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16:10: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教育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加強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有利于為小學和幼兒教育輸送全面發展的人才,積極樹立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以新形式為背景為小學輸入復合型學生與專業人才,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但是,在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存在的制約因素出發,分析了加強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以切實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為導向,創新舞蹈教學模式,建立健全舞蹈教學機制,不斷優化小學教育專業,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對舞蹈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樹立全面正確的教學觀念,切實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舞蹈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育;舞蹈教學;課程改革
小學教育專業,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小學教師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優化小學教育專業知識結構,深化其教育理論素養,加強其教育實際工作的能力,促進小學教育專業為幼兒教育輸入專業的師資人才。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社會與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導致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發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頸,如何以學生需求出發探索一條符合學生特點的舞蹈教學思路,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話題。因此,有必要加強原有教學模式與舞蹈教學的創新,提升舞蹈教學改革觀念,引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加強對舞蹈教學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從自身出發切實提高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質量,從而樹立全面的觀念為未來幼兒教育輸入先進的工作者與教育者。
一、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1.舞蹈教育觀念有待提高。雖然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已經逐步得到了相應的重視,但是在加強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中,受到舞蹈教育觀念的制約,導致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與資金成本,甚至導致幼兒教師對學生舞蹈教育的認識存在著很多誤區。一方面,學生舞蹈教學內容與訓練過程沒有考慮到幼兒教師的特點,不同的年齡、成長背景與水平等都會嚴重影響學生舞蹈學習的質量,如果僅僅通過主觀判斷為學生選擇舞蹈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喪失對舞蹈學習的興趣;最后,小學教育專業舞蹈訓練不同于其他舞蹈學習,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舞蹈學習技巧,避免舞蹈學習難度,就極容易忽視整體教學內在審美情趣的培養,導致整體舞蹈教學模式落后。
2.舞蹈教學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F階段,我國小學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沒有充分考慮到自身的特點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模式,相應的舞蹈課程設置和標準都缺乏系統性。首先,沒有將語數外等文化課程與舞蹈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沒有以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特性出發加強其培養舞蹈教學職業能力的學習與培養,造成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缺乏專業的舞蹈知識體系,為沒有體現專業服務的特性;其次,在小學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改革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職業素質課程,內部管理與教學結構缺乏合理性,導致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缺乏教學經驗與專業技能;最后,許多小學教育專業的舞蹈教育內容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出現了嚴重的脫節行為,如果僅僅停留在舞蹈內容基本功訓練和教學中,嚴重制約了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研究
一、高職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人才培養定位分析。鑒于小學教育英語的職業性和教學對象基礎相對薄弱、性格活潑的特點,小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根據畢業生就業崗位要求,培養出具有熟悉崗位流程、專業性、職業性過硬的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型人才。與培養學生“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目標相比較,本科院校更側重于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英語理論素養,如扎實的英語語言文學基礎知識、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以及熟練掌握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等。社會上常見的一些英語培訓機構,它的特點針對性比較強,一般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教學,以升學或者考級為目的的語法詞匯練習較多。與本科院校和外語培訓機構相比較,小學教育專業是以培養職業素養為主要目標,其應用性更強,教學內容難度不高。2.高職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現狀。我國職業院校每年在校的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有數萬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社會上對小學教育專業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但同時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壓力大,找不到合適的對口工作。究其原因,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所培養學生的總體素質和技能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不相適應,學生缺乏相應的實踐能力與經驗,與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脫節。具體表現在:(1)傳統的培養計劃仍然沿用至今,與新社會下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不相適應。(2)學科本位思想在課程中的表現明顯,對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理念不能深入實際教學。職業類院校的學生專業知識沒有打牢,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生學習狀態不佳,是影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3)沒有形成完整的職業能力知識體系。一些學生對未來就業崗位能力需求模糊,導致就業目標不明確。(4)考試形式多以筆試為主。筆試多為基礎知識類考核,學生自己動手應用所學來實現具體崗位技能的機會較少。這種傳統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然而用人單位都希望招聘到有實際操作經驗、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小學教師,以節省培訓成本,延長人才使用期。綜合以上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情況來看,小教英語教學必須改革。如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用人單位所需的高素質、多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緩解就業壓力與人才需求的矛盾是目前在英語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眾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中,項目教學法應運而生,它是目前契合小學教育專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之一,也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項目化教學法在高職小教教育專業英語課堂的應用
