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教師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3:56: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教教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教教師

職教教師教學觀念分析論文

摘要職業學校有其特殊群體和環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學生素質各異、心態各異,給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職教教師有必要調整教學觀,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1職教教師教學觀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

1.1職教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認識與學生的個性發展

近年來,合作教學的興起為我們探求一種合理的師生關系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發展師生之間平等互利、互敬互愛的合作關系,是發展學生個性的良好基礎。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學是不成立的。師生之間的教學合作,是一種知識傳授與發展智能基礎上的關系。

首先,在知識傳授關系中師生應平等與民主,師生間相互尊重、信任。教師不以權威自居,更不應該以家長作風及其專橫態度強制學生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學生也不唯命是從,因為學生有權與教師平等地溝通思想,有權向自己的教師要求他們所希望所需要的東西,他們也有權對問題做出自己獨立的思考并對教科書提出批判性意見。教師對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可以多加引導,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并充分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長處,而不能對他們產生偏見或歧視。這一點從理論上講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發展上,學生應自主和獨立,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進行學習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現自己的創造才能;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獨立發展,不必強求全體學生一致,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實現自我發展。師生教學間的平等民主,為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師生關系的好壞關鍵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地維護和發展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對傳統教學體系下的教師來說,必須放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放棄教師權威的思想,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發展。

查看全文

職教教師教學觀念研究論文

摘要職業學校有其特殊群體和環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學生素質各異、心態各異,給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職教教師有必要調整教學觀,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1職教教師教學觀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

1.1職教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認識與學生的個性發展

近年來,合作教學的興起為我們探求一種合理的師生關系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發展師生之間平等互利、互敬互愛的合作關系,是發展學生個性的良好基礎。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學是不成立的。師生之間的教學合作,是一種知識傳授與發展智能基礎上的關系。

首先,在知識傳授關系中師生應平等與民主,師生間相互尊重、信任。教師不以權威自居,更不應該以家長作風及其專橫態度強制學生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學生也不唯命是從,因為學生有權與教師平等地溝通思想,有權向自己的教師要求他們所希望所需要的東西,他們也有權對問題做出自己獨立的思考并對教科書提出批判性意見。教師對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可以多加引導,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并充分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長處,而不能對他們產生偏見或歧視。這一點從理論上講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發展上,學生應自主和獨立,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進行學習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現自己的創造才能;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獨立發展,不必強求全體學生一致,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實現自我發展。師生教學間的平等民主,為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師生關系的好壞關鍵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地維護和發展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對傳統教學體系下的教師來說,必須放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放棄教師權威的思想,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發展。

查看全文

職教教師探索論文

1職業教師所須具備的職業素質

1.1熟悉一線,注重應用

有理論,會教學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個必要條件。但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學校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它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基礎理論適度夠用的前提下,著重于實際運用。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近半數的是實踐課,即使是理論教學其應用色彩也十分強烈。因而,熟悉一線,掌握并注重技術的應用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顯著特征。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是理論或技術的“應用型”教師。無論是教授技術基礎理論課還是教授技術專業理論課,著眼點都是“應用”。他們具有較強的將理論闡釋淺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較強的應用理論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1.2重職業道德,具有“關鍵能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無不重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品德風范感召學生。教師只有重視個人的師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生產、管理、經營一線上的崗位。他們所從事的崗位要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所謂“關鍵能力”是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關能力等非技術性的職業素質。“關鍵能力”是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由德國企業界提出來的,“企業界歡迎的是技能和關鍵能力兩方面都好的員工”。如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如何培養關鍵能力?這幾個方面是高等職業教育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這項教育內容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提出了相應要求,即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必須是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的群體。這個群體的高雅舉止、優良作風本身就是一種足以打動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巨大力量,使學生終身受益。

1.3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查看全文

職教教師對教學目的認識論文

摘要職業學校有其特殊群體和環境,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學生素質各異、心態各異,給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職教教師有必要調整教學觀,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

1職教教師教學觀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

1.1職教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認識與學生的個性發展

近年來,合作教學的興起為我們探求一種合理的師生關系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發展師生之間平等互利、互敬互愛的合作關系,是發展學生個性的良好基礎。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學是不成立的。師生之間的教學合作,是一種知識傳授與發展智能基礎上的關系。

