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21:42: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戲曲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戲曲藝術教育研究論文
中國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國的民族文化多彩紛呈,歷史悠久;不同地區的文化藝術形式與亦獨具風彩。然而,在眾多的文化種類中,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術代表的戲曲藝術更絢麗多姿。據統計,中國有戲曲劇種300余種。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劇目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種種觀念的影響,在一些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忽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曲知識的傳播和戲曲音樂的滲透。總書記多次號召振興京劇事業,這是發揮戲曲藝術教育功能,為提高民族素質服務的重要舉措。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發揮戲曲藝術教育優勢,陶冶學生情操,振奮民族精神,是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國的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中獨樹一幟,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并以唱、念、做、打的綜合性表演為基本形式的獨特藝術門類;是集中國各民族音樂、文化之大成,經無數藝術家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積累的結晶;它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具有頗為豐富的各種表演手段。戲曲文化的發展史也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過程。所以,提倡學校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戲曲藝術含有豐富生動的歷史知識,因此,對戲曲藝術的學習和欣賞,有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豐富,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出現了歌唱性樂曲教學的單一局面,課堂上常見的是中外名曲,我國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諸如戲曲、曲藝所見甚少。有些學生對西方音樂卓有興趣,對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較多,而對中國音樂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對我國戲曲藝術知之甚少。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徽班進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對千百年傳唱不衰的戲曲劇目與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對中國自己的戲劇創作大師象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田漢、夏衍等知之甚少;對古往今來著名的戲曲劇作《西廂記》、《竇娥冤》、《桃花扇》、《白蛇傳》、《紅燈記》、《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這種現狀與當前我國音樂素質教育極不吻合,要打破這一僵局,必須作出極大的努力。
實踐證明:藝術形式與藝術追求和思想意識與精神風貌密切相關。不同的形式與追求其結果不盡相同。時下,從中小學音樂教育找到與戲曲藝術結合的切入點異常重要。通過戲曲藝術教學,使更多學生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在這些遺產中戲曲則是獨具風貌的重要藝術形式。這里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有長久傳唱不衰的樂曲,還有傳播范圍極廣的民間傳說。這些必將激起中小學生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追求與興趣,激發他們的民族信心與自豪感。因此,為弘揚民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中小學生進行戲曲藝術教育是音樂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徑
民族舞蹈與戲曲藝術融合思索
舞劇《粉墨春秋》是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在成功打造藝術精品舞劇《一把酸棗》之后,承擔的又一項山西省重點文化項目。《粉墨春秋》取材于京劇泰斗級武生蓋叫天的口述史。因國家一級導演刑時苗被蓋叫天的故事所吸引,希望將這一經典形象搬上舞臺,便與黃豆豆再三拜訪香港著名編劇李碧華,而李碧華對舞蹈演員黃豆豆的舞蹈生涯也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于是寫出了小說《粉墨美猴》。舞劇《粉墨春秋》就是由小說《粉墨美猴》改編而來的。《粉墨春秋》自2011年11月1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以來,得到業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廣泛好評。筆者認為,除了優秀的劇本、強大的演員陣容、成熟的商業運作外,《粉墨春秋》將民族舞蹈與戲曲藝術相結合,展現出獨創的劇情結構、新穎的舞蹈語匯、具有戲曲特點的舞美設計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獨創的劇情結構
