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障礙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09:25: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習障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習障礙

英語學習障礙的影響因素

【摘要】由于非母語的性質,我國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英語學習障礙的問題,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本文總結國內外影響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因素,為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學習障礙;英語學習障礙;英語學習

兒童學習障礙已經成為社會、家庭普遍關注的問題,據統計我國有10%的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主要表現在閱讀障礙、數學學習障礙、英語閱讀障礙等各個方面[1]。而由于我國并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使我國兒童英語學習障礙者越來越多。深入研究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障礙,分析目前我國小學教學中哪些方面會影響到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僅為促進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科學建議,而且為日后開展小學生英語學習相關研究和實踐項目提供科學參考。本文總結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相關影響因素。

1.小學生英語學習困難影響因素

英語學習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習任務之一。小學生的記憶力、好奇心很強,起初對英語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在英語學習上遇到或多或少的障礙。大量研究證實動機會直接影響個體的焦慮水平、自我效能感、自信以及個體所能取得的第二語言學習成就,因為動機與堅持性關系密切,與語言理解相關密切,也就是說個體學習語言的動機越強烈,其堅持學習的忍耐力就越強,他就越可能在語言學習上取得成績。而且,內部動機要比工具性動機對是否在外語學習取得成就的影響更大。Liu(2011)[2]通過對547名中國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越是焦慮的大學生其學習英語的動機越低,而這一研究結果得到Hao(2012)[3]等人的驗證。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成就動機與冒險性、堅持性和能力成顯著正相關,而與考試焦慮呈顯著負相關。與此同時,很多外語學習者都報告稱自己的學習動機更多是工具性的而不是內部自發的動機,也就是說很多學習者學習外語是為了獲得一門便于交流的語言工具以促進自己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處于內在的興趣。動機和外語學習焦慮都是影響外語學習成就表現的重要個體變量,Liu(2011)調查了中國三所大學980名大學生的外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動機以及英語學習表現,分析表明調查對象并沒有感覺到英語學習中存在焦慮,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更加中性;外語學習焦慮和外語學習動機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外語學習焦慮、外語學習動機與外語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相關。外語學習焦慮、內部動機、工具性動機、對消極評價的恐懼、對外國語言的文化的興趣等變量都可以有效預測外語學習成就。Condray(2012)[4]指出英語非母語的兒童在學習英語是由于環境、語法等不同往往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學習障礙。Casey(2012)[5]父母如果能夠營造一種講英語的家庭氛圍,則兒童遇到英語學習障礙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張殿玉(2005)[6]指出小學生之所以會產生英語學習障礙一是因為自我的內部學習動機不足,過多依賴外部獎勵或表揚,沒有培養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重視不足。再者教師在教授英語時方法不得當。而劉美華(2009)[7]則應為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原因有三大方面:畏懼心理,書寫障礙,缺乏關注。尤其是在農村兒童中,兒童家長不能夠正確引導,教師也不能及時提供有效幫助,兒童本身缺乏主動性,導致很多兒童出現英語學習障礙。昝淑華(2006)[8]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也發現學習策略不當,情感態度不足,認知方式有誤,學習環境氛圍不夠以及教師教學水平等都是影響兒童英語學習出線障礙的主要原因。

2.改進方法

查看全文

各種類型學習障礙兒童特征

往往有這樣一些兒童,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也較為聰明,招人喜歡,可是,他們學習不認真,閱讀技能低下,作業拖拉,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他們學習“似乎不努力”,但并非態度不端正;他們不笨,但智力發展表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這些兒童可能患有學習障礙(learningdisability),學習障礙對學習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且各種類型的學習障礙的發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閱讀障礙的發生率在5~10%之間,兒童注意缺陷發生率在3~5%之間,書寫障礙的發生率在9.7%左右,寫作障礙、數學學習障礙等發生率也不低。本文將分析各種類型學習障礙兒童的特點,并為針對性的診斷干預提供支持。

