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活動周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6 09:20: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教活動周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職教活動周總結

篇1

為持續推進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提升法治觀念,按照上級文件要求,結合本年度我鎮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活動的具體情況,現將我鎮的各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思想統一,領導重視,根據縣文件精神,鎮政府迅速成立領導小組并出臺了活動方案,把開展好本次“祖國在我心中  法律伴我成長”宣傳活動,作為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精心組織實施。

2、保證了成效。把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活動與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依法治校創建活動、聘任法治副校長、文明社區創建活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確保了宣傳聲勢,保證了實效。

3、協調配合得當。法治宣傳主管部門加強了指導,周密部署,教育行政部門接到通知均制定活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在落實法治宣傳等方面起了關健作用。

二、多措并舉,突出教育內容

在本次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周期間,全鎮上下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以部門為依托,以活動為載體,社會人人動員,學生個個參與,部門積極配合,各方齊抓共管,讓青少年在活動中每時每刻、每處每地都置身于教育的氛圍之中:

1、爭取黨委、政府重視,下發專門文件。

2、召開教育行政負責人專門會議,部署方案。

3、在木塘垸中學召開“祖國在我心中  法律伴我成長”青少年法治宣傳的動員會,在會上由學生代表宣讀倡議書,學校教導主任做總結匯報,最后,由學生自發在橫幅上簽名,以活躍的氛圍,切身體驗的宣傳方式將此次青少年法治宣傳周的活動推向,營造出了濃厚的活動氛圍。

4、在木塘垸中學,以班級為單位開主展“我身邊的法律故事”主題班會,就憲法的地位、憲法的重要作用、憲法的基本原則、憲法蘊含的重要精神、憲法規定的基本內容等,進行了認真討論,交流思想,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此次宣傳教育周活動的認識和感受。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青少年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意義十分重大。我們將以此宣傳周為活動契機,繼續深入扎實地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法治教育網絡,為切實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系統性和實效性,傳播法律知識和預防校園暴力的發生作出新的貢獻。

篇2

一、降低難度,嚴格要求是做好職教班工作的基本原則。

由于職教班學員各方面的素質都比較低,如果按普通學生那樣去要求他們,肯定會使班級工作受到影響。所以,要做好職教班工作就要把標準降低。但降低標準絕不意味著放松對他們的管理。而是讓"孩子們跳起來能摘到梨",從而對學員進行嚴格要求。所謂嚴格要求是指在降低標準的同時,對學員的學習、生活和娛樂等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的嚴格要求。只有這樣才使得班級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全面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無論是班會課、團活動還是其他文體活動時間,我都和學員們在一起活動,從個人現在的打算,談到自己將來的理想;從今天怎樣做學生,談到將來的人生。談話中我特別側重一點,那就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學員如何做人,培養他們的良好的道德品質,真正使學員自身素質和文化水平及專業技能等方面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有用人才。一年來,學員在校期間沒有發生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等嚴重違紀現象。雖然他們的品行還需進行規范,但比剛到職教班時有顯著提高,這一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2、培養學員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學員到職教班來最不感興趣的是文化課,最不愛上的也是文化課,經多方了解,結合本校實際,先后對職教班課程表進行三次修改,增加了活動課,減少了文化課,而且文化課以基礎知識為主、農村使用知識為主的原則,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有興趣,愛學了,在此過程中對學員提出嚴格的要求、嚴格訓練和培養,這是做好職教班工作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重視雙基,取消高難。在文化課的學習方面本著重視雙基取消高難的原則,這樣使學員既學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又不至于被那些枯燥乏味的東西搞得暈頭轉向。所以,畢業考試時全體學員的文化課均能及格,有的甚至還很優秀,達到了滿分。因此重視雙基,取消高難對職教班學員來說也算是最佳的選擇。

4、減少文化課,增加活動課,重視專業課。職教班的課程編排包括文化課、專業課和活動課三部分,適當減少文化課,增加活動課,有利于對職教班學員的管理,同時,通過活動課,師生一起活動,有說有笑,談笑風生,學員們也很開心,愿意堅持上學,有效的控制了輟學現象。自開學典禮至畢業典禮近一年時間,職教班無一人輟學。專業課是職教班的特色課,學校特別重視,由富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三位教師擔任此項工作,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錄,親自實踐,掌握了所學的養豬、養雞、養花、種植蔬菜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為將來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把握尺度,嚴格要求是做好職教班工作的有效手段。

要想把職教班的工作做好,合理的把握尺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嚴格要求是非常關鍵的。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里所說的規矩與我所提到的尺度是一致的。無論是"規矩"還是"尺度"都需要有人去操執和把握,只有正確的操執,合理的把握,才能達到"成方圓"之目的。下面就如何把握這個尺度談一談我的做法,不妥之處請指教。

1、嚴格貫徹班訓、班規,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天天出勤,節節上課,科科交作業,課上不說話。這雖然是很簡單的規定,但對職教班學員來說則是難以做到的。所以對學員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另一方面要根據學員實際,區別情況,分別對待,決不能一概而論,這就是我所說的把握尺度,嚴而有格。

2、本學期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學好文化課,上好活動課,練好專業課,真正成為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強壯的身體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術的實用型人才,為農村的經濟繁榮和建設服務,這是創辦職教班的唯一宗旨,也是最終目的。

