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意義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20:57: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重大意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文選》的重大意義
《文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了。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黨中央作出《關于學習〈文選〉的決定》,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在學習《文選》報告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學好用好《文選》。
同志強調,《文選》生動記錄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的歷史進程,科學總結了我們黨領導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寶貴經驗,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論成果,為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一、《文選》匯集了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獨創性的重要著作,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教材,是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黨的發展,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總是與黨的理論發展聯系在一起的。
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重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重視用發展著的理論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與時展同步伐、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
婚前檢查的重大意義
-
一對戀人,想永結秦晉之好,除辦理結婚登記,還要做婚前檢查。有些人對婚??前這種體檢不理解,認為是多余的。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婚前檢查有以下三大意義。
第一,有利于雙方和下一代的健康。通過婚前全面的體檢,可以發現一些異常情況和疾病,從而達到及早診斷、積極矯治的目的,如在體檢中發現有對結婚或生育會產生暫時或永久影響的疾病,可在醫生指導下作出對雙方和下一代健康都有利的決定和安排。
第二,有利于優生,提高民族素質。通過家族史的詢問,家系的調查,家譜的分析,結合體檢所得,醫生可對某些遺傳缺陷作出明確診斷,并根據其傳遞規律,推算出“影響下一代優生”的風險程度,從而幫助結婚雙方制定婚育決策,以減少或避免不適當的婚配和遺傳病兒的出生。
第三,有利于主動有效地掌握好受孕的時機和避孕方法。醫生根據雙方的健康狀況、生理條件和生育計劃,為他們選擇最佳受孕時機或避孕方法,并指導他們實行有效的措施,掌握科學的技巧。對要求生育者,可幫助其提高計劃受孕的成功率。對準備避孕者,可使之減少計劃外懷孕和人工流產,為保護婦女兒童健康提供保證。
婚前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兩大項。
論文選的重大意義
《文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了。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黨中央作出《關于學習〈文選〉的決定》,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在學習《文選》報告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學好用好《文選》。
同志強調,《文選》生動記錄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的歷史進程,科學總結了我們黨領導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寶貴經驗,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論成果,為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一、《文選》匯集了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獨創性的重要著作,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教材,是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黨的發展,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總是與黨的理論發展聯系在一起的。
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重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重視用發展著的理論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與時展同步伐、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
十七大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預期成功。這是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和工作布局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戰略部署的大會,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勁的大會,是團結、勝利、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第一,十七大科學回答了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中國共產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更高地舉了起來,這對于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去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舉世矚目、舉國關注。中國人民關注十七大、期待十七大,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人民從歷史的比較和現實的感受中深切認識到,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都緊緊系于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中國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又好又快發展,又緊緊系于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9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現在,我國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帶領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十七大的熱切期盼,也是歷史賦予十七大的重大使命。
十七大勇敢承擔起黨和人民的重托,鮮明回答了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回答了黨內外、國內外關注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這些回答歸總起來說,就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同志在十七大所作的報告和報告的主題向世人明確昭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高舉的旗幟,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旗幟,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中國共產黨要走的道路,就是同志開始探索的、鄧小平同志開辟的、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的、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人要保持的精神狀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精神狀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本世紀前20年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按照十六大提出、十七大充實的要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些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回答,充分反映了黨心民意,充分表明我們黨準確把握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發展變化大勢,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29年來社會主義在中國開創的輝煌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是深深植根于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論十七大的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預期成功。這是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和工作布局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
出戰略部署的大會,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勁的大會,是團結、勝利、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第一,十七大科學回答了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中國共產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更高地舉了起來,這對于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去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舉世矚目、舉國關注。中國人民關注十七大、期待十七大,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人民從歷史的比較和現實的感受中深切認識到,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都緊緊系于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中國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又好又快發展,又緊緊系于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9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現在,我國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帶領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十七大的熱切期盼,也是歷史賦予十七大的重大使命。