一、學習障礙的界定

學習障礙的定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淆,在英國,學習障礙兒童是指智力缺陷兒童,國內也有研究者將所有學習困難、成績落后兒童統稱為學習障礙兒童,實際上,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主流的觀點認為學習障礙兒童的智力并不存在明顯缺陷,但是在一些聽、說、讀、寫、算等基本認知加工過程上存在缺陷。Kirk在1968年美國“個體障礙教育法”(IDEA)中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特殊性的學習障礙這一概念是指在下列一種或多種基本的心理過程出現障礙:語言的理解或應用、表述和書寫。這一缺陷也可表現為聽、說、讀、寫、拼和數學計算及思維等方面。這一概念包括知覺障礙、腦傷、輕微腦功能失調、失讀癥和發展性的失語癥。但不包括主要由視、聽或運動能力障礙、智力落后及情緒障礙,環境的、文化的或經濟不利導致的學習問題。”這一定義區分了學習障礙與一般意義上的成績落后,規定了學習障礙本質是基本心理過程的缺陷造成的成績落后,以區別于因為不利的社會環境、家庭和其他身體殘疾導致的成績落后。但如何評估心理過程的落后?心理過程表現為哪些具體的評估指標?心理過程落后到什么程度即可被診斷為學習障礙?這些更為細致的問題,要求對學習障礙下一個精確的和可操作的定義。1976年,全美教育辦公室(USOE)給出的定義是:“如果兒童在下列之一或多個領域存在成績和智力的顯著的差異,如口語表達、書寫表達、聽理解或閱讀理解、基本閱讀技能、數學計算、數學推理或拼寫,就可認為其存在特異性的學習障礙。差異顯著是指在一個或幾個學習領域的成績低于參考其智力預期的成績的50%以下,前提是充分考慮了年齡和先前的教育經驗”。這是學習障礙差異診斷模型的基礎。1989年,美國國家學習障礙聯合會(NJCLD)對學習障礙的界定進一步具體明確:“學習障礙是一項專業術語,障礙者表現出在聽、說、讀、寫、推理和計算的能力的使用和獲得上的明顯困難,是個體內在性的,與中央神經系統失調有關,并且可能持續一生,學習障礙兒童也可能表現出自我調節、社會知覺及社會交往上的困難,但這些困難并不構成學習障礙。盡管學習障礙可能與其他情況伴隨發生,例如感覺缺陷、智力缺陷、嚴重的情感障礙,但學習障礙并非由此導致。”

可以說,盡管各種定義幾經演變,但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學習障礙兒童必須表現出智力與特定的行為及學業成就的不匹配;固有的內在神經系統問題引起的障礙使他們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適應學校學習,需要特殊的輔導;學習障礙主要不是由嚴重的智力落后、感官缺陷、情感或缺乏學習機會導致的,與環境沒有明顯的相關。

二、幾種主要的學習障礙類型

1.閱讀障礙(dyslexia)

查看全文

概念學習障礙分析論文

摘要:概念學習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通過分析概念學習的心理過程,闡述概念學習障礙的類型,構建概念教學的過程模型,并以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的教學設計作為過程模型操作的例證,提出實施概念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概念教學過程模型障礙策略

人們認識事物時,把事物的屬性及其相互關系,經分析、比較、綜合等作用,概括地、定型地代表一個物體、動作、性質、狀況等的抽象的共同觀念叫做概念。因此,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化學概念是反映物質在化學運動中的固有屬性的一種思維形式,它是化學知識的基本元素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掌握物質變化規律的基礎,也是深刻理解化學原理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化學概念學生容易學習,有些則非常難學,教師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進行不同的化學概念教學時,取得的效果相差甚遠。如“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學習,教師覺得難教、學生覺得非常難學。化學概念的建立應該具有一般的基本過程,我們試圖從化學概念的基本特征和建立概念的心理過程中尋找化學概念有效教學的策略,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化學概念,從而促進化學的有效學習。

1概念學習的特征

概念的學習過程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共同觀念”在人的大腦中從無到有的過程,因此,有必要全面認識概念及其建立的過程,即概念的特征和概念建立的心理過程。