3、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是做好職教班工作必備的品質。本學期我為自己警示做到"十心",即:思想教育要耐心、學員生活要關心、幫助后進要盡心、轉變差生有信心、課前準備要用心、上課講課要專心、批改輔導要細心、提高成績有決心、尊重學生自尊心、師生結成一條心。這樣做既找到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又使學生更加尊重教師,理解教師,信任教師,服從教師,最終實現師生同心協力,再創輝煌之目的。

4、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家訪。本學期我和白鳳瑞主任對職教班學員普遍進行了家訪,重點學員家訪達六次之多。為了切實做到控輟保學,我們在上學期末進行一次普遍的家訪,征求家長的意見,取得家長的支持,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如:去年寒假前收取一費時,兩周內只有一人交齊,通過四天的突擊家訪,一周后,全部交齊了一費。又如:頭塊地和池營兩村的學生曹會、曹利、辛鳳玲等六名學生有輟學念頭,幾天未到校上課,我和白主任及時進行多次家訪,頂風雪,冒嚴寒,驅車幾十里進行家訪,苦口婆心的向家長說明"普九"的重要意義,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先后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控制了流動,保住了輟學。

家訪是學校和社會取得聯系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家訪時我不輕易向家長介紹學員在校表現較差的一面,多向家長反映學員進步的一面。把學員的點滴進步看作是一個新起點,本著鼓勵學員,鞭策學員,以表為主以表為綱。這樣既維護了學員的自尊,也有助于學員的進步。當然學員確實有嚴重的缺點和錯誤時也不能放任自流,班主任要把握好這個尺度,真正做到嚴而有格。

三、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吸引學員堅持學習,是做好職教班工作行之有效的舉措。

職教班學員的學習興趣不高,勁頭不足。怎樣把學員留得住,學得好,不輟學是職教班工作的一大難題。本學期的具體措施是:

1、利用班會、團活動和各種活動課學習《詠曼中學一日行常規》,規范學員的品質和言行,為回到農村,建設家鄉奠定良好的行為基礎。

2、堅持召開主題班會,利用班會對學員進行遵守法紀、尊敬師長、尊老愛幼、團結互助、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等優良品質的教育和培養。

3、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經常召開班干部座談會,商討、研究班級工作,樹立班干部的威信,收到了良好效果。

篇3

長陽職教中心創新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培育德育文化,著力破解中職德育難題。

創新“四全”育人模式。一是全納理念育人。學校接納所有學生,每個學生享有尊重;學生接納同伴,理解、尊重老師,人人融入集體。通過“零輟學班級創建”等活動,教師變培養人為服務人,把學生的“缺點”當“特點”,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二是全員服務育人。學校人人都有德育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在科技體育藝術節和新生“職業素養·職教夏令營”等活動中,全體教師和學生同吃、同住、同活動。實施教師轉崗培訓三年規劃,從校領導到普通教師,全員輪訓一次,由專業的“單面手”變為學校的“全職通”,了解專業技能,提高育人技巧。三是全程跟蹤育人。從學生跨入校門的第一天起,教師便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伴隨其求學、就業全程。四是全面質量育人。創建“課前時事、案例引入、目標展示、討論交流、師生小結”五段式教學模式,學科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巧設德育滲透點。開設“德育大講堂”,開好“四會”,即主題班會、民主生活會、團員思想報告會、學分制總結會。

創設德育收視課程。圍繞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生涯指導等五大主題,在全校開設德育收視課程,即每天第一節晚自習,全校學生在教室里集體收看德育視頻節目。通過對“生活案例”(學生的校園生活、與學生相關的社會生活)的開發,實施“生活德育”;轉播“職來職往”、開發“校友風采”和“走進職場”等,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生涯指導;通過開發宣揚高尚文化、推介職場名人等激勵性內容和曝光丑惡現象、播放反面典型等警示性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德育收視課程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進行期中、期末綜合考核,納入學分體系,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學習周期內的德育綜合表現、德育收視課堂表現、德育收視筆記完成情況、參與德育收視課堂研討和德育實踐活動的情況等。

創建班級德育實踐周活動。班級德育實踐周活動的運作流程為“培訓(明確任務)—實踐(參與管理)—總結(反思得失)”,即當周開展德育實踐的班級先接受教導處和團委的培訓,然后由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德育實踐周活動。在德育實踐周活動中,旗手訓練組參加國旗班升旗訓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辦公文員組參與學校各處室的接待、收發、內務整理,接受待人處事教育;參觀導引組負責校門迎賓和客人參觀導引,接受校史校情教育;文明勸導組協助值日教師在各個值勤崗點分早中晚值班,檢查學生的佩證、著裝及儀容儀表,養成良好的規范意識;校園保潔組則負責校內公共區域的清潔衛生,培養學生的勞動、衛生觀念。班級德育實踐周活動場所由校內延伸到校外,如長陽開發區、清江畫廊、消防中隊、城市福利院等地,活動形式由定崗實踐拓展到參觀體驗、志愿者服務、文明勸導等。

篇4

關鍵詞:高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資源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3-0127-04

探究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可從最一般、最有普遍意義的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入手。在分析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和應用現狀,研究教學設計理論、課程開發理論和學習理論,深入實際了解高職教育理論和規律的基礎上,本文嘗試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的構建。該模式共包含九個模塊,即確定與分析資源建設目標、高職學習者分析、學習資源內容分析、資源環境分析、教學策略設計、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形成性評價、修改、總結性評價。前三個模塊,模式中將其置于一個橢圓形中,意指這三個模塊在實際的資源設計中常常不分彼此,交叉進行。

