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驚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20:51: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兒驚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兒驚厥護理分析論文
1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我院兒科住院部收治的驚厥患兒共96例,年齡18天~9歲,以2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多見。其中高熱驚厥34例,病毒性腦膜炎14例,癲癇9例,抽搐查因38例,中毒性腦病1例。34例高熱驚厥的患兒病情治愈,2例病毒性腦膜炎者放棄治療,38例抽搐查因者病情治愈或好轉。
2驚厥的緊急處理
驚厥持續時間的長短,是決定預后好壞的重要因素,如持續30分鐘以上,就可產生嚴重的腦缺氧、缺血性的病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護士應熟悉驚厥的緊急處理措施。
2.1針剌
人中、百會、涌泉、十宣、合谷等穴位,立即通知醫生。
小兒驚厥持續狀態觀察論文
【關鍵詞】小兒驚厥
驚厥是小兒時期常見急癥,尤其是驚厥持續狀態發作時間超過30min以上,可致腦損傷。為驚厥的危重型,死亡率較高,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如何盡快去除病因,采取強有力的治療措施,是搶救患兒生命的關鍵。我科從2000年1月~2005年3月,應用立速氧納洛酮治療小兒驚厥持續狀態,收到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隨機的原則將126例患兒分為治療組66例,對照組60例。其中治療組男38例,女28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兩組患兒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P>0.05)。
1.2診斷標準
小兒高熱驚厥護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熱驚厥;小兒;復發;護理干預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05年至2007年對收治120例高熱驚厥患兒,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并進行急救護理和相關的健康教育。結果緩解了家長的焦慮情緒,積極配合治療,90.0%家長對高熱驚厥的相關知識有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出院后隨訪1年,復發率為16.6%,與2002年至2005年27.3%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高熱驚厥復發率較高,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能及時控制驚厥和有效地預防再次發作。
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反復多次的熱性驚厥可以造成發育中腦的損傷,少部分會發生智力低下及繼發癲癇的危險[1],其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本院2005年至2007年收治120例高熱驚厥患兒,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并進行急救護理和相關的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20例男80例、女40例;首次發病年齡5個月~7歲;原發病分別為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細菌性痢疾、嬰兒腹瀉、化膿性扁桃體炎、敗血癥等;驚厥發生在發熱24h內者72例;首次驚厥者88例,復發32例;驚厥發生時的體溫38℃~38.9℃26例,≥39℃94例。驚厥發作時予以止驚、退熱、給氧、控制感染等;驚厥時間較長者,給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防治腦水腫;對較復雜高熱驚厥患者用苯巴比妥維持治療。
2護理干預
腸道感染熱性驚厥小兒護理心得探討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小兒的護理方法。方法選擇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小兒患兒做研究對象,所有患兒隨機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兩組患兒均采用對癥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配合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對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并做比較。結果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在護理過程中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上對于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小兒,在采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為患兒配合綜合性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兒的恢復,同時也能夠降低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
