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判斷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12:49: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業判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業判斷

會計職業判斷分析論文

摘要: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能否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因此,會計人員要適應會計改革的需要,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本文在分析會計職業判斷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會計監管

當前,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多樣,企業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也日益增多,增大了會計處理的選擇空間,會計人員在許多方面需要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判斷,才能對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如果會計人員缺乏職業判斷能力,就會使會計核算不合理,從而影響企業整體狀況的公允表達。因此,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不斷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會計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職業判斷的涵義及特點

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的要求,根據企業理財環境與生產經營的特點,結合自己所有的專業知識和執業經驗,對不確定的經濟事項進行會計處理的行為過程。它貫穿于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全過程,其目的在于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使企業相關利益主體做出正確的決策。歸納起來,會計職業判斷具有以下特點:

(一)目標性

查看全文

會計職業判斷研究論文

一、會計職業判斷研究的維度觀

會計職業判斷研究的維度主要在三個維度展開:(1)宏觀維度,從制度層面探討職業判斷與會計管制(準則)的互動;(2)中觀維度,運用組織理論分析企業層面群體會計職業判斷的特征,比如復雜系統效應;(3)微觀維度,通過心理學和行為學研究個體職業判斷的影響要素。

(一)宏觀維度——職業判斷與會計管制(準則)的互動會計理論產生于會計實務,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導致了政府對會計行業的直接干預,為了捍衛自身的價值與權威,美國會計行業迅速作出反應,在主動建立從業者規范的同時積極參與會計準則的制定,以避免政府對會計實務管制的壟斷。在不同利益集團對會計管制權的爭奪過程中,為獲得有利的合理化借口以滿足法定政治程序之所需,會計理論研究價值得以迅速提升。職業判斷作為會計準則體系內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會計職業者提供事前行為選擇和事后辯解的彈性空間,因此成為準則制定過程中的焦點。

早期行為會計研究發現,會計職業者之間對相同問題所達成的判斷共識可以成為一種對準則的“替代”,而在缺乏共識的情況下,準則提供了個體判斷正確性的最重要來源(McDaniel,1968;Radosevich,1969)。在70年代以前,很少有學者關注會計準則的制定進程與其運行結果之間的相關性。StephenA.Zeff(1978)的“經濟后果學說”提出了會計準則究竟是應追求中立性還是考慮經濟后果的問題。由于會計管制必然會影響到包括會計職業者在內的利益相關者,因此AICPA等會計師組織一直對APB、FASB等準則制定機構的工作議程展開積極游說。而不同時期會計準則中對會計確認、計量、財務報告所預留的職業判斷空間可以被看作是這一努力的最好證明。

在會計職業判斷動機與會計管制互動關系方面,Watts和Zimmerman(1978,1979,1986)進行了實證研究,將影響企業會計選擇因素概括為報酬計劃、債務契約和政治成本。并認為企業管理當局具有通過會計選擇行為來美化財務狀況以滿足債務與報酬契約的動機。而政府及監管機構出于控制經濟資源,分享經濟收益,穩定市場秩序的目的,會通過各種管制等手段對企業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對準則制定者而言,試圖在公告中涵蓋所有會計實務規則是不可能的,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意味著準則制定在一定程度上總是落后于實務創新,職業判斷可以通過個體(群體)的經驗技能暫時彌補制度的空白,并對新準則的制定起到實驗作用。對于那些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準則,預先暗含的職業判斷空間也為準則制定者抵御外界壓力并將責任推卸給判斷主體提供了辯解的借口。這意味著準則反映的是政治成本效益相權衡的結果,而非實務中職業判斷的客觀指南。

雖然財務報告的信息大都是數字化,具有基于事實的客觀性,且為會計準則系統所規范與制約。但它的生成與傳遞卻受到廣泛的職業判斷程序的影響,會計循環的各個環節都依賴于細致的、合乎邏輯與經驗的判斷。職業判斷和職業準則相互支持,同時又相互制約(A.K·Mason,1985)。T·R·Dyckman(1986)和M·Gibbins(1988)的研究顯示,準則制定的速度無法跟上會計實務的發展速度,新金融工具和其他創新業務強化了信息披露與數據調整的必要,權責發生制的拓展導致了對職業判斷的更高要求,其結果是對準則數量和判斷質量需求的同時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資本市場的發展,促使人們把目光投向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核心準則無疑成了以往國別會計準則中職業判斷空間爭奪的延續。

