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與戲曲藝術融合思索

時間:2022-06-08 02:36:00

導語:民族舞蹈與戲曲藝術融合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舞蹈與戲曲藝術融合思索

舞劇《粉墨春秋》是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在成功打造藝術精品舞劇《一把酸棗》之后,承擔的又一項山西省重點文化項目。《粉墨春秋》取材于京劇泰斗級武生蓋叫天的口述史。因國家一級導演刑時苗被蓋叫天的故事所吸引,希望將這一經典形象搬上舞臺,便與黃豆豆再三拜訪香港著名編劇李碧華,而李碧華對舞蹈演員黃豆豆的舞蹈生涯也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于是寫出了小說《粉墨美猴》。舞劇《粉墨春秋》就是由小說《粉墨美猴》改編而來的。《粉墨春秋》自2011年11月1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以來,得到業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廣泛好評。筆者認為,除了優秀的劇本、強大的演員陣容、成熟的商業運作外,《粉墨春秋》將民族舞蹈戲曲藝術相結合,展現出獨創的劇情結構、新穎的舞蹈語匯、具有戲曲特點的舞美設計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獨創的劇情結構

《粉墨春秋》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北國梨園戲班喜順班中三個武生之間發生的故事。該劇突破了舞劇以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為線索的情節模式和思維習慣,以同門學藝的三個武生(大師兄——長靠武生,藝名汪一霸;二師兄——短打武生,藝名“武潘安”;小師弟——撇子武生,名字叫黑豆)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演繹他們在愛恨情仇中的成長歷史。劇中,師傅嚴厲認真,眾弟子勤奮刻苦,但是生活和命運卻使他們經歷了世態炎涼、人生滄桑。原本一個天資不靈、條件不佳的小徒弟,能夠遵循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勤學苦練,發奮自強,最終成就了自己的戲劇人生。《粉墨春秋》在劇情的交待與處理上,正如著名舞蹈編導姜鋼所說:“所有的情節處理都很巧妙,沒有那么多的啞劇,沒有那么多的過渡,只用一個行為、一個調度就完成了情節的遞進,讓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1]”此劇通過三個梨園師兄弟的故事,歌頌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變革創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給廣大觀眾展示的不僅僅是藝術者的藝術生涯,更是一幅幅人生的生活畫卷,又如一部章回體小說,每一幕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是全劇的組成部分。舞蹈藝術由于受到肢體語言表達形式的局限,一般不易表達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粉墨春秋》在劇情方面的構思有著“寓戲與舞”的特點。大師兄和二師兄先后以不同的戲曲舞蹈片斷,展示著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人生的輝煌歷程,然后又以不同的遭遇出局,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境況在舞劇中得到巧妙的展現。本劇著力刻畫的是小師弟“撇子武生”:他在戲班經歷了離散的厄運之后,在燕兒的陪伴和鼓勵之下,最終走出人生和事業的低谷。他在家猴與野猴的嬉戲中,無意間發現戲劇武行另有作為的契機,勤奮苦練,反復琢磨,終于成就了“美猴王”的傳奇,在戲行里闖出一條生路。這充分體現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民族傳統理念。正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以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嚴謹而又多層次的結構成為喜劇芭蕾的頂峰之作,《寶石花》采用交響芭蕾的手法,讓舞蹈成為抒情、敘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粉墨春秋》也將以她獨特的戲劇構思與中國古典小說結構相結合的模式,獨領舞蹈藝術的風騷。