查看全文

美國學習障礙特殊教育論文

1問題的提出

有學習障礙的青少年一般組織能力(GeneralOr-ganizationalSkills)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口頭及書面語言的處理加工上有障礙,有較低的自尊心與社交能力[4]。另外,有學習障礙的初中生要比健全學生更容易經歷學業失敗甚至退學。有報告指出,有學習障礙學生的輟學率在28%到56%之間[5]。因此,許多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不得不黯然離校,走向前途不測的成年生活[6]。他們的就業率極低,經濟收入差;他們自己對就業狀況滿意度也較低;與非殘疾的雇員相比,雇主經常認為他們對工作不太積極[7]。盡管近年來有學習障礙學生進入大學的人數在上升,但他們的入學率依然很低。例如,在Fairweather和Shaver(1991)的報告中,學習障礙學生中僅有17%的人進入到高等教育機構學習,而同齡正常兒童的入學率超過56%,學習障礙常常對他們的教育經歷產生不利的影響;他們的學業和職業發展需要常常受到誤解與阻礙[8]。因此,學習障礙學生的轉銜問題得到了美國政府、學校以及社區的廣泛關注,關于學習障礙學生的教育轉銜應運而生。

2轉銜計劃的定義及步驟

2.1轉銜計劃的定義

1997年美國《殘疾人教育法案》(IDEA)的修訂案認為,為殘疾兒童和殘疾青少年提供免費的、合適的公共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為他們的就業和獨立生活”做好預備。因此,它要求:為所有年滿14周歲的殘疾學生制定個人轉銜計劃,并將它作為個別化教育計劃(IEP)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為他們走向將來的社會生活做好準備。具體地說,就是對于每位年滿14周歲的殘疾學生(如果IEP團隊覺得合適的話,可以更早),學生IEP中的關于轉銜服務的需要應體現在學生學習的課程之中并且每年更新(例如,參加大學預修課程或者職業教育課程)。對于年滿16周歲的殘疾學生(如果IEP團隊覺得合適,可以更早),其轉銜服務還應包括對社會相關機構責任的規定以及如何建立必要的聯系[9]。在2004年,《殘疾人教育法案》進一步強調了轉銜計劃的要求,并對轉銜服務做出了新的規定:轉銜服務是為殘疾兒童開展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協調性活動,活動過程的重點是提高殘疾兒童的學業和功能(如社會適應)上的進步,以幫助他們順利地從學校生活過渡到學校后的社會活動,這些學校后的社會活動包括中學后教育、職業培訓、融合式就業(包括支持式就業)、成人繼續教育、成人服務、獨立生活和社區參與[10]。

2.2制定轉銜計劃的步驟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學習障礙成因及干預對策

摘要:在高中階段,通過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能力和價值觀念,同時可以使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激發。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歷史學科教學效率。文章立足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高中歷史學習障礙成因及實施教學干預對策。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學習障礙;成因;教學策略;干預

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這一定的問題,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存在著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接受和理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認真分析問題,找到有效干預的對策,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高中歷史學習障礙成因

(一)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缺少能力

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存在著一定的障礙,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的歷史知識基礎比較弱,學生學習能力不強。因為在大多數學校,歷史學科都是作為從屬學科,缺少重視,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歷史知識講授效率比較低。學生在初中學習歷史知識接觸比較多的就是歷史故事,但是對于一些專業名詞和歷史事件等缺少了解。這樣就會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學生沒有經過對于閱讀能力和歷史知識理解能力的鍛煉,導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特別是當接觸到一些文言文的歷史知識的時候,學生學習遇到的阻礙明顯增加,學習的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查看全文

成教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及對策

對于絕大多數的成人繼續教育的學生來說,高等數學的學習難度是所有科目中最大的,讓人望而生畏。數學的學習究其本質來說是由數學思維引導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猜想、推理、驗證等思維活動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然而,大部分成人教育的學生卻無法順利解決數學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們長時間脫離數學思維方式,另一方面,這些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本身就存在學習數學的障礙。以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專科學生為例,一方面,很多成人學生在小學或者中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就表現出對數學的厭惡情緒,認為數學是枯燥乏味的學科,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較差,以至于隨著知識難度系數的加大而越來越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即便是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很多時候表現出“聽得懂,做不來”的情況,有時候并不是因為題目太難而無法解決,而是學生的解題思路出現偏差,再加之本身基礎薄弱,就更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

