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范文
時間:2023-03-19 11:4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城鎮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村 小城鎮建設 經濟發展
十六大提出繁榮農村經濟,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戰略目標中,小城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的重要選擇。建設和發展小城鎮,不僅是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徑,更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這一事關中國現代化建設根本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正確認識和把握城鎮化發展戰略的精神,理清建設和發展小城鎮的思路,對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成為我國城鎮化建設最具活力的組織部分和主導力量。20年來,農村建制鎮的數量擴大了近8倍,發展到了19060多個。目前,我國的農村城鎮化正處在加速發展時期。農村小城鎮是我國城鎮體系中層次最低,數量最大的群體,它處于城市之尾,農村之首,起到連接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橋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通過減少農業人口,增加城鎮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工農兩大產業間的利益失衡問題,還可以擴大農產品市場的空間范圍,提高農民的相對和絕對收入水平。因此,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二是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工業化的發展。三是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可以有效地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四是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能夠促進農村小康的早日實現。
二、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1.解放思想,樹立發展是富民建鎮的第一要務
中國發展小城鎮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許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還是思想解放不夠,改革力度不大,措施辦法不多。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大膽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改革。當前,加快發展小城鎮建設,必須提高以下幾種認識:一是始終堅持發展是富民興鎮的第一要務。二是不搞爭論,大膽改革,大膽實踐,銳意進取。三是給農民以國民待遇。四是一切堅持"三個有利于"。在農村解放思想的落腳點是加快發展,促進農民致富,促進小城鎮建設。解放思想的具體行動則表現為一切堅持"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即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群眾的富裕,有利于城鎮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堅持千政策、萬政策,引導群眾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干部,領導群眾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這樣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標桿、做事的標準、干事的標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體化了,經濟發展、小城鎮建設就有了思想基礎。
2.用科學規劃作為發展小城鎮的奠基工程
小城鎮的發展不能靠搞運動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農民進小城鎮要靠市場吸引。但是,小城鎮不是完全自發能夠形成的,特別是宏觀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鎮建設上要有規劃。小城鎮規劃要體現高起點、可持續。高起點、可持續的規劃可以使城鎮健康有序地發展,在編制和完善城鎮發展規劃中,首先,要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其次,要注重規劃的超前性、協調性。第三,要加強規劃的指導性、可操作性。第四,要體現特色和精品意識。特色是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縱觀城鎮發展的歷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鎮,知名度越高,發展越快。小城鎮建設必須增強精品意識,追求自己的時代特色和地方風格,構筑自己的鮮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獨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貪大求全,面面俱到。各個鄉鎮要根據本地資源條件、自然景觀、鄉風民俗、經濟發展水平、歷史人文背景、區位特征等進行創新性的開發,揚長避短,發掘特色,培植特色,科學定位,體現個性,做到以特見長、以精取勝、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旅游則旅游,實行各具特色的工業興鎮、農業產業化興鎮、旅游興鎮、商貿興鎮、歷史文化名地興鎮。
3.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為發展小城鎮的根本錯施
發展小城鎮,首先遇到的是城鎮布局問題,即城往哪里建?我認為:一是根據區位優勢來布局。在大城市周邊地區,要按照產業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適當發展一批衛星城鎮。在沿海發達地區,要適應經濟發展較快的要求,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更多地吸納農村人口。在中西部地區,應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重點支持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比較明顯的小城鎮加快發展。二是適應產業發展需求來布局。在一個城鎮里,功能區要嚴格區分。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行政區等要避免混雜,有條件的城鎮在功能區之間要用綠地或自然景觀隔離,可以設立商業生活街或休閑自然風景區等。每個小城鎮在分布上應弱化行業劃分的分散格局,強化經濟區域優勢,形成區域經濟中心。三是依據歷史文化特色布局。歷史文化特色也是發展小城鎮的重要依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問題。小城鎮的發展,要根據城鎮資源、區位、產業和經濟結構特點、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立足比較優勢,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在"個性"上下功夫,開發拳頭產品,選準項目,培育發展主導產業,走以市興鎮、產業立鎮之路,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走出一條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發展加工主導型小城鎮;以農業產業化為對象,發展主導型小城鎮;以專業市場為依托,發展市場主導型小城鎮;以旅游、文化資源為憑藉,發展旅游開發主導型小城鎮等。
篇2
關鍵詞:小城鎮;發展;和諧社會
前言:
唐山八屆六次全會報告指出:圍繞構建以大中城市為主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體系,同步推進“大城市”、“大縣城”和“中心鎮”建設。作為一個地級城市,唐山把建設小城鎮作為城鎮化的主要抓手,這符合唐山的發展趨勢。目前,全市各縣區、鄉鎮的小城鎮建設日漸升溫,其成果也日益明顯。但小城鎮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長遠的社會性大工程。近年來,小城鎮建設在不少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推動農村的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當前我國的小城鎮建設還而臨一此問題與困難,直接影響到小城鎮建設的進程。
1、 目前小城鎮建設現狀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各個城鎮都在進行工業區、住宅區、商貿區規劃,都在進行交通、電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醫療保健等基礎設施建設。既然將來大部分小城鎮不能發展成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如果所有小城鎮都按城市規劃鋪開攤子搞建設,就會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當前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工作就是要有選擇性地建設小城鎮,處理好積極推進與重點發展的關系。要明確小城鎮建設的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關系。是搞好小城鎮建設的首要問題,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明確,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證。所謂階段性目標,是指在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小城鎮建設各有不同的建設和發展目標。例如,有的是完成舊鎮改造任務,有的是建設安居工程,還有的是抓好基礎建設、解決綠化環衛問題等,這些都是小城鎮建設階段個性和差異性,是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比較容易明確和做到的事情。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確小城鎮建設的長遠目標。所謂小城鎮建設長遠目標就是通過小城鎮建設,把農村人口吸引到城鎮中來,實現城鎮的人口集中。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是否實現了城鎮化,主要是看這個國家或地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鎮(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鎮)的人口達到總人口的70%,就算基本實現了城鎮化。所以,小城鎮建設的長遠目標,或者說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最大限度地吸引農民到小城鎮安家落戶。從唐山許多地方的實際情況看,目前存在著三個問題:一是重引進工商企業,輕吸納居民。二是重工業區開發,輕生活區建設。三是重經濟效益,輕小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特別是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領導,要明確小城鎮建設的根本目的。在制定相關政策、部署各項工作、落實各項措施時,都要圍繞人口向城鎮集中這個根本目標。
2、加快小城鎮建設
2.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各縣區黨委和政府在抓小城鎮建設工作中,必須把小城鎮建設這個戰略擺到與改革開放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根據國家出臺的《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組織協調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來參與唐山小城鎮建設。只有領導干部掃除思想障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積極主動有效地引導和教育鄉村干部及廣大農民克服“小富即安”的小農經濟意識、有吃有穿就是小康的自滿思想及“離土不離鄉’的思維模式,從而動員農民群眾及其它社會成員積極投入到小城鎮的建設中去,實現城市繁榮帶動農村發展,城鄉共同富裕的目標。
2.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小城鎮科學化、規范化、生態化建設。科學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工作。小城鎮規劃要做到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繁榮經濟、保護環境,使小城鎮可持續發展。首先,科學地對唐山小城鎮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和布局,重點發展挖掘潛力人的城鎮,重點城鎮發展起來后帶動其它城鎮的發展。其次,合理制定、全盤把握小城鎮的發展規模。各地要根據各自的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密度確定一個合理的城鎮規模。在研究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時,應從實際出發,既要看到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可能,避兔盲目建設和建設過程中因忽略環境因素而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同時也可以保證環境建設及規劃與城鎮規劃、環境與城鎮建設、環境管理與城鎮管理同步進行。
2.3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確保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小城鎮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才能吸引企業和人口向小城鎮集中。目前人多數小城鎮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靠當地鎮級財政投入,但鎮級財政財力極有限,且有的政府投入方向不明確,對小城鎮各種基礎設施人包人攬,分散有限的財力,使一些最基本的公用設施沒有建好,結果導致小城鎮因資金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因此,在小城鎮建設中應建立國家、企業、個人、外資等多元投資機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深化城鎮基礎設施領域的改革,打破政府對公益事業的平斷,人力發展招商引資,鼓勵集體、個人及社會各方面的人士參與小城鎮住在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小城鎮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最大限度地為小城鎮開辟資金渠道。