2新穎的舞蹈語匯

《粉墨春秋》突破了藝術門類之間的清規戒律,將戲曲表演藝術融入到民族舞蹈的語匯之中,創造了新穎的舞蹈語匯,有著“以舞化戲”的效果[2]。這樣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舞蹈編導的難度,加大了舞蹈演員表演的難度。全體演職人員知難而上,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表現得既不失原汁原味的特色,又體現出對戲曲藝術經典的全新詮釋。首先,對于戲劇情節的提煉與處理,使得舞劇增強了戲劇的戲份。例如,劇中大師兄表演的《挑滑車》不僅好看,也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黑豆”在表演中把車旗變成靠旗,在他的想象中要由達子變成一個高寵,或者由武行變成大角,這個形象反復幾次,形成鮮明的舞蹈語匯,把人物的追求形象化,充分體現了編導的苦心和智慧。又如,在二師兄表演的《殺四門》中,編導抓住“四門”這個概念,把舞蹈的抽象化運用在舞美的具象化處理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不僅顯現了舞者的身份,而且表達了二師兄面臨的走投無路的處境,為劇情的發展做了進一步的鋪墊,表現力極強[1]。其次,《粉墨春秋》把山西地方戲曲的元素和表演形式納入到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技巧之中,不僅使得中國的民族舞蹈增添了新的舞蹈語匯,而且有利于戲曲藝術的傳承和普及。舞劇把戲曲藝術中特有的“抖髯”、“水袖”、“蹺功”舞蹈化,拓展了民族舞蹈的表現境界,豐富了舞劇的表現內涵,增加了舞蹈的表演形式。例如,“抖髯舞”中的“抖髯”原本是戲曲中的髯口表演,一般由戲中戴長髯的人物由頭部顫抖帶動髯須顫抖,采取擺、點、甩的動作表達戲曲中人物的情感。《粉墨春秋》的編導把“抖髯”編排成群舞的形式,在中國民族舞蹈中是首次登臺亮相,觀眾眼中看到的“抖髯舞”舞得滿臺須生,在髯口的翻飛中,透出伶人的執著與頑強,極富沖擊力。“水袖舞”中的水袖,是中國京劇的特技之一,它通過演員在舞臺上運用水袖的修長、多變來表現人體形態和思想感情,夸張表達人物情緒時放大、延長的手勢。水袖的姿勢有數百種,例如抖袖、擲袖、拋袖、揮袖、拂袖等等。在《粉墨春秋》的“水袖舞”中,雖然舞蹈演員有著與戲曲演員一樣的扮相,但是舞蹈的“水袖舞”在服裝設計上卻有別于戲曲,其中做了許多改革探索。此外,男扮女伶表演的“蹺功”,是一門幾乎要絕跡的蒲劇功夫,也被融入到舞劇的舞蹈表演之中[3]。劇中六位在長條凳上表演“采蹺”的男旦,都穿著木制的類似三寸金蓮一樣的蹺鞋,再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婦女裹腳的生存狀態。這些創新技巧,不僅體現了民風習俗,而且使得舞劇增加了肢體語言的表達類型;不僅讓廣大觀眾欣賞到了功巧絕倫的戲曲絕技,還能使觀眾領略到民族舞蹈柔美動人、多姿多彩的一面。這充分體現出編創者強烈的創新意識,反映出他們對民族戲曲藝術自覺傳承的精神。

3體現戲曲特點的舞美設計

《粉墨春秋》的舞美設計充分體現了戲曲的綜合性特點,充滿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提高了劇作的觀賞性。如今在動畫滿天飛,科幻武打電視節目充滿銀幕,歌舞藝術隨處可見,動動手指就能解決藝術觀賞問題的情況下,《粉墨春秋》舞美設計簡潔統一、恢宏厚重、新穎大氣,恰當地體現了舞劇編導的創新意識。筆者認為,本劇主要的設計技巧表現在那三面墻和一個戲臺上。這個設計不僅承載著戲曲藝術的經典傳統形象,而且由于它能夠旋轉活動,所以還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氣息。這樣不僅給觀眾展現了民族傳統戲曲精華的絕妙之處,而且又營造出戲曲藝術的輝煌。尤其是在全劇的高潮部分——黑豆成就“美猴王”這段舞蹈中,“當舞臺由后區往前推進時,讓人感到輝煌、神圣,那一刻催人淚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1]。另外,《粉墨春秋》的服裝、化妝和道具特色鮮明,具有跨時代的美感,突出了人物身份和個性。舞劇中的配樂既有民族的地方文化元素,又有戲曲音樂的成分和一點西方古典音樂的味道。再加上譚晶劇中的演唱,在舞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粉墨春秋》雖然展現的是戲劇人生的故事,但是整個創編與制作過程卻是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其獨創的劇情結構突破了舞劇以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為線索的思維習慣。在舞劇編創領域將會引起人們對舞劇人物形象和表現手段問題的思考,引領著舞蹈藝術人物塑造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趨勢。編創者在《粉墨春秋》中大膽采用獨特的舞蹈語言,將戲劇表演藝術融入到民族舞蹈的語匯之中,創造了新穎的別具一格的舞蹈語匯,表達出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傾訴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民族舞蹈的文化內涵,拓展了民族舞蹈的境界。《粉墨春秋》對于舞蹈與戲曲的相互融合與促進,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探討作用,尤其是對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把中華民族傳統的戲曲藝術精華和民族舞蹈藝術推向世界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