關鍵詞:腸道感染;熱性驚厥;綜合性護理
夏秋季節是腸道感染發生的高發季節,因為小兒的免疫性較差,生理發育不完全,所以小兒是腸道感染的一種高發人群[1]。誘發腸道感染以后,患兒的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和發熱等情況,如果患兒在出現腸道感染以后沒有得到有效的及時醫治,那么可能會因為腸道感染而進一步導致小兒出現熱性驚厥[2],這會對小兒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臨床上格外重視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的小兒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為患兒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保證患兒更好的恢復,本研究基于此進行分析,結果取得滿意成效,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2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小兒患兒當中,抽取84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隨機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例。在對照組患兒當中,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9例,患兒的最大年齡為2歲,最小年齡為0.3歲,平均年齡為(1.4±0.2)歲;觀察組患兒當中,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20例,患兒的最大年齡為3歲,最小年齡為0.5歲,平均年齡為(1.6±0.5)歲。經過臨床診斷和檢測,所有患兒均為腸道感染相關熱性驚厥患兒,診斷符合該疾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兒均按照患兒的實際情況,配合對癥治療。分組以后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兒配合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指導,因為本研究的篇幅有限,故不對詳細的護理措施進行贅述。觀察組患兒配合綜合性護理干預進行指導,具體方法如下:①制定護理計劃:患兒入院以后需要對患兒的各項臨床治療治療和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而且患兒的具體情況,深入病房,對患兒進行相關的檢測,與患者家屬充分的交談,進一步對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并根據患兒的相關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并在今后的護理中嚴格按照護理措施進行護理;②做好基礎護理:患兒入院治療以后,醫生對患兒進行抗感染處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防止感染發生。同時需要對患兒做好補液處理工作,這能夠有效的防止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脫水情況,如果患兒存在酸堿不平衡或電解質紊亂等情況,應該對患兒的酸堿和電解質進行糾正,確保患兒體內的酸堿與電解質維持平衡。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如果發現相關數據出現異常波動,應該及時報告給主治醫師,避免危險情況發生,而如果患兒出現了相關數據的波動,醫生需要及時尋找患兒數據波動的原因,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進行對癥治療,確保患兒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③降溫干預:密切重視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并做好體溫的監控工作,如果患兒的體溫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需要及時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處理,當患兒的體溫出現上升的情況時,護理人員應該采用生理鹽水對其進行灌腸處理,確保患兒的直腸吸收的毒素盡量減少,如果患兒的體溫控制效果不佳,需要適當地為患兒服用一些退熱藥物,但是對于藥物的劑量應該做好嚴格的控制,以避免因為藥物過量而導致患兒出汗過多,出現脫水情況;④驚厥干預指導:患兒現驚厥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首先對患兒的呼吸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患兒呼吸通暢,為患兒建立起靜脈通道,確保相關的安定藥物進入患兒體內穩定患兒的驚厥。如果不能及時準備好驚厥藥物,且情況危急,可以為患兒采取疼痛刺激的方法以達到對驚厥進行緩解的目的,當患兒出現驚厥以后,它可能會咬傷自己的舌頭,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該及時對患兒進行第三米松的靜脈注射,以便減少患兒腦損傷的程度。為患兒給藥的時候,需要注意氧療的治療,保證患兒呼吸道通暢;⑤心理干預:主要對患兒家屬進行心理干預,做好與患兒家屬的交流工作,是患兒的家屬對于相關的驚厥狀況有基本的了解,做好患兒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患兒家屬的緊張情緒。指導患兒家屬積極的配合醫生對患兒進行治療,使患兒獲得較為充足的營養,增強患兒自身的免疫力,避免患兒病情出現惡化。
