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科技通報》是一本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的一本地質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地質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82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1.73。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收錄。
《地質科技通報》一直致力于追蹤和報道國內外地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技進展和發展動向。它不僅是地學工作者獲取信息、了解前沿動態的重要渠道,也是交流科研成果、推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雜志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理工兼顧,工科為主,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需求、重大技術突破、重要領域的研究成果,即時反映深地探測、深海探測、深空對地觀測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體”的研究進展。它體現了地球科學交叉領域及新技術新方法在地學領域的應用,為地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信息。
它堅持開放辦刊、匿名審稿、公正選稿的原則,致力于提供一流的學術平臺。其目標定位是打造地學一流科技期刊,進入多個國際重要數據庫,提升國際影響力。期刊的辦刊宗旨是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需求、重大技術突破、重要領域的研究成果,即時反映深地探測、深海探測、深空對地觀測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體”的研究進展,體現地球科學交叉領域及新技術新方法在地學領域的應用。
1.作者必須保證意識形態和政治導向正確,領土完整,特別涉及地圖和國界問題時必須采用國家官方發布的最新地圖。
2.作者保證該論文為原創作品,不涉及泄密和一稿多投問題,若發生侵權或泄密問題,責任由作者承擔。
3. 我刊為印刷版和網絡版同時出刊模式,凡本刊正式出版論文,還將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龍源期刊網”、“華藝數據庫”等收錄,作者著作權轉讓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不再另行發放,作者如不同意將文章入編,請另投他刊。
4.投稿僅接受網站在線辦公系統投稿。編輯部收到稿件之后,會在3天內給作者收稿回執。來稿若在2個月內未收到任何處理結果,在告知本刊編輯部后可自行處理;此期間內收到修改意見或錄用通知者,不經本刊編輯部同意,不得另投他刊。 本刊錄用稿件將通過郵件通知作者,同時作者在投稿系統里可以查詢狀態。來稿錄用后需填寫《著作權轉讓協議及作者聲明表》,快遞或拍照發送給編輯部。
5.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6.嚴禁學術不端:本刊注重學術誠信,堅決抵制任何學術不端行為。
7.本刊在送外審前和正式出版前均進行查重;本刊使用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對提交的內容進行重復率檢測,一般要求全文重復率不大于15%,如果軟件提出任何問題,我們將進行一些調查。
8.文末聲明:所有論文需在文末對作者貢獻、研究涉及潛在的利益沖突進行聲明。若無利益沖突也需明確說明。以上聲明及標題均為中英雙語。
9.更正與撤稿:在線發表或印刷發表的文章均被視為最終版本,一般不接受作者的更正或撤稿請求。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如下所述),也可以進行更正或撤稿。
10.論文篇幅一般不超過20000字(含正文、圖、表、參考文獻和摘要) ,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
郵編:430074
主編:王華
我們不是地質科技通報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郵編:430074。
地質科技通報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的一本地質類期刊。國內刊號:42-1904/P,國際刊號:2096-8523。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郵編: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