確定與分析資源建設目標

資源設計活動中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確定學習資源的建設目標。分析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目標,有助于在資源設計活動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開發合適的評估工具,進行資源應用結果的評估。1.確定資源建設目標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通過相關的績效分析不難發現,提升高職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的解決方法包括:提升高職校教育技術環境、加強高職校教師培訓,以及建設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等。一般說來,在教學設計領域,確定教學目標有四種基本的方法[1]:學科專家法、內容綱要法、行政命令法以及績效技術法。表1為確定資源建設目標的樣表。2.分析具體資源的教學目標加涅把學習結果分為五類[2]: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度。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活動中,對某一具體資源的目標進行分析,有助于精確地確定高職學習者通過該資源的學習能夠有什么具體的行為表現。表2為分析資源建設目標樣表。

高職學習者分析

資源設計中的學習者分析,主要是考慮與學習效果相關的學習者特征。通過文獻調研與實踐分析,筆者在下頁表3樣表具體的“學習者分析”步驟中提煉出了幾個有意義的因素。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的資源設計實踐活動中,這些因素不必全部包括進去,筆者只是提供了一種較為全面而有效的參考而已。該說明同樣適用于本文后面的其他樣表。

學習資源內容分析

具體資源的內容分析是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的關鍵步驟,之后的教學策略設計、媒體設計、平臺選擇、評價都要以此為依據進行。內容分析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學設計師更好地把握內容的定位和要求,在此階段不會也不要進行任何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3]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活動中,內容分析的目的在于幫助資源設計者更好地了解不熟悉的學習者(高職生)的學習內容,從而確保資源設計的質量。一般說來,確定學習內容有三種方法[4]:主題分析、程序分析和關鍵動因分析。具體來說,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可以這樣對某個具體資源建設的內容進行分析:通過主題分析,明確該資源的內容及組成要素的結構,分析的具體程度應視高職學習者在該領域的知識水平而靈活掌握;通過程序分析,明確高職學習者完成該資源的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步驟,以及步驟間轉換的線索;通過關鍵動因分析,獲取與高職教育資源相關的人際技能與態度。表4為資源內容分析樣表。

資源環境分析

資源環境分析包括兩部分:傳輸教學的環境和所學知識的應用環境,也就是學習環境與績效環境。高職生學習環境與績效環境的差異性,是資源設計者應該十分重視的設計制約因素。表5為環境分析樣表。下面著重考慮真實的社會作為資源設計的績效環境的若干特征:①績效環境對高職生的導向。這里要考慮的因素是真實的社會對高職生運用所學知識的組織支持,擴展一點說是社會對高職生的關心與重視程度。②績效環境與高職生所學新知識的關聯。這是分析高職生所學新知識在真實社會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以及是否存在哪方面的物理或環境限制。這一方面要求資源設計者多為高職生設計與真實社會相關的新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社會支持系統在高職生績效環境中的重要性。學習環境中一般考慮以下因素:①高職校教學環境的客觀情況。獲取高職校教學環境的客觀信息,目的是考察它對于數字化學習的適合程度,具體內容包括有多少間多媒體教室、是否已建成校園網、師機比、生機比等客觀信息。②高職校教學環境對真實社會的適應性。這里主要是考慮高職生在高職校獲取的知識,在真實社會中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兼容性。如果有差距,在高職校的教學環境中可以做哪些改變和調整,以增強知識的可遷移性。③高職校影響數字化學習的限制條件。筆者要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應該在進行策略設計和信息設計前考慮學習環境中的若干限制條件,如基礎設施、師資、資金、現有資源及應用狀況等。

資源的教學策略設計

關于教學策略的研究理論成果頗多,經過比較和甄別,筆者擬在研究時間較早、較具權威性的加涅的相關學術思想指導下進行這部分內容的分析。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以加涅的教學事件作為策略設計的起點,但是最終的學習資源策略設計應該盡最大可能兼顧到ARCS(吸引注意力,建立認知關聯,保持自信心,維持滿意感)模型的理念。上頁表6為教學策略設計樣表。

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

完成了教學策略設計之后,就可以進行學習信息的設計。關于學習信息設計,有多種不同的論述,這里援引王永鋒的觀點[4]:所謂信息設計就是將各種多媒體元素看作待加工的信息元素,思索在計算機界面中如何有效組織設計這些元素,以利于學習者有意義學習。一般來說,多媒體元素包括五大類: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5]是理查德•邁耶和其合作者結合認知心理學對人類信息加工的研究以及自己十多年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指導多媒體學習與多媒體學習材料設計的定律。在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可將理查德•邁耶的多媒體學習理論作為重要的設計參考因素。上頁表7為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樣表。

形成性評價

資源設計中引入形成性評價,可以從學習者那里收集到與教學材料的使用及教學效果有關的數據,從而資源可以在正式使用前修改得更能促進學習。形成性評價的步驟一般包括一對一評價、小組評價、現場試驗。[6]關于在每個步驟中具體需要考量哪些內容,筆者建議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的“形成性評價設計”的每個步驟中,將形成性評價之前的幾個教學設計步驟都作為考量內容,換句話說,將資源設計進行到現在所形成的“成果”都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內容。上頁表8為形成性評價設計樣表。

修改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修改教學。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這一步驟與上一步驟緊緊相連且緊密對應,是根據上一步驟獲得的信息來對每個考量因素做出相應的調整,修改教學樣表如上頁表9所示。

總結性評價

在資源設計活動中,總結性評價是收集數據和信息的過程,其目的是做出決策,確定是否繼續使用當前的學習資源。總結性評價的核心評價者一般不是教學(資源)設計者。總結性評價往往更需要不熟悉資源設計詳細過程的外部評價者,以便更公正客觀地看待資源的優點與缺點。

參考文獻:

[1][6]W.迪克,L.凱瑞,J.凱瑞.系統化教學設計(第六版)[M].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14.