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
【關鍵詞】上呼吸道感染
【摘要】探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方法。本文對98例患兒分別進行物理或(和)藥物降溫的護理,預防和治療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規基礎護理。提示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非常重要,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護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疾病,大多數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細菌引起,輕者僅有呼吸道癥狀,重者伴有發熱,甚至高熱。凡體溫超過正常范圍稱發熱,凡肛溫超過39℃為高熱[1]。對待小兒高熱重在護理,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引起高熱驚厥。現將2005年1~12月共9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有高熱癥狀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98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的診斷標準[2]。男57例,女41例,年齡5個月~5歲。醫務人員對患兒進行系統全面的護理。
秋季腹瀉并驚厥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秋季腹瀉;驚厥
【論文關鍵詞】目的:探討秋季腹瀉并驚厥患兒發病原因。方法:40例患兒均予大便常規、血生化、腦脊液、腦電圖檢查。結果:發現抽搐時伴高熱15例,血鈉降低8例,血鈣降低7例,血鎂降低4例,低血糖2例,10例腦電圖檢查異常,腦脊液檢1例壓力稍高外,余均正常。結論:秋季腹瀉并驚厥患兒考慮與高熱、電解質代謝紊亂、病毒性腦炎有關。對于此類患兒要進行全面檢查,以明確病因,從而及時對因治療,終止驚厥發作。
現對40例秋季腹瀉并驚厥患兒的發病機制進行初步探討,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2000~2005年住院的秋季腹瀉并驚厥患兒40例,其中<6個月2例,~2歲34例,~3歲4例。男22例,女18例。所有患兒均為急性起病,病程3~8天,大便每日4~15次不等,蛋花湯及稀水樣,無黏液、膿血。合并發熱24例、嘔吐32例、上呼吸道感染20例。輕、中度脫水36例,重度脫水4例。所有患兒均合并全身性驚厥,驚厥持續時間2~20分鐘,病程中抽搐1次31例,2次5例,3次以上4例。
1.2方法:40例患兒均予大便常規、血生化、腦脊液、腦電圖檢查。大便常規WBC<3個/HP,無紅細胞。驚厥發作后2小時內抽靜脈血2ml送檢電解質,血鈉降低8例,血鈣降低7例(1.95~2.15mmol/L),血鎂降低4例,低血糖2例。驚厥發作后6小時內行腦脊液檢查,壓力升高1例,細胞數、蛋白、糖均正常。腦電圖檢查出現異常慢波10例,其中輕度異常4例,中度異常5例,高度異常1例。
高熱辨證論治規律分析論文
1理
任寶琦[1]認為于六淫風寒邪毒乘人體正氣之虛,衛外之陽不固而侵襲機體,風邪屬陽而主動,其性開泄,易疏泄人體肌腠;寒邪屬陰,其性凝滯而主收引,易使腠理閉而氣不行。此時,風寒之邪乘人體正虛而內侵。風寒之邪侵襲人體,首先侵犯肌表,由于太陽經脈居人身之陽,故首當其沖,風寒之邪束于外,陽氣被郁于內。在外感高熱風寒證階段,“陽郁”的病機貫穿疾病始終,成為高熱不可忽視的主要矛盾。
內傷發熱多與飲食不節,勞倦太過,七情郁結有關,導致人體臟腑氣血不和,陰陽失調而發病。虛者多因真陰虧耗而氣下陷,陽火上升而發熱(“陰虛生內熱”及元陽虛陰火生);實者多由氣、火、痰、瘀、食、郁,阻礙了營衛氣血之正常運行,導致了五藏六腑之不和而發熱。但是發熱惡寒、寒熱往來、但熱不寒和潮熱在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中均可出現。
2法
治療外感,若因于寒,可用辛溫解表法,若因于熱,可用辛涼解表法,若因于其它,則隨癥治之,并且根據病因不同權衡,例如疏表清氣法、祛暑化濕透表法、清解法、宣通法等。治療內傷則根據病因病理,陰虛發熱者,治以滋陰清熱;陽虛發熱者,治以溫腎回陽;氣虛發熱者,治以益氣升陷,甘溫除熱,趙瑞學[2]用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法兩劑治愈外感高熱;營衛不和發熱者,治以調和營衛;血虛發熱者,治以養血補氣;肝郁發熱者,治以疏肝理氣;食滯發熱者,治以消食導滯;痰飲發熱者,治以理氣化痰;血瘀發熱者,治以活血祛瘀。此外還有補腎壯水法、清法、活血化瘀法、下法、清營涼血法等,JiaYantao用源自葉天士《溫熱論》中清營涼血法治療了40例癌性發熱病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
3方藥
小兒高熱護理認識思索
