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19:11: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城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城鎮改革意見
為加快我縣城鄉統籌發展,提高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充分發揮小城鎮在聯結城鄉、輻射農村、擴大就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參照《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的實施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政策意見的通知》(政綜[]180號)、《市示范性綜合改革建設小城鎮實施意見的通知》(政綜[]244號)及相關配套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現就我縣市級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規劃為前提,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資源優勢,凸顯特色功能,強化產業支撐,優化空間布局,實施綜合開發,增強集聚能力,加快我縣城區東拓進程,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的一體化,將鎮建成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濱江宜居商貿重鎮。
二、目標定位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示范性綜合改革小城鎮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力爭在5年內,鎮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顯、適度超前、生態優美的發展格局,基本建立并發揮小城鎮特色優勢的體制機制和配套保障政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特色產業基礎初步建立逐步健全;小城鎮居民基本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濱江宜居商貿城市綜合體基本建成的目標。
三、政策措施(年—2015年)
小城鎮規劃設計論文
一、具有特色的小城鎮規劃設計原則
(1)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當前我國較為推崇可持續性發展戰略,這一點也應該體現在小城鎮規劃設計中,在小城鎮的規劃設計中綜合考慮可持續性發展因素,把眼光放長遠,注重小城鎮建設的長遠利益,尤其是在空間的利用上要進行必要的預留處理,進行合理布局;
(2)堅持環境保護原則,針對當前越來越惡劣的氣候環境,在小城鎮規劃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于環境保護的關注,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污染可能的環節中加強對于污染的預防和治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好小城鎮周圍的環境;
(3)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小城鎮相對于大城市來說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其土地資源較少,所以在土地資源的利用上我們應該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切實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使用土地進而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最終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堅持可操作性原則,在小城鎮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能過分的加強對于前瞻性的重視,我們還應該關注規劃設計的可操作性,避免規劃設計的內容在后期的具體執行中出現不可操作的現象。
二、小城鎮功能分區
小城鎮建設思考
**鎮轄15個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67平方公里,總人口36000人。近年來,我鎮把城鎮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努力加強基礎建設和日常管理,先后獲得了“**省百強鎮”、“**省文明村鎮”、“**市特色鎮發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由于城鎮功能的逐步完善,招商引資和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全鎮已擁有產值過100萬元的工業企業58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13家。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47億元,比**年增加4.22億元,年均增長9.6%;工業企業發放工資6286萬元,比**年增加2190萬元,年均增長8.9%;入庫稅金3700萬元,比**年增加3050萬元,年均增長42%。
一、小城鎮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鎮抓住被列為“**市衛星鎮”、“**省對口聯系重點鎮”的機遇,按照“把握特色、完善基礎、嚴格管理、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不斷改善城鎮面貌,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努力提升城鎮品位,取得了較好成績。具體來講,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著眼長遠發展,完成了規劃修編。鎮黨委、政府投入資金20多萬元,從**年底組織開展了鎮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總體規劃于**年5月完成,規劃年限20年,規劃了居民、商貿、工業、生態農業四個功能區,規劃道路32條,規劃后的鎮區面積擴大為3.45平方公里,可容納人口3萬人。詳細規劃正在編制之中。