[2]SusanElizabethCrichton,GailKopp編,汪瓊等修訂.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手冊[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

[3]GaryR.Morrison,StevenM.Ross,JerroldE.Kemp著,嚴玉萍譯.設計有效教學(第四版)(DesigningEffectiveInstruction,FourthEdition)[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85.

[4]王永鋒.基于認知的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篇5

認真貫徹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文化課教改指導思想和“三以一化”專業課改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學者型和學習型的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研訓目標

1、充分發揮職教中心校本教研對教師教學的支持作用——從解決問題到提升經驗。通過校本教研,及時回應和解決教師的教學問題,支持教師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從研究教學小現象,解決教學真問題入手,致力于使問題清晰明確、歸因全面準確、措施針對性強,并落實到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上。

2、充分發揮職教中心校本教研對教師職業的提升作用——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通過校本教研開展經常性的反思活動,增強教師的教研意識,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形成教師的反思習慣,使教師在反思中學會教學,學會學習,把工作過程變成研究過程,擺脫單憑自己有限經驗進行簡單重復教學的狀況,使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特征,使教師真正成為專業工作者。

3、充分發揮職教中心校本教研對學校文化的重建作用——從制度教研走向非制度教研。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促使教研從制度驅動走向教師的自覺追求,使教師能帶著研究意識去工作,自覺進行學習和反思,逐步在學校形成催人奮發、促人反思的文化氛圍和探究、合作、對話的文化。提高學校的競爭力,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扎實開展教研,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1、堅持學習,不斷更新觀念

(1)以自學為主,向專家學、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向同事學。

(2)積極組織廣大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學習培訓,為教師們搜集各類有關新課程改革和自主學習的資料。在各種活動中或在qq群共享里與大家分享。

2、抓好職教中心校本教研,強化教研組建設

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要結合專題研究,重點放在“教與學方式轉變”上,學習楊思中學的經驗,推廣“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重點抓好四個活動:

(1)、集體備課

每周主動參與學校教研組的“校本教研日”,使學校校本教研正常化。“校本教研日”可以是集體備課,重點是對教材的鉆研、教學的設計、重難點的剖析和實踐的反思等。也可以是綜合教研活動,重點是理論學習、課例觀摩、專題研討等

(2)、案例評析

案例評析式教研活動,是根據聽課過程中感覺教師哪一個教學環節或是片段處理的好,把它拿出來與教師們一起分析研究,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移。在教研時,先讓老師把自己是“如何設計的?為什么這樣設計?有什么效果?”說出來,然后全體教師進行評議

(3)、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式教研活動是將教研與科研有機融合的教研活動形式,適用于課程改革中提出的具有超前性的,或者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認識與實踐,要求任課教師人人有學科研究專題,強化教科研意識,培養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重點是對語文組的“語言交際”、數學組的“學案導學”、英語組的“關于課堂教學的評價”、專業教研組“項目教學”等圍繞課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收集齊各種資料,完成課題資料的整理。特別是語文組要做好結題的準備工作

(4)、教學反思

在保證認真完成每堂課的課后小節的基礎上,還要要求教師將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事、教育教學片段,通過案例的形式撰寫出來,并和全組老師一起分享。同時教研組總結教研活動開展過程的得失,寫出教研活動的報告。

3、通過各層次的聽評課活動,給青年教師提供展現自己能力的舞臺。同時利用一切有利條件,邀請常州市職教教研員來校聽課、評課,教師在教研組內部互議互評,以召開學生座談會、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情況,分析、總結經驗,大膽推薦各科優秀青年教師承擔“示范課”。

4、充分發揮校內名師資源優勢,開展“名師引路”活動。每月安排一節由校內名師、骨干教師承擔的“示范課”或“研討課”,讓青年教師、部分業務尚待提高的教師有機會領略校內名師、骨干教師的風采,以達到培養學校教師骨干的目的。

(二)、對教師進行參與式培訓,提高教師的新課改的執行能力。

1、通過“獨立鉆研教材—集體備課—說課—上課—個人課后反思—集體評課”的形式,對教師進行參與式培訓,提高教師依據課程目標執教現有教材的能力。

2、積極推進小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申報—現狀的調查分析—資料的收集整理—構建新的模式—階段性成果的展示”一系列的實踐,對教師進行參與式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3、在專業課教學研究中貫徹“行為導向教學法”,職業情境教學等,

挖專業課程資源,強化學生技能;引導教師從重傳授知識向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轉化。

篇6

關鍵詞:縣域中職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雙師型”教師是教師隊伍里面比較“特殊的一支隊伍”,是教師專業素質和行業專業素質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有一定的途徑,要按照縣域中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和特點,創造更多優良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筆者認為縣域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的教師培養應以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專業理論素質和專業實踐素質為目標,把教師自主發展與學校教學需求相結合按照“教育科研、生產科研、校本課程開發”等基本模式進行培養。

一、教育科研培養模式

在“雙師型”教師培養過程中開展教育科研將會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促使中職的教師更關注職業教育理論、專業學科理論,為自身成為“雙師型”教師打下良好理論基礎。

