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02:29: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國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國石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無限的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詞句,讀懂每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學會生字新詞。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時間〕二課時。
中國石構想教學管理論文
整體人手,初知愛國情。
教師板書課題后,先由題質疑:看到這個文題、同學們會想些什么?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破題后,從整體人手,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捕捉全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戰士們的愛國情感,教師可挈領式設問:1.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戰士們為什么那么喜愛“中國石”?最后,再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嘗試給課文分段。因為文章篇幅較長,教師應出示全文的思跋提綱:“賽石會的來歷──揀石──存石──賞石”。讓學生根據提綱分段。
這種“整體入手”的閱讀教法,旨在讓學生感知文意,把握框架,理清思路,初悟情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重點品析,深究愛國情。
本文所表達的愛國之情全都蘊藏在課文的重點句段之中,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從具體內容人手,抓住重點句段設疑引思,挖掘課文的豐富內涵,深究戰士的愛國情懦。
1.文中描寫了雨后大漠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本文抓住了雨后大漠風清氣爽,白楊挺拔繁茂,朝霞傾瀉戈壁,石頭珠光玉彩的特點進行描寫。既表現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又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石材科技展覽會工作總結
我縣由縣委常委陸海清同志帶隊,從縣招商促進局抽調黃沛劍、黃洪東等組成的石材資源招商組赴廣東省云浮市參加于2009年10月21-23日第六屆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會,展示我縣石材資源,得到眾多石材企業青睞,提高了忻城石材的知名度,圓滿完成參展招商工作任務,為招商引資開發石材資源開辟了新途徑。10月22-23日縣委書記盧忠同志率縣招商促進局局長胥柳軍同志在參加第六屆中國-東盟國際博覽會后親臨石展會指導招商工作,并拜訪參加石展會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會長鄒傳勝和云浮市云城區委書記闕繼興等領導就發展石材產業取經交流。現將參會情況總結如下:
一、會展概況
第六屆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會于2009年10月21-23日在廣東省云浮市舉行,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全國第二,在國際是較有影響力的石材展覽交易會。本屆石展會共有265家企業參展,設標準展位878個,進場人數達22000多人次,比上屆增長10%。3天共簽訂投資項目27宗,投資總額11.87億元,比上屆增長8%。參展商現場達成貿易成交意向112宗,成交額25.51億元,比上屆增長5%。
本屆石展會“國際化”明顯。境外參展商分別來自土耳其、伊朗、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巴基斯坦等國。前來參觀采購的歐美、日韓等外國客商絡繹不絕。
本屆石展會展品的高檔次,高附加值的展品多。除花色品種繁多的石板材、荒料外,各種玉、石雕刻工藝品比往屆石展會都多。從售價十幾元、幾十元的小工藝品,到數萬元的玉石工藝茶臺、雕塑產品應有盡有。
本屆石展會有廣西來賓市的忻城縣、合山市、武宣縣,貴州省的黔南州,重慶市的巫溪縣,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山東省萊州市等地區到會展示石材資源,開展招商活動。
園林應用途徑管理論文
摘要:中國園林是一種自然式山水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國園林的基本特征。在造園中掇石疊山被列為造園的第一要素。由于私家園林空間的局限性,這就要求造園者充分利用空間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關鍵詞:掇石疊山自然式山水園林咫尺山林
1、引言