二是實施綜合開發,促進了擴容提質。**年以來,鎮區先后開發新建居民區3處,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改建綜合集貿市場1個,新增營業面積1500m2。規劃工業園區1000畝,已開發206畝。目前,鎮區面積已達2.25平方公里,比**年增加0.34平方公里;鎮區人口已達16100人,比**年增加1700人。鎮區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9.7m2,城鎮化總體水平達到45%。
三是突出基礎建設,完善了城鎮功能。近年來,通過多方籌資融資,共投入基礎建設資金600多萬元,對鎮區的交通、電力、供水、排污、綠化等公用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整修。①硬化道路。新鋪設興工大道水泥路面800米,整修友誼路、富貴大道、商貿路等主干道路1320米。②改造電網。利用農電網改的契機,對鎮區供電線路進行了全面改造。投資60多萬元,在5條主干街道安裝照明路燈145盞。③鋪設管道。投資170萬元,在新規劃的工業區、居民區鋪設供排水管道3700米,疏通老居民區排污管道4200米。④開展綠化。在鎮區主干道和居民區內新建花臺112個,新植綠地1200平方米。⑤配套環衛設施。投資30多萬元,新建垃圾處理場1個、垃圾中轉站2處、垃圾箱92個,購置環衛車2輛。
小城鎮社區消防三年規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城市社區消防建設和小城鎮消防規劃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城市社區和小城鎮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加快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特制定《**縣城市社區和小城鎮消防建設三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城市社區和小城鎮建設的戰略任務,以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為主線,以提高城市和小城鎮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為目標,堅持“政府負責、落實規劃、健全設施、完善機制、發揮作用、服務群眾”的原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力爭用3年的時間,通過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區消防工作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強化城市社區消防的綜合功能,實現城市社區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要求;積極推進小城鎮消防規劃工作,大力加強重點小城鎮的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打牢城市社區和小城鎮消防工作基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實現**經濟在贛南騰飛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二、主要任務和目標
(一)抓緊制定城市社區和小城鎮消防建設規劃
1、城市社區消防建設規劃要納入城市消防規劃。城市社區消防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社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裝備、消防工作網絡、消防工作制度等。新建社區和舊城區改造要同步規劃和建設相應的公共消防設施。
生態理念小城鎮規劃設計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城鎮規劃建設也隨之被人們廣泛關注,這也導致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受了巨大的壓力。所以,小城鎮的規劃設計要以生態視角為出發點,加強城鎮的綜合管理水平,全力打造生態小城鎮。論文通過對生態理念的介紹,對當前小城鎮規劃設計中所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出基于生態理念的小城鎮規劃設計。
【關鍵詞】生態理念;小城鎮;規劃建設
1引言
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對小城鎮規劃的過程中,人們只重視城鎮發展,忽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破壞環境、亂排亂放的現象隨處可見,這些都使得周邊的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生態發展不平衡,環境質量明顯下降。而基于生態理念的小城鎮規劃設計,對于環境保護十分重視,這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生態小城鎮規劃理念