查看全文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

摘要: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進一步強調了實質重于形式這一原則的重要性。新準則對實質重于形式的進一步強調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勢必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結合新準則通過列舉實質重于形式在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和體現,探討其在實務中的職業判斷。

關鍵詞:實質重于形式;實務;確認

在會計實務中,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并不總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在做出職業判斷時,要想使會計信息反映其所應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務必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來進行判斷,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在此,筆者列舉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一、資產的認定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應為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顧名思義,“擁有”是一種法律上的所有權,而“控制”則是反映該種資源的經濟實質。例如,根據該定義在做出職業判斷時,會對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怎樣處理呢?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租賃行為,企業從外部租入固定資產,顯然不擁有所有權,而只有使用權,但這明顯是不符合“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含義。從分析中不難發現,由于其租賃期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而且租賃期結束時承租方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方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受益,所以從經濟實質來看,承租方能夠控制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實務中,應當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反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

二、收入的確認

查看全文

探究會計職業判斷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全面鋪開,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處理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分析了中國目前存在的會計職業判斷的一些問題,進而從宏觀及圍觀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監督體系;職業道德

一、有關于會計職業判斷的概述

1.會計職業判斷的定義。職業判斷是會計領域的一個常見的術語,它的含義是會計人員在處理企業平常的日常財務會計事務時,以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為依據,同時結合企業理財環境以及生產經營環境的特性,對企業日常的會計事務的處理,以及編制企業財務報表時應當采用的方法進行選擇和判斷。

2.會計職業判斷的要素。會計職業判斷有其應有的構成要素,我們可以把他們簡單的分為會計職業判斷主體、會計職業判斷客體以及會計職業判斷工具。

會計職業判斷主體,它指的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是具有相關的會計知識的人員,在整個會計職業判斷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有關于一切會計職業判斷的行為都是由這個群體全程執行。

查看全文

會計職業判斷分析論文

摘要: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進一步強調了實質重于形式這一原則的重要性。新準則對實質重于形式的進一步強調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勢必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結合新準則通過列舉實質重于形式在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和體現,探討其在實務中的職業判斷。

關鍵詞:實質重于形式;實務;確認

在會計實務中,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并不總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在做出職業判斷時,要想使會計信息反映其所應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務必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來進行判斷,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在此,筆者列舉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一、資產的認定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應為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顧名思義,“擁有”是一種法律上的所有權,而“控制”則是反映該種資源的經濟實質。例如,根據該定義在做出職業判斷時,會對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怎樣處理呢?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租賃行為,企業從外部租入固定資產,顯然不擁有所有權,而只有使用權,但這明顯是不符合“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含義。從分析中不難發現,由于其租賃期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而且租賃期結束時承租方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方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受益,所以從經濟實質來看,承租方能夠控制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實務中,應當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反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

二、收入的確認

查看全文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

摘要: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進一步強調了實質重于形式這一原則的重要性。新準則對實質重于形式的進一步強調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勢必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結合新準則通過列舉實質重于形式在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和體現,探討其在實務中的職業判斷。

關鍵詞:實質重于形式;實務;確認

在會計實務中,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并不總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在做出職業判斷時,要想使會計信息反映其所應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務必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來進行判斷,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在此,筆者列舉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一、資產的認定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應為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顧名思義,“擁有”是一種法律上的所有權,而“控制”則是反映該種資源的經濟實質。例如,根據該定義在做出職業判斷時,會對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怎樣處理呢?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租賃行為,企業從外部租入固定資產,顯然不擁有所有權,而只有使用權,但這明顯是不符合“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含義。從分析中不難發現,由于其租賃期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而且租賃期結束時承租方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方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受益,所以從經濟實質來看,承租方能夠控制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實務中,應當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反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