項目化教學法的概念研究。項目是什么?在外語教學中,項目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模式,又叫基于項目的學習或項目教學,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個人或合作任務,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
三、項目化教學法產生的效果
1.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中,筆者通過創設真實的英語情境,使教學內容環環相扣。研究數據顯示,這種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覺得有意思,同時又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學習潛能。項目的完成都是基于真實的崗位流程完成的,把以往的口語教學變得更為直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實體驗到未來工作崗位中的各種實際情境。同時,課堂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根據項目適當開展一些競賽活動、角色扮演,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機會多了,交流和協作的機會就大大增加,能使課堂形式多樣化、趣味化、實用化。2.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項目化教學模式有非常明確的具體目標,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操練。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把任務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圍繞任務積極主動地收集、整理和歸納。它重視對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策略和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在交際活動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發現,項目完成后,學生通過不同的任務形式,能夠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共享資源,從做中學知識,在學中用技能,在激發學習動機的同時,開展自主實踐活動。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看到學習的價值、自身的不足,有助于激發學生完善自我的愿望,喚醒不斷學習和成長的內在動力。3.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小組討論、合作是其基本形式,項目都是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的,每個項目需要若干個相關子項目來完成。小組內的每一名成員會負責一個子項目,通過成員間對任務的分析、整理、交流、糾正,達到運用語言交流和溝通的目的,培養學生與人協作和分享的團隊意識??梢姡椖炕虒W法適應現代教育對學生社會能力的需求。所以,項目化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學生運用交際策略的能力。
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摘要】在素質教育持續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基礎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剖析現階段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音樂素養培養中存在的某些問題,討論新課標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方法,為促進小學生音樂素養專業培養的順利開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音樂;素養;培養;小學教育
一、現階段學生音樂素養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視度不夠。現階段,一些從事基礎教育的人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基礎教育快速發展的趨勢,導致他們忽視了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師的音樂素養是教育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教師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小學學生音樂能力的有效培養,以及他們的音樂天賦在教學過程中的開發。教師具有扎實的音樂素養,才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還應該依托音樂藝術,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所以,在小學音樂專業教育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素養的提升。(二)音樂素養的匱乏。小學教育專業對新生的錄取和其他專業相似,都是以學生高考分數是否過線以及填報的高考志愿是否為此專業為主要標準。在大學前期階段,大部分新生在開展小學教育專業學習時,幾乎不具備任何音樂素養。因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合理地安排時間,積極地開展各種音樂教育活動,以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三)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F如今,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教材的選擇上,他們不能選出一些科學合理的教材。甚至一些高校不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也不關心教材是否合適,因此難以滿足這一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由于缺乏科學合理性的教學內容,音樂課程教學難以有序地開展。(四)教學方法太過單一化。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教育專業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能力,從而滿足教學要求。在這一階段,小學教育專業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明確。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如今,小學教育專業仍然采用傳統的課堂灌輸教學法,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就無法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降低了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新課標下音樂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要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要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就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作為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會受到教師素質的極大影響,為解決此類問題,應該從根源出發。首先,要充分理解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有利的教學條件和環境也尤其重要。