水以山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園必須有山,無山難以成園。自然園林往往選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園林往往建在村鎮人口密集之處,無山水可借,只得掇石疊山。因而,私家園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間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鑿痕跡,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在咫尺之地,創造出“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園林藝術。故山景是構成中國園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疊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動物造景)。正如計成所說:“余七分之地,為壘土者四,高卑無論,栽竹相宜”(《園冶》卷一)。
正是這些特性,才表達出園林中山景的無窮魅力。作為園林中獨特一景——山景,與水景一樣有著它獨特的觀賞價值。
2、中國園林疊山造景手法及應用。
淺析傳統民居石窗紋飾的藝術表現
石窗又名漏花窗、石花窗、石漏窗等,因其材質多為石頭,故簡名石窗。有詩云:“石窗紫蘚墻,此世此清涼。”其大意為竹影輕曳,微風從漏花窗沿爬入,勾起詩人對現世的滿足之感以及些許的春愁。此中,也透露出石窗在“文人園林”中造景要素之一———建筑營造中產生的意境之美,反映出江南水鄉雋永靈動的文化韻味。
1石窗紋飾的靈魂藝術
石窗藝術不僅是一類風貌獨特的文化遺產,也是一種頗具詩意的棲居方式。傳統石窗紋飾的藝術表現,當屬浙東三門地區的石窗保護最為完整。在這里可以領略到蘊涵著三門民居高超的石雕技藝、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旺盛的藝術創造力。同時,其紋樣裝飾更是美輪美奐,精細典雅,其石窗圖案極講求藝術的比擬與組合,巨細、凹凸、疏密、虛實、起伏、對稱、呼應等,堪稱匠心獨運,造物渾然天成。從浙東三門地區的紋飾表現形式上看,有幾何形、動植物、人物型等多鐘表現形式,多講究對稱的構圖布局。多數手法粗獷樸素,略顯稚拙,多半是受限于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生產力,正是這些客觀條件造就了石窗裝飾的簡潔之美和自然美。石雕窗花的裝飾意味極強,因此圖形皆被賦予抽象化的情趣和“靈魂”。窗上邊的動物、植物等圖形,表現為一種更為簡化的形態,雖形態不一,然與其它紋樣相融相應,在形態上更具裝飾性和整體性,更富張力。如龍紋多采用舒花卷草樣式加以抽象表現,簡潔清新而又妙趣橫生。再如藤窗,一根藤條紋樣的原型本為常青藤、爬山虎等品種的藤蘿植物,因其藤蔓綿長、纏繞不停,有著生生不斷、千古不停、萬代綿長的盛情,匠人們便萃取藝術精華,以曲線完美鏈接,使得圖案如行云流水,柔美多姿。
2石窗的內在精神象征
縱觀中國民間的傳統紋飾雕刻,發現多數帶有世俗特征和共同的藝術審美格調。其題材類型多為吉祥仙草,瑞獸祥云、神妃仙子,從中可猜測出民間對于美好生活愿景的無限向往,賦予了石窗內在美好祥和的精神內涵和外在和諧一體的表現形式。2.1大眾化的審美趣味體現。在中國古代人民大眾心里,一般都有著福祿壽喜、辟邪驅兇、斥惡揚善的平民心態。因此在民間,如家族祠堂、寺廟園林、會館等公共建筑的石窗,體量較大,題材多出現宗教常有的仙鶴游龍,龜蛇神獸等相對固定的形象。用蝠代“福”,以鹿代“祿”,擇龍獸為“壽”,并穿插包羅在“錢”形當中,寓意著“福壽在前”。這種傳統的諧音象征手法,糅合在一起則大大增強了其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對于這類文字組合,形意表達有著默契般的認可,也逐步成為婦孺皆知的美好象征。還有鶴鹿同春石窗、松鶴延年石窗,麻姑獻壽石窗、夔龍麒麟等形式的石窗,折射出普通勞動人民對求財賜福,兒孫滿堂、長壽永樂的平民審美趣味追求。2.2抽象化的人文精神追求。浪漫思想、委婉含蓄、虛無是中國傳統吉祥紋飾的抽象化人文精神和審美趣味。在中國傳統紋飾中普遍采用“借喻”和“諧音”的手法,因此眾多民間裝飾藝術的意味也就愈發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其形式多樣,內涵豐富,譬如:荷花石窗、如意寶相花石窗、梅花石窗等,拿規則五瓣型的梅花紋飾做例,作為“歲寒三友”的一員,寒冬過后百花凋零,唯梅香浮動、悄然自開,給人冰清玉潔美的享受,借此表現人的正直堅貞。又如菊花傲霜而晚香,被人們常比作不畏困難、貞守晚節的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諸如此類,有人說石窗便是“躲在石墻上的人文風情”。2.3意境化的傳統哲學表達。在中國古典園林當中,“天人合一”觀念和“自然而然”觀點一而貫之,蘊含其中。就幾何形來看,紋樣有回紋、縱條和橫條紋、水紋、格子紋等,這些是最普遍的民間紋樣。如回紋圖案,《說文解字》中“回”字的解釋為:“回,轉也。從囗,中象回轉之形”。先輩們造字,觀察入微,字形源自于水在流動時產生的旋渦形態,因此回紋的內涵也就簡單明了。其反復輪回的形式也喻示著釋家“因果輪回”的再世觀念和人生哲學,回紋更是在中國民間被稱為“富貴不斷頭”的一種紋樣,人們賦予了它福祉綿延、幸福永長的深刻寓意。圖案以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回環狀花紋形式展現,這種具有裝飾性的二方或四方(俗稱:“回回錦”)連續、對稱的紋樣在古代極為普遍,從中也可窺視出中華傳統裝飾藝術中的紋樣美學理念和對稱體現的秩序感。類似這種深刻的人文哲學觀,體現了人對大自然的崇敬,應當尊崇客觀規律。在石窗傳統哲學藝術表達中,或多或少具有儒家的“秩序感”,釋家的“輪回觀”,道教的“浪漫感”,最后共同強調人與自然本應和諧一體。