小城鎮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已逐漸經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人們正在采用自然環境與生態理論相結合的方式,來建設無污染、無有害物質的生態小城鎮。在規劃過程中,結合小城鎮的實際情況以及在進行建設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破壞現象,提出了“生態城鎮”的全新規劃理念,主要表現為以下3方面:
貴州小城鎮發展探究
[提要]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有機結合能夠使得鄉村和城市共同發展。小城鎮作為城市與鄉村的重要連結點,可以更好地帶動鄉村發展,從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本文就貴州省小城鎮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探索貴州小城鎮發展路徑。
關鍵詞:小城鎮;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
一、引言
黨的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切實解決農業農村發展落后的問題。目前,我國仍有5.6億人生活在農村,占全國人口的40.4%。根據新型城鎮化,若城鎮化率達到70%~80%,差不多相當于發展國家的初步發展水平,那么城市應當承接從農村的轉移人口達2.7億左右,同時仍有3.5億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我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城鎮化建設進程中,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城市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容納轉移人口,包括生活、就業等資源空間;二是城市的發展對于鄉村所帶來的影響。因此,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應當有機結合,同步考慮,不僅要考慮鄉村層面的經濟與社會建設,同時應當考慮城鎮化進程對鄉村的影響,通過城鎮化來帶動整個鄉村的發展。小城鎮作為城鄉之間的關鍵連接節點,其發展對于鄉村的發展和城鎮化的進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貴州省來說,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鄉村振興戰略與城鎮化的實施對于全省的發展更是至關重要。自2012年貴州省響應國家號召進行示范小城鎮建設后,成果顯著,但同時與全國情況類似,小城鎮的發展仍舊存在發展動力不足、人才流失、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
二、貴州小城鎮發展現狀
(一)貴州省城鎮化進程。1998年,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在農業與農村相關問題中提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并于2000年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實施城鎮化戰略的問題。自此,我國的城鎮化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貴州省根據國家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省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貴州省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具體表現為,2000年貴州省城鎮人口有896.49萬人,僅占全省人口的23.96%,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貴州省城鎮人口上升至1,176.25萬人,占比將近上升10%。截至2018年末,貴州省的城鎮化水平由2000年的23.96%上升至47.52%,基本達到全國各省份平均水平,具體見圖1。但與全國城鎮化水平對比,貴州省城鎮化進程仍舊差距明顯。從城鎮化率來看,全國城鎮化率于2010年基本達到了50%的水平,而貴州省在2018年末才攀升至47.52%。因此,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省份,貴州省農村人口仍舊占據絕大部分,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于貴州省來說意義重大。其次,由小城鎮承接農村轉移人口來看,2000~2018年平均每年轉移農村人口54萬人,而小城鎮作為重點承接農村轉移人口的區域,其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著重要的牽引作用。(圖1,數據來源于2000~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及貴州省統計年鑒)(二)貴州省重點特色小鎮發展情況。2012年8月貴州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見》,并列出100個重點扶持的示范小城鎮,希望通過這100個重點扶持的小城鎮發展,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整個貴州省小城鎮加速發展。2012~2015年,貴州省率先應用“鎮村聯動”的發展模式,創建了“8+X”的小城鎮項目建設標準,重點建成了交通樞紐型、旅游景觀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以及移民安置型的特色山地示范小城鎮。2016年,住建部批示了403個中國特色小城鎮,其中貴州省15個鎮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省份第二。截至2018年,貴州省100個示范小鎮累計建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8+X”項目4,000余個,完成投資2,000多億元,全省小城鎮人口數量比2012年增加200萬人,帶動全省城鎮化水平上升5個百分點。