同時,還應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秉承道德準則,提高自身的素養,凸顯個人魅力,對學生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此外,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活動,比如參觀藝術展、欣賞音樂會等。(二)在互動下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學方法的制定。以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這樣就不可能在音樂分析和處理方面更好地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校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互動式教學法,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以便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音樂技能和音樂素質,提高學生的音樂分析、處理以及表現的綜合素養。音樂教學實踐要按照“互動”教學要求來展開教學環節,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在互動模式的學習中,提高對探究、創新、學習等各方面的充分認識,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建立老師和學生之間雙向交流互動的關系,構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觀摩、交流、探討的教與學相互協調的教學過程。(三)提升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建設完備科學的音樂實踐教學體系。1.設計課程實踐環節。音樂課程教學體系和有關專業性較強的專業理論課程是有一定差異的,如果只關注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不重視課程實踐環節,這將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極其不利,所以還應強化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拓展和相關的實踐教育。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還要側重音樂基本理論的教學。2.科學適用的教學框架。強化學生的基本音樂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提高自身音樂技能;合理安排音樂作業,使音樂基本技能得到強化;可以創建小組,與音樂興趣小組、教師一同對音樂作業進行討論。由此可以促進音樂實踐與音樂理論的有效融合,進而實現音樂實踐與音樂理論相結合的目的。
小學教育專業教材設計問題研究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小學教師的日益飽和以及教師專業化問題的提出,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已成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旺盛需求,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也有了10年的實踐探索。從部分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來看,究竟何為小學教育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人們的認識并不一致,課程體系差異較大。這說明,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仍是值得研究的現實問題。本文擬對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問題進行探討。
一、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基本依據
1.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及其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的素質訴求是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根本依據小學教育本科課程體系的設置決定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又是根據小學的培養目標與課程改革及其對小學教師的要求確定的。因此,研究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問題必須準確把握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及其課程改革方向。從2001年開始,我國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這項改革的八項任務中,第一項就是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培養目標。其中談到德育目標時強調熱愛祖國,了解國家的歷史和國情,要有責任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團結、合作與協調的能力等。談到智育目標時強調培養學生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基礎文化、科學知識和讀寫算基本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基本勞動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等。這次課程改革以空前的力度和嶄新的面貌令全社會關注。在課程目標上,它強調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課程結構上,要從整齊劃一走向多樣化,從分科走向綜合,合理設置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體現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在內容選擇上,強調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關注兒童的生活經驗,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在課程類型上,新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在課程評價上,要改變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有利于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無疑,它對現行課程與教學體系將產生巨大沖擊,對每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嚴峻挑戰。在設置小學教育本科課程時,必須充分了解新的小學培養目標和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真正從課程設置中體現未來小學教師所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
2.未來本科學歷小學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直接依據未來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國外有人曾做過專門研究,認為未來中小學教師應該具備以下13種素質:(1)能夠診斷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障礙;(2)可以診斷學生的心理問題;(3)擅長課程設計;(4)能夠充當媒體資源的咨詢顧問;(5)能夠提供資訊、學習資源;(6)是團體工作的專家;(7)善于團體溝通;(8)能指導學生的獨立研究和獨立學習;(9)必須是學生未來社會技能發展的輔導者;(10)是客觀公正的評價者;(11)必須是公共關系的專家;(12)必須是社會工作者;(13)必須了解未來的發展方向[1]。而Wa-sylCajkler等認為,作為一個小學教師,第一,他(她)應該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自己保持對工作、任務的壓力而非勉強工作;師生之間互相幫助時雙方都感到舒暢;師生爭取與外界的人接觸而不局限于與學校的人打交道;讓學生知道教師本人也像他們一樣有喜怒哀樂。第二,他(她)必須善于駕馭所教的班級。第三,善于利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第四,善于組織課堂教學[2]。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和多年來對小學教師的觀察了解,我們認為,未來的小學教師,應特別注重以下幾種素質的養成。
其一,寬廣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教學技能。根據小學教學的特點和時展對小學教師提出的要求,本科學歷小學教師應具有寬廣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教學技能,不僅對某一學科的教學有明顯的優勢,而且能勝任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學;不僅具有琴棋書畫的基本技能,而且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獨立開展課件制作,能指導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師更容易迎合小學生的心理,有利于樹立教師的威信。