(一)開設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培訓班

舉辦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培訓班,是一種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同樣也適用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按照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兼職教師和文化課教師各自不同的需要,有目的、有組織的設置專業技能練習、教育理論講座、編制教學計劃、班主任管理工作、常用的職業教育教學法等培訓內容達到“缺什么就補什么”的目標培訓。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的目的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研組要以“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理論與實操相促進”為中心,多形式開展教研活動。通過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公開教學課、技能比賽、總結討論和課題研究等教研活動,使教師提高理論水平積累更多教育經驗,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進而達到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目的。

1.開展“跟蹤式”的教研活動。傳、幫、帶是眾所周知的一條較有效的快速培養年輕教師的方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也適用此方法。這種類似“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方法,我們稱之為“跟蹤式的教研活動”。是指由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認真選擇好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都較豐富的專業學科教師擔任“師傅”,讓年輕教師或只有單方面教學經驗的教師以“學徒”的形式跟隨學習,并對“學徒”教師教育工作的過程進行觀察、討論研究與總結的過程。“學徒”教師跟隨“師傅”一段時間,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結合打下基礎后,再將這些“學徒”教師送出去綜合培訓學習一段時間,使他們系統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2.鼓勵教師參加教育實踐。教師的基本任務和工作是教學,通過理論教學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加固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在指導學生學習技能同時提高的自己的技術水平,即“教學相長”,從而達到培養“雙師型”的目的。一要鼓勵教師“一體化”教學。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能將常規的成熟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職業技術人才,而不是學術理論教育。目前縣域中職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一般分為理論課教學和實習課教學兩部分,專業課老師也涇渭分明地分為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構建實踐教育為特色的“一體化”教學可以打破這種傳統的課程設置和教師分類。教師“一體化”教學,可以更了解理論與實際操作之間的銜接,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實踐”反過來促進“理論”的學習。剔除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無用內容,節約理論課時并用于實踐教學,從而達到培養技術人才的職業教育目的。二要鼓勵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在大家心目中,班主任工作繁瑣、辛苦,是“出力不討好”的工作。筆者以為,班主任工作恰好是提高教師教育素質的最有較的途徑。專業課教師擔任班主任,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狀況、專業技能的掌握狀況,從而能更好地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提高自身教育才能。同時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作為班主任的專業教師還能滲透中職學生未來職業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現行業職業的特性,從而增強專業教師的組織能力,增長行業的新知識。

3.經常組織交流活動。交流是教師培養的良好渠道,通過交流取長補短,直接把別人的管理經驗、教學經驗轉化為自身的經驗,從而大大縮短了成為“雙師型”教師的時間。縣域中職的交流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校際交流。把一批敬業精神強、學術水平較高、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教師送到有關高職院校、科研部門參加在職或短期脫產進修,到相鄰的兄弟學校進行短期的互動式交流學習;二是校內交流。中職學校校內教師之間的交流,可采取相同及相鄰專業教師的同行交流、專職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兼職教師的實踐經驗之間交流、“落后”的專業教師向“先進”的“雙師型”教師“取經”式經驗交流等形式。

縣域中職學校應該立足于本校發展和學生發展,以本校各專業的理論教育、實踐教育為中心,以解決目前職業教育與行業實踐結合不緊密為導向,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科研,不斷提高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建設能力。

二、生產科研的培養途徑

中職學校的科研活動包含教育科研與生產科研,兩者都是中職教育重要的科研內容。通過教育科研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培養的具備教育素質與專業素質“雙師型”教師,有助于提高和優化中職教育水平和職業教育與實踐更加貼近。

(一)生產科研是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的好途徑

中職學校教育的生產科研工作是為生產服務的,是面向生產實際、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專任教師主動參與生產實踐,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推動生產發展。參加生產科研活動的教師,除能積累豐富的建設、管理、生產、服務的實踐經驗外,還能準確了解本專業與所教學科課程前沿知識和發展動態,把建設、管理、生a、服務中的新理論、新規范、新工藝、新技術等應用于教學過程,使專業課教學工作更具有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進而提高了專業教師專業知識。

(二)生產科研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好途徑

加強專業教師生產實踐技能是專業教師技能提高的最好途徑,也是職業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實踐性,中職教師的培養堅持實踐策略,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生產實踐中了解生產過程及工藝,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生產科研并解決問題,可以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意識和專業技能,做到“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提高”。在生產實踐中教師可以找到教育與生產的結合點,創造和創新生產知識與技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完善專業學科教學體系,進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中職學校通過鼓勵教師通過對外產品設計與開發、科技服務等形式到生產第一線開展生產科研,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市魴棖螅促進教師將學科知識轉化為生產技術能力,提高了教師科研水平,達到了培養“雙師型”教師素質的目的。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培養

校本課程是指在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導下,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需求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計劃,開設的校內獨立課程。縣域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故中職學校需根據學生的興趣、社會的需要和學校教學目標深化開發校本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能與特長,從而使其就業競爭力得到提高。教師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實現為社會提供實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提高中職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可自行編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材料或設計教學活動。中職學校教師通過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提高專業課教師教育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專業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一)校本課程開發提高了專業課教師的教育素質

中職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總結與反思教育經驗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努力鉆研教育理論、實施教育實踐、參與教育科研培養自身教育素質,能夠充分體現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需要用教育理論指導課程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編排、銜接,教學方法的選用,對教學效果的總結評價等教育實踐活動,在“開發中學習、成長”,從而提高了專業課教師的教育素質。