在100個示范小鎮中,各自形成了多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以及發展情況各不相同的小鎮。因此,本文選取了兼具產業帶動與資源稟賦的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對其發展情況進行具體剖析,以找到貴州省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三)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1、簡介。茅臺鎮位于貴州高原的西北部,西靠大婁山脈,北靠遵義,臨近赤水河畔,是川黔水路交通的樞紐,赤水河航運貫穿全鎮,同時有仁藺、茅習、遵茅、茅臺高速公路在茅臺匯聚。悠久的歷史文化、長征文化以及自然風光,使得茅臺鎮稱為西南地區重要的旅游片區。茅臺鎮的產業發展起始于鹽產業,清末民初,作為赤水河畔重要的交通口岸,貴州省2/3的食鹽由茅臺鎮運向各地,由鹽產業逐漸名聲大振后,赤水河畔的小鎮白酒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酒產業作為貴州省的支柱產業,80%以上的白酒均產自赤水河畔,由此也帶動形成一大批釀酒小鎮,其中茅臺鎮為重要的代表。2、發展情況。茅臺鎮共6個社區,22個行政村。截至2017年末,全鎮共有人口11.05萬人,城鎮化率47.09%,當年貴州省全省城鎮化率46.02%,略高于全省城鎮化水平。農村經濟總收入11.2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3,420元,是當年全省農民人均收入的1.8倍。2017年第二產業收入為387.12億元,白酒工業收入占比80%以上,白酒產量21萬kL,其中茅臺酒產量4.2kL。可以看到,茅臺鎮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小鎮,以白酒產業為主,整個鎮將酒產業的一系列加工鏈條納入其中,包括釀造、生產、加工和包裝等產業鏈。茅臺鎮的發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和創新導向階段。清朝末期至1990年,茅臺鎮主要依賴赤水河畔豐富的資源要素與交通樞紐進行鹽產業和酒產業的發展。1990~2000年,茅臺鎮名聲逐漸盛起之時,恰逢中央政府決定加強小城鎮建設時期,茅臺鎮先后成為“全國小城鎮重點建設集鎮”、“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財政體制改革鎮”等各項試點基地稱號,由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目前,全國白酒的銷售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茅臺鎮在競爭中走出獨具特色的醬香型白酒產業道路,形成創新導向的產業發展趨勢。3、存在的問題。茅臺鎮從白酒產業所帶來的產業優勢與經濟增長可以作為全國小城鎮發展的經驗借鑒,但在新型城鎮化布局下,由于酒產業的過于龐大所帶來的生態破壞、布局雜亂以及產業單一化等問題逐漸浮現,使得整個茅臺鎮的優勢逐漸縮小,酒產業對于整個區域的支撐與帶動也出現疲態。首先從整個生存空間布局來看,茅臺鎮是沿著赤水河岸發展而來,因此城鎮的規劃建設是順應赤水河的流動方向的,同時由于赤水河專產白酒,因此多數釀酒廠的廠房均沿著赤水河的河岸建設,由北至南,呈帶狀延伸。經年代更替發展,釀酒廠房成為整個茅臺鎮的主要建筑,生活區主要集中在赤水河北部,赤水河南部以及河岸邊界均遍布酒釀廠房。這樣的空間布局主要存在的問題有鎮區的居住空間與工業空間交織一體,同時工業產業用地占據大部分空間,不斷擠壓居民生活空間,造成整個鎮的居民生存空間質量低下。隨著酒產業的逐漸擴張,從前期的僅在河谷處建設的酒廠逐漸擴展到高地,不僅阻礙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破壞原有的特色山體景觀,阻礙小鎮旅游產業的發展。
小城鎮消防規劃分析論文
一、基本現狀
當前全國許多小城鎮沒有制定消防規劃,普遍存在消防站數量不夠;市政消火栓數量少,消防管網壓力不足;消防通訊落后;消防裝備差,且數量少;消防道路不暢,斷頭路較多等問題。
自貢市小城鎮區建設規模普遍小,人口少,發展不平衡,消防規劃和消防設施基礎欠帳較大。全市共有小城鎮(鄉鎮96個,鎮區人口2萬人以上的只有兩縣縣城駐地鎮,即富順富世鎮和榮縣旭陽鎮)。除此之外,鎮區人口均在1萬人以下O忠馴嘀樸諧欽蜃芴騫婊?0余個鄉鎮,已完成消防規劃編制的只有大安區大山鋪鎮,僅有46個小城鎮安裝有消火栓,未通自來水的鄉鎮達10個。
針對小城鎮消防規劃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結合小城鎮建設實際,自貢市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市小城鎮消防規劃編制的具體目標任務,從兩縣駐地鎮、國家省級試點鎮,分別確定了時間表、以保障小城鎮消防規劃編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對全市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也制定了相應目標任務,逐年增設安裝城鎮消火栓,購置消防手抬機動泵等,保障到2005年,全市通自來水的小城鎮普及安裝消火栓,未通自來水的全部配置消防手抬機動泵,切實提高小城鎮自防自救能力。
二、加強小城鎮消防規劃的幾點意見
(一)要加強對消防規劃的領導,提高對做好這項工作的認識。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關心和支持消防及其他有關部門工作,經常聽取工作匯報,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為更好地編制出高質量的消防規劃創造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消防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消防及其他有關部門要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這樣,才能贏得政府和人民對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圓滿地完成工作任務。