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缺陷及措施
一、引言
教師培養專業化已經是世界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主要趨勢,得到許多國家的接受。各國都希望通過專業化的教師培養機制來提高本國的教師隊伍質量,從而培養出大批優秀教師,以提高本國的國際競爭力,達到教育立國的目的。與教師專業化培養程度較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教師專業化培養進度相對滯后,這就需要我們清楚的認識到教師培養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努力辦好教師教育,走教師培養專業化道路。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教師素質要求隨之提高。為了適應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發展需求,培養本科化小學教師已經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專業化培養本科小學教師的工作在我國開展得比較晚,專業建設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明顯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下面筆者從教師專業化培養的角度談談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師范生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面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關于本科層次小學教師的培養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存在著明顯的專業不成熟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招生制度不夠完善
招生師范生的時候,不能只把考生高考的成績作為錄取的條件,而忽略了其他條件。比如招生時的男女比例問題,我們不能忽視。筆者清楚的看到現在的師范院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生明顯多于男生,尤其在小教本科專業表現更加突出,這也就意味著將來“小學教師的性別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女性化’特征”[1]。小學教師性別結構女性化問題我們必須關注,因為幼兒園教育已經使很多男孩子性格女孩化,如果小學教師性別比例不很好地把握,還是女性教師數量占絕對多數,這樣長期下去,會因小學教師女性比例過大造成小學男生男孩子性格的進一步缺損,使男孩子形成“假女孩”性格風險進一步加強,這不利于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另外,本人認為現在的高招制度不應該把一大批現在正從事小學教育的低學歷年輕教師忽略在外,其實,他們也可以把這部分成員考慮進來,讓他們也成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生源。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考慮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能參加小學教育本科入學考試,把一些有志長期從事小學教育的年輕教師通過統招的方式招進大學里來,繼續進行學習,對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培養,進一步優化我國教師專業化水平。
小學教育專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一、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教師具有不同于其他職業的特點,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小學教師,是培養專業化的小學老師。小學教育的獨特性對小學教師提出了獨特的素質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具有較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所教學科的學科專業知識,掌握全面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適應教育發展需要,能夠從事小學多門課程開發與教學、教育管理和校本教研的高素質小學教師。由此可見,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未來要從事小學教育的小學教師,他們應該具備以下相應的核心競爭力。
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一)小學教師的專業理念
1.師德為先: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而小學教師面對身心快速發展階段的學生,其影響力會更大,所以要特別注重師德修養。首先要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并能夠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其次在對待學生方面,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要富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信心,給予學生愛和溫暖,確保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最后還有注重個人修養,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學生為本:小學生具有發展性、主動性、不穩定性和可塑性等特征,他們主動好奇、天真活波、向師性強,在教育教學中處于主體和中心位置。因此,要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平等權益,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改進建議
一、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歷程及定位
定位問題是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創立伊始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芭囵B定位不僅是專業建設的基石,也是高校辦學理念、實力和水平的特定表現維度。而小學教育專業定位研究意在為小學教育專業贏得一個“合法”的身份,并由此確定它的建設途徑?!北究菩W教育專業的定位問題為小學教師的培養指明發展方向。由于小學教師專業本身的復雜性,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定位呈現出相應的層次性。表現為:重點師范大學和一般師范院校、綜合院校是不同的。重點師范大學旨在面向全國大區為重點小學培養創新型專任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定位在培養多才多藝多能的、創新性、實踐型、才藝型的復合型小學教師,并為培養優秀的教育家做準備。一般師范院校和綜合院校旨在面向各省內為一般小學或部分重點小學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具備扎實專業和基礎知識,有能力承擔小學各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基本擁有從事小學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現出一定的專業發展潛力高素質的教師或教育工作者。
二、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特性不突出,難以適應和引領小學教育改革的需要。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科方向不明確,絕大部分院校采取了不分具體學科的綜合培養形式,只重視不分學科綜合培養而忽視按某一學科方向進行綜合培養。由于學科方向不明確和各學科內容整合程度不高,不分學科綜合培養模式往往使得教師的知識“博而不精”“廣而不深”,進而導致具有“一專多能”綜合素質的復合型教師較為缺乏,教師難以立足于某一學科去整合其他的相關學科;加之,部分教師沒有很好地掌握小學生成長的特點和差異,忽視小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缺乏游戲的精神,用控制、認知、封閉取代自主、體驗和創造,漠視小學教育的基礎性、綜合性和啟蒙性等特征。其次是定位缺乏層次性、靈活性,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小學對于教師素質的要求。重點師范大學在某種程度上忽視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導致小學教師在很大程度上由一般師范學院和綜合學院來培養,這樣小學教師的質量有所下降,難以滿足小學教育發展改革對教師的高要求。同時,一些師范院校在培養小學教師過程中忽視小學教師的發展特性,按照中學教師或大學教師的模式培養,使得培養出的教師難以勝任小學教育的職業,也造成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困難。