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對審計職業判斷思考
時間:2022-07-19 08:58:33
導語:人工智能對審計職業判斷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代表李希貴校長認為將來20年6成職業將會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而消失,這就引起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再一次思索。人工智能是一種新的科學技術,是用來模仿和擴大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是運用系統的研討和發展。那么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對審計職業判斷產生什么影響呢,它是否能夠實現審計中的職業判斷,并且取代審計職業呢?這都有待于討論,因此本文將從這幾方面思考人工智能對審計的影響,這對現有的研究將是很好的補充。
二、審計職業判斷的內涵、特征、方法
審計職業判斷是以審計實踐和理性認知為基礎,依照相關標準實現審計目標的過程。特別是在具體的運營項目中,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可循,只能依附我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做出判斷。審計人員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審核,在此過程中做出重要的決策,從審計計劃的制定,確定審計重點,設計與樣本的選擇,抽樣結果的評價,選取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及判斷審計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并通過對證據的審核結論形成的綜合采集,他們都需要運用審計職業判斷。審計職業判斷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觀性。主觀判斷是審計人員通過審核相關的審計證據,參照行業集體經驗的主觀判斷和經驗,而不僅僅是對這一數據的判斷。二是全面性。審計的全面性是一個復雜的識別過程。在這項活動中,審計人員應不斷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然后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更正作出判斷。綜合運用知識和審計人員的許多能力,包括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職業判斷和敏銳的目光來進行審計職業判斷,否則會影響審計意見的準確性。三是經驗性。專業的審計職業判斷需要豐富的職業經驗,如果積累的經驗少了,審計職業判斷的質量也會變得不好。四是風險性。審計職業判斷人員的素質和收集到的審計信息都會引起審計職業判斷產生誤差,導致給出的審計結論錯誤,形成審計風險。五是可驗證性。如果審計職業判斷不具有可驗證性,那么審計判斷結果就沒有說服力,也無法評判審計人員的審計質量了。六是均衡性。審計職業判斷就是一個信息不完全對稱的博弈過程,最終達到一定的均衡。七是受制約性。審計職業判斷受審計法規、法律的約束,也受審計人員自身素質、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的制約。審計職業判斷的方法沒有具體的操作指南,本文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十種:成竹在胸、身臨其境、換位思考、反證推定、追蹤溯源、邏輯推理、公式推導、實盤復驗、關聯關系、痕跡甄別。
三、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實現審計中的職業判斷
審計職業判斷運用于審計工作的每一個階段。從審計的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到報告階段都需要審計人員利用職業判斷作出選擇。人工智能可以充分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大量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幫助審計人員識別主要的風險領域,確定審計重點,提高審計效率,但這只是審計工作中最基礎的部分,審計工作中最關鍵的部分還是利用審計職業判斷形成審計意見,幫助管理層作出決策,這部分我認為人工智能還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不只是需要審計專業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需要審計人員在不斷地實踐中對審計經驗的積累,雖然人工智能可以對這些經驗進行學習模擬,但是它的前提還是需要審計人員把這些經驗事先輸入,所以人工智能的這個學習模擬過程還是建立在審計人員平時的實踐總結積累上的,人工智能只能實現學習的過程,而不能實現人腦的創造,因此人工智能要想取代審計中的職業判斷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四、人工智能下對審計人員的建議
人工智能對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會造成一些巨大的改變,雖然人工智能目前還取代不了審計這個職業,但是科學技術在如此高速的發展,以后能否取代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審計人員應保持應有的危機感,在合理運用人工智能的同時,應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努力學習新的知識、技術,擴充自我,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審計很好的結合起來,提高審計效率,不斷積累審計經驗,提高審計能力,降低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應主動面對挑戰,迎難而上,努力克服困難,做新學科的帶頭人。
參考文獻
[1]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J].秦榮生.會計之友.2014.
[2]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審計的研究[J].張鳳元,皮雨鑫,劉美佳.財稅審計.2016.
[3]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審計中的職業判斷[J].俞志燁.審計廣角.2017.
[4]審計職業判斷、審計風險與審計責任[J].謝志華.審計研究.2000.
[5]淺析審計職業判斷[J].邱海輝.審計月刊.2006.
作者:陳鴦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
- 上一篇:高職德育困境與突圍
- 下一篇:集團企業內審質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