《粉墨春秋》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北國梨園戲班喜順班中三個武生之間發生的故事。該劇突破了舞劇以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為線索的情節模式和思維習慣,以同門學藝的三個武生(大師兄——長靠武生,藝名汪一霸;二師兄——短打武生,藝名“武潘安”;小師弟——撇子武生,名字叫黑豆)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演繹他們在愛恨情仇中的成長歷史。劇中,師傅嚴厲認真,眾弟子勤奮刻苦,但是生活和命運卻使他們經歷了世態炎涼、人生滄桑。原本一個天資不靈、條件不佳的小徒弟,能夠遵循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勤學苦練,發奮自強,最終成就了自己的戲劇人生。《粉墨春秋》在劇情的交待與處理上,正如著名舞蹈編導姜鋼所說:“所有的情節處理都很巧妙,沒有那么多的啞劇,沒有那么多的過渡,只用一個行為、一個調度就完成了情節的遞進,讓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1]”此劇通過三個梨園師兄弟的故事,歌頌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變革創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給廣大觀眾展示的不僅僅是藝術者的藝術生涯,更是一幅幅人生的生活畫卷,又如一部章回體小說,每一幕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是全劇的組成部分。舞蹈藝術由于受到肢體語言表達形式的局限,一般不易表達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粉墨春秋》在劇情方面的構思有著“寓戲與舞”的特點。大師兄和二師兄先后以不同的戲曲舞蹈片斷,展示著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人生的輝煌歷程,然后又以不同的遭遇出局,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境況在舞劇中得到巧妙的展現。本劇著力刻畫的是小師弟“撇子武生”:他在戲班經歷了離散的厄運之后,在燕兒的陪伴和鼓勵之下,最終走出人生和事業的低谷。他在家猴與野猴的嬉戲中,無意間發現戲劇武行另有作為的契機,勤奮苦練,反復琢磨,終于成就了“美猴王”的傳奇,在戲行里闖出一條生路。這充分體現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民族傳統理念。正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以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嚴謹而又多層次的結構成為喜劇芭蕾的頂峰之作,《寶石花》采用交響芭蕾的手法,讓舞蹈成為抒情、敘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粉墨春秋》也將以她獨特的戲劇構思與中國古典小說結構相結合的模式,獨領舞蹈藝術的風騷。
2新穎的舞蹈語匯
《粉墨春秋》突破了藝術門類之間的清規戒律,將戲曲表演藝術融入到民族舞蹈的語匯之中,創造了新穎的舞蹈語匯,有著“以舞化戲”的效果[2]。這樣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舞蹈編導的難度,加大了舞蹈演員表演的難度。全體演職人員知難而上,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表現得既不失原汁原味的特色,又體現出對戲曲藝術經典的全新詮釋。首先,對于戲劇情節的提煉與處理,使得舞劇增強了戲劇的戲份。例如,劇中大師兄表演的《挑滑車》不僅好看,也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黑豆”在表演中把車旗變成靠旗,在他的想象中要由達子變成一個高寵,或者由武行變成大角,這個形象反復幾次,形成鮮明的舞蹈語匯,把人物的追求形象化,充分體現了編導的苦心和智慧。又如,在二師兄表演的《殺四門》中,編導抓住“四門”這個概念,把舞蹈的抽象化運用在舞美的具象化處理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不僅顯現了舞者的身份,而且表達了二師兄面臨的走投無路的處境,為劇情的發展做了進一步的鋪墊,表現力極強[1]。其次,《粉墨春秋》把山西地方戲曲的元素和表演形式納入到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技巧之中,不僅使得中國的民族舞蹈增添了新的舞蹈語匯,而且有利于戲曲藝術的傳承和普及。舞劇把戲曲藝術中特有的“抖髯”、“水袖”、“蹺功”舞蹈化,拓展了民族舞蹈的表現境界,豐富了舞劇的表現內涵,增加了舞蹈的表演形式。例如,“抖髯舞”中的“抖髯”原本是戲曲中的髯口表演,一般由戲中戴長髯的人物由頭部顫抖帶動髯須顫抖,采取擺、點、甩的動作表達戲曲中人物的情感。《粉墨春秋》的編導把“抖髯”編排成群舞的形式,在中國民族舞蹈中是首次登臺亮相,觀眾眼中看到的“抖髯舞”舞得滿臺須生,在髯口的翻飛中,透出伶人的執著與頑強,極富沖擊力。“水袖舞”中的水袖,是中國京劇的特技之一,它通過演員在舞臺上運用水袖的修長、多變來表現人體形態和思想感情,夸張表達人物情緒時放大、延長的手勢。水袖的姿勢有數百種,例如抖袖、擲袖、拋袖、揮袖、拂袖等等。在《粉墨春秋》的“水袖舞”中,雖然舞蹈演員有著與戲曲演員一樣的扮相,但是舞蹈的“水袖舞”在服裝設計上卻有別于戲曲,其中做了許多改革探索。此外,男扮女伶表演的“蹺功”,是一門幾乎要絕跡的蒲劇功夫,也被融入到舞劇的舞蹈表演之中[3]。劇中六位在長條凳上表演“采蹺”的男旦,都穿著木制的類似三寸金蓮一樣的蹺鞋,再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婦女裹腳的生存狀態。這些創新技巧,不僅體現了民風習俗,而且使得舞劇增加了肢體語言的表達類型;不僅讓廣大觀眾欣賞到了功巧絕倫的戲曲絕技,還能使觀眾領略到民族舞蹈柔美動人、多姿多彩的一面。這充分體現出編創者強烈的創新意識,反映出他們對民族戲曲藝術自覺傳承的精神。