此外,小學教育專業定位程式化而缺乏靈活性,導致有條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學和學前教育專業在不進行專業改造的情況下,就難以引導部分感興趣的學生往小學教育專業方面發展;這樣勢必將一些“優秀”且“有從小教之志”學生排除在體制外,不利于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的合理化發展。最后是課程設置不合理,綜合化程度不高,難以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目標。本科小學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側重于學術類或理論類課程,重視課程的深度和邏輯結構,對于知識的實踐應用較少,某稱程度上導致教學缺乏師范性、示范性;而一味追求專業知識的深度,卻忽視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知識全面性,造成知識面的匱乏。最終勢必導致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很難把理論與實踐較好結合,缺乏一定的小學課程、教學、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力,缺乏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關于改進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建議
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新興的具有特定價值定位的專業,承擔著培養優質小學教師或教育工作者,推進小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任。提出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改進策略,已成為推動小學教育發展、提高小學教師質量、實現小學教育目標的必經之途。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計探究
[提要]值此核心素養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基礎教育改革邁向核心素養時代,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能否培養出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卓越小學教師必將影響到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圍繞全科型小學教師核心素養的需求,擬從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原理的層面入手,結合基于核心素養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多個維度上探討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計
2014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首要位置,成為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值此核心素養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基礎教育改革邁向核心素養時代,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能否培養出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卓越小學教師,必將影響到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研讀黨的報告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若干意見》等文件,結合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的現狀,本文擬從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原理的層面入手,結合基于核心素養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多個維度上探討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計的思路。
一、概念界定
1.核心素養是“核心的”素養,不僅是“共同的”素養,更是關鍵的,必要、重要的素養,是經過社會賢達精心挑選,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將學科知識與基本能力取得均衡并加以精密組織及安排先后順序、而且是可學習、可教學、可評量的關鍵必要的素養。“核心素養”被譽為是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的DNA。[1]2.小學教師核心素養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2]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第一,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素養;第二,專業知識與綜合知識素養;第三,個性修為與心理調適素養;第四,自我管理與交往合作素養;第五,創新意識與評價鑒賞素養;第六,信息素養與媒體素養;第七,社會參與與貢獻素養。核心素養時代對未來教師提出的要求:一是把師德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把適應變革作為常態,三是把學習當作生活方式。本文所論及的課程設計,即是在上述概念界定的基礎框架里進行探討的。
二、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
重視小學教育專業的隱性課程
課程是大學教育質量和特色的基石。完整的課程體系是由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共同構成的。顯性課程構成了人才培養體系的骨骼框架,對個體的影響主要是學術性的;隱性課程構成了人才培養體系的靈魂,對個體的影響主要是非學術的,包括情感、信念、價值觀等方面。只有二者相互協調,學校課程與社會課程相一致時,教育教學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培養目標才能實現。隱性課程是大學寶貴的文化資源,對提升大學品位和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教師具有特殊意義。資料顯示以往對于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顯性課程的設置上,忽略了隱性課程在教師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極少涉及到隱性課程的規劃。對于新興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建設,在充分重視顯性課程建設的同時,必須有意識地進行隱性課程建設。
一、隱性課程是最富有滲透性的教育因素
(一)隱性課程對個體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
教育是傳遞人類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手段?,F代文化學研究表明,價值體系、知識經驗、思維方式、語言符號構成文化傳統的基本內容。其中價值規范和思維方式,主要體現為隱性文化,知識經驗和語言符號主要體現為顯性文化。在學校教育中,顯性文化主要是通過顯性課程得到傳播,隱性文化則主要是依靠學校的隱性課程進行傳播。對課程(curriculum)的概念,不同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出發,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美國學者福塞(Foshay)把課程定義為“學生在學校指導下所獲得的全部經驗”。顯性課程又叫正規課程,在葉瀾主編的《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中定義為“學校正規的學術性課程和計劃內的課外活動”,“是以直接明顯的方式呈現的,主要是依靠知識的傳遞進行的,學生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所獲得的主要是學術性知識”。隱性課程(hiddencurriculum)這個詞是由美國學者杰克遜(Jackson,P.W)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書中首次提出來的。隱性課程又稱為潛在課程、隱蔽課程、潛課程、非正式課程。對于什么是隱性課程,目前沒有統一的說法。布盧姆(B.Bloom)在《教育學的無知》(InnocenceinEducation)(1972)一書中使用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這對概念,并指出歷來的課程研究忽視了隱性課程,實際上,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同樣重要。布盧姆認為,隱性課程的主要目標與學生的學習有關,也與學校所強調的品質以及社會品質有關,學校的組織方式、人際關系等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的因素對于學生的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強有力的持續影響。這是因為學校是一種特殊的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負有相互支持、關心和尊重的責任。學校的學習不可能是學生的單個學習,它是集體的活動。在這種集體活動中,有時要強調控制、等級、競爭,有時要強調鼓勵、平等、互助。各個學校還有各自所強調的主要品質。隱性課程能很好地達到某些教學目標(特別是在品質、習慣、態度方面),并比顯性課程的明確目標保持得更久。學生在學校中形成這些社會性品質與學生形成的學習技能,對以后工作所起的作用同樣重要。