二、收入的確認

查看全文

現代企業會計職業判斷探討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大大提高,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對象日趨復雜。企業會計制度的頒布實施,增大了會計處理的選擇空間,在許多方面,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職業判斷以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為企業投資者和經營者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本文在分析了我國會計職業判斷的內涵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闡述了如何提高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以強化會計職能的全面發揮,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影響因素;對策;財稅分離

一、會計職業判斷概述

會計職業判斷就是會計人員在現有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過程中,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的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恰當的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即對企業應采用什么樣的會計政策進行判斷與選擇。它是會計人員的專業學識、工作經驗、對某種特殊環境的認識能力和道德水準的綜合反映,也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會計法律、法規對某一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都有多種備選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這就為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和選擇空間,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也愈加顯現出其必要性。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具體體現

運用和提高會計職業判斷的能力,首先應該對于會計職業判斷在制度和準則中的體現有所認識,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涉及到方方面面,下面重點對其在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某些體現加以分析。(一)會計核算原則方面會計核算原則是會計假設基礎上對會計核算工作所作的一般規定,是會計核算工作中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意義的規范和標準。因為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在會計實務中對某一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揭示時需要在多個會計原則之間作出選擇,所以其涉及到的具體環節仍需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查看全文

會計職業判斷與企業財務論文

摘要:本文從契約理論角度探討了會計準則制定導向與會計職業判斷的相機選擇問題,并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個案定量分析了新準則實施后會計職業判斷對企業財務的影響。數據分析表明,新準則實施之后,我國會計職業判斷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著企業為了操縱利潤而進行惡意判斷的情況。本文指出,會計職業判斷應該建立在客觀依據的基礎上,建立在由企業各方面的負責人出具的證明材料上。企業的會計人員不能、也不可能包辦代替企業其他部門和人員的職業判斷,而應該充分依據其他部門和專業人員的判斷,作為會計職業判斷的證明和憑據。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獨立審計;客觀依據

一般來說,在人們的印象里,準則與職業判斷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①的《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研究報告認為,準則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職業判斷而已。準則與判斷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判斷程序早已存在于會計實務中,從會計準則建立之日起,對準則的運用就離不開會計判斷;而職業判斷又是在仔細斟酌會計準則的情形下作出的,對準則和職業判斷之間關系的理解是理解準則作用的核心(加拿大準則制定特別委員會報告,1980)。無論是原則導向還是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它的執行都離不開判斷程序。“規則導向”會計準則直接規定了幾種備選方案,企業對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可在幾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其一;“原則導向”會計準則因為缺少一一對應的詳細會計規則,不但需要更多和更高水平的會計職業判斷,同時還需要更高水準的會計監督。會計準則制定的導向不可避免地為會計職業判斷留下了彈性空間。

一、會計準則制定導向與會計職業判斷的關系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我國,會計職業判斷還是一個新名詞。目前,無論是在會計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未給予會計職業判斷以應有的重視,會計職業判斷的總體水平較低。對其認識往往局限于會計人員在日常業務處理中對會計要素所進行的會計確認和計量方面的選擇,即會計人員依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來確定會計事項的入賬時間及入賬金額,并且決定其應該采用的會計政策和處理方法。這已經成為我國會計人員所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因為《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的規定給會計要素的處理政策與方法留下了可供選擇的空間,如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政策;存貨收發存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和凈殘值率決定;合并形式的選擇等等。不同的選擇,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結果在不同的時期會對企業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然而,這僅僅是對會計職業判斷的狹義層面上的認識,廣義的會計職業判斷還應該包括人們(我國當前是通過政府部門)對會計規范的選擇,這恰恰是更高層面上的會計職業判斷。顯而易見,如果沒有一個會計規范的正確選擇,絕不可能會有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所以,會計職業判斷首先應該是對會計準則和制度內容的選擇(于長春,2004)。

由于今后我國不再制定企業會計制度,僅制定會計準則,而會計制度是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由各個企業單位聯系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并經本單位權利機構批準執行的會計核算規章,所以筆者認為,制定會計制度也是一種會計政策的選擇,也需要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我國的會計規范主要包括會計準則體系,還包括現階段同時并存的會計制度以及各種暫行規定。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對審計職業判斷思考