2.4健全法制,不斷完善小城鎮政府經濟和行政管理職能。一是要在確定事權的基礎上,完善小城鎮政府的功能。將縣級有關管理權限向小城鎮政府下放,逐步實現事權、財權、人權配套,責、權、利統一;二是按照“小城鎮、人服務”和“精簡、高效”的原則,不突破所核定政府人員編制的基礎上,根據城鎮化工作的實際需要,進行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提高辦事效率,節省財政開支 。三是建立小城鎮社區管理組織。作為小城鎮政府依托的社區,管理服務組織,一般可采取建立混合型居委會的形式,綜合負責鎮區住宅、道路交通、環境衛生、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多項管理和服務工作,促進小城鎮的規范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務。
2.5小城鎮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突出城鎮的產業特色。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撐,沒有經濟基礎和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是脆弱的,也是不可持續的。這些年,唐山市城鎮化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工業化的加速推進。因此,一方面,小城鎮建設要注意打造產業特色,這是小城鎮發展的基礎。良好的產業不僅有利于吸納聚集農村人口,形成小城鎮發展的雄厚財力基礎,而且使小城鎮的發展更有生命力和持續性。另一方面,產業特色不突出的小城鎮,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其他路徑。經濟的繁榮發展有許多路徑可選擇,并不是只有工業這一個領域。可以通過發展旅游,、發展生態農業,甚至通過建一個大市場,就可以富一方百姓。如灤南縣姚王莊鎮就是以精細化利用土地,發展蔬菜大棚,發展成為生態農業主導型小城鎮;遵化的東陵是以旅游、文化資源為憑借,發展成為旅游開發主導型小城鎮。還有以地理集散為依托,發展成為交通樞紐型小城鎮的,這樣的例子也很多。總之,唐山有200多個小城鎮,特點各異,應實行區域化、多樣化的小城鎮發展模式,推動唐山城鎮化的健康、快速發展。
3、結語
總之,小城鎮建設對于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我們應本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認真研究政策,結合唐山實際,加快步伐,推動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延娜•小城鎮建設難題待破―――關于小城鎮居民區現狀的調查[J]•人民論壇,2006, (12)•
篇3
一、主要做法[文秘站網-]
(一)加強領導,強化管理機制
小城鎮建設與管理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快實施中心城鎮建設戰略,將小城鎮建設工作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為深入扎實地抓好城鎮建設工作,黨委政府制訂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小城鎮建設工作匯報,研究分析小城鎮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及時解決城鎮建設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黨政主要領導經常深入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二是加強組織機構建設,成立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任副組長及黨政班子成員組成的城鎮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并下設宣傳、動員、監督等多項工作推進組,明確工作職能職責,加強對城鎮建設與管理的領導,形成上下聯動、有效協調的組織機構網絡,使城鎮建設工作呈現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財政撥款、單位自籌、群眾集資、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的城鎮建設管理投入機制,有力地保證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工作的全面開展。三是制訂地方性法規,保證城鎮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自治區、市、旗有關法規政策的規定,結合*鎮實際,鎮黨委、政府制定了《*鎮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和《*鎮建設管理處罰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出臺了《*鎮地區環境衛生治理工作方案》、《市民公約》、《衛生公約》、《防火公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鎮建設管理走上了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二)夯實基礎,建管并舉,全力塑造靚麗鎮區新面貌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鎮加強綜合管理的基礎。面對新世紀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旗鎮兩級黨委、政府充分發揮*鎮中心優勢和區位優勢,牢固樹立搶抓意識,以文明城鎮創建為龍頭,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做法,從居民反映強烈的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抓起,規劃、建設、整治、管理四管齊下,經過不懈的拼搏,實現了城鎮面貌的根本性變化,初步建成了一個集商業、工業、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的、布局合理的、給排水和電力通訊設施完備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一個有利于生產生活、有利于招商引資的新型城鎮。
*鎮作為全旗的對外窗口和*市通往*重要的公路大通道,為發揮中心城鎮的帶動輻射作用,實行“旗鎮兩級”建管并舉,使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加大規劃管理力度,投資*萬元,完成了*鎮總體修編及中央街詳細規劃,為城鎮規劃和建設進行了戰略定位。將20__年確定為“小城鎮建設攻關年”,全面啟動和加快了小城鎮建設。20__年實施小鎮帶動戰略,將中央街改造、“三線”下埋等*項大的建設項目列入全旗重點工程。20__年,更是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建設集中供熱、二環路等*項工程。20__~20__年,累計完成城鎮建設項目*個,完成投資近*億元。這些城鎮建設項目的實施使城鎮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廣場、兒童公園、文化體育活動中心、
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廣場、苗圃公園、道路及自來水工程、集中供熱、排水及輸電線路改造等*余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建道路*公里、*萬平方米,住宅小區*多個、*萬平方米,自來水管線*公里,排水管線*米,人行道板*萬平方米,綠化*萬平方米,公園*處面積*萬平方米、廣場*處*萬平方米,小眼網圍封垃圾場*萬平方米、污水氧化處理場*萬平方米、密封式垃圾轉運站*座,拆遷面積*萬平方米,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基礎設施功能,提升了城鎮的品位。
前幾年,成群的牛“漫步”在鎮區的國道之上,不僅阻塞交通,也成為*鎮人為之尷尬的獨特“風景”,生產生活垃圾更是遍布了大街小巷,居民生產生活環境較差。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鎮在20__年率先提出人畜分離,制定了《鎮區牲畜管理辦法》,劃定了牲畜禁養區和圈養區,實現禁養區內無牲畜,圈養區內無散放的目標。鎮黨政領導帶領黨員干部深入全鎮*個居委會、*多個居民小組,逐戶進行調查研究,做居民思想工作。在遷畜戶的安置上,*鎮制訂了奶牛業發展規劃,新建了*個奶牛小區,實行優惠補貼政策,無償提供電力供應、通訊、修路、打井等基礎建設。為牲畜搬遷戶免費審批地號*個,減免相關費用*萬元,協調解決貸款*萬元。僅一年多的時間將鎮區禁養區*戶的*余頭奶牛遷移。
通過經營城市,改善城鎮形象,為群眾營造了一個舒適整潔、環境優美、安定和諧的生活環境。
(三)加強城鎮綜合開發配套建設
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徹底改變過去多頭管理,分散建設的局面,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體制,使住宅建設逐步向二三產業用房發展,重點開發商貿小區、居民小區,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搞好交通、通訊、排水、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鎮區長年積水,泥濘不堪,“行路難”成了困擾居民群眾的一大難題。近年來,*鎮采取公助民集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投資*萬元,共修*條*公里的“便民路”,使各個巷道全部貫通。為解決鎮區排水問題,實施“排水工程”,建設*延長米地下排水管道,較好地解決了鎮區排水難題。對沿街建筑進行綜合改造和粉飾,在廣場、兒童公園、各單位門前種草植樹,綠化面積達*萬平方米;清理中央街兩側*戶洗車房、修理部,新建修理一條街;對商業性牌匾、廣告牌進行專項整治;在鎮區中央街綠化帶種草植樹;中央街兩側鋪設顏色各異、圖案美觀的步道板*平方米。今年還投資*萬元實施道路光亮工程,安裝“五縱八橫”道路網路燈*基,沿中央街兩側的樓房全部安裝了造型各異的飾燈。如今,當你漫步在巴彥庫仁街頭,便會深切感受到這個草原小城路寬了,樓多了,夜亮了,城更綠更美了。
(四)強化管理,抓好城鎮環境整治
“三分建,七分管”。城鎮面貌如何,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為此,我們把加強城鎮管理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約束機制,強化執法隊伍建設,成立*鎮城鎮管理監察大隊,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行使職權,全面負責鎮區的管理。以中央街為重點,實施“凈化、美化、綠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開展文明城鎮“三個五工程”。即:鎮區鎮容秩序、市場秩序、交通秩序、公共衛生秩序、食品衛生秩序等五項綜合整治工程;馬路市場管理、街道衛生保潔、鎮容衛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門前“四包”責任制落實等五項推進工程;宣傳動員、治理整頓、“雙城”會戰、檢查驗收、總結評比等五項措施。二是對環衛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市場化運作,大力推行垃圾袋裝化、容器化管理,實行定點投放和定時收集,推行環衛清掃、保潔、清運承包新體制,組建了*人的義務衛生監督員隊伍,鎮區各單位包片包區負責,形成了長效管理機制。開展“文明城、衛生城”雙城大會戰,組織干部、職工、學生清理“白色”垃圾,幾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萬元,出動車輛上萬臺次,人員萬余人次,清運生產生活垃圾*余萬噸,鎮區環境衛生狀況徹底改觀。三是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居民的規劃意識、綠化意識、環衛意識,使居民養成適應中心城鎮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使居民在參與城鎮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為實現城鎮的長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礎。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規劃滯后,建設質量不高。一是規劃水平不高。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選點、設計和建設的先后順序上沒有依據。二是缺乏區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視規模的擴張,忽略整體效應的發揮。三是規劃管理薄弱。沒有嚴格按照規劃建設,過分遷就投資者的需求,沒有良好的競爭機制。四是建設質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較零散,普遍為一樓一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獨特的城鎮文化特色和風格。
2、投入不足,籌資渠道單一。近幾年,*鎮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雖比前些年有較大幅度增長,但與全市其他城關鎮相比,相差甚遠。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信貸支持難。由于在銀行融資的條件十分苛刻,使爭取信貸資金投入舉步維艱。二是個人投資積極性不高。對個人投資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機制,導致部分居民改造、建設的積極性不高,顧慮心太大,不愿過多投入,難以滿足現代小城鎮建設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嚴重。小城鎮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居民”等“國家”、“政府”等“上級”、“干部”等“開發商”的情況。
3、環境欠優,配套政策滯后。一是環境衛生工作起點低,辦法不多,存在“五不暢”,即清理不暢、管理不暢、宣傳不暢、經費不暢、收費不暢,致使環境衛生工作壓力大,整體效能不高,城鎮環境衛生狀況仍未根本好轉。二是小城鎮建設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沒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鎮建設土地征用、房屋拆遷、招商引資等方方面面的實施辦法和優惠政策。
4、管理不力,對外形象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收費、輕服務的現象。部分居民文明素質不高,城鎮意識淡薄,行為習慣不良,給城鎮管理特別是基礎設施管理和衛生管理帶來難度;城鎮綜合執法人員較少,管理執法難度大,小商小販仍沿街叫賣,居民仍亂搭亂建、過往車輛仍亂停亂放,行人對廣場、公園及路燈等公共基礎設施仍隨意毀壞。
三、幾點建議
1、抓認識,創新經營理念,明確整體工作思路。一要強化領導,在實干上下功夫。要按照旗委、旗政府部署,進一步強化相應的領導班子和辦事機構,可成立規劃協調、拆遷安置、工程實施、綜合整治和文明城鎮建設五個工作組,重點抓好環境衛生整改,分設宣傳報道、監督檢查、經費保障等專項推進組,制定專項工作方案,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整體推進,最終形成領導謀劃小城鎮建設,干部思索小城鎮建設,群眾支持和參與小城鎮建設的良好氛圍。二要更新觀念,在發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鎮建設擺到與工業、農牧業發展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來抓,作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來抓。要充分利用*鎮的區域、交通和資源優勢,與培育城鎮市場相結合,與招商引資相結合,與發展全鎮經濟相結合,把其建成*的衛星城鎮、草原觀光城鎮、生態