旅游小城鎮更新提質研究
小城鎮作為城與鄉之間的社會經濟傳輸紐帶,承擔著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推動新型城鎮化的責任,旅游型小城鎮作為其發展模式之一,如何通過城鎮內部更新提質以突破發展困境,實現城鎮發展活力再現成為值得思考問題。興起于20世紀末的“慢城理念”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1慢城理念及發展模式應用
1.1慢城的起源。慢城最先起源于“慢餐運動”。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城市工業化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部分市民發起了一場名為“慢餐運動”的活動,以飲食為代表來抵制快節奏的生活。隨著“慢餐運動”的有效普及,慢食哲學開始被引入小城鎮規劃設計中,有關倡導者希望通過“慢”理念的推廣來驅使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更多地去關注居住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城市的宜居性、生活的便利性、機會均等的配套服務等。1.2慢城理念及內涵。通過總結實踐經驗,慢城理念的內涵是營造一種理想人居的城市模式,是以追求高質量生活為訴求,以現代人真正的心理需求為主線,將現代化與傳統特色文化兼容并蓄發展理念作為核心,合理開發優化利用城鎮資源,建成具有優美生活空間、歷史文化特色的區域,促進城鎮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具有自身人文主義特色的新型發展模式。1.3慢城理念在城鄉建設中的應用。慢城理念及模式在我國城鄉建設中主要從旅游規劃、鄉村振興、小城鎮建設這3個方面展開應用研究。“慢旅游”作為慢城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衍生模式,有不少學者基于“慢城理念”進行了旅游景區規劃與設計、古鎮旅游開發、鄉村旅游開發等方面的研究[1]。慢城的實施內容也與“鄉村振興”不謀而合,兩者的本質都是致力于提高一定地域內生態、生活、生產以及文化等多重功能。慢城理念中涉及的環境生態技術提升、地域傳統文化保護和本土產業特色挖掘均可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小城鎮作為城與鄉之間的社會經濟傳輸紐帶,其高品質的發展應體現為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彰顯傳統的文化特色、良好的人居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及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慢城核心理念契合小城鎮發展的要求。加之小城鎮生活節奏較慢,在城市工業化過程中受影響較小,較大程度地保留了本地的自然景觀、文化習俗與建筑風貌,為慢城發展創造了條件。
2華山鎮現狀困境解讀
2.1現狀概況。華山鎮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中心城區南部,國家5A級旅游景區西岳太華山北部山腳下,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發達。2018年華山鎮被評為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隸屬于華山鎮的仙峪村也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多年來,華山鎮的社會經濟發展穩步提升,但因長期以來發展模式單一且固化,對于旅游功能的提升缺乏重視,仍存在著很多問題。2.2困境解讀。2.2.1旅游資源充沛但開發程度不高。華山鎮地處秦嶺北麓,氣候適宜,四季分明,轄區內有柳葉河、長澗河穿流而過,植被資源豐富。該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鐘靈毓秀,曾培養孕育出不少歷代名人。華山鎮傳承的華陰老腔、華陰迷胡等傳統戲劇藝術也被列為國家非物質遺產,除此之外還有皮影、剪紙等傳統文化遺產。華山鎮還擁有踅面、槐花麥飯、石子餅、月牙餅等傳統特色飲食。走訪華山鎮實地調研發現,目前這些資源都未被有效利用或是被低效利用。2.2.2規劃缺失導致村鎮無序發展。由于缺少規劃的管控,村鎮發展呈現無序擴張的狀態。村莊用地功能復合,村民改造自家房屋經營以農家樂為主的旅游服務設施,改造后的房屋風格迥異(圖1、圖2)。鎮區內道路等級不合理,過境交通與鎮區內道路混為一用,道路景觀與路面質量均欠佳,車行與人行混雜。村集體建設用地被出讓或租賃給其他旅游項目,政府為求利益優先開發能夠快速為城鎮帶來經濟效益的項目,效益低下的項目被棄置,導致城鎮開發格局變得混亂。2.2.3旅游產業單一導致旅游效應低下。華山鎮旅游產業單一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華山鎮的旅游服務對象多是來華山旅游的游客,而游客主要目的是登華山、品華山文化,在鎮區停留時間并不長久,游客需求也只表現在休憩與飲食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形式單一化、游客體驗感不佳而導致對華山鎮的興趣不足,最終形成死循環結構,致使無法拓展新的旅游產業。在完善的旅游產業鏈中,華山鎮只有在接待行業和交通行業有相關產品輸出,產生的旅游效應也微乎其微。2.2.4鎮政府地位被動導致發展受限。鎮政府行政權力有限,在實際行動方面責任大、權力小、效率低。華山風景區由華山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景區收入上報渭南市政府,華山鎮的旅游業受華山景區旅游業的牽制造成其地位被動,導致鎮區旅游業的支撐條件有限,發展后勁不足。
3慢城理念下華山鎮提質更新內容及策略
論城鄉小城鎮統籌規劃策略