一、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障礙的成因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是一個人把具有共同內在特征的事物聯系起來,賦予它們意義,并組織起來的結構。學習就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而知識的學習就是形成這種各學科有意義的知識結構,學生能通過提取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去構建新的知識。知識的結構形式是由人的編碼系統的編碼方式構成的,新舊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發生積極地相互作用和聯系,導致原有知識結構的不斷分化和重新組合,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然而這一思維過程在很多學生的頭腦中并不是一次性成功,據觀察和研究發現,成教學生數學學習的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學科的特點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集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精確性、想象力、創造力于一身的一門科學,它更傾向于理性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數學還具有觀察、想象、猜測、推理、反駁、驗證等探索性的特點。學習數學,不僅是對數學學科本身包含的知識點的熟記,更是對數學的意義、性質、思想、方法等數學本體的特點的探究。正是由于這種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數學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數學的學習往往是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層層遞進,一旦前面的思維出現障礙,后面的學習將寸步難行。

(二)學生的個人思維水平差異

查看全文

高一學生物理學習障礙及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存在的障礙,包括初高中物理知識內容難易程度與能力要求不同、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習慣與方法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方式不適應、學習心理不成熟,然后提出了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優化策略,包括搞好初高中知識內容的銜接,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鋪路架橋;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學習障礙

高一是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關鍵期,一些關鍵的物理知識、必備的能力、基本的觀念、科學的思維、良好的習慣和意志品質必須在高一階段逐步建立,否則學生后續物理學習將舉步維艱。分析高一學生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學習障礙,尋找有效的應對策略,是高一物理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存在的障礙