3體現戲曲特點的舞美設計
戲曲藝術教育分析論文
一、戲曲藝術教育對振奮民族精神起著重要作用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中國的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獨樹一幟,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且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藝術,是綜合各種藝術成分渾然一體的。唱、念、做、打是戲曲的突出特點,行腔轉調、發音吐字,都有一定規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經過專門的嚴格訓練,念白的韻白和口白均要有音樂性,武打要干凈利落、穩妥準確、輕捷靈便。其表現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嚴格,唱、念、做、打和音樂伴奏以及服裝、化妝、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國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經過無數藝術家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積累的結晶,是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戲曲文化的發展史體現了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發展過程。所以,高校藝術教育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藝術事業的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積極性。
目前高校大多數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搖滾樂等,有些對西方音樂也頗有興趣,然而對中國音樂卻提不起興趣特別是對我國戲曲藝術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進京”、“四大名旦”、“四大須生”是什么,對千百年傳唱不衰的戲曲劇目與代表人物、中國的戲劇創作大師缺乏了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在提高,越來越認識到了發達國家所重視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許多國家以立法或者國家計劃的形式把戲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規范化,而我國這種現狀與當前藝術教育的要求極不吻合,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下大力氣來抓。
戲曲走進高校藝術教育的課堂是藝術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通過戲曲藝術教育,使學生認識、掌握戲曲藝術的特點和規律,揚長避短,發揚光大,使更多學生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在這些遺產中,戲曲則是獨具風貌的重要藝術形式。要讓學生知道,這里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有長久傳唱不衰的唱段,還有傳播范圍極廣的民間傳說。這些必將激起學生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因此,為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高校學生進行戲曲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戲曲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徑
在高校藝術教育中開展戲曲教育,對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積極推廣素質教育,這既是為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解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需要的問題。與潛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養的音樂、美術相比,戲曲對人不但有類似的潛在影響還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音樂、美術的學習和訓練對非專業人士來說主要是提供一個基礎,使之將來能進行個體的單項藝術欣賞和藝術活動,而戲曲是綜合的藝術,是一種集服裝、化妝、表演、舞蹈、歌唱、武術、雜技、布景、道具等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經過嚴格訓練;甩發、拍須、抬袖、臺步等都有一定格規。高校學生通過學習戲曲藝術,可置身于戲曲藝術的熏陶之中,將使他們的藝術鑒賞力不斷提高。那些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學生帶入了優美的境界,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得以豐富和提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戲曲藝術統一性思索
戲曲藝術的統一性,是在漫長的過程中形成的,它不是哪個天才獨自發明出來的,基本是演員在舞臺上根據長期實踐積累的豐富經驗所逐漸形成的。戲曲藝術必須為統一性而斗爭的問題,一直到今天并沒有停止。