旅游城鎮和商貿流通中心。三要落實規劃,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發展,產業互動,突出特色”的原則來具體落實規劃,把規劃細化到塊、到點,并引導業主和居民在建設上突出規模和檔次,形成具有深刻內涵、獨具特色的小城鎮。2、抓機遇,發揮經濟優勢,做大做強全鎮經濟。緊緊抓住全旗小城鎮建設重點城關鎮和*國道改造升級建設等機遇,立足實際發揮中心城鎮的經濟集聚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培育骨干項目支撐小城鎮發展,增添小城鎮建設的活力和后勁。一是抓好*鎮工業建設。繼續做好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增強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全程服務意識,落實黨政領導聯系項目責任制,著重抓好__*、__*、__*、__、__等重點項目建設,壯大產業,壯大財力,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二是加快農牧業產業化建設。加快*奶業基地和*奶源科技示范基地奶牛產業規模化、集約化進程,做大*羊育肥、出口創匯蔬菜等農牧業優勢產業基地,促進*畜產品加工企業達產達效,提升產業品位和效益。引導城鎮居民調整產業結構和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獺兔、貂、鵝、雁等特色養殖業,加快人畜分離進程,使特色養殖成為城鎮居民增收的亮點。三是抓好市場建設。充分發揮農貿市場的作用,利用區位優勢,靠市場牽動和活躍城鎮經濟,把*鎮建成周邊蘇木鎮的物資集散地。
3、抓載體,創新投入機制,確保建設資金投入。堅持自力更生,自我發展的原則,建立政府投入、部門投入和招商引資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政策引導。大力推進*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化進程,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企業、個人及外商以各種方式參與建設、經營和管理。二是經營生財。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搞好分區規劃、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既確保城鎮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經營工作的有序開展,又對城鎮的發展方向、功能分區、公用設施和重點建設等進行科學明確的定位。把幾個市旗重點企業的生活區納入規劃,鼓勵境內企業和重點項目投資興建辦公樓、生活區,擴張城鎮規模,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三是部門支持。以工代賑、建設、交通、水利、扶貧等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鎮小城鎮建設;金融機構應安排部分專項貸款扶持小城鎮建設。
4、抓改革,兌現優惠政策,調動居民建設積極性。盡快出臺經營小城鎮建設的配套政策。既結合上級政策,又根據本鎮實際,及時制定房屋拆遷政策,降低小城鎮建設成本;制定小城鎮管理政策,切實優化巴鎮對外形象;制定優惠的投資政策,并對有收益的基礎設施,如供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實行有償使用,調動業主參與積極性,提高投資回報率。
篇4
小城鎮建設對農村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開始進入以城市為主的新的成長階段,而新農村建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城鄉之間的差距短時間內無法協調,以小城鎮建設帶動農村發展,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成為平衡城鄉差異的有力舉措。對于促進農村全面協調發展,首先應明確小城鎮不同于城市和農村的建設地位,其次應積極發揮其引導、帶動作用,推動農村、農業、農民三大主體的進步和發展。
(一)小城鎮的界定及其戰略地位
對于“小城鎮”的界定,目前我國學者各執一詞,本文以教授的界定為參考,他認為小城鎮是一種過渡性社區,也是一種社會實體。其過渡性指的是小城鎮是從鄉村性的社會發展到多種產業并存的逐漸向現代化城市轉變的中間性社區。相比于城市和農村而言,它比城市區域低一層,比農村區域高一層,是農村與城市的綜合體。這種綜合體仍然是一個經濟區域,它的主體是由一批逐步脫離農業生產勞動走向非農產業的人口組成的。其結合形式是一種多要素的空間結合,主要要素包括一定社會范圍內一定量的各種農村生產和生活要素,以及城市生產和生活要素,這說明小城鎮既不同于城鄉兩個區域,又與城鄉兩個區域有著緊密的聯系。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小城鎮建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從發展的形態來看,小城鎮建設初步形成了工業主導發展型、農工結合發展型、市場帶動發展型、交通樞紐發展型、城郊發展型、旅游開發發展型和工礦服務發展型等多種類型,這些類型皆能彌補農村依靠單一產業發展的不足。此外,小城鎮位于農村之首、城市之尾,處在城鄉交匯點,既是城市梯次結構的基點,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的中心。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新形勢下,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于拉動內需,有利于做大產業,有利于擴大就業。總體來說,小城鎮在帶動我國鄉村城市化進程和促進農村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的地位。
(二)小城鎮建設對農村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小城鎮作為城鄉之間的過渡性社區,不僅能減緩城市對于農村的沖擊,還能加快我國城鎮化的步伐,通過合理配置社會資源,提高全社會的資源利用率,通過帶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增長,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逐漸改變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在目前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農村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第一,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根據增長極理論,小城鎮作為增長極可以帶動農村地區發展。具體來說,通過將區位條件較好的小城鎮培育成經濟增長極,使其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同時有效的規劃配置資源,推進小城鎮和農村工業機制,使小城鎮和農村的有限資金形成一個新的經濟中心,從而可以產生集聚效應、擴散效應,進而帶動小城鎮周邊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同時,小城鎮作為城市的邊緣性社區,相比于農村來說能更好地接受城市的輻射,以小城鎮接收到的城市化內涵向農村輻射比城市直接影響農村更加方便、快捷。通過城鎮對農村的資金、技術、人才、物資、信息等方面的幫助和輻射效益促進鄉村經濟全面發展。
第二,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的第一產業分布較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明顯不足,而小城鎮的建設為農村彌補了這一不足,為其提供了第二、三產業發展的空間。小城鎮已不是人口稀少的社區,對商品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商品生產和交換可以滿足的,為滿足城鎮消費需求,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農村在市場需求的引領下會逐漸改變自給自足的傳統生活方式。鄉鎮企業的應運而生,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重組,人們消費層次和物質條件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村鎮基礎設施如交通、通信、商貿、學校、文化娛樂的配套逐漸形成復雜的商品生產和交換,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將逐步在農村發展,促進農村單一產業結構模式的調整、優化,同時還可以提高規模效益和結構效益。
第三,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作為三農問題之一的農業一直都是農村發展的首要問題,農業的發展關乎農民,關系農村,是解決中國農村城市化的建設進程問題的開山之石。沒有達到農業現代化的農村不足夠稱之為一個現代化的農村,而農業現代化在一定意義上講的是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為了達到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必須使土地相對集中,這意味著有一部分擁有土地的農民必須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到另一部分人手中,成為尋求就業機會、外出工作的中的一員。毫無疑問,小城鎮的發展給農民就業提供了空間和可能性。小城鎮在發展伴隨著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醫療、交通、信息的發展,同時它本身也會成為周邊區域的增長極,可以為當地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撐。依托現代化城鎮發展起來的農業必然會朝著現代農業的方向發展。
第四,帶動農村精神文明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總是形影不離的,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的同時,也應及時補充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是將城市科技、文明輻射到鄉村的最佳傳輸帶,應肩負起帶動廣大農村社會進步的重任。而小城鎮作為區域性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科技企業的聚集地。農民在進入鄉鎮企業就業時,一方面可以獲取報酬,另一方面還可以感知小城鎮的科技、文化、教育、娛樂氛圍,不但學習了技能,增長了見識,還可以更新自己的傳統觀念,成為融入現代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現代人。由此可見,小城鎮是城市形態的前奏,也是現代城市文明發展到鄉村的過渡,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地。
小城鎮建設對農村需求的拉動效應
小城鎮作為城鄉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具有規模效應和輻射功能,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發展具有推動和拉動作用,表現在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滿足農村發展的需要,保障農村更好的發展。具體來說即是對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農村工業發展和農村第三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見圖1)。
(一)城市對于農村的拉力因素
城市與農村是既沖突又統一的相輔相成的兩極,城市與農村的發展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口流動的過程,城市化的“化”從人口流動的角度來說即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過程,沒有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城市化就難以真正形成。城市化還意味著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更快比率的增長。從城市對處于農村的人們具有吸引力的角度分析,城市對農村的拉力因素是關鍵。城市人民相比于農村的高收入水平、富裕的生活和發達的生活環境吸引了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時,農村本身的環境條件推動了農村人口流向城市:首先,農村人均耕地面積在人口增加的情況下逐漸減少,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其次,農村的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的收入水平在單一產業低下發展的情況下難以提高,另外,身處現代社會接受教育、媒體的影響的新一代農村青年有了新眼界,交通的大力發展減少了遷移成本,這些都極大推動了農村人口離開農村遷入城市尋找新的生活、新的工作。這些也即是城市對于農村的拉力所在。
(二)小城鎮建設對農業發展的拉動作用
第一,小城鎮建設能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小城鎮對于農村產業結構的發展影響主要取決于小城鎮的發展致使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刺激了需求市場,從而影響供給方,也即是說城鎮消費需求的缺乏嚴重影響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小城鎮為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空間和依托。從實際情況來說,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應是市場化的發展,市場需求決定了農業產業是否能發展和發展的規模,農業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的決策必須以市場信息為依據,只有有了一定的市場需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才會成為可能。目前我國城鎮的農副市場開發不足,人們對農副產品的消費需求較小,農副市場有著明顯的供過于求的狀況,增加消費人群是改善這一情況的有力措施,因而小城鎮人口的增加成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拉動力。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對于農業產業的優化作用表現在提高城鎮人口對于農業的需求層次,據測算,一個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每年在糧食方面的直接消費量會明顯下降,而相反的,對于經過加工、品質較好的食品需求顯著增加,可以預測,引導農民生產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可以迎合市場需求。同時,小城鎮作為城鄉的過渡區,是商品貿易流通的中心地帶,加強小城鎮建設有利于農村市場的開拓,便于農副產品進入當地市場、大中城市市場,從而推進農村農業的發展。