一、引言

代表李希貴校長認為將來20年6成職業將會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而消失,這就引起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再一次思索。人工智能是一種新的科學技術,是用來模仿和擴大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是運用系統的研討和發展。那么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對審計職業判斷產生什么影響呢,它是否能夠實現審計中的職業判斷,并且取代審計職業呢?這都有待于討論,因此本文將從這幾方面思考人工智能對審計的影響,這對現有的研究將是很好的補充。

二、審計職業判斷的內涵、特征、方法

審計職業判斷是以審計實踐和理性認知為基礎,依照相關標準實現審計目標的過程。特別是在具體的運營項目中,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可循,只能依附我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做出判斷。審計人員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審核,在此過程中做出重要的決策,從審計計劃的制定,確定審計重點,設計與樣本的選擇,抽樣結果的評價,選取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及判斷審計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并通過對證據的審核結論形成的綜合采集,他們都需要運用審計職業判斷。審計職業判斷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觀性。主觀判斷是審計人員通過審核相關的審計證據,參照行業集體經驗的主觀判斷和經驗,而不僅僅是對這一數據的判斷。二是全面性。審計的全面性是一個復雜的識別過程。在這項活動中,審計人員應不斷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然后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更正作出判斷。綜合運用知識和審計人員的許多能力,包括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職業判斷和敏銳的目光來進行審計職業判斷,否則會影響審計意見的準確性。三是經驗性。專業的審計職業判斷需要豐富的職業經驗,如果積累的經驗少了,審計職業判斷的質量也會變得不好。四是風險性。審計職業判斷人員的素質和收集到的審計信息都會引起審計職業判斷產生誤差,導致給出的審計結論錯誤,形成審計風險。五是可驗證性。如果審計職業判斷不具有可驗證性,那么審計判斷結果就沒有說服力,也無法評判審計人員的審計質量了。六是均衡性。審計職業判斷就是一個信息不完全對稱的博弈過程,最終達到一定的均衡。七是受制約性。審計職業判斷受審計法規、法律的約束,也受審計人員自身素質、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的制約。審計職業判斷的方法沒有具體的操作指南,本文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十種:成竹在胸、身臨其境、換位思考、反證推定、追蹤溯源、邏輯推理、公式推導、實盤復驗、關聯關系、痕跡甄別。

三、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實現審計中的職業判斷

審計職業判斷運用于審計工作的每一個階段。從審計的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到報告階段都需要審計人員利用職業判斷作出選擇。人工智能可以充分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大量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幫助審計人員識別主要的風險領域,確定審計重點,提高審計效率,但這只是審計工作中最基礎的部分,審計工作中最關鍵的部分還是利用審計職業判斷形成審計意見,幫助管理層作出決策,這部分我認為人工智能還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不只是需要審計專業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需要審計人員在不斷地實踐中對審計經驗的積累,雖然人工智能可以對這些經驗進行學習模擬,但是它的前提還是需要審計人員把這些經驗事先輸入,所以人工智能的這個學習模擬過程還是建立在審計人員平時的實踐總結積累上的,人工智能只能實現學習的過程,而不能實現人腦的創造,因此人工智能要想取代審計中的職業判斷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查看全文

會計準則和職業判斷關系論文

會計作為一種信息管理系統,如實地反映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提供有利于決策的信息,越來越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隨著會計準則不斷改進,從而要求會計人員不斷提高職業判斷。本文對會計準則的改進與會計職業判斷的關系進行以下分析。

一、會計準則和職業判斷的關系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根據企業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會計準則和職業判斷相互依賴,交互影響,密不可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會計職業判斷有利會計準則實施

交易范圍的廣泛化和復雜化、客觀情況的千差萬別及復雜多變,不可能存在普遍適用且穩定不變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不進行職業判斷,這些準則就不能準確實施。財務報告尤其是當包含復雜或異常交易出現時,意見的差異就非常明顯。一般公認會計準則沒有明確規定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需要企業及獨立會計師在決策時作出相關判斷。判斷越合理充分,準則會被越好地使用,從而財務報告的結果更準確客觀,為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并使有限的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之,片面的判斷會歪曲經濟業務事項的實質,產生失真的會計信息,誤導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進而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

2.會計準則的制定導向對職業判斷有影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