重慶小城鎮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鄰近城市區,區位及資源優勢明顯的個別小城鎮城鎮建設用地拓展較快,其中部分鎮區面積已經超過原小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2010年建設用地規模。各鎮鎮區規模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性,現狀建設用地最大的鎮建成面積約181ha,最小的鎮建成面積約7ha,相差約25倍。主城小城鎮基本上處于城鎮化發展的初級階段。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之間的差額達到25萬,全部體現為人口凈流出地區。其原因在于主城區是重慶市集聚程度最高和城鄉一體化進程最快的區域,特別是中心城區的快速發展帶來各類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高度集聚,強中心的格局加大了對城郊小城鎮人口和資源要素的吸納。主城區小城鎮呈現出人口向中心城區流動,資源向中心城區匯集的單向“外流”式發展格局。小城鎮三產結構比例為1:0.5:1,基本上以憑借地域資源優勢形成的農副產品種植、礦業開發和觀光旅游業發展為主。2010年,主城區人均GDP超過6.5萬元,已逼近沿海城市。而27鎮人均GDP基本在1~1.7萬元左右,與中心城區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有差距逐步擴大趨勢。現狀鎮區建設用地中居住用地占比約43%,公共設施用地比例約13%,產業用地比例約為18%,用地結構中居住單一拉動特征明顯。公共服務設施主要以滿足鎮區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中小學、水電氣和基本商業交易網點為主,公共設施協調和配套程度差,特別是文體、環衛方面的設施普遍性的缺乏。除巴南豐盛和渝北金刀峽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有專門的保護規劃外,其余的鎮在城鎮風貌上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建設指導,導致各鎮整體風貌無序和特色缺失,體現為鎮區內的無序化和鎮與鎮之間的同質化。各小城鎮總體規劃在2007年《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審批通過之前的2005~2007年編制完成。在此之后,“314”總體戰略部署的提出、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區設立、兩江新區成立以及《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11年修訂、《重慶市“四山”管制區分區規劃》等針對重慶市在新時期城市發展戰略定位和發展要求均有所提升,并從相關上位規劃層面對主城小城鎮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然,指導小城鎮發展的原有相關鎮總體規劃已經與城市發展整體要求逐步脫節,急需對部分小城鎮相關規劃在上位規劃基礎上進行優化修改。
主城區小城鎮與城區統籌發展的規劃策略
針對城郊小城鎮實現情況,為加強城郊小城鎮發展指導與規劃編制工作,我們對小城鎮發展規劃策略進行了研究,突出六大策略,多層面研究小城鎮與城區統籌發展。根據城郊小城鎮的資源稟賦、區位特征和發展現實,將其劃分三大總體功能分區,從市級層面統籌產業布局與城鎮發展策略,實行分區特色型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格局發展格局(見圖1)。現狀發展較好小城鎮主要由兩大動力機制驅動,一是在“兩江、四山”的主城區總體山水格局下,城市發展依托長江、嘉陵江“黃金水道”跨越城市發展門檻進行擴展型發展,如北碚的澄江、渝北的洛磧、巴南的木洞鎮等;二是在中心城區槽谷地帶,受兩江新區功能向北延伸實現的拓展型發展,如渝北的古路鎮。該區域的小城鎮將作為中心城區城市發展備選區域,承擔主城區部分城市功能的外溢,與鄰近城市功能組團的發展相結合,承載先進制造業、物流服務業、區域基礎設施布局、配套產業協調為主導的發展區域。拓展型發展區將是中心城市功能與小城鎮在城市功能和城市景觀相互滲透的區域,體現為“城綠相融”。該區域小城鎮位于水源保護區和城市主導風向上風區域,也是城郊四山管制的主要區域。區域內地形地貌特征多樣化,自然與景觀資源豐富,不僅是重慶主城區的生態屏障,也是旅游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的重點發展區。該發展區重在加強生態涵養,因地制宜結合自然資源發展特色城郊旅游區、農業產業化園區和農產品觀光區。突出小城鎮風貌特色,展現城郊自然風光的重點發展區域,體現為“城在綠中”。優化型發展區位于主城區東南區域,現狀發展相對落后,人口集聚度較低,生態敏感度不及其他發展區域。該區域內重在優化城鄉基礎設施布局,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效益農業,完善農業產業鏈和資源高效開發,優化城鎮發展條件和產業;并結合現有自然景觀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實現后發區域的快速發展。該發展區將是突出農業產業化特色的發展區域,體現為“田園結合”。主城小城鎮范圍內自然生態基質優良,為保護山水環境,構筑主城區外圍生態功能屏障,應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城鎮建設為目標,以保護促發展,重點從三個方面構建主城外圍生態功能屏障。縉云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四山”是重慶主城重要的生態屏障,為此,市政府頒布開發建設管理規定對其進行永久性保護。將四山管制區控制范圍和管制要求落實到小城鎮區域空間控制要素中,在后續規劃編制過程中根據相應的管制區控制要求,切實保護好“四山”生態資源,協調鎮區建設用地拓展和轉換。主城區的五個水庫水源保護地均位于小城鎮范圍內,應根據水源保護區相關保護規定對其進行分類保護,保護地范圍內人口盡可能遷出,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嚴禁在控制區域內大規模開發利用,嚴禁布局污染性產業。