第一,是要把劇目整理成為具有統一主題思想、一條線貫穿到底的完整藝術,龐雜的東西都不要。但是這件事情不是坐在書房里可以辦成的,這是一個原則問題。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把戲曲搞得非常統一,讓這些藝術都能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為一個主題服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第二,戲曲把這么多藝術綜合在一起,它不是簡單的混合而是綜合。綜合是為了一個目的,要表現戲的主要思想,要創造性格統一的人物,而且要創造一種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相糾葛、矛盾。所以,戲曲叫綜合藝術。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若干困難,它綜合的那些藝術,各有各的個性,很不一樣,有最長于抒情的,有最能表現深刻內容、表現思想的。比如,戲曲里面的文學部分即唱詞,這是最具有思想上的鮮明性的,而音樂則比較長于抒情。這樣一類藝術,在表現內容方面的確有它的長處,但是另外一個極端則完全是技藝、武打。把這種東西和文學綜合在一起,談何容易!這樣做,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一定要求它統一于一個內容,這就是一個矛盾重重的復雜問題。
第三,戲曲是要表現內容表現人物的,那么所有的藝術到了戲曲中間來以后,就不能不把它放在其便于發揮所長的地方來運用。各種藝術在整個戲曲中間,有它一定的位置,有它一定的職能,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要把它的長處運用在戲里面,為整個戲的主題思想盡可能地盡應盡的責任。它的長處用得恰當,它就能夠對表現高度的思想性起一定的作用。比如京劇《三岔口》這個戲,它前面有故事,后面也有故事,中間有這么一段戲,這段戲話很少,這幾個人物,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觀眾是知道的,在這個地方去摸著、打著,它才能為表現人物的思想,發揮一定作用。第四,這些不同的藝術大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空間藝術,或者叫造型藝術,一類是非造型藝術。比如音樂它就不是造型藝術,是表現情緒的。音樂這類東西是時間藝術,你在一個大廳里奏交響樂可以,你在一間房子里把交響樂拿來放也可以,效果還是會出來的。當然,聲間大小,真實感也會有些程度地不同。
另外一類叫空間藝術,如舞臺美術、服裝等等。空間對于它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時間是無所謂的,這兩種藝術是相當不相同的,現在,要把它結合在一個藝術里面,如何使它統一起來?這兩種藝術綜合在一起的時候,不能使人有還是兩種藝術之感,這也是綜合藝術里面的一個問題,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有個關鍵問題必須弄明白———那就是應當懂得表演。
藝術有個特點,它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統一在一個風格里,這很為重要。這里又有一個關鍵應當弄清楚,就是節奏性。因此,為了求得風格上的統一,就必須把所有藝術的節奏感強調起來。第五,最后我想談一談,直到今天,戲曲的綜合工作并沒有停止,它還在不斷地加進新東西。
戲曲藝術統一性綜述
戲曲藝術的統一性,是在漫長的過程中形成的,它不是哪個天才獨自發明出來的,基本是演員在舞臺上根據長期實踐積累的豐富經驗所逐漸形成的。戲曲藝術必須為統一性而斗爭的問題,一直到今天并沒有停止。
第一,是要把劇目整理成為具有統一主題思想、一條線貫穿到底的完整藝術,龐雜的東西都不要。但是這件事情不是坐在書房里可以辦成的,這是一個原則問題。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把戲曲搞得非常統一,讓這些藝術都能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為一個主題服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第二,戲曲把這么多藝術綜合在一起,它不是簡單的混合而是綜合。綜合是為了一個目的,要表現戲的主要思想,要創造性格統一的人物,而且要創造一種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相糾葛、矛盾。所以,戲曲叫綜合藝術。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若干困難,它綜合的那些藝術,各有各的個性,很不一樣,有最長于抒情的,有最能表現深刻內容、表現思想的。比如,戲曲里面的文學部分即唱詞,這是最具有思想上的鮮明性的,而音樂則比較長于抒情。這樣一類藝術,在表現內容方面的確有它的長處,但是另外一個極端則完全是技藝、武打。把這種東西和文學綜合在一起,談何容易!這樣做,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一定要求它統一于一個內容,這就是一個矛盾重重的復雜問題。
第三,戲曲是要表現內容表現人物的,那么所有的藝術到了戲曲中間來以后,就不能不把它放在其便于發揮所長的地方來運用。各種藝術在整個戲曲中間,有它一定的位置,有它一定的職能,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要把它的長處運用在戲里面,為整個戲的主題思想盡可能地盡應盡的責任。它的長處用得恰當,它就能夠對表現高度的思想性起一定的作用。比如京劇《三岔口》這個戲,它前面有故事,后面也有故事,中間有這么一段戲,這段戲話很少,這幾個人物,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觀眾是知道的,在這個地方去摸著、打著,它才能為表現人物的思想,發揮一定作用。