(一)初高中物理知識內容難易程度與能力要求不同。初中物理知識語言表述通俗易懂,課本上用文字描述的同時附帶大量的插圖,有助于學生建立直觀感受,便于學生閱讀。所描述的對象是單一物體、單一過程,最簡單的運動與受力,最簡單的生活現象,各章節知識聯系不緊密,知識綜合運用少。概念與規律通常通過簡單的生活現象或實驗歸納總結得出,感性直觀成分多,對數學的要求不高,學生學習初中物理普遍感到輕松。高中物理知識語言表述精煉、準確,簡潔的公式表達深刻的內涵,文字公式需要學生反復揣摩才能逐步理解[1]。研究對象通常是抽象化處理后的理想化模型,多物體、多過程,相對復雜的運動與多種不同性質力,知識向更深更廣方向發展,各章節知識聯系緊密,知識綜合性強。概念與規律的建立需經過較嚴密的實驗與邏輯推理,重視概念與規律的生成過程,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學能力要求高。初中到高中,知識由淺入深、直觀到抽象、定性到定量、單一到綜合,在高一學生面前立了一道坎,必然會引起一些學生物理學習障礙。(二)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習慣與方法不適應。進入高一以后,一些學生學習物理仍沿襲了初中的習慣。課堂上習慣聽教師講,忙于記筆記,思維與課堂經常不合拍。只滿足課堂45分鐘,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反思,知識似懂非懂。學生不重視概念和規律的生成過程,只重結果,對概念和規律只會死記硬背,不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內涵與外延,抽象、推理、概括、分析問題能力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而且學生不習慣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高中物理解決問題思想方法靈活多樣,許多學生重知識、輕方法。如高一常用的微元法、逆向思維法、等效替代法、整體法與隔離法、轉換研究對象法、守恒的思想、對稱的思想等,許多學生不注意用心領悟,解決具體的問題時通常意識不到,有力不從心之感。許多學生不習慣定期整理復習,尋找前后知識內在邏輯關系,形成知識結構體系,通常學習后面忘記前面,前面知識對后續知識的學習起到明顯的制約作用。學習方法不對路,導致許多學生學習高中物理時出現了一聽能懂、一問就懵、一做就錯、一考就怕的現象。(三)高中物理教學方式不適應。初中物理課堂中一節課通常解決一、兩個問題,課堂容量小,教師會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學生弄懂弄通,講練結合這種教學方式用得較多。初中物理教學通常采用直觀教學,抽象的邏輯推理較少,知識記憶的成分多,學生易于接受。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單獨指導的機會較多,學生物理成績提高較容易,作業與練習經常當堂完成,學生課后學習任務不重,普遍感到較為輕松。高中物理課堂容量較大,一節課需要解決多個問題,課堂上留給學生單獨練習的時間有限,普遍以講授法為主,教學節奏快,教師的板書量大,學生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高中物理教學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重視邏輯推理與思維訓練,課堂上經常出現一題多解,一題多變[2]。對具體問題,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具體求解而點到為止,把大量的任務留給學生課后歸納整理,學生的課業負擔相對較重,那些喜歡死記硬背與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難以適應。(四)學習心理不成熟。高一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期,心理介于兒童與成人之間,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生活經驗不足、知識面較窄、知識經驗與實際存在嚴重脫節現象。在課堂中經常鬧出這樣的笑話:田徑400米比賽中運動員是在同位置起跑的;超重即重力增大,失重即重力減小;同步衛星可以中國上空運行等。進入高中以后,學生的起點差不多,優勢不再明顯,競爭更加激烈,難免學習上有壓力,心理產生焦慮。高中物理是最容易拉開距離的學科,幾輪競爭之后,部分學生敗下陣來,信心嚴重不足,心態失衡,開始自我放棄。還有部分學生意志品質薄弱,學習上無恒心、無毅力,急功近利,不注重知識的積累,總想短時間內看到明顯的效果。在學習動機方面,對物理知識本身感興趣,想提升自己科學素養的學生不多,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升2019年9月學、就業、家長與教師,屬于被動學習型。高一由于沒有分文理科,部分學生雖然上物理課,但學習物理的動機不強烈。一些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不對路,付出努力無明顯成效,會進一步弱化學習物理的動機,對高中物理學習產生制約作用。

二、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優化策略

查看全文

藝體生大學英語學習障礙探析

一、障礙因素分析

1.藝體生的文化基礎。藝體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雖然在入學前,他們和其他專業的學生一樣接受了多年的英語教育,但他們的英語水平普遍較弱。這一點與他們平時的專業培訓占用過多的時間不無關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學里的藝體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為了能順利升學半道出山學習藝體,筆者曾在教學班級走訪過,一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是因為以自己的成績很難升入高校才進行藝術類的集訓的,而一旦他們決定要進行藝術培訓后,用在文化課上的學習時間必然會更少,這導致他們原本就弱的文化課每況愈下。有的高中為了便于管理和師資分配,更是把藝術體育類學生單獨分成一個班,這種班的文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學生經常因為培訓缺課,即便到堂也不用心聽講。這種功利性的升學背后潛藏著一個危機,那就是高校藝體生的文化課成績都比較差。2.情感因素。克拉申指出,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他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調節的過濾器,這個過濾器可以起到促進或阻礙語言輸入的作用。如果學習者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高,自信心強,焦慮感適度,“情感過濾”就弱,反之則強。在語言習得中,如果“情感過濾”過強,大腦中就會形成障礙,語言輸入就會遇到阻礙,無法進入語言習得機制。大學藝體生英語差,很大一部分學生排斥甚至討厭英語,即便有一小部分學生希望學好英語,也因為基礎等各方面原因跟不上。其二,就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而言,六成以上的藝體生不喜歡甚至憎惡英語課,有些甚至是初中時就已經放棄了英語學習,少部分對英藝體生大學英語學習障礙分析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葉連華語感興趣的學生也因為基礎差、語言基礎技能弱而產生過量的焦慮影響其英語學習。自信心是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情感因素。自信心強,自我感覺好,則進步快,反之進步慢。在筆者教學的藝體生中,絕大部分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無能為力,甚至早已經放棄了英語學習,反應課堂根本聽不懂,完全跟不上。沒有興趣,缺乏自信,導致他們在課堂上無所適從。其三,學習焦慮感。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焦慮情感。適度的焦慮能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語言學習者更是如此。藝體生的英語學習焦慮來自多方面,如個人基礎、同學、教師、教材、學校、家庭等等。他們害怕老師提問,不敢發言,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正確,害怕同學笑話、考試不過關、記單詞、做演講等,這些焦慮表征在藝體生中普遍存在,而根據克拉申的情感學說,焦慮感越強,情感屏障越大,語言輸入則越少。3.語言習得技能。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大綱》,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譯都需要在語言實踐中鍛煉而成,它們在學習中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藝體生普遍聽力較弱,在平時聽力訓練的時候表現出聽不懂,跟不上;聽不懂,不能習得正確的發音及表達,導致其口語表達不佳。詞匯量少,進而閱讀、寫作能力也很不足,這些障礙相互牽扯,導致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都提不上來。