3結語
園林應用途徑管理論文
摘要:中國園林是一種自然式山水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國園林的基本特征。在造園中掇石疊山被列為造園的第一要素。由于私家園林空間的局限性,這就要求造園者充分利用空間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關鍵詞:掇石疊山自然式山水園林咫尺山林
1、引言
水以山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園必須有山,無山難以成園。自然園林往往選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園林往往建在村鎮人口密集之處,無山水可借,只得掇石疊山。因而,私家園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間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鑿痕跡,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在咫尺之地,創造出“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園林藝術。故山景是構成中國園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疊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動物造景)。正如計成所說:“余七分之地,為壘土者四,高卑無論,栽竹相宜”(《園冶》卷一)。
正是這些特性,才表達出園林中山景的無窮魅力。作為園林中獨特一景——山景,與水景一樣有著它獨特的觀賞價值。
2、中國園林疊山造景手法及應用。
民居環境設計研究
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海在西方列強的炮火中被迫開放成為通商口岸。上海的地理位置優越,“往來海舶,俱入黃埔編號,海外百貨聚集”,城東門外“舳艫相銜,帆檣比櫛”,是南北洋海上貿易的最大中轉站,也因此成為西方殖民者打開中國大門的突破口。由于上海所受中國傳統禮教束縛較少,處于儒家文化的邊緣,更易接受西方輸入的新事物。上海地方文化“天生”具備極強的適應能力,使其在短時間內迅速融入到新的社會形式當中,成為近代都市。上海建筑在開埠前后的變化,反映著中國建筑近代化的變遷,通過研究上海建筑百年歷史,可以窺見中國都市近代化的演變與發展。
一、上海石庫門的時代背景
上海開埠后,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注入,租界人口迅速增多,形成最早的房地產市場。在開埠初期,上海人對于列強輸入的西方建筑,雖然帶有獵奇心態,但內心依舊存在對于洋槍洋炮的民族仇恨。直到“華洋分居”的局面被打破后,華人涌入租界,在當時人口激增情況下,外商將多余的自用屋高價出租,其中帶來巨大的利潤,刺激了許多洋行商人將興趣轉移到房地產經營中。建筑師采用中國傳統的“立帖式”木結構加磚墻承重的方式,以江南傳統的三合院及四合院形式構成單元平面,結合歐洲城市聯排住宅的居住式樣,創造了早期老式“石庫門”建筑,并以某某“里”命名,這是上海里弄建筑的開端,同時是中西方建筑最早的融合。在折衷主義影響下,“中西合璧”的風格使江南傳統建筑的地域特征的得到了保護與傳承。
二、上海石庫門的設計特征
里弄房是為了適應大批涌入上海的難民而建造,最早的里弄房是兩層或三層的“U”型磚混結構,有中央院子或天井連接兩翼。這種設計手法具有明顯的中國傳統庭院的特征。而里弄房有別于傳統住宅的特殊之處,在于其不是以獨棟住宅而建造,而是整排為單位,并且為了采光、通風和出入,每個片區都帶有弄堂,這種居民區中的小巷子,也成為上海地區獨特的居住特征。里弄房的成排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帶有西式排屋的布局理念。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混合體具有折衷主義建筑的融合思想。
(一)早期老式石庫門
論漢畫像石的造型語言
插畫在商品經濟時代,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品。插畫與商業的結合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的趨勢,插畫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按傳播媒體分類,可以分為兩類:即印刷媒體與新媒體。印刷媒體包括招貼廣告插畫、報紙插畫、雜志書籍插畫、產品包裝插畫、企業形象插畫、宣傳品插畫等。新媒體包括數字雜志和報紙插畫、網絡游戲插畫、影視插畫、觸摸媒體插畫等。現代的插畫多數劃分為設計范疇,而不是傳統繪畫。它的創作出發點更偏向設計與創意,是將當代文化、設計與繪畫的結合。
漢畫像石造型語言在現代插畫設計中的運用
