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5:06: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教育

論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誕生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在發達國家迅速興起。而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卻較晚。我國傳統的應該教育,不僅使學生的課業負擔重,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殺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當今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國針對新時代的要求以及我國教育的現狀,做出了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新教育體制的戰略決定,同志在全國第三次全教會上指出"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以及過于劃一呆板的教育教學制度。"這樣以來,如何擺脫應該教育就成為當前教育界的熱點問題。

一、何為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外來詞,是從英文Innovate(動詞)或Innovation(名詞)翻譯過來的。根據韋氏詞典所下的定義,創新的含義有兩點:引入新概念新東西和革新,即"革故鼎新"(前所未有)與"引入"(并非前所未有)都屬于創新。

"現代創新之父"美籍著名奧地利經濟學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創新論。他認為"新的或重新組合的或再次發現的知識被引入經濟系統過程"稱為創新。他不僅創造、重新組合、再次發現視為創新,而且強調"把知識引入經濟系統"才算完成創新過程。這恰好與我國目前教育要解決的兩在重點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謀而合。

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的探索能力、"重組知識"的綜合能力、應該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動。把創新理論作為指導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是非常必要的。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實際要求。

二、創新教育的實施

查看全文

高校創新教育探究

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高素質的人才越來越成為各國發展的關鍵和著力點,高素質人才的培育由此成為各國之間競爭的平臺和切入點。學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目的是要使人人都可以獲得教育,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對培育出思想活躍、敢于開拓、富于創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更是具有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和使命。要想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完成時代和社會賦予高校的這一份神圣的責任,高校就必須創新,而創新的重中之重就是創新教育。高校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顧名思義創新教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以探索研究的態度,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在能量,收獲學習成果的活動。創新教育為什么這么重要呢?因為創新教育能夠重點培養和鍛煉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而不僅僅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事與愿違的是,高校在創新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應試教育仍占教育實施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學校往往會忽視教育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教育效果事倍功半,這是我國傳統教育觀念、傳統培養方式等因素綜合影響的必然結果。因此,當代高校應從轉變教育觀念出發,緊緊圍繞創新教育這一中心,尋找自身在實施創新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弊端,爭取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積極探索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

1目前高校創新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思維觀念陳舊

我國教育受傳統理念影響較深,“繼承教育”是主流的教育理念。長期以來,高校在培養人才時,通常都喜歡用統一的一種模式去“改造”學生,結果是學生接受先人知識經驗的能力普遍較強,但由于這種“繼承教育”本身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個性發展,使得學生普遍缺乏自我創新的能力。

1.2機制不健全,政策導向缺失

雖然部分高校對創新教育開展過一系列的討論和推廣,但在創新教育的組織形式、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等方面落實不到位,創新教育目前仍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雞肋。政府主流引導的缺失、創新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評價激勵機制的不到位等種種因素,使得教師在創新教育方面的業績并未能在提職、加薪等方面得到相應的體現。

查看全文

新教育之旅通知

各新教育實驗學校:

為深入推進我縣新教育實驗,籌備在我縣召開的2008年全國新教育年會,經研究,決定組織新教育之旅。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時間:9月13日至16日,參加對象請于13日早晨5:50分以前,在縣教育局門口統一出車,切勿遲到。

二、對象:新教育領導小組和項目組成員,新教育實驗學校校長或骨干成員(具體名單附后)。

三、內容:考察江蘇省海門市、寶應縣、蘇州市新教育實驗,參加新教育研究中心理論培訓(具體行程見附件1)。

四、要求:

查看全文

創新教育探究論文

1.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提倡創新教育

中國數千年來的封建文化統治及其長期深厚的影響,造成我國尚未形成創新性人才生成的良好的觀念氛圍,尤其是明朝閉關鎖國以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進取創新意識偃旗息鼓,很多消極的處世哲學、處世觀念充斥社會。到了近代,人作為一個個體的觀念被忽略,這就導致了人的主觀意識被淡漠,更何談自我發展、自我創新?這些觀念嚴重束縛了個體的個性發展和獨創性的發揮。因此,扭轉整個社會陳腐的觀念,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念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場所。因此就更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確立創新教育的觀念。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只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形成利于創新的民主氛圍,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而學生時代潛能的拓展,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極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個生命歷程中能充分發展自身,激發全部潛能,提升個人生命的價值。