第二,小城鎮建設對于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改善農村就業率具有巨大作用。在我國,農村是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聚居的地方,現代化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產業改革,科技與資金的投入引起農村生產力的變革,需要較多勞動力生產的舊農村面貌悄然改變,眾多接受新思想、新科技的現代農村人口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進城鎮,同時許多城市對于人口的容納量接近飽和,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難題無法得到解決。由于小城鎮相比于大中城市具有更接近于農村,農民進城的門檻低、轉移的難度小、風險較小等優勢,可以較好的處理農村人口聚集的問題,減輕了大中城市人口過多的壓力。同時,小城鎮自身的建設尤其是鄉鎮企業的大力發展成功帶動了農村就業率的提升,據統計,從1985-1994年,全國小城鎮就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近1.4億人。由此可見,建設和發展小城鎮是妥善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方法與途徑。
第三,小城鎮建設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是衡量獲得產出效率的標準,由于農村當前農村富余勞動力,剩余勞動力的滯留嚴重影響著農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國“小城鎮,大戰略”的政策鼓勵城鎮化的建設帶動農村城市化,小城鎮一方面可以吸收剩余勞動力,另一方促進非農產業的重組和非農人口的增多,拓展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農業就業人口通過城鎮化作用和轉化為非農群體,勞動生產率獲得提升。而一旦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通過在新的城市環境中的學習和進步,農業科技進步的瓶頸也可以逐步解除,這進一步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四,小城鎮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業產出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改革開放以來,小城鎮對農民收入的帶動作用為44%。要想增加農民收入就要提高農業產出水平,而農業產出水平的提高取決于四個方面。首先,農業的產出水平決定于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員,過去我國農村遠離現代化,科技、教育的落后導致農民觀念落后,思想、價值觀相對保守,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無法滿足高產出水平的需要,小城鎮的建設給農村帶來了現代化理念和現代化生活方式,現代化的沖擊促使農民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業高產出水平有了第一層保障。其次,農業產出水平取決于農村生產要素的配給,傳統的經濟條件下,城鄉二元結構使得生產要素不能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農業的發展受到諸多限制,在此情景下,農業產出水平自然大打折扣,小城鎮的建設無疑加速了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流通,完善了市場,從而農業生產要素得到保障。另外,農業產出水平的提高還取決于規模效應。在農村,農業規模的大小取決于土地資源的集中程度,要使農業產出水平獲得提高,一方面應改善土地經營狀況,另一方面還應擴大土地的經營規模。對于擴大土地經營規模,一方面可以從減少農戶著手,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減少農戶可以提高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農村從事農業勞動數量的減少加上土地資源通過承包、流轉等其他方式集中,可以使得專業種植戶充分發揮長處,從而達到資源和人才充分利用的雙贏局面,另一方面進入城鎮和大中城市的農民逐漸成為非農居民,成為向農村引進科學技術的過渡性人才,為家鄉建設謀求了更多的福利,使得農業發展有了支撐,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三)小城鎮建設對農村工業發展的拉動作用
我國小城鎮建設對工業的發展有兩大作用,一種是對工業發展的極化作用;另一種是對工業發展的擴散作用。
第一,小城鎮建設對農村工業發展的極化作用表現在改變農村工業化結構,促進農村工業化發展。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給農村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平臺和空間,目前我國多數鄉鎮企業集中向小城鎮擴散,小鄉鎮的面積有限,成立于城鎮的鄉鎮企業容易集中,可以進行連片開發,連片開發可以使得城鎮的資源與要素得到共享與充分利用,例如共用城鎮基礎設施,共用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共同創新企業發展機制,共同開拓市場,這些都能提高鄉鎮企業的規模與效益。通過調查、測算得知,鄉鎮企業集中到小城鎮,土地、交通這兩項的運輸費用可以節儉20%,政府對相關地區的公共設施投資可以節省30%,同時區域內的就業能力可以提高50%以上,這樣的集中、連片發展模式帶來的規模效益遠遠超過分散的鄉鎮企業效益。鄉鎮企業連片發展是其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其生產規模的擴大也將帶動農村工業化的進程,推動農村工業化發展。
第二,小城鎮建設對農村工業發展的擴散作用。首先,小城鎮自身的發展需要城鎮周邊地區盡可能的生產商品、加大工業以滿足小城鎮建設對源源不斷的能源、原材料、初級加工品的需要,這也意味著作為增長極的小城鎮發展越快、經濟越發達,對周圍地區的需求越多,帶動作用也就越大;其次,小城鎮自身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規模經濟的發展相比于農村具有顯著優勢,與農村產業發展相關的產品與技術會不斷向周邊地區擴散、輻射;最后,一般政府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時會均衡布局,為避免區域經濟差距過大政府會強化擴散效應,小城鎮相比于一般農村,具有交通、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對周邊農村的輻射作用較強,在政府強化擴散效應的措施下,能更好地帶動周邊農村工業發展,形成工業產業化,提高農村區域經濟發展。
(四)小城鎮建設對農村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
作為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前提,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著較為密切的正相關關系。根據發達國家經驗,城市化與第三產業的相關系數為0.8,這說明城市水平越高,第三產業越發達。一般來說,農村第三產業發展處于低下水平,究其原因,農村自古以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導致其市場的活躍性較低,相當部分的產品不需要在市場流通、交換,而第三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社會對生活和生產服務的需求量,依托企業和人口的聚集,只有當居民的整體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改變時,第三產業如服務業才能開始形成和發展。小城鎮是將農村人口轉化為非農居民的“蓄水池”,推進了人口和產業的聚集,帶動了農村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改變,由此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表現在:一是拉動了房地產市場;二是帶動了餐飲、服務業、流通業的發展。隨著我國小城鎮甚至小城市對城鄉人口流動戶籍制度限制的逐步開放,農民進城落戶對住房的需求增大,這在衣食住行等各大消費中成為最大的一次性消費,因此拉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同時,小城鎮建設刺激了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進行消費和投資,建房或購房成為農民富裕的標志之一,也成為農民長期儲蓄和消費的動力之一。另外,相對于城市,小城鎮作為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中間過渡帶,進入門檻較低、進城成本小,能夠吸引大量的農村人口,小城鎮人口和企業的聚集意味著規模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聚集,這種集聚效應將極大促進餐飲、物流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篇5
今天,縣委、縣政府在普坪鎮召開全縣小城鎮建設現場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屆中、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關于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工作部署,進一步理清思路,統一認識,真抓實干加快城鎮化進程,全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剛才,鎮黨委書記班同志介紹了小城鎮建設的經驗,縣政府副縣長同志宣讀了縣政府《關于推進城鎮化建設有關事宜的專題會議紀要》精神。希望各鄉鎮在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實際,認真思考如何定位,怎么推進,抓什么亮點,思路要清,動作要快,迅速掀起新一輪小城鎮建設的熱潮。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對小城鎮建設戰略地位和重要性的認識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如何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縣委提出了“實施五輪驅動、實現五縣目標”的發展戰略,其中的“城鄉一體化”這個輪子就是要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把提高城鎮化水平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突破口。目前,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我縣小城鎮建設進入一個重要階段,通過各鄉鎮、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普坪鎮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償試和探索,比如在市場化運作,調動群眾積極性,重視土地儲備、城鎮規劃、征地拆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前不久,縣委、縣政府組織領導干部到華東地區和云南等地考察學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小城鎮建設發展步伐才會加快,城鎮化水平才會提高,才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的整體推進。就我縣而言,西城區開發,完善了道路、綠化、給排水、垃圾收集等基礎設施,社區的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實踐證明,要解決好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各鄉鎮、各部門就要適應新形勢、樹立新理念、研究新情況、找到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目標,全力以赴抓好小城鎮建設。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切實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一)加強規劃編制和管理。在加快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各鄉鎮一定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規劃,堅持用規劃指導城鎮建設與發展。一是要科學編制規劃。要按照縣城總體規劃的要求,結合“”規劃綱要,抓緊編制小城鎮近期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重要地段、主要街道及中心鎮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搞好城鎮形象設計。二是要切實抓好規劃管理執法。規劃一經批準,就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變更。所有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建設實施,嚴格執行城鎮和重點中心村規劃紅線、綠線和藍線“三線”控管和“一書三證”制度。必須建立規劃公示制度、稽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和重要規劃的報告、備案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二)強化產業支撐城鎮發展。要認真規劃發展支柱產業,要把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園區作為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首要工作。支柱產業發展了,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才有基礎。各鄉鎮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產業和區位等優勢,選準產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加大工業骨干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要高起點地規劃建設工業小區和商貿小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大力推動產業聚集,引導企業向工業小區聚集,項目向主導產業集聚,壯大和延伸產業鏈。
(三)加強特色小城鎮建設。城鎮建設沒有特色,城鎮的發展就沒有生命力。安龍文化底蘊厚重,旅游資源豐富,在城鎮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地方資源、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優勢。鄉鎮在城鎮建設上,要注重立面設計,力求色調和諧、式樣美觀,形成小城鎮的亮點。要根據建設物的地理位置和用途,充分挖掘已有建筑物的設計精髓,請專家設計論證,結合現代居住要求加以改造利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各鄉鎮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區位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要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優勢,選擇不同的城鎮發展模式,走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