主城的次級河流中,流經小城鎮鎮域范圍內的共計6條,涉及14個小城鎮轄區范圍,流經8個小城鎮的鎮區。次級河流流經的小城鎮提出強化河流治理,完善城鄉污水、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控制人口集聚度較高區域的生活、工業、畜禽養殖污染源,特別是加快建設集中處理設施等保護要求。素除以上三類重點生態保護內容以外,在四山管制范圍外的靜觀、安瀾、南湖三大郊野公園,以及安瀾自然保護區、東溫泉風景名勝區等提出保護管制要求。統籌中心城區與城郊小城鎮城鄉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形成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網絡。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1]。在主城區,以城郊小城鎮為整體,建立起與中心城區相互協調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該體系分為區域性基礎設施網絡和鎮區基礎設施網絡兩個相互銜接體系。結合城鄉總規相應區域基礎設施廊道和布點,充分預留進入城市的交通、能源走廊;在鎮域范圍內優先考慮區域性的港口、環衛、能源轉運基地選址布點,并與鎮域、鎮區規劃相銜接。以區域性城市交通網絡為骨架,重點建立鎮區至主城對外交通干道相銜接的道路體系,實現鎮區主要交通性道路與高速公路交叉口和城市快速路的快速銜接。同時,結合現狀基礎設施分析,針對各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在排水、環衛存在的普遍性的“短板”,針對性提出以服務鎮域為主、城鄉銜接的鎮區基礎設施網絡。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模式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城郊小城鎮是主城區主要農副產品基地和休閑旅游目的地,突出發展現代農業和城郊旅游為代表的綠色發展模式,并在三個方面構建城郊綠色新型農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體系[3]。以各鎮現有農業資源為依托,在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擴大農副產業基地產能和效益。著力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2],形成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及農產品加工、儲運、展示、觀光基地。結合各鎮農業資源稟賦特征,可建立農業觀光基地5個、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產業基地37個。重慶主城城郊休閑旅游構成要素齊全,自然風景資源包括山地、高原、江、島、湖、森林、溫泉、人文風景資源較為完整,可供開發的景區、景點和可開展的娛樂項目都較多,為城郊小城鎮休閑旅游業全方位、多層次開發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當前部分小城鎮旅游發展已初具規模,如統景、東泉的溫泉旅游、靜觀花木世界、金刀峽鎮峽谷、古鎮游等等,但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行政界限導致產業同構現象嚴重,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各小城鎮為了自身產業鏈的完整,形成了“小而全”的產業結構,造成產業同構現象嚴重。二是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勢頭強勁,經營理念滯后,沒有把自身的農業資源作為農工商經濟網絡鏈條中的節點,喪失了農業產業化優勢。因此,從區域角度出發,進行資源優化和整合,避免重復建設,充分利用資源,創建若干休閑旅游示范區,突出不同特色性的休閑旅游和觀光旅游產業。結合主城區便捷的城鄉交通網絡,以高度整合的農業觀光園區和休閑旅游示范區為目的地,構建9條城郊休閑旅游示范線。將自然資源、農業觀光、歷史文化要素溶為一體,形成1~3天不等的休閑度假游線。按現有戶籍人口測算,至2020年27個小城鎮戶籍人口總規模約為96萬人。城鄉總體規劃確定城郊小城鎮總人口規模為70萬人。因此,在2020年內,城郊小城鎮需向中心城區轉移約26萬人,基本上與現有戶籍與常住人口差額相當。至2020年,主城區小城鎮常住人口規模將從現狀的64.4萬人增加至70萬人。通過增強小城鎮吸引輻射功能,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小城鎮集中,加速農村地區城鎮化,通過逐步搬遷在非城市建設區域內的現有人口的方式,將城鎮人口規模由當前的13.9萬人提升至30萬人,并引導15.1萬人的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總體城鎮化率由當前的22%提升至43%。現狀小城鎮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約93m2,未超過城鄉總規修訂確定的小城鎮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99m2的規模。但同時也存在居住比例高、公共服務、產業用地結構偏低、綠化用地比例不足的不合理情況。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需要完善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小城鎮景觀綠化環境、推動城鎮產業發展。必須優先考慮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選址建設需要,高度集約居住用地建設,充分預留提升小城鎮核心產業能力的適宜性建設項目用地需求。小城鎮是聯系城鄉的紐帶,是城市風貌與鄉村風貌相互融合的節點。城鎮建設中,應按照突出地域特色、弘揚歷史文化、體現時代風貌的要求,加強小城鎮城市整體風貌控制的研究。在鎮區重點地區,在城市設計層面對形態分區、空間疏密關系、特色表現、城鎮功能協調幾個重點控制要素進行研究,并具體落實到小城鎮總體規劃建設控制要求中。該區域內的小城鎮屬于未來城市發展備選區域,鎮區風貌按照新城標準建設,其風貌以新市鎮和郊區衛星城市為主,鎮區逐步減少居民宅基地建設審批,進行一定規模的集中居住開發和建設。減少未來城市拓展至小城鎮后出現較大的風貌差異性。鎮該區域內小城鎮結合開發主體、地域特色、旅游發展,倡導“一鎮一風貌”,突出多樣化與可識別性。該區域內小城鎮現狀發展相對較為落后,重在加強引導,城鎮風貌以川東傳統建筑為主,突出地域特點,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力求形成整潔統一的城鎮風貌,減少未來改造的難度。依托自然景觀資源發展各具特色、差異化的旅游類型,并以旅游產業為依托,進行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