(二)校本課程開發提高了專業課教師的專業素質

中職學校的校本課程是按照職業勞動的需求把理論實踐與生產相結合對學科課程進行組織和編排,要求專業教師對具體的職業崗位需求進行系統的、細致的探索,把探索的結果作為中職教育課程設計的基礎,把課程內容、要求等與職業勞動的規律的邏輯選擇、組織客觀性、情感性的知識和活動對接起來。行業各單位生產方式、生產工藝的不同,對勞動人才要求也不同,通過職業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教育目標、對象、材料,運用教育與生產相結合靈活的教學方式,突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觀念、以提高專業技能為基本目標的教育理念,從而達到促進專業教師專業素質提高的目的。

中職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主要就是要把理論實踐與生產相結合,準確來說最主要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生產技能,培養社會生產需要的技術人才。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不斷成長,培養生產工程能手,對專業課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前我國縣域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發展縣域經濟所需的一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素養勞動者。縱觀我國的中職教育就會發現,阻礙中職教育提高質量的主要因素除了職業教育培養方向和目標不清楚以外,專業課老帥理論知識更新慢、脫離生產實踐、教育方法和方式不對等也是關鍵因素。筆者希望通過探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進而提高中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洛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職業時空,2005,(8).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 青年教師 發展途徑

跨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在前所未有的基礎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迎來了全民教育普及化的新時代,高等教育也逐步成為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真正迎來了全面發展的春天。作為高等教育分支的高職教育以其職業化、專業技能化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可,受到了眾多學子和用工單位的青睞,可以說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為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對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到高職教育的發展,首先要著眼于高職教師隊伍建設。是否有一支高素質的高職教師隊伍成為關系到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也是適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高職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數量不斷增加。高職青年教師來源較為單一,大多為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們工作有積極性、文化層次高,成為高職教師隊伍的生力軍,但由于其參與實踐的機會有限,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他們工作熱情高,急于攻破教學難題,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任務,缺少自主的專業學習方向;繁雜的日常工作和緊張的日程安排使其學術研討空間有限,教師間缺少交流、溝通價值的認識,彼此不能達成共識,無法形成整體全面的教學團隊,一定層面上阻礙了高職教育的正常發展,成為高職教育工作中的絆腳石。

針對高職青年教師隊伍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筆者經過研究、總結得出如下幾點培養途徑:

一、強化職業道德教育,轉變工作觀念

作為高職教育的培訓搖籃,首先,高職院校要經常組織青年教師尤其是新進教師學習職業教育思想,了解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探討職業教育思想的內涵;組織青年教師學習和理解職業教育政策,認識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明確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模式,從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入手,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次,培養青年教師科學的教育觀,轉變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把對學生終身教育發展負責的精神貫穿于教育的始終。第三,針對教與學的矛盾,努力做到教與學統一,教師的主要職責由“教”變“導”,變“多”講為“精”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讓”學為“要”學。

二、狠抓專業技能的培養

高職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由三方面構成: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職業知識,教師的職業知識首先應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知識;實踐性知識,即課堂情景及相關知識,屬于教師的專業技能;條件性知識,即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屬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職業不可替代的關鍵內容。有了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做基礎,作為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還應更多的注重實踐性知識的提高。

作為一名高職青年教師應全面掌握教育學科基本知識和理論,具備完整、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教學能力。不僅要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也要熟悉國內外本專業的先進技術理論,了解本專業的學術前沿動態;此外青年教師還應該能勝任本專業中的多門課程教學工作,帶好本專業的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論文撰寫等,成為教學工作多面手,真正的一專多能人才。

通過多年的教育工作,我們不難發現現代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已經不再局限于過去那種“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應是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上,具備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高職青年教師應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識和新觀念,分析新情況、新現象,解決新問題,不斷提高自己業務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

三、努力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高職教育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這一培養目標的關鍵是打造“應用型人才”,即對理論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時對實踐應用能力有較高要求,這需要較長時期科學、系統的培養。作為高職教育這樣一個新生的教育門類,對于教師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師,要求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即既能從事理論教育教學活動,又能從事行業、職業實踐活動,并能將行業職業知識及能力和態度融于教育教學過程中,這已成為高職青年教師必須適應的發展之路。

高職青年教師應通過不斷學習,樹立新的市場競爭理念,向“雙師型”教師過渡。因此,新進青年教師應根據專業實際情況度過1~2年的實習期,包括課堂教學實習和生產一線企業實習。課堂教學實習主要是向資深教師或學院樹立的模范“雙師型”教師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組織教學的方法。青年教師到企業或是生產一線實踐,一是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二是熟悉相關崗位職責,管理制度等;三是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四是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通過一定的實習,使其基本擁有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把行業職業知識及實踐能力融于教育教學過程的能力,再進行獨立執教。

四、反思應具備的理念

1.做一名終身學習者。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專門職業化人才,即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高職教育要面向未來,培養出的人才要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因此作為高職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更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行更新和優化,更新自己的專業化理論體系,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

2.注重自我總結。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在于不斷地總結和反思,從而得到經驗和教訓。時下,自我總結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的重要環節,它被看作是推動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核心動力。必要的自我總結可以推動高職青年教師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專業化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有利于青年教師及時改正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偏差,更好的發揮自身長處,完善自身的教學體系。