(四)統籌優化資源配置。一是注意規模適度,節約用地。小城鎮建設不求最大,但求最優,要堅持把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放在首位,小城鎮建設用地要按照經濟合理、嚴格審批的原則,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做到既節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又保護農民利益、促進土地使用權商品化。要把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結合起來,避免“攤大餅”和沿路“雞腸”似的發展。二是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在產業建設項目選擇上,要大力發展無污染、低能耗的建設項目。要嚴格實行環境保護評價制度,項目實施要與環保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要大力實施整臟治亂工程,著力整治環境污染。要大力抓好城鎮綠化工作,在建設用地上“保綠保水”,道路建設上“迎綠接水”,建設布局上“顯綠露水”,景觀建設上“融綠親水”,堅持用綠化改善環境,用綠化美化環境。三是注重配套建設。要按照“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的要求,配套實施休閑場所、居住小區、綜合市場、液化氣供應站、自來水廠、垃圾中轉、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工程,提升小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將小城鎮建設成具有吸引力和吸納力的中心,更好地為農業和農村發展服務。
三、加強領導,創新機制,確保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任務重、要求高的系統工程。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領導責任,創新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將把小城鎮建設納入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各鄉鎮黨委、政府對小城鎮建設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目標意識和發展意識,建立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工作班子,要切實抓好城鎮建設與環境打造,要抽調精干力量充實隊伍,努力在小城鎮建設上有新突破,有新作為。要強化相關職能部門職責,縣建設局要進一步將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向鄉鎮小城鎮延伸,切實加強對小城鎮建設工作的指導和管理。縣國土局、縣發改局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認真研究制定有利于小城鎮發展的配套措施。目前,我縣(鄉)鎮一級政府沒有專門的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各鄉鎮可采取普坪的做法,由一名鎮領導負責,抽調2-3名有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志組成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在縣建設局的具體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二要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小城鎮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必須堅持用市場經濟的思路和辦法,引入市場機制,促進資本運作,拓寬小城鎮建設籌融資渠道,想方設法克服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縣發改、建設等部門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難得機遇,認真研究投資方向,盡快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項目向上申報,最大限度地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和扶持。要充分發揮市場融資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調動開發商參與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努力通過招商引資選擇投資主體,充分利用社會閑散資金搞好城鎮建設。
三是要創造良好環境。為推進小城鎮建設,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明確鄉鎮小城鎮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收益返還比例,縣直相關部門必須把各項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堅決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定,對小城鎮建設要開綠燈,行方便,決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收取規定以外的費用,增加建設成本。國土部門要認真落實辦理土地出讓等相關手續的優惠政策,要特事特辦。廣電、通信、電力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及時拆遷、改線,搞好配套建設。各鄉鎮、各部門要認真研究,提供好優質高效的服務,切實讓想建房的群眾能到鄉鎮小城鎮規劃區建房,讓有條件的群眾能到縣城規劃區內買房,讓條件好的群眾能到商業規劃區內經商創業,使小城鎮建設達到群眾安居樂業,以人氣聚集財氣、以創業拉動發展。
篇6
關鍵詞:規劃;城鎮;建設
加快小城鎮建設,造就縣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鎮化進程,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很多小城鎮十分重視小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措施,努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增強小城鎮內涵,提高小城鎮品位,塑造小城鎮特色,加快了構筑農村新型城鎮體系步伐。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鄉(鎮)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二)注重編制規劃,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基礎。它既關系當前,更影響長遠。這個問題已越來越被各級領導所重視。
(三)因地制宜,開拓了小城鎮建設的新路子。各鄉(鎮)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的總體思路,結合各鄉(鎮)特點,廣開門路,各唱各的“拿手戲”。
(四)強化管理,營造了小城鎮發展的良好環境。在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的同時,小城鎮的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就建設管理情況看,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別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使小城鎮管理初步納入規范化軌道;二是加強了建設管理。本著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的原則,嚴格建設程序,從批地到設計、建設實行“一條龍”管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小城鎮。三是加強了環境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我縣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認識上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有些領導干部還沒有把小城鎮建設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廣大干部群眾對小城鎮建設在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鄉(鎮)因缺資金等原因對搞好小城鎮建設存有畏難情緒,缺少發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動;個別鄉(鎮)關起門來搞建設,難以形成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有些鄉(鎮)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缺少長遠眼光,制約了小城鎮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二)政策落實不到位。近年來,隨著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上級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如戶籍、土地使用、各種收費等,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一是征用土地手續多,收費偏高。尤其是工業集中區因無工業用地指標,而致使投資者存在一定的后顧之憂,同時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房價和土地租金偏高使進鎮農民望而卻步。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近幾年來,轉移到小城鎮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人數呈迅速遞增的態勢,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會保險等不配套,農民進鎮有后顧之憂。
(三)融資渠道不暢。主要表現:一是縣鄉財政實行分稅體制政策,分灶吃飯、自籌平衡,鄉鎮財政普遍打得很緊,小城鎮建設資金很難列入預算。二是銀行對小城鎮建設貸款較少。三是從小城鎮建設中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基礎設施配套費等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還不夠。四是小城鎮建設經營程度低。有關部門、企業和個人投資少,利用“外資”開發小城鎮的力度不大,民間資金潛力挖掘不夠。這些因素,導致小城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
三、幾點想法
鑒于上述情況,個人認為要把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切實擺上重要位置,下大力氣抓緊抓好。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小城鎮建設擺上突出位置。發展小城鎮有利于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利于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建設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經營小城鎮已成為當前繁榮經濟,促進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鄉(鎮)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超前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切實把實施城鎮化戰略放在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實行領導責任制,把規劃、建設、管理好小城鎮列入任期責任目標,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參與小城鎮建設,切實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要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一是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抓緊對小城鎮總體規劃進行修訂和完善,合理確定小城鎮發展規模,以保證集約用地和保護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鎮建設與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相結合。進一步改革完善城鎮用地制度,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盤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閑置,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建設用地。堅決防止環境污染,杜絕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相結合。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工業集中區、住宅小區、主要街區、各類市場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等,都要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編制詳細規劃。在人民群眾承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高標準高質量配套建設,提高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
(三)廣辟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拓展小城鎮建設資金渠道。一是小城鎮建設市場化。要改革小城鎮建設方式,由建設小城鎮轉向經營小城鎮。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把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向市場的融資路子。二是要實行財政、金融扶持政策。縣、鄉兩級財政、金融部門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引導、支持小城鎮建設。三是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開發建設小城鎮,構筑開放式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多層次新格局。
(四)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優化發展環境。要理順體制,建立健全鄉(鎮)建設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強化對農村建筑市場和施工隊伍的管理和監督檢查。要加強小城鎮內部的綜合治理,優化內部環境;制止“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亂罰款”,營造寬松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平安環境;加強美化、綠化和公共衛生管理,打破“一條街,兩行樹”的舊格局,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加強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結語