首先,在知識傳授關系中師生應平等與民主,師生間相互尊重、信任。教師不以權威自居,更不應該以家長作風及其專橫態度強制學生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學生也不唯命是從,因為學生有權與教師平等地溝通思想,有權向自己的教師要求他們所希望所需要的東西,他們也有權對做出自己獨立的思考并對教科書提出批判性意見。教師對成績等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可以多加引導,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并充分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長處,而不能對他們產生偏見或歧視。這一點從上講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發展上,學生應自主和獨立,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進行學習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現自己的創造才能;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獨立發展,不必強求全體學生一致,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實現自我發展。師生教學間的平等民主,為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師生關系的好壞關鍵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地維護和發展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對傳統教學體系下的教師來說,必須放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放棄教師權威的思想,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發展。

查看全文

農村職教教師繼續教育質量提高對策分析論文

[摘要]農村職教教師繼續教育質量提高的對策主要有提高重視程度、完善管理機制、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繼續教育模式、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

[關鍵詞]農村職教教師;繼續教育;對策

既然農村職教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農村職教質量的提高,因此,加強農村職校教師繼續教育,提高師資隊伍的質量,就成為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

1、提高重視程度

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提出了《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貫徹關于“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精神,切實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完善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機制。這些政策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職教教師素質的重視。但是,對農村職教教師這一特殊群體沒有相應的、專門的政策保障其繼續教育的順利實現。因此,我國應在制定具體的立法及實施相關政策時突出農村職教教師的繼續教育問題,在福利待遇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

2、完善管理機制

查看全文

職教教師學習創先爭優心得體會

通過我校黨支部組織黨員的學習,感觸頗深。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深感責任重大,肩負的擔子更重,我們是培養人才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祖國的未來靠教育,而教育離不開教師,教師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我們的思想意識和言談舉止,對學生有著更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牢記了黨的宗旨,時刻不忘記黨員的義務和權利,提高黨性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各項政策。我的體會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要有責任意識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沒有優越的社會制度,沒有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發達的社會經濟,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只能是空談,個人的理想就無從實現,只有把個人的利益融入到集體和國家利益中,我們才能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可能,看一個人的價值的大小不是看他的社會地位有多高,也不是看他個人的存款有多少,更不是看從社會上索取了多少,而是看他為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只有貢獻大于索取的人,他的人生才會有意義。所以我們共產黨員特別是共產黨員教師要以大局為重,為了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不固步自封,我們的事業本身就是需要奉獻的行業,就要求我們更要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從事教育事業應該是我們的光榮,我們要熱愛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并為之而努力奮斗。

二、要有服務意識

在我國過去的年代,共產黨員被稱為“人民的公仆”,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現在也在提倡為民服務,為民排憂解難,然而社會上卻存在一些不正之風,因為現在經濟發達了,社會進步了,有些黨員和干部,卻經不住各方面的考驗,利用手中的權利和職位,為自己謀私利,腐敗現象屢禁不止,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應該看主流,相信我們的黨能改變現狀。同時作為個體,我們應該向先進人物學習,敢于出污泥而不染。具體到自己的工作,就應該正確定好位,為學生服務為老師服務,想老師之所想急老師之所急,成為老師的貼心人。

三、要有愛崗敬業意識

查看全文

高職教師終身教育機制研究

摘要:在育人對象、育人方法和育人標準出現巨大變化的新時代,如何把握我國高職教師終身教育機制的深刻內涵已經刻不容緩。新時代為高職教師終身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為此,我們提出要堅持工匠精神,緊緊銜接新時代高職教師終身教育的必要之途,培養創新意識,以蘊涵新時代高職教師終身教育的現實之鑰,樹立自立理念,落實新時代高職教師終身教育的可行之法。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教師;終身教育;工匠精神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改革與發展的新時期,職教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與專業職業實踐能力的提高既是應對新一輪挑戰的核心,同時也是教師培養及隊伍建設的重心,是職業教育繼續發展的關鍵。國外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在長期的職教教師培養中形成了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師終身教育體系,在這一體系中,職教教師的專業能力、教育能力、職業能力獲得了卓有成效的發展,這對我國職教教師教育具有很大的啟示。為了改變當前我國職教教師雙實踐能力缺乏的現狀,必須要從職教教師教育著手,加強職教教師終身教育中的實踐導向性。