第四,這些不同的藝術大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空間藝術,或者叫造型藝術,一類是非造型藝術。比如音樂它就不是造型藝術,是表現情緒的。音樂這類東西是時間藝術,你在一個大廳里奏交響樂可以,你在一間房子里把交響樂拿來放也可以,效果還是會出來的。當然,聲間大小,真實感也會有些程度地不同。另外一類叫空間藝術,如舞臺美術、服裝等等。空間對于它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時間是無所謂的,這兩種藝術是相當不相同的,現在,要把它結合在一個藝術里面,如何使它統一起來?這兩種藝術綜合在一起的時候,不能使人有還是兩種藝術之感,這也是綜合藝術里面的一個問題,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有個關鍵問題必須弄明白———那就是應當懂得表演。藝術有個特點,它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統一在一個風格里,這很為重要。這里又有一個關鍵應當弄清楚,就是節奏性。因此,為了求得風格上的統一,就必須把所有藝術的節奏感強調起來。
第五,最后我想談一談,直到今天,戲曲的綜合工作并沒有停止,它還在不斷地加進新東西。能夠說,我們的戲曲到了這個時候,就再不要新的成分了嗎?難道我們的戲曲已經達到飽和點了嗎?這是不可能的。特別是要表現現代生活的時候,它更要吸收很多東西。
關漢卿戲曲藝術成就鉤沉
關漢卿作為中國戲曲第一個黃金時期元雜劇的奠基人之一,留下了多達67種作品,數量之多堪稱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人,而其作品題材多樣、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與藝術成就,他也成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國維曾評價其為元人第一,在國際上更稱關漢卿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一、關漢卿生活的時代背景
關漢卿,號已齋、己齋叟。生卒年月不詳,大概出生于1220年的金代末年,卒于1300年的元成宗時期。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一統天下的時代,疆域空前遼闊。但蒙古統治者實行黑暗的種族統治,將人分為四等。蒙古人最高貴;以西域人和較早歸附蒙古的色目人為次;原金朝境內的契丹、女真族、漢族等稱為漢人,為第三等;最底層是原南宋境內各族人民,被稱之為南人。元還實施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如不允許漢人習武打獵、買賣、夜間行走、不允許結社集會,為禁止漢人私藏兵器只能數家人合用一把菜刀,漢人打死蒙古人要償命,反之只需要進行較少的賠償。盡管元朝時儒家思想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孔子、孟子都獲得非常尊崇的封號,元還專設保護文人士子的儒戶階層,但在這些種族制度之下,文人士子的地位較一般漢人更為低下,素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其社會地位僅僅高于乞丐。元得天下不過98年,其中前數十年停止科舉,完全斷絕了中國文人士子歷來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政治出路。元末時雖然恢復了科舉,但名額極其有限,加上科場的黑暗,終元一朝能走上仕途的漢人不過五六百人而已,絕大部分文人士子仍然沒有出路。即使僥幸做上了元朝的官員,但按元朝的規定也只能終生淪為下僚得不到重用[1]18。文人士子在元朝不僅淪為賤民,而且窮途末路、生活無著。曾經天之驕子的士子們或是淪為刀筆吏,或是當賬房先生,甚至淪為乞丐。也有些士子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與往昔自己所看不上的民間藝人合作,加入到戲曲藝術的創作活動之中,甚至自編自導自演。關漢卿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作品題材多樣、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與藝術成就,被后世評價為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尊稱其為曲圣,在古代戲曲藝術上的地位成就極高。但這樣一位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作品的杰出的梨園領袖,在元朝的大環境下,正史中竟無半點記載,連其出生地、生卒年月都皆不可考,只能從一些零星的資料進行推測,可見當時文人士子生存環境之惡劣,社會地位之低下。
二、關漢卿作品中的反抗精神
關漢卿所處的時代雖然黑暗,但他生性豁達,自詡為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即使是懷才不遇,關漢卿也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生活并從事創作。這點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深刻的體現。他創作了大量揭露時代黑暗的作品,對社會不平進行酣暢淋漓抨擊的同時,又對弱小者的反抗意識和行動給予了熱烈的褒揚和歌頌,其晚年寫成的《竇娥冤》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竇娥冤》講述了一個極其可憐的年青女性竇娥的悲慘身世。她三歲喪母,七歲被父親典押給放高利貸的蔡婆婆當童養媳,十七歲結婚不久丈夫又離世,竇娥成為了寡婦。雖然如此,這個不幸的女性依然恪守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孝順婆婆,為丈夫守節。不久,竇娥和婆婆又被無賴張驢兒和其父強逼成婚。由于竇娥堅決不從,張驢兒施計相逼,卻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又借此逼婚,不成就反過來誣告竇娥毒死其父。竇娥據理力爭,以為官府大人會還她清白。但太守桃杌是個昏庸的貪官污吏,收受賄賂后對張驢兒一味偏袒,對竇娥重刑拷打。竇娥終于認識到官府的黑暗,同時怕婆婆也受此酷刑,只能違心地承認罪名,被判處死刑。《竇娥冤》的高潮出現在第三折,此時竇娥對于官府的幻想已經完全破滅,認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現實。