3.敢于打破常規,探索創新。一個民族的發展關鍵在于其開拓創新能力,墨守成規,終將被時代淘汰。作為高職教育一線的工作人員可以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大膽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比如改變過去以語言為中介的典型的學問知識傳授模式,把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實物演示、創新制作、情境式教學等帶進課堂,融入抽象的理論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

總之,高職教師職業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創造性勞動,高職青年教師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專業人員,就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探索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最終讓高職教育遍地開花,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的要求,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職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中職生;德育學分制;評價體系;模式

學分制在國外存在已久,我國對學分制的引入稍晚,因此其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完善的狀況,鑒于將其應用在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必須要做好對這一制度的構建工作,同時還要將其真正的應用到具體實踐過程中,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其應用效果的提高,以為中職學校德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一、德育學分制概述

對德育學分制的了解能夠為其應用過程提供基礎,同時也是每個德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總的來說,所謂的德育主要指的便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培養的過程需要在相關制度下進行,具有一定程度的嚴肅性,同時也是形成了一定體系的。在最初,將學分制應用到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當中是以綜合素質測評工作為基礎實現的,通過對學生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評價,學校要將其以學分的形式反映出來,以使其能夠更加清晰的體現出學生的種種素質及水準。這樣的評價標準有利于學生對自身形成清醒的認識,這對于其對道德的認知水平的提升及其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大力度構建德育學分制評價體系

對德育學分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對于中職學校德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職學生道德素質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具體構建過程主要需要從對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以及具體實施途徑兩方面入手進行分析。1.對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在對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為體現公平,保證評價結果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出學生的道德素質,可以將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分為基礎分與附加分兩個角度進行評價。首先,中職學校可以將德育的基礎分設置為100分,其中思想政治分以及道德品質分均占據其中百分之三十的比重,紀律分占據其中百分之四十的比重。其次,對于附加分來講,可以將其適當分配在社團活動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等方面除此之外,還要形成相應的處罰機制,以使學分制能夠更加完善。2.具體實施途徑學校可以成立以主管副校長、學生處、系部干事、班主任、學生干部等為主要構成的德育學分制測評實施小組。主管副校長任組長,主要從德育管理職責、資源分配、整改驗收等過程來保障德育質量水平;班主任、學生干部負責對照測評標準細則,實施完成本班學生的具體德育測評工作。

三、對道德要素的培養及構建

1.道德認知課堂教學作為德育的主陣地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形成既符合國家意志要求,又富有職教特色、利于學生成長的德育課程體系。職中在德育課教學上,將課程分為必須、選修兩類,必修課主要以2008年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方案為指導;選修課則指匯編校規校紀的《德育手冊》、第二法律講堂等。2.道德情感學校可以開展特定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以及猜謎語等活動,成績優秀的學生將會得到德育附加分值。手抄報比賽使學生表達了自己對美和人生的追求、猜謎語比賽等有利于大面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對于學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道德意志所代表的是一個學生心理發展的狀態,一旦這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學生很可能會出現厭學以及消極的現象。在對學生道德意志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完成,首先,中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去幫助農民進行糧食的收割等,這對于其堅定意志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其社會責任感。4.道德行為學校可以以值周生活動為平臺,以言行舉止塑造為重點,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值周生活動指某班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負責學校的接待引導、義務勞動、校園協理、學生管理等內容。值周生活動能夠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典型的經驗總結,同時也能夠發揮引導、實驗和示范的作用。5.道德信念高職學校可以開展以賞識教育為指導的“校園之星”評比活動——用放大鏡找優點,實施陽光育人,凡有過助人為樂、自立自強等突出表現的學生均可被評為“校園之星”,并獎勵一定的德育分。通過對校園之星經驗總結可以,該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代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四、對具體實踐的總結

1.德育測評體系更加完善德育學分制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德育方法的靈活新穎和德育關系的互動民主,注重實施科學化人性教育。實踐證明,德育學分制極大地提高了德育過程的系統效能,較好地解決了德育內容的計劃性、針對性、系統性不強等問題,促進了體系的完善。2.中職學生德育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德育學分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切實做到根據中職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為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充分的教育平臺。多年的德育實踐表明,加強學生對德育學分制的學習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中職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將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3.提高了德育隊伍的整體性通過對德育學分制的總結探討,推動了教育工作者發現教育教學與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的差距,提高了學校改進教育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自覺性。同時也為教師從不同角度介入德育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進而更好地促使他們圍繞德育目標發揮其聰明才智。由于德育過程的全員上陣,大家同心協力有力地拉動了各方面力量,形成了整體合力,為“全員德育”提供了有效載體。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中職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想要保證德育效果的提高,可以將學分制引入其中,實踐證明,學分制的應用對于德育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因此,中職學校必須通過對學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培養去促使其道德水平進一步改善,以學分制為基礎及鼓勵手段,使其道德水平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許振華.實行德育學分制和構建德育評價[J].職教論壇,200(68)

[2]范樹成.德育過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篇9

1、每周對食堂、小賣部作部定時的抽查,對出現的問題,我們也及時向相關負責人匯報,并作好記錄。

2、每周對教室、公共區進行抽查,還將抽查結果通報在黑板上。并將各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應班級,叫其改正。

