同一性。在某種程度上,家校共育實際上將教師、家長、學生視為學習共同體。在學生的道德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在特定的時機與情境下,協助孩子完成品德結構的建構。如何獲得家長的理解支持,讓家長正確而科學地參與德育過程,尤其是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進而建立良好的共育關系,需要德育教師積極探索,不斷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能力。在此,我們將家校共育能力定義為教師能與家庭教育力量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建構良好教育伙伴關系的能力。
二、養成路徑:德育教師家校共育能力的自主提升
在當前學校德育實踐中,教師家校共育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校本培訓,更有賴于教師自身的自主學習與實踐提升。而這些實踐經驗也將成為未來小學教育德育師范專業方向中,課程設置的重要參考。(一)將家庭生活作為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實現家校共育,要求德育教師具備突出的德育。資源意識與開發能力,學會將學生的家庭生活及家長監護下的社會生活,作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實際上,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教材本身就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線索。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大部分內容都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找到資源線索。尤其是低年級,諸如“我會整理”“周末我當家”“我的家庭樹”“垃圾分類的學問”“我們家的綠色環保生活”等,顯然沿著學生家庭生活的軌跡,將家庭生活內容視為主要的教育資源。這些資源使得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了鮮活的開放性,以學生熟悉的、豐富而具體的話題,拓展學生的成長空間,而這樣的學習過程必將促進學生腳踏實地的道德成長。(二)將家長視為重要的教育主體。家校共育能力的集中體現是教師能將家長作為特定情境下的教育主體來看待。這意味著家長具有一定的教育者角色,承擔德育課程、德育活動等的特定任務。當然,這一特定角色的具體參與內容與形式,需要德育教師的有意設計與培養。教師應主動聯結家庭教育力量,做好協調工作。在不同情境下,教師、家長、學生個體都可以成為學生品德發展的主導者。多主體的德育過程可以實現更多的互動與多維發展,更好地促進學生道德的持續發展。當然,我們必須明確,德育教師與學校仍然天然地具有設計共育活動的主動權和責任。(三)將家校共育作為德育課程與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教師共育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將共育意識與共育行為的要求體現在日常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德育活動設計之中。為此,教師可能要在以下方面體現共育要求:一是德育主題彰顯家校共育。諸如“今天我當家”“鄰里之間”等,話題本身便訴說著家校共育的意圖,需要家長的參與與協助。二是學習或活動環節“求助”家長。實踐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許多家校環節都需要在校外,由家長協助完成。包括課前資料的準備、課后拓展活動等;許多學校還嘗試將家長請到學校課堂上來,作為講授者,深度參與德育課堂與德育活動建設。三是親子情感共建話題。例如,“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課后班太多怎么辦”等話題,這樣的德育課堂或德育活動,自然以家長和學生作為主角,借助親子對話互動,增進情感,共促學生的道德發展。學校德育有著很強的家校共育的要求,而家長的角色及其思考學生品德成長問題的角度與德育教師是不同的。因此,與家長建立共育關系的能力應該成為德育教師需要發展的重要素質。就當前中小學實際情況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促進教師共育能力的提升。比如,培養單位加強教師對相關理論的學習,從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更廣泛的視角,理解個體的成長過程,建立多主體共育意識。小學德育教師應注重開展行動研究,以共育導向的德育課堂學習設計的探索與實驗,突破共育導向的德育課程設計難點。教育研究者則應通過研究為教師提供家校共育的路徑和方法,為家長參與共育過程提供行為定位參考,包括陪伴、協助、鼓勵、支持、行為引導、教師溝通等行為的選擇與要求。此外,學校或教育行政機構應適時出臺家校共育相關的制度與政策。期待成熟的家校共育助力學校德育的吸引力與創新性,助力學生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珍妮•奧克斯,馬丁•利普頓[美].教學與社會變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