在即將付出生命代價時她對封建社會發出了憤怒強烈的抗議和聲討。“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在這兩段驚天動地的精典對白中,竇娥不僅聲討了封建社會,更懷疑并否定天地鬼神的公正和神圣,臨刑前她不乞求上蒼的憐憫,反而用命令的口吻誓愿,要求天地為她昭雪冤屈。第一件是血濺白練: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第二件是六月飛雪: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第三件是亢旱三年: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竇娥冤死后三件誓愿一一實現,表現了竇娥絕不妥協的斗爭意志,悲壯中蘊含對正義的堅信,這是關漢卿借竇娥的反抗,深刻地表達了生活在底層的元朝漢人和南人,對于被壓迫生活的憤怒和反抗。因此關漢卿絕不肯讓竇娥這樣代表著善良美好的正義形象無聲無息地死去。
除了這三樁驚天動地的誓愿,故事的最后,曾經典押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當上官員到當地時,竇娥的冤魂出現向其申冤。于是其父重審此案,終于為竇娥洗雪了不白之冤[2]33。《竇娥冤》是關漢聊的代表作,關漢卿作為杰出的戲曲大師,在安排人物形象沖突、劇情沖突和眾多矛盾的同時,使人物性格愈發鮮明飽滿、劇情高潮迭起。《竇娥冤》也因此成為中國十大悲劇之一,成為中國悲劇的代表作。
戲曲藝術在音樂教學的實踐
【摘要】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而戲曲藝術則是歷史文化傳承的寶貴結晶。目前,很多高職學校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將戲曲藝術有效融入其中,戲曲藝術連同音樂、美術、舞蹈在內的很多科目走進了高職課堂當中,令年輕學生對于戲曲藝術有了全新認識,逐漸對優秀民族文化產生了認同感。但是從實際角度來看,戲曲藝術在進入高職音樂課堂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學生對于戲曲藝術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十分深入,無法充分發揮戲曲藝術的作用。所以,在高職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戲曲藝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深刻領會高職學生的精神需要,在此基礎上加以不斷創新,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真正轉變成為主動探索,實現對戲曲藝術的有效傳承。
【關鍵詞】戲曲藝術;高職音樂教學;實踐研究
一、前言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對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傳承,不斷提高文化自信,推進戲曲藝術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教育部在內的多部門一同頒布實施了《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其中要求各高等、高職院校要積極傳承中國文化,提高學生文化自信,促進戲曲傳承與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戲曲藝術在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要最大程度上地開展戲曲教育活動,保證自身美育功能得以有效發揮,這也是未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二、戲曲藝術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戲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依托
中職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戲曲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哪怕是在世界藝術領域也獨樹一幟。戲曲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門類,既承載了悠久而又廣博的傳統文化,同時還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戲曲劇種,對戲曲藝術進行傳承和發展,就需要通過抓好戲曲藝術教育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在中職學校開設戲曲藝術教育,既有助于戲曲知識與戲曲音樂的傳播,又能夠讓中職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讓他們可以有效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彰顯中職教育的優越性。本文將著重就中職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實施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戲曲;藝術教育;重要性
弘揚中華戲曲文化現如今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并面向全國展開,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中獲得了響應,也獲得了不少優秀成果。現如今中職學校已經把戲曲藝術納入教育體系,開設專門的戲曲藝術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對戲曲藝術進行鑒賞和學習,引導學生傳承戲曲文化,以便逐步改變戲曲在流行文化洪流當中的小眾地位。中職學校要正確認識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綜合分析當前中職學生的藝術學習需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研究戲曲藝術,讓戲曲真正進入學生心靈,促進戲曲藝術的傳承,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大繁榮與大發展注入活力。