規劃問題是小城鎮建設中的重要問題,黨的以來,通過農村改革,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走上了城市和農村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道路,小城鎮有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一座座面貌一新的小城鎮,不僅構筑了農村工業化的基石,而且開辟了農村城鎮化的道路,為我國農業和農業的現代化展現出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參考文獻:
[1] 宣傳中.加快小城鎮改革發展 推進城鎮化進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0(02)
篇7
關鍵詞:小城鎮;建設;城市規劃;設計;基本原則
引言
加快發展小城鎮建設,可以大規模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可以促進鄉鎮企業聚集,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節約用地和環境保護。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小城鎮建設是國家城市化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新時期城市發展方針。大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合理發展小城鎮是推進我國城市化的重要途徑。小城鎮規劃的內容在目前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框架下,形成了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階段并不截然分開且帶有城市規劃和鄉村規劃雙重特色的小城鎮規劃模式,一般稱為小城鎮建設規劃,其內容通常分為3個部分:1)鎮域總體規劃;2)鎮區建設規劃;3)重要地段的詳細規劃或意向設計。
1目前小城鎮建設及規劃存在的幾個問題
1.1 城鎮規劃滯后
城鎮發展規劃是城鎮合理布局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在目前我國小城鎮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而輕發展規劃的狀況。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先建設、后規劃或邊建設、邊規劃,建設牽著規劃走的不科學現象,導致城鎮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環境惡化。
1.2小城鎮規模偏小,城鎮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帶動能力不強
首先,小城鎮的規模小必然造成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狹小,使得城鎮經濟難以繁榮起來,城鎮功能的發揮也受到極大影響,導致小城鎮發展的后勁嚴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財力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小城鎮規模小,對資源的集聚能力小,不僅難以把周邊的資源吸引過來,對鎮域經濟也無法起到輻射作用。其次,鎮域規模小,但行政人員并少不了多少,必然加劇農民負擔屢減不輕等現象,與鎮域規模過小、行政人員相對過多直接的關系。再次,這種規劃比較僵化,缺乏彈性。各鄉鎮由于受到行政區劃的制約,這些經濟區域的基礎設施不能共享,造成資源浪費,各鎮各自為政,在同一經濟區域爭市場、爭資源,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在低水平上重復建設,其結果是都形成不了規模,造成很大的浪費,并阻礙了人口和其他資源的進一步集聚。
1.3 小城鎮生態環境的惡化
①城鎮發展建設不當對一些重要生態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壞;②城鎮發展環境管理跟不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導致污染加劇:③城鎮周邊農村生產和生活污染依然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鎮環境質量的改善;④一部分鄉鎮企業,科技含量不高,很少考慮“三廢”治理和環境保護,甚至把在大城市無法立足的污染企業轉移到小城鎮,使小城鎮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1.4 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城鎮規劃理論體系
目前城鎮規劃技術理論難以適應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要,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的城鎮規劃理論與技術管理體系。應用的主要是城鎮建設規劃,可是城鎮在建設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不同內容的規劃指導是遠遠超出現行規劃成果所涉及的內容的。
1.5城鎮規劃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由于小城鎮大多經濟基礎薄弱,能按照現行的規范和程序組織編制出城鎮總體規劃很不容易,至于控規、城鎮建設規劃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編制。城鎮規劃的一個實踐周期為15~2O年,每3~5年修編一次,一個鎮總體規劃的編制、評審、批準最少需半年左右,單憑批準的總體規劃只能宏觀調控城鎮建設,不能具體指導城鎮建設,從而使精心組織編制的總體規劃大多成為墻上掛著的宏偉藍圖。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小城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的重要選擇。規劃是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藍圖,為更好發展小城鎮,須做好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小城鎮個體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這3個層次的規劃。
1.6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鎮結構形態環境雷同。
1)小城鎮規劃中“技術烏托邦”的思想與文化的趨同性帶來小城鎮規劃色的缺失。
2)小城鎮規劃對特色的認識有待全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a.僅注重規劃中的物質特色,忽視了小城鎮特色中的非物質要素。b.小城鎮特色應是一個整體,從結構形態規劃,用地總體布局到詳細規劃、單體設計的各個步驟,從小城鎮總體景觀到 理念提出了挑戰。
3)對圖形、建筑單體特色的過分追求造成小城鎮整體特色的減弱。
4)小城鎮規劃設計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規劃模式,造成小城鎮原有特色的消失。
2 要從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入手
城鎮體系規劃是以城鎮(居民點)為主體的綜合性區域規劃,在市域和縣城范圍內,通盤把握小城鎮的發展規模和方向,突出重點,帶動一般。從區域發展的整體出發,全面規劃小城鎮發展的方向、布局、規模、結構,使小城鎮的發展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現在,把小城鎮建設納入區域性的發展戰略規劃的還不是很多,通常情況下多是規劃小城鎮自身的建設與發展。這種做法,必然導致小城鎮在區域空間分布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發展的層次,城鎮功能、經濟功能、帶動功能、輻射功能、不能有效發揮。開展城鎮體系規劃要注意的問題:
2.1 要適應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
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的中心職能就是強化宏觀調控,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城鎮體系規劃要為區域城鎮發展提供宏觀調控的依據和手段。
2.2 建立整體規劃的觀念,不能就體系論體系
城鎮體系規劃以城鎮體系的等級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和空間結構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為基礎,但絕不僅僅是規劃城鎮體系。要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市化和城鎮發展機制的研究。
2.3 注重強化協調的手段和措施
資本多元化導致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規劃不僅要維護投資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維護公眾利益、區域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因此,必須要強調協調。不同的地域層次、不同的功能空間協調的問題手段不同。
要把區域城鎮發展布局與區域土地利用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要對開發活動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而且要從維護區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目的出發,綜合考慮長遠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在空間和時間上對不合理的開發活動進行限制。要把對區域土地開發利用活動的控制,作為間接調控區域開發和產業布局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城鎮體系規劃具有可操作性。
2.4 要加強區域城鎮發展條件分析和綜合評價
進行區域城鎮發展條件分析和綜合評價的目的是,明確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發現問題,提出對策。既不能局限于行政區域,更不能應區域論區域。
2.5 要注重規劃的可依據性
要開展多目標、多方案研究。這里所說的多方案,是指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相結合的多重發展目標引導下的多方案。這些方案應并行地納入規劃成果,以利于政府實施對區域發展與建設的動態管理。
2.6 要特別重視城市規劃政策研究,建立健全區域規劃的實施管理機制
區域規劃要針對政府權力有限性的特點,把握住各級規劃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規劃不僅要研究規劃方案,而且要研究調控的標準和政策。規劃的成果也要趨向系統化,既有規定性的,也有指導性的;既有約束公眾的,也有約束政府部門的。
3 科學發展地制定小城鎮的總體規劃
(1)合理確定城鎮性質和發展規模。小城鎮建設,不僅是一項部門性的業務工作,而且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經濟、社會工程。我國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同,小城鎮建設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規模適度,注重實效,著眼長遠。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等條件,認真編制小城鎮建設規劃。通過規劃,確定不同的城鎮化模式和重點,圍繞特色產業,以點帶面,長期堅持。特別要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科學布局的原則,對用地范圍進行全面規劃,努力把握小城鎮建設的發展脈搏,給未來發展留有余地。
(2)優化土地布局,節約用地。小城鎮的發展的總體布局必須集中,合理緊湊。切不可盲目搬用大城市的一套結構模式。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保護耕地。每個小城鎮都要規劃好6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行政區、綠化區),并妥善安排各個功能區的協調發展。各個規劃區的安排要合理,發展要留有余地,不同時期的建設任務要有銜接性,做到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
4小城鎮規劃設計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營造人性化的城鎮新區。① 要使“人”成為小城鎮發展的中心,為“人”服務成為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目的。② 讓農民有歸屬感,不要有距離感。小城鎮是農民的小城鎮,要讓農民真正感覺到小城鎮的舒適和方便,真正感覺到是自己的小城鎮。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廣大農民建設小城鎮的積極性。③ 要制止或控制那種沿交通要道兩側發展的“龍形”規劃。
(2)突出文化內涵,塑造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傳統是小城鎮所特有的,它是城鎮特色中最內在、最具有恒久力的東西。因此,小城鎮新區規劃設計應結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鎮文化的涵蓋面很廣,除了歷史文化之外,還包括民族文化、經濟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諸多方面。新一輪的小城鎮新區規劃應突出文化原則,塑造小城鎮自己的特色。不要把小城鎮新區規劃僅僅當成規劃去做,而要更深一層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規劃設計人員在對小城鎮新區進行規劃設計之前,要全面地熟悉、掌握小城鎮歷史、地域、建筑、民族、產業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3)強化生態理念,打造園林式景觀。伴隨著鄉鎮企業的繁榮和小城鎮自身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的考驗。小城鎮生態環境的惡化表現在:企業、商業、居住等功能區劃分不明顯,鄉鎮企業沿路展開,分布分散,城鎮內部綠化面積、綠地率、人均綠地面積均達不到國家標準,城鎮缺少園林建設,景觀設計更是匱乏;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網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等等。新一輪的小城鎮新區規劃應按照建設生態園林小城鎮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地進行生態規劃和景觀設計,提高小城鎮的形象和品位,吸引農村人口進入小城鎮,加速我國農村城鎮化的進程。生態園林城鎮是今后城鎮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設計是小城鎮趨向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結合生態建設進行景觀設計使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協調統一,是建設生態園林城鎮的必然選擇。因此,強化生態理念、注重景觀設計是新一輪的小城鎮新區規劃應該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則。