城市區域化和區域城市化成為一種趨勢,在重慶市主城區調整經濟結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成為大勢所趨。主城區城郊[17]劉偉東,高光譜遙感土壤信息提取與挖掘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2.[18]喬璐.哈爾濱城區土壤高光譜特性與TM遙感的定量反演[D].東北林業大學,2010.作者簡介:劉瑞(1984-),男,湖北武漢人,理學博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管理中心工程師。研究方向:遙感圖像處理及GIS應用。27個小城鎮是主城區有機組成部分,是與中心城區各項聯系最為緊密、獲得更多發展機遇的區域[4]。以此為載體,深入研究新時期城鄉協調發展新方式,率先建成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和小康社會先行區。加強主城區小城鎮城鄉發展策略研究,使之真正納入城市體系之中,作為區別于鄉村的城市進行建設,完成由農業城鎮向工業、物流、旅游等類型特色城鎮的轉化,實現對主城區的功能補充和服務作用,切實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李蘭昀工作單位:重慶市規劃信息服務中心
小城鎮發展考察報告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省小城鎮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提高我市小城鎮建設與發展水平。經請示市委主要領導同意,由市委××同志帶隊,率市農委、××等鎮黨政主要領導及其相關站所負責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對××鎮,××市××鎮、××市××鎮、××市××鎮,××*市××*鎮等五個省內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等鎮建設與發展的基本經驗
××等五個試點鎮大多都為老建制鎮。而且均為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先后被確立為省乃至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的。近十年來,它們搶抓機遇,乘勢快上、強化改革、加速發展。客觀上已成為所在縣、市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扭帶和橋梁,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縮小了城鄉、工農差別。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城鎮整體功能明顯增強,城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小城鎮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上,這五個鎮均被省政府命名為“小城鎮改革與發展先進單位”。
1、科學論證,合理規劃,制定城鎮建設發展目標。
為使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進行,上述五鎮根據《××省小城鎮“十五”總體規劃》,結合各自實際,都調整、制定了自己發展規劃,為本鎮長遠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鎮投資50萬元,聘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專家來鎮實地考察,研究制定規劃,確定了高起點、高標準,按照縣城規模10萬人口,設計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地提出了城鎮建設發展方略,即:“改造舊區、開發新區、全面推進、共同發展”。明確了近、遠期城鎮建設發展目標。××鎮投資10萬元,對本鎮的原來規劃進行了科學、合理地調整,與此同時,按照環境園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樓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標準,建設小城鎮。在執行規劃上,始終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原則,堅持城鄉一體化,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堅持做到寧可不建,也不亂建。各鎮在實施小城鎮規劃中,都能夠嚴格執法,對無視總體規劃,擠占紅線、標準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亂建,都強行制止、嚴格處罰,有力地維護了規劃的法律性和嚴肅性。
2、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賦予小城鎮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不斷增強鎮政府管理城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