漢畫像石藝術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成為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畫像石中造型元素在中國的設計領域占據重要位置。近年來,日本、歐美的插畫影響了一代插畫者的創作與成長,我國現代插畫在積極吸納國外新潮思維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插畫作品一味跟隨國際風,進行了風格的變遷,失去了民族特色。創作出具有民族風、持久生命力的插畫作品尤為重要。以下從畫像石的技法、造型、構圖三個方向來談論漢代畫像石造型語言在現代插畫設計中的運用。
“技法”的結合在造型語言中,線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繪畫創作中線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了輪廓和形體的表現,另一個是線自身的藝術價值。漢畫像石是以刀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繪畫,它不講求光影效果,卻能表現出極強的立體感。如“伏羲和女媧”的畫像中,伏羲和女媧的身體造型呈S形的運動曲線,畫像的線條流暢,動感強烈,具有浪漫的審美情趣。伏羲和女媧輪廓以外的留白處,用錯落有致的斜線去修飾,這樣的對比之下,能夠突出主體,有很強的空間感。南陽畫像石“厥張圖”是用陰線刻的表現手法,怪獸用黑色塊表現,腿部呈三角形,在色塊里用細線勾畫出拉弓的動勢,弓上的弦朝腳部反方向呈三角形,這樣有旋律的造型,產生很強的運動感和速度感。畫像石中的線條表現技法結合現代插畫的創作思維,可以設計出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作品。
“造型”的借鑒中國漢代畫像石有題材繁多、內容豐富之美稱。這些豐富的內容融匯了具象、抽象、變形、夸張、想象和特異等技術和創意。若能巧妙的應用到插畫設計當中,將是多么豐富的資源。例如:畫像石中反映祥瑞畫像有:鳳凰、四神獸、嘉禾等,有著吉祥、多福、升官發財等的寓意,畫像的造型也比較獨特,若借鑒其中的“形象”,通過變形、簡化、錯位、分割等方法,進行新的設計重組,應用到企業形象插畫和產品包裝插畫中去,即有明確的寓意,其插畫的造型也有中國的特色。畫像石中的神話故事及靈獸的造型也被應用到游戲插畫設計中。如廈門奇域公司開發的《神獸》游戲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九尾狐和應龍等游戲插畫便是借鑒了畫像石題材中的神話故事和神獸形象而設計的。畫像石中還有許多奇特造型的形象:兩個頭的蒙雙民、三個頭的離珠、多頭鳥、人頭魚身的氐人國三魚人和九頭開明神獸等。這些超乎邏輯、荒誕和奇特的造型讓人想到超現實主義的插畫作品。不曾想1920年在歐洲盛行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形式卻與中國漢代的畫像作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構圖”的參照漢畫像石中有許多大場面的題材,如車馬出行圖、舞樂圖、風神出行圖、泗水撈鼎圖等。這些畫像的構圖均遵循了平面的散點布局的方式。而現代繪畫應用的是線性透視,線性透視的重點是焦點透視,它所描繪的是一只眼,固定一個方向所看到的景物。而散點透視的視點不是一個而是多個,視點的組織方式沒有焦點,而是有一群與畫面同樣寬的分散的多個視點,如果移著多個視點去欣賞畫面,每個局面都似一個景象,散點透視有利于充分表現人物和局部。這種表現方式也類似于攝像的多個分鏡頭分割再重組。現代插畫設計中參照漢畫像石的散點透視的構圖方式,可以設計出氣勢磅礴、畫面豐富的作品。
園林疊山手法分析論文
摘要:中國園林是一種自然式山水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國園林的基本特征。在造園中掇石疊山被列為造園的第一要素。由于私家園林空間的局限性,這就要求造園者充分利用空間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關鍵詞:掇石疊山自然式山水園林咫尺山林
1、引言
水以山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園必須有山,無山難以成園。自然園林往往選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園林往往建在村鎮人口密集之處,無山水可借,只得掇石疊山。因而,私家園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間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鑿痕跡,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在咫尺之地,創造出“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園林藝術。故山景是構成中國園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疊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動物造景)。正如計成所說:“余七分之地,為壘土者四,高卑無論,栽竹相宜”(《園冶》卷一)。
正是這些特性,才表達出園林中山景的無窮魅力。作為園林中獨特一景——山景,與水景一樣有著它獨特的觀賞價值。
2、中國園林疊山造景手法及應用。
淺談中西建筑文化之交融