一、中職學校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職學校開設戲曲藝術教育課程已經成為中職院校改革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正確認識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完善中職藝術教育,培養優秀藝術人才來說有著重要作用。中職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夠培養學生民族情感。戲曲藝術當中飽含著民族精神,同時也傳達了樂觀、堅強、勇敢等精神。中職學生對戲曲藝術進行學習,可以掌握大量有關于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和經典故事的相關內容,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培養學生民族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民族精神。在中職教育當中引導學生學習戲曲藝術,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熏陶,提高學生愛國精神,提高學生道德素養,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與完善自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二,能夠提高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在中職學校開設戲曲藝術教育課程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對戲曲藝術的鑒賞能力,拓展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學習戲曲表演的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把握各項表演細節,規范并美化自己的儀態舉止。在戲曲藝術課程的探索學習中,中職學生也可以在優秀作品熏陶之下提高藝術品位,積累藝術經驗,這些都能夠為學生藝術素質和審美素養的發展增添動力。第三,有助于促進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職學生是傳承和發揚戲曲藝術與戲曲文化的一個重要群體,同時中職學校也是傳播文明和傳承文化的堅實陣地,借助中職戲曲藝術教育這一途徑,能夠讓戲曲藝術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也能夠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傳承戲曲藝術的責任,并為戲曲藝術的發展注入活力。
二、中職戲曲藝術教育的有效方法
戲曲藝術在動畫發展的作用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是多種藝術門類的綜合,它包括文學、美術、戲劇、電影、音樂等等多種藝術元素,我們可以將這些藝術元素看成是動畫的構成因子,當這些構成因子之間相互協調、融合共生時,也就形成了動畫這一獨特的藝術樣式。
1動畫的綜合性藝術特征接納戲曲藝術的應用
動畫的一個重要藝術特征就是綜合性,它融合了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吸收了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戲劇等多種藝術元素,多種藝術元素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并非簡單的拼湊,是經過提煉、改造后,形成了動畫自身新的藝術特性。動畫綜合性的藝術特征能夠讓觀眾領略文學、繪畫、音樂等諸元素的同時更能感受到這些元素提煉綜合之后所帶給觀眾的特殊的審美感受。動畫作為一種藝術文化類型,是文化信息的大眾傳播媒介;動畫片是集美術、電影于一體的特殊的影片形式,可以說動畫既是藝術的創作也是商品生產,這使得對動畫的研究區別于一般性的藝術研究,因為動畫既是藝術的把握,又是技術的實現。現在的動畫,已經不僅僅是一門藝術,一種新的產業,而且也是一種新興的綜合性學科。
正是因為動畫具有綜合性的藝術特征,使得動畫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觀眾在觀影動畫時,總會得到一種別樣的感動,一種篤信夢想的情感詮釋。作為動畫的創作者——藝術家,通常也會受到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創作的藝術作品多少都會烙有本民族特有的印記,不同國家的動畫作品,其風格也各有特點。縱觀中國動畫藝術的發展,就與戲曲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動畫片《驕傲的將軍》和《天書奇譚》的人物設計充分利用了戲曲里的臉譜和丑角“白豆腐塊”的特征,比如將軍形象的設計吸取了京劇里大花臉的造型,再比如貪財縣官的白豆腐塊被作了夸張,覆蓋了大半個臉,八字眉,十字瞇眼,看起來既貪婪又愚蠢,唇上幾縷稀疏的鼠須,更添幾分滑稽。《大鬧天宮》是中國電影史上公認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優秀影片,導演萬籟鳴更是借助了民族音樂和京劇鼓點的特殊效果來烘托氣氛,美聯社報道“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由此可見,中國早期的動畫藝術創作者們就已經學習和借鑒戲曲所特有的藝術形式為動畫服務了。