(4)樹立超前意識,構造靈活的格局。現今,城鎮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城鎮化速度平均每年將增長1%,這10幾年中,中國將有大約3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這就意味著今后幾十年內,小城鎮的規模還會持續地增長,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會逐步提高。在這種形勢下進行小城鎮新區規劃,就要求規劃師樹立超前意識和發展觀念,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建造節能型住宅和緊湊小城鎮:要創造性地挖掘中國傳統建筑的精髓,充分利用當地建筑材料,建造處于山、水、天空、草木相協調的中國特色小城鎮建筑。
篇8
關鍵詞:小城鎮建設;規劃定位;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C9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9-0033-02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先生提出“小城鎮”思路以來,中國的小城鎮發展已將近三十年。縱觀我國城鎮體系,小城鎮雖所處層次較低、數量龐大,卻是連接我國城市和鄉村的重要紐帶。促進城鎮化,以城帶鄉,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農業人口,均衡工農業間利益失調問題,實現工業化,還可以大大拓寬農產品市場空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近年來,寧德市黨委政府狠抓落實小城鎮經濟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小城鎮的集聚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全力推進小城鎮發展步伐。通過不懈努力,各試點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所實施的基礎設施及產業項目群,帶動改善了鄉鎮環境,展示了新的形象,相關事業穩步發展。
一、寧德市小城鎮建設的發展狀況
寧德市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從起步實施到目前進入加快發展階段,取得了諸多成就與發展經驗。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寧德市的城鎮化水平為47.9%,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較,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2.2百分點。隨著小城鎮市政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加快推進,寧德市的不少小城鎮煥發新貌,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也取得階段性的成效。在2012年底福建省級試點鎮考核評比中,寧德市賽岐鎮和太姥山鎮榮獲首批省級試點鎮二等獎;飛鸞鎮和牙城鎮分別獲第二批省級試點鎮的二等獎和鼓勵獎。
但與全省城鎮化建設進展相比較,寧德市城鎮化率比福建省平均城鎮化率低9.2個百分點。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看,寧德市城鎮化率列全省第7位,與漳州、南平等農業產值比重大的城市城鎮化水平基本一致,與莆田、泉州等工業增長強勁的城市相比城鎮化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從全市各縣(市、區)的情況看,蕉城、福安、福鼎、柘榮等城市城鎮化率較高,分別達到60.3%、58.7%、52.0%、56.6%,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其他縣(市、區)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可見,地理位置較為優勢和工業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城鎮化水平較高,而地理位置偏遠和工業經濟較落后的區域城鎮化水平明顯偏低。總的來看,寧德市小城鎮的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城鎮化水平偏低,發展不平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
二、寧德市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寧德市小城鎮建設的道路上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小城鎮經濟基礎薄弱、資源相對匱乏、現有的城鎮化水平低。這些問題都是小城鎮健康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會成為小城鎮發展的桎梏,甚至為城鎮發展道路上的隱患。
(一)城鎮規模偏小,聚集能力較弱
一般認為,小城鎮人口規模只有達到五萬人左右時,才能正常發揮城鎮聚集功能和規模效益。寧德市小城鎮平均人口規模小,城鎮規劃起點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因此,不能形成支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就造成了不僅缺乏對企業和經濟發展的凝聚力和聚集效應,而且不能有效引導周邊鄉村人口就地城鎮化。
(二)人口外流明顯,中心城區帶動力不強
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看,寧德市戶籍人口凈流出51.09萬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為15.3%。寧德市主城區超過二十萬人的中型城市僅2個(福安、蕉城)剛達標,10-20萬人小城市1個(福鼎),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偏弱。為了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質量,相當一部分農村富余勞力無法就地城鎮化,大都外出打工,人口外流,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問題突出。一方面說明當地人力資源的流失,另一方面說明遷出地無法創造良好就業環境,提供足夠就業崗位。
(三)小城鎮建設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社會化服務水平低
不少小城鎮不重視城鎮建設詳細規劃,不重視特色設計。許多小城鎮建設綜合開發率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并帶動改善整體環境。小城鎮“物業管理”隊伍普遍存在管理人員能力不足、待遇差、素質低等問題。小城鎮生態環境建設滯后,綜合治理能力缺乏,難以從源頭上解決“臟、亂、差”現象。此外,由于城鎮規模所限,相對低水平的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水平,無法保障人才、項目引進,生產要素市場、產品技術更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并直接影響城鎮功能的提高。
(四)小城鎮建設保障不到位
資金與人才是小城鎮建設的重要保障,是困擾小城鎮發展的大問題。小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單一狹窄,尚無法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解決建設資金籌措問題,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仍以政府投資為主導。此外,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重復建設和違規建設,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制約機制和獎懲制度,造成小城鎮建設資金的不必要浪費。人才保障不足也是小城鎮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鄉鎮很難拿出經費去進行人員的業務培訓與交流,以致鄉鎮建設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影響了小城鎮建設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小城鎮在吸引外來人才方面也缺乏足夠優勢。在既缺編制又少經費,同時權限不足的情況下,小城鎮的規劃管理難以順利地開展工作。
三、推進寧德市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積極推進人口向城鎮集聚進程
城鎮化和城鎮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2000年以來,全省各設區市小城鎮建設有加速發展的趨勢。相比之下,寧德小城鎮發展水平尚未發生根本變化。針對寧德鎮區人口偏低現象,加快中小城鎮和中心城區的建設,爭取在十年內加快形成1個五十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初步形成對周邊中小城市、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城鎮化絕非單純的城市空間擴張,其實質在于社會化。
由于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優勢的差異,小城鎮建設開始出現分化重組,可以分為這三類:一是少數發展快、潛力大、區位優勢突出、符合區域城鎮化布局、經濟總量、人口和城鎮規模等都超過或接近建制市標準的小城鎮,將發展為區域中心城市;二是一些發展較快,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區位優勢的小城鎮,在城市與農村中起到傳遞作用,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大量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優勢不明顯、輻射力不強的小城鎮,將作為農村社區的服務中心而存在。要加快促進社會化的轉變,推進城鎮化步伐,必須加強相關制度建設,解決以下三類社會成員平等享受諸如戶籍、就業制度、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子女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
第一,解決居住農村人口仍然保持著傳統社會化程度低的家庭生產方式人員城鎮化問題,加大產業化經營培訓和政策支持力度,創造條件保障農民財產權益,促進農村資產社會化流轉和社會生產的產業化轉型。第二,加快解決常住城鎮的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領域待遇問題。第三,解決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社會保障的均等化問題,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流動。
(二)緊密結合小城鎮建設與鄉鎮企業發展
鄉鎮企業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條件,鄉鎮企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小城鎮建設的速度。另一方面,小城鎮是鄉鎮企業生產活動的最好基地,它具有土地供應充足、勞動力聚集、原材料購進及產品運出便捷、生活環境優越等天然優勢。鄉鎮企業建設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統籌規劃,選擇企業比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三廢”處理的區域,有條件的要考慮污水處理。要有計劃地布局企業項目,科學引導村辦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實現規模連片發展。改善對落戶企業的“軟件”服務支持,營造良好寬松的政策環境。要簡化辦事程序,落實優惠政策,提供社會化服務支持,禁行歧視性政策,禁止向鄉鎮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不斷吸引有條件有意向的村辦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到小城鎮中來。只有不斷緊密結合小城鎮建設與工業園區規劃發展,才能夠吸引各方面的資金投入到小城鎮建設中來,推動經濟發展的相對集中,形成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推動,使小城鎮發展成為充分展現當地經濟優勢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三)加快產業分工,促進產業聚集
產業分工與發展必然推動人力資源的重新分配和集聚,人力資源的重新分配和集聚又進一步推進產業分工更加精細化,從而推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形成產業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首先,產業發展要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整合各種資源,大力推進各地特色產品產業化進程,通過實現生產的粗放經營向規模化、精細化產業化生產轉變來推進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的人口就地城鎮化;其次,稅收政策、社會保障是引導產業聚集發展、促進社會分工的重要手段,當前應適當強化對非社會化大生產單位和個人的稅收征收力度,適當降低產業聚集度和精細化規模化程度高的企業的稅負水平。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健全的管理機制是小城鎮得以正常運轉和發展壯大的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小城鎮管理機構,保障專職人員編制和辦公經費。二是科學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的思路,縣直部門下放的機構和人員要與小城鎮經濟管理和技術服務部門密切結合,并轉變為多種形式的經濟和服務實體,服務小城鎮居民,企業,以及采取產業化等形式為廣大農民走向市場服務。三是適當放權,集中力量抓好公共行政管理。小城鎮政府可適時下放部分經濟社會事務交由相關中介服務組織承擔,政府重點抓好城鎮規劃編制及監督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政府職能工作,其中應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推進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保障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小城鎮建設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的工作。縱觀寧德市小城鎮建設發展,要實現城鎮化建設由無序發展到有序發展的轉化,實現城鎮群眾建設管理觀念由自發到自覺的轉化,為城鎮居民提供一個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人居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夏家棟.城鄉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城鎮建設[J].中國城市經濟,2011(11).
[2]王發典.發展中的小城鎮規劃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7).