2.提供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教育創新制度

這些年來,我國教育一直處在“傳授——接受”這一傳統的教與模式下,這種教育制度環境,嚴重束縛了教育活動主體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揮。要有效地推進創新教育,就必須實現教育制度創新,使學校成為自治約束、自我發展的創新主體,為創新教育的實施提供制度保證。首先,可以向發達國家看齊,改變對學校管得過寬、過死的狀況,在招生、課程安排、教育評價、教師管理、教學管理等方面給學校以充分的自主權。其次,加強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校長負責制。充分調動學校各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學校自主創新活力。再次,學校要開設各種類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夠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科目??傊鋵嵑蛿U大學校的辦學與管理自主權,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為發展創造教育提供寬松的環境和制度保證。

3.教師應是創新教育的主導者與實踐者

查看全文

淺析語文創新教育

摘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旺和發達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教育事業也一樣,必須創新。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教育;創新;課堂

創新教育首先應展現在課堂上。課堂上我們要努力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創新課堂,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充分發揮自己創新潛能。因此,開發人的創造潛能,把培養創新能力作為教學核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其自學能力,讓課堂充滿創造的活力是我們作為教育一線的老師共同探討的課題。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么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

2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題的習慣

查看全文

創新教育管理研究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人才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征,并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所謂創新人才,應該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兩個相關層面。其中,創新精神主要由創新意識、創新品質構成。創新能力則包括人的創新感知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想象能力。從兩者的關系看,創新精神是影響創新能力生成和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和主觀條件,而創新能力提高則是豐富創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而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養和教育。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一、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于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里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二、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臺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教育中創新教育研究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現代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開發和掌握自身的能力,并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的進行學習。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作為小學音樂教學中重要的內容,逐漸成為小學音樂教師關注的教學問題。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將簡要分析,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方面的相關內容,旨在進一步促進小學音樂教育活動順利的開展下去。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教育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完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如何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創新教育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在創新教育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重視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始終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1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概述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創新教育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的動力教育,只有重視創新教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主要是為了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使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將極大的促進學生學習音樂課程,并不斷豐富自身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中職舞蹈創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當前,中職院校的舞蹈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稍顯落后,舞蹈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中職舞蹈進行創新教育至關重要。針對目前中職院校舞蹈教育的現狀,本文提出了中職舞蹈創新教育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中職院校;舞蹈教育;創新

一、中職院校舞蹈教育的現狀

1.生源差異性較大

生源差異性大是中職院校的普遍現象。中職學生的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學生曾經接觸過舞蹈,小學時上過舞蹈班,他們很早就學過相關的舞蹈知識,能夠很快地適應教學,跟上教學進度,并且動作更有節律性。但是,有基礎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從未接受過舞蹈訓練,對舞蹈一無所知,他們在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體態、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些差異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視的,學生不同的基礎和發展潛力加大了教學難度。教師在統一的教學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每個動作,找出不符合標準的地方,耐心細致地進行引導,甚至可以實行分組教學,把基礎相近的學生分到一起。這樣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因為與基礎好的學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學習積極性較差

查看全文

初中語文創新教育分析

摘要:在新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教育就成了教育的必然趨勢??偟膩碚f,創新就是在以往的教學基礎上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因此,教師必須要樹立起創新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技巧及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使初中語文教學得到突破。主要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技巧及創新教育的具體做法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教育;思維