(二)隱性課程時時處處影響和折射著群體和個體的特色和風貌
作為一種教育性經驗,隱性課程偏重于情意方面的非學術性內容。涵蓋范圍很廣,幾乎涉及學校的各個層面及各種行為。目前主要有五種形態:第一,存在于顯性課程中的隱性課程。(教科書中隱含的價值觀等)作為課程具體表達形式之一的教科書,是“從一定社會文化里選擇出來的材料”,在選擇和組織的過程中除了具有外顯的知識、技能的載體功能之外,同時也是社會觀念、規范、價值觀等的載體。可以說任何一本教科書都有外顯的價值和內隱的價值兩個方面。第二,伴隨顯性課程的實施所產生的隱性課程。(教學組織形成、教師人格與教學行為、師生互動、獎罰形式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環境、教學組織、教法的選擇與運用、師生互動關系、教學效果測評等都隱藏無數的教育影響因素。第三,隱含于學校物質文化層面的隱性課程。這包括學校建筑、教學儀器、設備、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校園環境等。從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等校舍建筑的設計,到圖書館、體育館等文化娛樂設施的布局,從校園里花草樹木生態環境的保護,到班級中教室的空間安排,從黑板報與宣傳畫的渲染,到校旗、?;?、校服、校歌的創設,無不展現著建設者與教育者的獨具匠心,折射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水平,無不蘊含著大量的教育因素和內容。第四,滲透在制度文化層面的隱性課程。學校制度是隱性課程的載體。制度是維護各種社會關系的規章體系。學校的管理體制、管理方式、生活制度及各種儀式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的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第五,彌漫在校園生活中的精神形態的隱性課程。這包括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學風、學術氛圍、心理氣氛、組織氣氛等師生共同享有的價值觀、精神面貌等。從空間上說,它彌漫于學校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從時間上說它彌散在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它集中反映了校園的歷史傳統、精神風貌以及學校成員的共同追求與價值取向,并通過感染、暗示和模仿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學生,使校園形成一個巨大的心理場,對每一個成員都產生著難以抗拒的效應。隱性課程孕育在上述的各個層面之中,即上述的各個層面都是隱性課程內容的載體。由此可見,隱性課程存在的范圍及形式具有普遍性、隱蔽性、動態性,作用的方式具有間接性、潛在性,作用的過程具有無意性和滲透性,作用的結果具有感染性、長效性。學生自踏入學校大門的第一天,便在學校和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開始了顯性課程的學習,同時也不知不覺地受到學校隱性課程的感染、熏陶、誘導與教育。顯性課程的教育效果明顯,隱性課程則需要經過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收到效果。思想意識、意志、品德等一經形成,就不易改變,其效果是長期而深遠的。
小學教育專業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探討
摘要: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學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事業的基礎,想要教育事業能夠堅實牢靠,必須加強對小學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就是為國家民族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地方,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小學教育過程中,想要在未來的教育專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就需要加強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目前,小學教育專業教學中的技術運用仍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將指出這些問題,并針對指出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的措施,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對于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教育;運用
1引言
近年以來,高職院校中的小學教育專業受到社會各地的廣泛關注,人們對于小學生教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層次化,在高職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一直在尋求進步和創新。在如今的互聯網現代化時代下,小學教育專業也將隨著時代進步而進步,不斷加強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實現教育創新,積極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推動小學教育專業的現代化進程。
2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和教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意識不到位。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小學教育專業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學習意識缺乏是導致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不足的關鍵性因素。我國的許多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難以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由于該專業學生畢業后面對的是小學生,所以總是覺得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大材小用”,必要性不大,他們意識不到這對其未來職業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這是一項在未來小學教育中難以或缺的技能,意識不到位,自然就不會上心,對于該項技能的運用也就更不必談。同時,教師也缺乏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往往對這方面的知識選擇性的略過,很少甚至沒有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講解、運用和分析。(2)課程設置不夠合理以及教學模式創新性不足。我國90年代在高職院校教育引進了信息技術教學系統,但是當時的教學多半是程序語言教學,直至現在,在信息技術如此發展的情況下,高職教育的小教專業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小教專業除了一些傳統性的課程,例如教育社會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其余很少涉及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課程的分布不合理,使學生難以學習到有關現代教育技術,就算是意識到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重要性,也很少有學習到該知識的機會,這對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有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在長期以來的小學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大多是較為單一“教”與“學”,長此以往,形成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對于技術和應用的要求很低,需求不足,也就難以創新,難以對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有效的學習和運用。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學生家長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