[3]沙喜才.淺談農村小城鎮建設[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
篇9
關鍵詞:小城鎮;城市化;對策建議;戰略意義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發展小城鎮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也是實現農村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必由之路。在城鄉協調發展政策中占有重要意義。發展小城鎮,可以為農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收入渠道,對于吸納農村勞動力、加快城市化建設和活躍城鄉經濟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年來,加快小城鎮建設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關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小城鎮建設也取得了很好的乘積,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化水平也越來越高,對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小城鎮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轉移剩余勞動力
由于地理條件和環境資源的局限性,不可能大力發展大城市建設。滯留農村的勞動力,即使土地的回報率變大,收入也難以得到較大增長。要想是農民全部富裕起來,必須減少依附土地生活的人民數量,使一部分農門進入附近的小城鎮中,不僅減輕了大中城市的壓力,還降低了城鎮化成本,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剩余的問題,對于化解農村深層矛盾,加快小城鎮建設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
2、有利于民營經濟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可以促進家電、夾具、電力、供水、環保和餐飲等許多行業的發展,對實現民營經濟的增長,拓展鄉鎮產品的銷售渠道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村的現代化是以土地適當集中,形成適度規模經營為前提的。城鎮化建設不斷發展,一部分農民從農業中退出,從而轉移向小城鎮,有利于農村產業的調整,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
4、改善農村生活質量
農村一般零散分布在偏遠地區,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很難廣泛發展,難以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是更多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出來,有利于文明文化的傳播,對于提升農村人口素質,提高農村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也有積極作用。
二、小城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1、認知匱乏,缺少有利指導
在一部分地區,黨政干部并沒有根據社會需求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把加快小城鎮建設當做重要問題,并且缺乏小城鎮建設的科學理論和管理知識,理念淡薄,缺乏長遠的考慮,只看重經濟發展,而忽略本身的建設。在機制和體制上也缺乏協調性,不能對現有的制約條件做出適當調整,對相關政策不能有效落實。
2、規模小,難以發揮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
理論研究表明:只有當小城鎮人口達到5萬以上的時候,才能產生一定的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這個條件是很多小城鎮難以達到的。另外,小城鎮在聚集企業和經濟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比較若。
3、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
由于缺乏產業優勢和第二產業的強力支持,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綜合經濟能力弱;二發展水平差距大;三是不能有效帶動周邊農民積極性,四是產業結構不合理。
4、管理水平低下嗎,社會化服務不高
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一是很多小城鎮配套的基礎設施薄弱;二是設計缺乏特色,關鍵地點建筑與總體不協調;三是建筑方式落后,開發率不高,整體環境差;四是管理人員待遇低,缺乏專業知識,管理水平不高;五是小城鎮由于規模限制,信息和金融等服務不夠完善,對產業升級造成阻礙。
5、缺乏合理的投資機制
資金一直是小城鎮發展中最大的問題,雖然現在的投資機制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但是鄉鎮政府投資占得比重過大,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不能夠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解決資金問題。
6、缺乏建設重點中心鎮的支持
在政府的支持下,重點中心鎮的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對周邊地區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資金投入、貸款扶持和稅收等方面,還缺少特殊的優惠政策。
7、行政區域劃分不合理
目前的城鎮建設是按照區域設置,缺乏科學的規劃,重復投資,重復金蛇,形成基礎設施的浪費。
8、轡頭改革落后
主要表現在:一是城鎮行政管理體制不適應;二是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仍未打破;三是農業稅費減免配套政策和土地使用制度創新滯后;四是耕地保護政策的限制。
三、推薦小城鎮發展的建議措施
加快推進小城鎮進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但是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下面從四個面面談談推動小城鎮發展的措施建議:
1、統一認識,明確目標
城鎮化是農村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從現實來看,小城鎮的發展,一是能夠有效發揮集聚功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城戰配以憑借服務優勢,成為二、三產業的聚集區;二是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增加農民的收益,促進房地產、服務業和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三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人口素質,小城鎮中的文化科技信息遠遠先進與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可以使農民的素質得到提高。
2、因地制宜,精心策劃
(1)科學規劃。制定科學的發展計劃,對小城鎮的聚集力、輻射力和承載能力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發展城鎮,避免重復建設。
(2)完整規劃。完整的規劃有助于操作順利實施,規劃的完整性主要體現在規劃制定的程序性和規劃本身的系統性。規劃的系統性主要是建立好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星系規劃,知道小城鎮的發展方向。而規劃制定的程序性,可以確保建設和管理中依法行政。
(3)特色規劃。大力發掘城鎮的歷史、文化、景觀等特色,在城鎮建筑和城鎮設計上增加特色。
3、經營城鎮,加快建設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加大市政基礎建設的投入,以便促進規劃藍圖的實現,提升群眾對城鎮規劃的認知,提高級差地租;二是完善和提升配套功能,提升街道、綠地等靜態環境的清潔美觀程度,發展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吸引更多的農民完成從農村到小城鎮的轉移;三是改善投資機制,全面吸收社會資金,解決小城鎮建設中遇到的財政問題;四是提升商業用地的開發效益;五是使用多種開發方式,這是加快建設和聚集人口的有效手段,可以吸收大量的農民到城鎮落戶;六是抓好建成區以外的開發,在風景秀麗出建造別墅,吸引大城市居民。
4、加強管理,完善機制
這主要表現在加強規劃和環衛管理,加快戶籍改革制度,落實失去農民的保障等方面。
四、結束語
小城鎮的發展在我國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具有占大的意思,加快小城鎮的發展步伐,實現城鄉同步和諧發展,大力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提升全民生活質量和素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何江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的措施研究——以達州為例[J].價值工程.2013.1:75——77.
[2]何衷,鄧輝.抓住機遇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J].新重慶.2009.5:32——33.
[3]祁學梅.淺談樂都縣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J].山西建筑.2012.2:83.
[4]趙毅,周亮,紀秀輝.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促進九江城鄉協調發展[J].消費導刊.2009.11:53——54.
篇10
關鍵詞:小城鎮建設;土地利用規劃;問題思考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而很多的土地資源在利用上都是不合理的,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所以需要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規劃整理,使其充分的發揮功能,為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我國人口眾多,雖然土地面積比較大,但是人均數量較少,并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資源也在逐漸的減少。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對其使用不當,將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尤其是在我國的小城鎮建設中,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更是不合理,所以在這種形勢下,對土地資源進行規劃利用勢在必行。
2當前小城鎮建設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發展農村經濟成了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也有所進步。在發展小城鎮經濟的過程中,要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土地的規劃利用等問題。其中對于土地的規劃利用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對此作出闡述。
2.1在我國現有的小城鎮中,大部分都是由原來的自然村發展起來的,所以說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非常明顯的分散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由此建設速度有所提升,在建設用地面積上不斷的增加,而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因而人均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土地供應出現緊張的局面。
2.2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很多的新鮮事物不斷的出現,人們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在居住條件上也不斷的進行改善。在很多歷史比較久遠的城鎮中出現了大量的人口遷移現象,這些遷出的人口需要建設更多新的住宅,由此增加了土地的占用面積。而舊的住宅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出現了大量閑置的城鎮建設。在新建設不斷增加,而舊城鎮又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的形勢下,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出現了矛盾的現象,直接導致可利用土地資源的減少。
2.3在城鎮建設不斷加快的同時,城鎮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人口也在不斷的增加,由此就需要對現有城鎮進行擴建。由于過去人們擇居的習慣,城鎮建設的位置一般都是交通比較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域,對于農田發展占有巨大的優勢。因為小城鎮的擴建,就需要占據大量的良田,不僅在擴建面積上占有了土地資源,同時也對優秀的土地質量產生了危機,對于全國的耕地質量有重要的影響。
2.4小城鎮的居民點小而且比較散亂,要縮減或者遷并比較困難。我國的城鎮特別是一些自然村落,大部分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存在著規模小、數量多、零亂分散的特點,受當地經濟水平以及農民戀土情節、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以及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低諸因素的影響,小城鎮的縮減或遷并多年進展緩慢,舉步維艱。
2.5建設與糧食難以保持平衡。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各地都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重點發展第二、第三產業,而對農業生產卻重視不夠。所以,在對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首先考慮的是建設用地,使保護耕地這一“基本國策”屈從于地方局部經濟建設。
3小城鎮建設中的土地利用規劃策略
3.1對小城鎮建設進行科學的規劃。發展小城鎮建設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重點發展,體現地方特色和經濟效益。在策劃、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土地管理和規劃管理部門應共同努力,加強交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以及住宅的建設規劃,其功能分區要合理,對分散建廠和分散建房要有嚴格的控制,要充分利用城市建設用地,并且做到節約用地。
3.2嚴格控制土地供應。要注重城市建設用地存量,鼓勵小城鎮發揮出潛力,對舊城進行改造,對土地進行整理,改善新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存量。為此,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應做好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編制和實施。
3.3對小城鎮發展的超標土地進行清查整頓。在進行土地規劃利用時,要積極推動工業向開發區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要堅持貫徹這三個集中政策,緩解土地的供應和需求,以減少對土地不必要的占用,對于所有違法占地,應依法及時查處。國家倡導的行業、項目,應從政策、經濟及用地上予以扶持,這樣,不但可以控制后續的發展,也有利于對土地高效利用。
3.4小城鎮要發揮出建設用地的發展潛力。小城鎮土地畢竟是有限的,但它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卻是無限的。對小城鎮的建設用地,要遵循節約、高效,力爭“極限利用”的原則,搞好立體利用。不但在平面上進行開發,還可以進行地面、地下、地上三層的縱向開發,使每平方公里投資強度增加,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3.5提高土地利用的整體效率。多年來,對鎮的評估,一般的經濟指標就是總量指標,對土地的利用效率很少進行考核,所以,應把建立評價和考核土地指標的體系提到重點。按照產業的合理布局,以提高小城鎮土地使用效率。發展小城鎮需要從土地資源的事實出發,提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小城鎮建設用地總規劃和布局進行合理確定,這樣,可以為城鎮體系規劃以及城鎮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對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要嚴格實行,以確保基本國策的全面落實。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