高熱是兒科急癥中最常遇到的急癥之一。高熱是臨床各種疾病的嚴重反應,護理治療不當會引起各種嚴重的并發癥如高熱驚厥、昏迷等。周明芳提出常用的降溫方法:(1)擦浴法:常用28~32℃、25%~35%的酒精或32~36℃的溫水。(2)冷敷法:常用冰袋、冰帽、冰枕等置于患者頭部、掖下、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處。(3)灌腸法:一般采用28~32℃的灌腸液或4℃的冷鹽水。(4)穴位刺激法:針刺十宣、曲池、大椎、外關有助于降溫。(5)藥物降溫法:給予藥物對癥支持治療,對于炎癥引起的發熱可給予抗生素和退熱藥物,亦可口服退熱藥[1]。呂華等提出對小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期的高熱患兒采取物理降溫好,但對其他年齡段的高熱患兒采取物理降溫前應計算肛指溫差值(肛溫、指溫之間的差值)此值>6℃,物理降溫非但無效,反而更加刺激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寒戰反應增多,應盡快使用降溫藥物[2]。蔡栩栩提出小兒發熱應合理使用降溫藥物。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穩定,原則上不宜采用藥物降溫,3個月以內嬰兒發熱應慎用退熱藥。退熱藥應根據體溫情況,按需服用,用藥間隔4h以上,不得長期使用。激素不能作為小兒高熱抗炎降溫的常用藥物[3]。
1臨床資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兒科共收治高熱患兒138例。新生兒4例,嬰兒36例,1~3歲42例,4~5歲26例,6歲以上30例。疾病分類:上呼吸道感染68例,肺炎42例,腸道感染8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0例。
2護理
2.1物理降溫
(1)局部療法:頭部冷濕敷或置冰袋。可以減少腦細胞耗氧量,利于健康的恢復。(2)全身療法:溫水浴:本組2例新生兒和28例嬰兒給予此方法。即用32~36℃的溫水擦浴或浸潤[4]。擦浴用溫水擦洗或按摩小兒全身皮膚。每次溫水浴5~10min為宜。酒精浴:用濃度為25%~35%,溫度為41~43℃的酒精擦浴。擦掖窩、腹股溝、足心、掌心時要稍用力,反復來回幾次,擦至皮膚發紅為止。酒精可使毛細血管擴張,散熱增加。本組22例患兒采用此法,年齡都在3歲以上。(3)冷鹽水灌腸:適用于年長兒,本組9例患兒給予此法降溫。用20℃的生理鹽水100~200mL低位灌腸[5],臀部稍抬高,速度要慢,注意降溫程度及大便情況。
支氣管肺炎護理論文
1一般護理
1.1環境將不同病原患兒盡量分開房間收住,接觸患兒,注意消毒隔離操作。病室每天定時紫外線消毒1小時,開窗通風換氣2~3次,每次20~30min,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8℃~20℃,濕度為55%~65%,患兒內衣應寬松,及時更換尿布,使患兒感覺舒適,各種處置集中進行,安靜、舒適的環境能使患兒更好地休息和睡眠,有利于病情好轉。
1.2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缺氧癥狀根據病情采取相應的體位,凡有缺氧癥狀,如呼吸困難、口唇發紺、煩躁、面色灰白等情況時應立即給氧。一般采用鼻導管給氧。氧濃度為0.5-1L/min,氧濃度不超過40%,氧氣應濕化,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缺氧明顯者可用面罩給氧,氧流量2-4L/min,氧濃度50%-60%。若出現呼吸衰竭,則使用人工呼吸器。
1.3發熱護理支氣管肺炎患兒常有發熱,發熱時幫患兒松解衣被,及時更換汗濕衣服,并用熱毛巾把汗液擦干,以免散熱困難而出現高熱驚厥;同時也避免汗液吸收、皮膚熱量蒸發而引起受涼加重病情。體溫在38.5℃以上按醫生要求予物理降濕或藥物降溫,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額等,對營養不良、體弱的病兒,不宜服退熱藥或酒精擦浴,可用溫水擦浴降溫。退熱處置后30~60min復測體溫,高熱時須1~2h測量體溫一次,及時做好記錄。并隨時注意有無新的癥狀或體征出現,以防高熱驚厥或體溫驟降。給患兒多喝溫開水或者靜脈補液,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虛脫。
1.4飲食肺炎患兒在患病期間要有足夠的水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喂養時將頭部抬高,鼓勵較大的患兒多喝水,適量喝些新鮮果汁,宜食半流食品,如稀飯、爛面條、雞蛋湯等。如果不能進食,則需要靜脈輸液等治療。
2密切觀察病情
小兒急性偏癱研究論文
小兒急性偏癱是一側肢體突然完全或部分出現活動障礙的綜合征。由于嬰兒和兒童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很高,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防止并發癥和后遺癥甚為重要。現將我院1996年到現在收治的15例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男9例,女6例。年齡:<3個月2例,~3歲2例,~6歲3例,~12歲8例。發病情況:暴發起病2例,急性起病10例,輕型起病3例。數天或數周前有上感史者6例,腮腺炎病史1例。
1.2臨床表現右側偏癱9例,左側偏癱6例,中樞性面癱4例。發熱4例,驚厥7例,意識障礙5例,性情改變3例,頭痛嘔吐9例,吞咽困難2例。
1.3輔助檢查頭顱CT檢查13例,MRI檢查5例,腰穿查腦脊液6例,血常規檢查15例,凝血酶原時間測定3例,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測定2例。
1.4治療控制顱內感染、控制驚厥、營養神經細胞、改善腦血管循環,應用抗凝劑,轉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以及康復治療(運動療法、針灸、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