3、攜同師范部和職教部,每月不定時的對校門及宣傳欄進行擦洗。

4、在4月下旬,我部還組織了“清潔校園志愿者活動”,此項活動全校學生都參加了。

5、5月19日,我部參加了我校食堂一年一次的“xxx師范20xx年伙管會”。

篇10

【關鍵詞】 軍事院校;文職教員團隊;高素質;培養措施

一、引言

文職教員是軍校教書育人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教員的思想素質、人格品質、理想信念和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著學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文職教員團隊,既是辦好軍事院校的基礎,也是直接關系到中國軍事院校的改革成敗。本文立足崗位,從軍政素質,培訓方式以及科研培養等三個方面,分析了部隊院校文職教員崗位需求,形成了適合軍校發展的高素質文職教員團隊的培養方案。

二、加強軍政素質建設

1、強化思想教育,不斷提高文職人員的軍政素質

軍隊院校的從嚴治校方針,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人才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目前軍校對待非現役文職人員有兩種觀點和傾向:一種是把文職人員當作社會人員,只要求他們完成工作任務,不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種是把文職人員當作聘用人員,不去做詳細的職業規劃和引導,使得文職人員缺乏“歸屬感”。

絕大多數文職人員,在應聘到軍隊院校工作前都接受過一定的政治教育,但是與軍隊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而且非現役文職人員的不穩定性與軍事教育的特殊性,對安全保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職人員正式上崗前,針對其身份的特殊性,應從各個軍隊院校的實際出發,還需要進行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學習范圍不僅包括軍隊條令條例、規章制度、黨的最新理論等,還應包括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保密知識軍隊特色的學習內容。通過政治理論學習,規范非現役文職人員的思想認識,加強他們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保密紀律和工作紀律,提高文職人員的軍政素質,使文職人員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較強的政治覺悟,更好地適應軍隊工作需要。

2、定期組織文職人員參加軍事訓練

根據文職人員管理規定,除平時在單位履行技術服務,事物管理崗位職責外,還應當根據需要參加軍事演習、軍事訓練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職責。定期組織文職人員進行軍事訓練,能夠培養文職人員頑強剛毅的思想作風和身體素質,增強文職人員在軍隊工作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創造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使得軍隊的應急保障機制全面到位。

三、拓寬在職培訓渠道

1、新教員培訓

為了讓文職人員盡快適應軍隊工作,在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前,應接受必要的崗前培訓。學校每年定期組織新教員培訓班,內容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行為規范和教學方法的學習與考核。除此之外,各學科還根據聘用崗位的不同按需施教,自行組織師資培訓。通過業務培訓,文職人員能夠了解到具體的工作內容、掌握工作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更快融入工作環境、進入工作狀態。

2、“導師制”培訓

為了讓文職人員盡快適應軍地差異,在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后,業務培訓仍不能放松。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文職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基礎,還要有突出的工作能力。各學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派資深教員對文職人員通過一對一結對培養的形式進行輔導、幫帶,快速促進文職教員專業發展。在教學活動中以老帶新,安排不同層次文職人員講公開課,加強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調控能力,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能力和教學改革創新能力五個方面的交流與培養,提升各層次文職人員的教學能力。

3、校外課程進修

專業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僅促進了文職人員的可持續發展性,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既滿足了個體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文職人員隊伍的整體質量,增強軍隊院校文職人員崗位的吸引力。組織教員在相關院校、部隊和地方進行培訓,使教員知識更新,緊跟時代。鼓勵文職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專業培訓、學術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同時,軍隊院校也應該為文職人員創造機會開辟綠色通道去提升學歷、繼續深造,滿足不同層次和水平教員的需要。

4、專業融合

加強非現役文職教員的專業融合,使之與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要求相適應,培養了解專業,服務專業的文職教員。通過赴部隊調研、參觀見學、代職鍛煉,拓寬眼界,提高教員的實踐教學能力,深入了解部隊與專業需求,安排文職人員到裝備生產廠家、科研院所進行技能培訓、跟班學習、裝備維修理論培訓等。

四、創新的科研能力

1、注重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提高科研能力

文職人員具有較高的學歷水平,但大都畢業于地方非軍事專業,要提升軍隊院校任職水平,處理掌握本專業知識以外,還要具備相應的軍事學科的專業知識。實踐是文職人員提高科研能力的主渠道。要注重在教學工作中觀察、分析、思考,學會科研選題。在大量的教學工作實踐中,要善于在不斷的探索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尋找規律,發現新知。要從實際出發選擇課題,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將其上升到理性認識水平,逐步形成科研論文與成果。

2、建立激勵機制,增強科研積極性

要注重營造科研氛圍,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增強文職人員開展學術研究活動的積極性。配合學校的科研活動,建立內部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文職人員積極參加科研活動,多寫學術論文,多出科研成果。可以采取教學崗位輪換培訓,定期業務學習,以及組織學術交流等方法,督促文職人員思考鉆研,不斷提高其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教學改革,教材編寫以及論文撰寫,以科研帶教學,促進教員科研水平同步提高。

五、總結

非現役文職人員在軍校工作為軍隊服務,這是我軍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如何使得非現役文職人員能夠盡快的適應軍校的工作,更好的服務部隊、融入部隊,還有很多的課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結合我國的現有國情,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更加有利于軍隊院校的發展。大力培養一支強軍政,精教學,協作好,有創新的高素質非現役文職人員團隊,是加強軍隊院校的現代化建設,體現我軍人才戰略工程的首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輝.淺議創新教育對高校教員素質的基本要求[J].教育探索,2009.4.

[2] 張千.加強軍校學員軍事素質培養研究[J].華人時刊,2013.9.

[3] 路璐.軍隊院校非現役文職人員的管理機制研究與實踐.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