二、應對策略

1.對應障礙因素中的第一條,就藝體生的基礎而言,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很多學校在大學英語改革上做出了多種嘗試,卻沒有關注藝體類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高校藝體生的大學英語課程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而實際上藝體生的特殊性、個體差異大等特點決定了他們更需要分類指導。在藝體生中實行分層教學,樹立不同的培養目標,引入合理的評價機制,有利于一部分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也有利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正視自己的英語水平,從基礎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英語學習的信心,有利于教師教學管理和課堂活動的展開。教材方面,不同等級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材,不能一鍋粥。以筆者所在的南京曉莊學院為例,從2014屆開始在藝體生中實施分層教學,分為基礎班和普通班,普通班選用《新世界大學英語》為教材,而基礎班在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選用《劍橋基礎英語》為教材,幫助學生進行基礎的詞匯語法等訓練,這樣有助于他們第二學期使用《新世界大學英語》。2.對應障礙因素第二條情感因素,情感的問題還需從情感入手。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過程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的教學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藝體生普遍個性強,思維活躍,敏感,自尊心強,教師要加強與他們的溝通,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與他們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和諧教育,即通過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證個性全面發展,使學習富有成效。和諧教育的內在、恒久的支柱在于建立學生學習的積極的“情感動力系統”。3.對應障礙因素第三條學習技能,藝體類大學英語教師應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創建課堂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中合作學習,研討學習,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表演,模仿秀,故事改編等活動,在學習共同體中強化學生的自主語言學習和輸出。教學內容方面可以多引入與藝體生專業相關的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英美經典歌曲、經典影片的介紹,體育健康知識、體育比賽介紹,中外文化、藝術概況等知識。

三、結束語

藝體生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觸摸的傷痛,它的解決需要師、生、校三方合力。作為藝體生本身來講,要積極克服自身的認知缺陷,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積極努力的學好英語。作為教師來講,應從多方面考慮藝體生的特殊性,摸索出一條適合藝體生的英語教學之路。而作為教學的后盾學校來講,在全方面支持藝體生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同時,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并創建出一套適合本校藝體生的教學平臺、教學模式。只有三方合力,才可能切實有效的提高藝體生的大學英語綜合能力。

查看全文

語文學習障礙分析論文

語文學習確實存在著不少障礙,盡管在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群體中其表現形式與程度或許差異很大,但據筆者個人的調查,主要存在著三個方面的障礙:一是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上的障礙;二是不懂得語文學習過程的特殊性——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三是對語文的認識模糊——心理上的障礙。試概述如下:

一、行為習慣上的障礙

能否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甚至也會影響到一生的事業與成就。語文學習的長期性、潛移默化性,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從小就養成的良好的聽說讀寫和廣泛涉獵的習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依靠家庭的熏陶和學校的培養。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某些欠缺,使得大多數學生都有未能在學習的行為習慣上養成良好的品格,這在語文學習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些不良的習慣品格嚴重滯礙著語文學習的質量,其主要表征是:

(一)輕視咬文嚼字。對似懂非懂的字詞輕易放過是比較普遍的壞習慣。學習外語尚且知道記單詞是關鍵,一旦到母語語文課上就把這個道理拋到九霄去了。其實,字詞的功底不扎實已經成了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理解中的最主要障礙。閱讀水平低下與不能真正品味出閱讀材料中的關鍵字句有很大關系。例如,學生常把“月光朦朧”寫成“月光méng@①lóng@②”;對“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與“后墻緊貼著崢嶸的山石”兩句中“崢嶸”的含義分辨不清;把“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中的“淋漓”與“酣暢淋漓”中的“淋漓”混為一談。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一個字一般就是一個形音義的統一體,注意對一個字進行觸類旁通式的辨認,往往能帶起一大串。可惜這個道理沒有引起多數學生的重視。他們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去積累字詞,對平常遇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字詞不去及時查閱工具書,認真深究,求得細致了解,久而久之在字詞這一環節上拉下的差距越來越大,從而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障礙。

(二)片面追求所謂理解,忽視朗讀、涵泳、背誦和記憶。語文學習的材料多為一些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優美的辭章,警策的名句,生動、雋永,充滿無限的審美情趣,常令人陶醉不已。古往今來大凡造詣深厚的文人名士無不飽讀詩書,博聞強志,有的甚至能背誦成篇的名著,至于辭采優美的詩詞就更是能出口成誦了。事實上,語文學習單純靠理解、思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涵泳、體悟、熟讀、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是讀與背可以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讀書切戒不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講的是讀與背是理解的基礎和途徑。可見,讀與背同語文學習的關系是何等的密切了。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掀起了一股所謂反對死記硬背之風,把語文學習中的上些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一掃殆盡,貽害極大。語文課上朗讀背誦的機會少了,詳盡細致的講解分析多了;學生朗讀背書的興致淡了,瑯瑯讀書的聲音消失了。早讀課上學生一心想著讀外語,甚至讀政治、歷史,至于背書那就更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了。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若不以扎實的記憶為基礎,很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況且“理解并非是一次完成的。語言這東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況下先吞進去,以后隨著語言吸收和積累的增多,隨著生活體驗的豐富,隨著知識面的擴大,通過不斷反芻,可以不斷加深理解。只有吞進去了,才可能化為自己的營養;一味地分析、研究而不吞進去,則永遠不能化為自己的營養。”不養成多讀多背的習慣,而能把語文學好的例子是不多見的。

(三)不作筆記,不勤寫作。讀與寫的關系極為密切,是語文學習的兩個支點。韓愈在談到怎樣做學問時說:“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口不絕吟”“手不停披”就是多讀多寫。大學問家們無不愛寫愛記。許多名著佳篇都誠是一張張卡片,一本本札記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學語文不光要寫作文,還要養成勤于寫筆記、札記、日記的習慣。閱讀時也要動筆圈點、批注。前人有不動筆則不讀書的好習慣,今天的許多學生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動筆寫的重要性,更沒有養成愛記愛寫的好習慣,能夠堅持寫日記,寫讀書札記,作讀書卡片的學生寥寥無幾。有些人甚至連兩周一次的作文也當成了負擔。他們總是樂于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所謂理解、分析,搞題海戰術訓練,這樣的學法豈能真正地提高語文水平?

查看全文

物理學習障礙分析論文

一、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障礙

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學中,為使學生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應先將有關概念作為預備知識總結歸納,如力的概念、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以掃除定律學習中的外圍障礙,再進行定律的實驗和理論討論。在安排學生練習時要注意題型和難度的控制。先練習水平面上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斜面問題;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兩個、三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入分析連接體問題。

二、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做好物理實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如在學習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時,拿一段直鐵絲,同學們很容易回答出,鐵絲的重心在這段鐵絲的正中間;再把這段鐵絲彎成一個圓環,用懸掛法測出圓環的重心在圓環的中心。通過這個實驗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物體的重心位置與形狀有關、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的結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