1堅持工匠精神:新時代高職教師終身教育的必要性

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這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以及學生共同發力,其中的核心紐帶在于高職教師。而“中國制造2025”與“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國為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吹響的號角。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對喚醒、倡導、強化中國現代工匠精神尤為重要。其一,建構現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取向,回歸真善美。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使國家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觀念不同程度阻礙了“中國制造”由量變向質變提升的道路。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發揚中國古代工匠所追求的善美境界。善美境界是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追求,即所謂“盡善盡美”。其二,現代工匠應體現“通藝通道”“德藝兼求”之境界追求。從莊子“技進乎道”到魏源“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反映出古代工匠“通藝通道”之境界要求,彰顯由“藝”至“道”的通達。技藝雖可使匠人立足生存,但傳統中國匠人并未局限于單純的技藝,在中國傳統文化“經世致用”的背景之下,視技藝為謀生手段的狹隘觀念被突破。中國歷來用德才兼備來察人、用人,時至今日,“中國制造2025”所需要的也正是“德藝兼備”的現代工匠。其三,現代工匠應具備“守拙維新”“強勉而行”的職業精神。中國傳統儒學提倡“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是在新舊觀點和事物之間架起橋梁,是“守舊”與“創新”的辯證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拙”與“巧”也體現出對新時代我國高職教師終身教育機制的三大要義陳有玲(重慶城市職業學院)立與統一,“拙”絕不是不知變通的死板,而是對本心的堅守,對做事的執著。其四,現代工匠應培養“興利除害”的家國情懷。在手工業時代,掌握一種技藝固然可以使普通工匠獲得個人和家庭的利益,但才華卓絕的工匠往往擔負著家族、部落甚至國家的利益,這是道德境界的升華,也正是墨家所倡導的“興利除害”之精神。中國現代工匠也正需要“興利除害”“利國利民”的家國情懷,將個人的技藝融入到國家的大發展之中。

2樹立自立理念:新時代高職教師終身教育的可行性

查看全文

現代職教美育教育現狀與興盛途徑

摘要: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現代職教而言,倡導美育,重視美育,對于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其情操,樹立其遠大的人生理想,提高其審美鑒賞和審美創造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職業院校要在課內外、校內外形成一個立體網絡,以審美的方式倡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美育篇章。

關鍵詞:職教美育;職業院校;教師;學生

1職教美育令人不安的現狀

1.1學校重視不夠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2013年11月14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學校改進美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落實三中全會精神,2015年9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意見》明確指出“職業院校美育課程要強化藝術實踐,注重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院校要在開好與基礎教育相銜接的美育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索開好體現職業教育專業和學生特點的拓展課程。”盡管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但是,目前職教美育的開展情況,卻讓人感到有些“山重水復疑無路”和“門前冷落車馬稀”的不安:不少職業院校還沒有把美育提高到與德育、智育、體育并列的高度,一些職業院校還沒有把美育列入教學體系,等等。

1.2教師開展情況不樂觀

查看全文

校園文化下高職教師論文

一、校園文化職業性建設是職教教育發展的基本條件

1.物質文化職業環境建設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除了具備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職”的特征,融入更多的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人文素質等。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載體,以校園內的基礎設施為表現形式,比如建筑物、雕塑、廣場、路燈等。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廢棄的工業齒輪、淘汰下來的火車、飛機等重新粉刷作為校園的特色工業雕塑。利用遺棄的樹樁、陳舊的桌椅,通過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的創意再造,變成了新穎奇特的校園景觀。實現了學院的職業特色,充盈了校園的職業環境建設,豐富了校園文化的物質條件。