如果我們把藝術視為一個大家庭的話,那么這個家庭中的許多成員則是不同的文學和藝術的樣式進行聯姻的產物,這種情況在中國的藝術領域里表現得更為突出,比如戲曲是歌、舞和敘事文學相結合的結果;中國畫則是畫與書法的完美結合。戲曲動畫是在戲曲和動畫兩種藝術門類的基礎上,通過直接的結合而創造出來的,它較好的融合傳統戲曲的藝術表現元素,利用動畫的制作技術和表現手法,創作出一種既不同于傳統戲曲樣式,也不重復動畫一般表現手段的戲曲動畫。它是一種開拓性的藝術創造。戲曲動畫這種獨特的生成方式,既為這種新生的藝術帶來了多重特點和色彩,同時也對它提出了多重的制約和規范。
2戲曲文化對中國動畫的影響
高校戲曲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剖析
摘要:每當談及藝術教育,人們習慣性地想起了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并以此為框架繪制藝術教育的藍圖,往往忽視原本組成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戲曲藝術。中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的文化多彩紛呈、歷史悠久,在眾多的文化種類中,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代表的戲曲藝術更是絢麗多姿。據統計,中國有戲曲劇種300余種,劇目更是浩如煙海,數以萬計。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劇目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戲曲、音樂和美術,有著他們各自的特點和規律,有其自己的特長和局限,同時又有相同之處,并且有著天然的共生性。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互為依存,蟬聯發展。無論是在上古時代,為了交流思想和表達感情的需要,還是封建時代樂教思想的產生,無一不是為了豐富當時社會生活的需要。那么,現如今,當我們思考高校藝術教育體制的完善和改革舊的教育方式時,如何看待戲曲藝術的作用和地位這一問題已不能再回避。戲曲藝術應從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人才的全面培養等諸多方面來考慮藝術教育改革這一命題,來定位戲曲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戲曲藝術藝術教育中國文化史高校美術教育音樂教育世界文明中華民族
近年來,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戲曲藝術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教育部已對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有關京劇的教學內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將在上海、浙江、廣東等l0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此項工作現已實施。
一些高校開設了戲曲音樂欣賞課,有的還成立了大學生戲劇團。然而,由于市場經濟、社會觀念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對戲曲不感興趣,忽視戲曲知識的學習和戲曲音樂的滲透。戲曲課不僅開設的少,而且形式單調,沒有很好地發揮出戲曲藝術的影響力,尚不能將戲曲融入校園文化。校園文化作為時代先鋒,對戲曲藝術的接納程度直接影響了未來戲曲的走向,也滲透著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原國家領導人總書記曾多次號召振興京劇事業,這是發揮戲曲藝術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提高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認識,不但可以增長學生這方面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振奮民族精神、提高藝術素質,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戲曲藝術教育對振奮民族精神起著重要作用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中國的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獨樹一幟,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且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藝術,是綜合各種藝術成分渾然一體的。唱、念、做、打是戲曲的突出特點,行腔轉調、發音吐字,都有一定規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經過專門的嚴格訓練,念白的韻白和口白均要有音樂性,武打要干凈利落、穩妥準確、輕捷靈便。其表現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嚴格,唱、念、做、打和音樂伴奏以及服裝、化妝、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國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經過無數藝術家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積累的結晶,是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戲曲文化的發展史體現了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發展過程。所以,高校藝術教育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藝術事業的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