摘要:中國近代建筑史是一部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西方建筑文化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途徑對中國近代建筑產生影響。石庫門里弄住宅正是在中國近代新舊建筑交替之際產生的一種民居形式,它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標本。雖然它存在、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它給我們展現了特定的城市歷史環境和技術條件下,中國人是如何吸收外來文化并使之適應本民族的需要,并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本文以上海會樂里石庫門里弄民居為例,從平面布局、造型裝飾以及結構方式這三個方面來說明中國近代社會中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現象。
關鍵詞:上海會樂里;石庫門里弄民居;中西建筑文化;交融
一、前言
早期西方建筑對中國近代建筑產生影響有三種渠道:教會傳教渠道、早期通商渠道以及民間傳播渠道。石庫門里弄民居就是在第三種傳播渠道下產生的,它最早出現在上海英人居留地內。1853年9月小刀會起義,占領上海縣城17個月,城廂內外及青浦、嘉定等地的豪紳富商都遷入英人居留地內,英國商人乘機建造大批木板房出租謀利。這種房屋有英商經營,首次采用了西方聯排住宅的建造方式,可以說是上海石庫門里弄民居的雛形。石庫門里弄民居是在人口急劇增長的情況下,為解決人口居住問題而建的一種類型的住宅,同時它能夠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從而使英商獲取最大的利益。短時間內地急速發展,并不能產生一種全新的建造模式,它只能將已有的、成熟的建筑模式和方法為骨架,輔以新的技術和手段來應對現實所面臨的多人口、高密度等問題。上海會樂里石庫門里弄民居南北在四馬路和漢口路之間,東西在云南中路與泥城浜(西藏中路)中間,光緒三十年(1904年)浙江南潯地產商劉景德相中了這塊地段,以高價買下,將舊房拆除,建成老式里弄房子,取名為會樂里(圖1)。所謂“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指的是“早期所造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其結構大多為立帖式”。它是在傳統建筑的基礎上,為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而吸收西方建筑的布局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新風格。
二、平面布局
石庫門里弄民居按其所形成的道路結構形式及建筑布置特點,可以歸納為五種類型:干弄式、干支式、網格式、坊院式、自由式(圖2)。從圖1來看,上海會樂里石庫門里弄民居屬于網格式的布局方式。中國傳統的建筑群體布局方式講求以庭院為基本單元,向縱深方向發展。然而石庫門里弄民居的布局方式已經不再沿襲中國傳統建筑群體的庭院式組織形式,而更像是現代居住小區的組織布局方式。總體布局中開始注意布局緊湊和節約用地的要求,建筑單元不在強調嚴格對稱的平面布置和主次分明的體量對比,而是按照實際功能的要求來組織。弄堂不分主弄和支弄,縱橫十字交錯。它代替傳統的庭院成為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分隔空間,它既承擔著交通功能,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各種室外活動都是在弄堂里展開。建筑與建筑東西向并列排布,實際上就是西方的聯排式住宅模式。2就上海會樂里石庫門里弄民居(下面稱會樂里民居)的單體建筑平面布局而言,我們不難發現它保留了很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印記,可以說是脫胎于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會樂里民居是典型的三間兩廂形式,大門位置設在房屋的中軸線上,門內有一個長方形天井,主屋的正中為客堂,客堂和天井同寬,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樓梯在客堂后面。各個房間都緊密相連,進深很大,通過小天井來采光和通風,類似三進的四合院平面只留下了后面的兩進空間。進一步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會樂里民居和四合院住宅在房間的布置上是一致的。會樂里的次間廂房對應著四合院的東西廂房,后廂房和灶間對應著后罩放,客堂對應著正房。然而面臨著現代生活功能的需要,實現土地效益的實際,商人謀取利益的欲望,會樂里民居不可能再像傳統的四合院一樣擁有富裕的內部空間環境。功能房間只能通過上下兩層來布置,所以新的功能區樓梯間也應運而生。四合院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禮”的體現,即所謂的“門堂之制”,門屋與堂屋分立,門屋的形制代表著主人的身份。但是對于20世紀初惜地如金的上海,這些都無法再實現,于是門屋被省略,只有一堵高高的圍墻,如同西方古典建筑一般,門與建筑主體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建筑主體的一個部件;院落也縮小成為一個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