2.引入企業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征。職教教育應把校企結合制度和就業教育貫穿在三年的課堂文化中,這就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入企業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征。教育部制定的國培計劃,使大量的職業教師有機會深入到優秀的國家示范校和骨干校進行參觀,校園文化建設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為了突出職業教育特征,這些院校會把企業文化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和校園文化活動中來,同時選派相關專業教師下場掛職鍛煉,親身感受企業文化,并引進企業工程師和資深技術人員,開展各種技能大賽和技能活動,給校園文化帶來企業新氣象。

二、“三性”教育的不斷加強是職教教育良好發展的有力保障

職教教師不同于普教教師,還要具備職業性、技術性和師范性的特征,我們把它稱為“三性”教育。“職業性”是高職教育存在的基礎,也是其核心價值和優勢所在;“技術性”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培養具有綜合知識和高級技術技能的勞動者;“師范性”即是教師的教育專業性。高等職業教育以職業為導向,以具體的生產實踐活動為目標。在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健康的職業道德素養,解決他們的技術難題,培養出適應其工作崗位的良好道德素質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育是“職業性”和“技術性”相結合。通過職業培訓,教師們相互走出來、融進去,增強了教師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在和其它優秀院校溝通學習的同時,增強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新了教育理念,掌握新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增強了教師基本的“師范性”;通過培訓,完善教師培訓培養體系,注重教師的培養和發展;通過學術交流等途徑,提高其知識創新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專業帶頭人行業影響力。

三、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是高職教育未來發展方向

查看全文

高職非思政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研究

摘要:課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職非思政教師需要構建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教學體系,即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一體化。立足資源依賴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勝任力理論,對體系構建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關鍵詞:思政導向;培養培訓一體化;高職教師;思政教育教學能力

當前,高職院校正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對非思政教師提出諸多新要求。為提高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非思政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探索思政導向的高職非思政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體系構建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理論基礎

(一)資源依賴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認為,任何組織都是開放的系統,且不可能完全自產賴以生存的所有資源,只有與環境中的其他組織互相吸收、轉換資源才能生存與發展,并在與其他組織的互動中形成一定的資源關系網絡。各種組織都掌握著某些重要資源,組織之間不是單方面的資源服務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1]一方面,國家、社會、企業急需具有創新創業意識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希望高職院校能夠培養出這樣的人才,而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高職院校擁有一大批具有開展思政教育潛力的非思政教師及良好的育人環境,符合國家、社會、企業所需。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工作,需要提高非思政教師的思政教育教學能力,需要利用國家、社會、企業的豐富資源和環境,開展教育教學實踐、企業實踐、科技服務等形式多樣的教育。可以說,高職院校與國家、社會、企業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資源依賴關系。思政導向的高職非思政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體系即從資源依賴理論出發,嘗試聯合高職教育管理者、組織者、利益相關者等國家、社會、企業各類組織,集中并有效利用資源,開發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非思政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能力的教育體系。(二)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參加專業培養培訓的同時,加強自身學習,漸進持續地提升自我,最終成長為專業人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貫穿職業生涯的過程,既需要教師自身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因此,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長期性、階段性、生成性,需要內外因素都發揮相應作用。高職教育與國家、區域經濟發展聯系密切。隨著我國當前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新興產業的分工更加細膩,工作崗位標準更高更嚴格。要求教師終身學習,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保證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非思政教師思政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需要構建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師教育體系,即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一體化,這種教育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與落腳點就是教師專業發展。(三)勝任力理論。以美國學者麥克利蘭的冰山模型和R.博亞特茲的洋蔥模型為代表的勝任力理論是管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包括知識、技能、自我理念特征、特質、動機等職業能力核心因素,是影響職業能力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決定個體的技術技能水平與發揮效果。多數知識技能的掌握較為簡單,一般培訓就能達成,但自我理念特征、特質、動機等不易獲得,既需要長期教育,教育的效果也會因不同的個體特征而不同。教師勝任力是教師為完成教育教學目標需要具備的基本專業知識、技能、價值觀及人格特征等素養任力理論視角下充分考慮受教育(預備)教師的個性特征,針對性地制定可行教育方案,可望提高培養培訓成效。

二、構建思政導向的高職非思政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體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