十七大勇敢承擔起黨和人民的重托,鮮明回答了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回答了黨內外、國內外關注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這些回答歸總起來說,就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同志在十七大所作的報告和報告的主題向世人明確昭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高舉的旗幟,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旗幟,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中國共產黨要走的道路,就是同志開始探索的、鄧小平同志開辟的、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的、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人要保持的精神狀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精神狀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本世紀前20年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按照十六大提出、十七大充實的要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些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回答,充分反映了黨心民意,充分表明我們黨準確把握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發展變化大勢,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探索社會道德規范重塑的重大意義
摘要: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由于一些人對道德水準的迷惘,道德評價標準的失衡,從而導致了某些社會遺德缺失現象的出現。解決連德缺失問題,應加強對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淡化行為主體的功利性思想。
關健詞:道德道德缺失表現對策
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期,由于一些人對道德水準的迷惘、道德評價標準的失衡,從而導致了道德缺失現象的出現。現今的道德缺失已不再僅僅是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道德失衡,而是以群體為尺度的集體道德缺失:蔑視道德、缺失誠信、恥言理想、職業道德滑坡。道德的底線也是一個民族存亡的底線,正確認識道德缺失現象,探討解決道德缺失問題的對策,對于喚醒沉睡的人性,營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圍,重塑社會需要的道德規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道德缺失現象的幾點表現
1、誠信缺失
誠信是一個古老的道德命題,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體現。由于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較短,受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人們對經濟學本身的內涵還不了解,導致中國社會生活中出現了誠信缺失現象。在經濟領域,存在著企業信用缺失、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假東西充斥如假文憑、假政績、假鑒定等,不一而足。以企業信用缺失為例,據有關資料統計,企業逾期應收的貸款額占貿易總額的指標在完善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僅占0.25%一0.5%;而我國目前超過5%,其水平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10倍到20倍。
探索新服務概念開發的重大意義
摘要:新服務開發流程前端階段是新服務開發的起始,決定著新服務開發的方向和效率。本文對新服務開發前端階段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對企業服務開發活動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服務開發前端階段
一、服務概念的定義
在服務設計和新服務開發文獻中經常會提到服務概念這一術語。各學者也從不同方面對服務概念進行了定義。Heskett(1986)將服務概念定義為企業希望顧客、員工、股東和債權人能夠感知到的服務。Edvardsson和Olsson(1996)提出服務概念是服務的原型和服務活動的寫照,并將服務概念定義為企業對顧客欲被滿足的需求是什么,這些需求如何被滿足,企業為顧客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具體描述。Lovelock(1999)等將服務概念分解為服務營銷概念和服務操作概念。服務營銷概念描述了顧客可以從服務中得到的利益,服務操作概念描述了服務如何傳遞給顧客。Johnston和Clark(2001)認為服務概念包括服務操作概念、服務體驗概念、服務結果概念和服務價值概念。服務操作概念描述服務如何被傳遞,服務體驗概念描述顧客對于服務的直接體驗,服務結果概念描述顧客得到了什么利益,服務價值概念描述了顧客感受到的利益與享受服務所付出的成本之間的比較。
國內學者藺雷和吳貴生(2007)提出服務概念是指服務的原型,即能夠為顧客創造和傳遞效用和利益的服務及各種子服務,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即對顧客需求的描述;通過相應形式的服務內容或服務包的設計滿足顧客需求的方式。總之,服務概念是服務設計和開發中的一個關鍵階段,服務概念由對顧客需求的理解而產生,并需要與企業的戰略和競爭意圖相一致。
二、服務概念開發的流程
剖析薪酬管理的重大意義
摘要:如何從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角度入手,促使本企業的人力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利潤,這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重點。企業要和眾多競爭對手爭奪人才,企業的薪酬體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薪酬體系薪酬激勵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背后歸根結底還是對人才的競爭。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民營企業的當務之急。而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又取決于民營企業能夠建立一種什么樣的薪酬體系。薪酬作為企業必須付出的人力成本,同時也是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薪酬是一個界定比較寬泛、內容非常豐富的領域,從而導致不同的人對薪酬的看法和認識往往存在著差異。
薪酬對社會具有勞動力資源的再配置功能。薪酬作為勞動力價格信號,調節著勞動力的供求和勞動力的流向。通過薪酬的調節,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另外,薪酬也調節著人們對職業和工種的評價,調節著人們擇業的愿望和就業的流向。公司現行薪酬激勵存在的問題:公司的薪酬戰略不明確;部門職能定位不明確;分配方式比較單一;尚未建立科學規范的薪酬管理體系;缺乏外部競爭力。
一份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可以使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又能適當控制成本。事實上,一些企業的薪酬體系能留住人才,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另一些企業的薪酬體系卻使員工抱怨不止,滿意度下降,這說明必須遵循一定的薪酬原則和要求進行薪酬體系的設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這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不但惠及億萬農民、而且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是我們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必須擔負和完成的一
項重要使命。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對此應當有明確而又深刻的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上來,上下一心、步調一致地為之努力奮斗。
農村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是我國當前的一個基本國情。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加快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如果我們忽視農民群眾的愿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后,我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系,更加自覺、主動地投身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盡快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是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是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要全面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發展觀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確立科學發展觀,對于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至關重要。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做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我國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總結了二十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概括了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全黨同志都要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戰略高度,從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完成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肩負的歷史任務。
我們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在當今新的時代條件下,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