一、引言

教育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等為基礎,以實現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目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為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他各科的學習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并且通過在語文課堂內外培養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也是一個人走向社會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語文教學中既要注重教學技巧,也要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此可以給語文教育界帶來一個全新的面貌。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長期以來,學生都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慣性的思維定式已經形成了,所以他們的創新意識長期都被壓制著,無法將其激發出來。例如:語文教師在對一篇課文進行講解時,總是遵循著固有的順序,即:作者、背景、結構、中心到寫作特色,再讓學生寫作文,起承轉合,層層設防;做課后練習時也要求學生緊扣住教材,不可超出范圍,并且觀點上也不可越雷池一步,這一點就成了不是習慣的習慣。當前初中教學應該打破以往落后的被動教學方式,堅持創新教育,時刻都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創新潛能要深入地挖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1.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做到平等、民主首先,教師要尊重自己的學生,將他們當作學習的主人,與學生溝通時要用平等的姿態,確保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同時師生間要多溝通,拉近心理距離,使學生敢與教師進行自由交往,讓學生產生活躍的心境;其次,還要對語文課堂進行創新,通過改革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來實現,力求建立一個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教學手段都應是現代化的,比較先進的,由此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才能達到最佳創新狀態,師生間更好地互動。2.營造語文創新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創新為了使授課環境有新意,可以在教室布置時融入文學性與藝術性,學習專欄以及名人名言都是不可少的,兩者結合起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組織到一起,多讀書看報,也可以多做些妙語佳句的討論。此外,圍繞著當前的一些熱點多開展辯論會,激發出學生的熱情,適時地組織詩歌朗誦會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語文氛圍,讓他們從中真正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多學習,多創新。除此之外,教師也不可忽視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對該意識的培養,為學生創設出一個成功的競爭氛圍,使學生思維活躍,保持創造熱情。從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有關創新的事例: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國山山水水,大膽提出許多獨到見解;哥白尼不迷信他人,創立地動學說;魯迅目睹國民之麻木,棄醫從文去找尋救國救民的新路子,前人的這些精神都是令學生欽佩的。由此可見,語文創新環境對刺激學生創新是有著重要意義的[1]。3.根據實情激發學生創新,力求將語文課堂打造成為學生的天堂語文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也是最接近生活的,更是學生們最為感興趣的一門課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教育觀念也開始有了轉變,“滿堂灌”的現象明顯減少了,但是仍有很多語文教師的潛意識里沒有學生的存在空間。他們將自己作為主體,而將學生看作是客體,即使他們承認當前教學中學生是主體,也不知道該如何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偟膩碚f,教師的潛意識里沒有學生的存在空間,就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從備課開始就沒有將學生的實際考慮進去,在課堂上就是按照之前準備的教案來進行教學,卻沒有根據課堂的實際情境和學生的需求來調控課程內容及進度,造成了一廂情愿的單向流動的課堂教學過程。而將學生視為客體,則是教師單純地將學生當成是一只容器,可以隨便地往里面填充東西,學生在學習中就始終是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效果不佳。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教師考慮問題時停留在方法的層面上,只是多提幾個問題讓學生發言,或者是多組織討論等,從本質上可以看出,這完全是只重形式,不重實效。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要及時更新教學觀,這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一個主要任務。課堂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陣地,教師在教授時必須要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改變以往“老師就是權威”的觀念,實現師生平等。同時,在創新教育的課堂中,學生要參加進去,而不僅僅是教師,要使課堂氛圍更輕松、更活躍,多讓學生動腦、動手,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將其打造成為學生的天堂,讓學生大膽的創新[2]。

查看全文

辨析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與新教育運動

摘要:本文以具體事實為基礎,比較分析了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與新教育運動的不同之處,揭示出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是全面的、激進的教育變革,而歐洲新教育運動則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新教育運動

19世紀末和20世紀前期歐美的教育革新運動主要包括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和歐洲的新教育運動。二者皆以反對傳統教育為己任,把兒童作為教育的中心,強調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重視課程的改革,主張以科學和生活代替古典知識在學校中的主導地位,重視兒童的自由、興趣、主動性、經驗及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提倡個別化的教學方式等。兩者之間雖存在著許多共同點,但由于其發生的背景、發展的過程及對改革的著眼點不同,又使其表現出諸多的不同之處。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試圖通過對傳統教育的全面清算,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符合現代工業社會要求的教育制度,它對傳統的批判是徹底的,在教育改革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激進的批判和全面的指責,力圖通過對西方教育傳統的深刻反思,在現代工業社會的基礎上,以新的理論為指導,建立起以兒童為中心,以人的解放和社會進步為目的的新的教育秩序。而新教育運動對西方教育傳統的“反叛”遠沒有進步主義教育運動那么激烈,他們試圖在總結近代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如果說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是激進的、全面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新教育運動則是較為溫和的、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與改良。他們之間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有統一的理論基礎,試圖對教育進行全面變革;新教育運動缺乏統一的理論基礎,對教育的革新也是局部的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學校與社會》等教育著作以及哲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方面的大量論述,為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基礎。在這些著作中,杜威對教育目的論、教育價值觀、兒童觀、教學論和課程論等方面都進行了全面回顧,分析和批判了自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各種重要的教育理論,闡明了他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等觀點,這種論述以后被看作是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與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之間的對立。杜威也成為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精神領袖,為美國的進步教育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與此同時,杜威也指出,工業革命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全面變革對教育的影響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僅僅對教育作“細節上的變更和學校內部機構的改良”是遠遠不夠的。在深刻的變革形勢下,教育所需要的是根本革新、改組、重建。杜威的這種總體教育改革觀影響巨大,這可以從進步主義教育協會提出的七項原則,從克伯屈、拉格等進步主義教育家的思想,從學校所開展的進步教育實驗上得到充分的證實。他們試圖對教育全面改革,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裂,把學校建成為一個小型社會,改革傳統的書本式教材,建立起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用單元教學、小組教學來代替班級授課制,這種改革是徹底的、全面的,反映了他們雄心勃勃的教育理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