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經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21:59: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土地經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土地經營

土地流轉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探討

摘要: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機化的主力軍,在促進農機規模化作業、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龍口市四農康硒農機專業合作社位于龍口市徐福鎮四農村。合作社自創立以來,一直以土地流轉為立社之本,大力發展國內外高端農機裝備,不斷拓寬農機社會化服務范圍,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推進全程高效農業生產發展。合作社瞄準市場高端富硒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采取一系列配套的硒肥施用技術,實現小麥、玉米全部富硒化生產,成為真正的環保、有機、富硒、綠色產品,2020年生產富硒農產品1200多t,銷往國內27個省市區,實現糧食種植品質更高、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合作社2014年被山東省農機局評定為省級示范社,2018年被農業農村部評定為國家級示范社。

關鍵詞:土地流轉;經營;做法

1合作社基本情況

龍口市四農康硒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冊資金600萬元。農戶以土地入股,分固定分紅和年底盈利福利分紅,主要通過土地流轉開展規模化經營,合作社具備小麥玉米生產耕種收、烘干、施肥、植保、秸稈利用等全程機械化作業及綜合農事服務功能。合作社現有社員2500多人,其中核心成員8人,從業人員40人。合作社占地9200m2左右,建有2100m2的高標準鋼結構庫房、維修間及糧食干燥車間。合作社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擁有各種大型先進農機裝備67臺套,農機總值1200多萬元。截至2022年底,合作社已流轉土地1.47km2,涉及四農、柳海兩個村莊,村民已經全部入住新社區。這些土地,大部分屬于村莊搬遷復墾地。流轉的土地,村民每年可獲得800元/667m2的土地租金,還可優先從事農田管理工作,工錢為15元/h。通過土地流轉,農民每年能夠從合作社獲得穩定的租金,使他們“離村不丟地,不種也收獲”。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安心外出務工經商或就地轉移從事二三產業。目前主要種植農作物為小麥、玉米,同時利用作物秸稈作為主要飼料從事羊等畜牧養殖。合作社生產的富硒小麥全部由從事方便面、面粉等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國家大二型企業“山東龍豐集團公司”包銷,包銷價格高于普通小麥20%。2020年生產富硒農產品達1200多t,青貯飼料4000多t,實現經營收入600多萬元。

2加快土地流轉,夯實規模化經營根基

合作社所在的四農村85%土地為復墾土地,土質較差,農民種糧意愿不強,再加上比鄰位居中國企業500強前列的南山集團,農民大多去企業打工,村里基本沒有年輕勞動力,近50%的土地處于撂荒狀態。2010年,四農村、草泊村、柳海村等6個村計劃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大量閑置土地需要找尋出路。2013年,經村“兩委”考察,決定以土地入社,成立龍口市四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獲取土地規模經營收益。村委負責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合作社再與村委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流轉經營期限到2030年。村民不僅每年獲得800元/667m2的土地租金,還可優先安排在合作社從事農田管理及機具駕駛等工作,月工資3000余元。現在合作社流轉土地1.47km2,未來合作社土地經營規模將繼續擴大。合作社投入1000余萬元,通過平整土地和改善基礎設施,把過去分散、零星的小田和廢棄宅院改造成標準化農田。土地連片集中后,由合作社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良種、統一機械作業、統一技術指導”,通過機械化生產、標準化作業、訂單式銷售、企業化管理,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糧食品質,又能充分發揮大型、先進、現代化機械的作業優勢,將過去的原始耕作、粗放式經營轉變為集約化的現代經營模式,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1]。

查看全文

論土地承包經營權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我國乃至世界的每一次農業發展,無不與土地制度的改革相聯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給我國農村、農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核心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換來了巨大的制度變革收益,我國農業生產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就,到一九八四年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全國上下為之皆大歡喜,一些人據此天真地認為,農村改告已大功告成,但此后連續幾年,我國農業連續幾年出現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嚴峻的現實,使人們深思。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原來在計劃經濟制度背景下產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制所具有的一些弊端亦逐步現顯出來,如何革除這些弊端,使農村經濟發展上一個新臺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針對這個問題,學者們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學術討論中的主要問題綜述如下: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農村改革實踐中,人們對農民使用土地的權利形成了一個通行且己被法律認可了的叫法-土地承包經營權。然而,在法律、法規、政策及學術者述中,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概念。內涵與外延的表述有諸多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稱之為土地承爭經營權,定義為:公民集體對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該項權利的權利主體為公民或集體;權利客體為集體所有土地或國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單位或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權利內容由合同約定。主要依據是該定義是根據憲法所規定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我國民法通則和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的,并綜合《農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而得出的。憲法修正案第6條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民法通則》第80第2款規定:“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定。《土地管理法》第12條規定”集體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農林牧副漁生產,承包經營土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有保護和按照合同規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的保護“。其它法律如《農業法》《擔保法》中的相關規及其它一些行政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和政策中也多使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并作了類似于上述含義的規定。在諸多學者的學術著作中使用的也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仍不失為一個最恰當的概括,因為具體的農用土地使用權利大多仍是根據承包經營合同而設立的。而且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已被廣大農民認可了的稱謂。

(二)稱之為農地使用權。一些學者主張用“農地使用權”一語取代現今使用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概念,并以物權關系固定農地使用關系。農地使用權是指農業經營者在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或國家所有由集體經濟組織長期使用的土地上進行耕作,養殖或畜牧等農業活動的權利。它是一種真正的用益物權,具有用益物權的全部性質。他們認為聯產承包合同,屬于債權關系,基于承包合同所取得的農地使用權,屬于債權性質。債權效力比物權弱,債權原則上不能對抗物權。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經常發生發包方任意撕毀承包合同,嚴重侵害承包方合法權益的事件,主要是因為農戶所取得的使用權屬于債權。此外,債權屬于有期限的權利,致使臨近合同到期農戶對土地不愿投入,甚至進行掠奪式經營以及重新簽訂合同時引起農村秩序動蕩等現象。如果采用物權關系和物權制度,基于物權的效力,可以對抗所有權人,據此可以避免任意侵害農戶利益的現象。還有的學者認為,我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歷了一個債權物權化的過程。而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化的一個形式上的結果,就是在農村土地用益物權體系中,不再使用“承包經營權”這一帶有債權特點的概念,“為了避免與債法上的‘承包經營’相混淆,在物權法上還是不用這一概念為好”。還有的學者認為,為了實現中國法制的現代化,在法律術語上應與各國通行做法一致,故應用農地使用權代替土地承包經營權。

(三)稱之為永佃權。有的學者提出我國的農用土地使用制度應實行永佃權制度。有的則認為,目前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就是一種新的永佃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仍是一種用益物權,它是指土地經營者(永佃權人)以支付佃租,長期在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但由集體使用的土地上耕種的權利。他們認為永佃權從權利性質內容到權利期限(30年甚至更長)都是與現行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范接軌的必要實行永佃權制度。實行永佃權,不僅可以使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而且可以使土地經營權得以流動,形成規模經營,并為土地投資提供內在動力,可以有效地克服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土地均包而引起的土地經營規模較小,承包地流轉困難,產業結構調整受阻等問題。且永佃權的長期性可以避免農戶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他們有的還認為可以而且應該用“永佃權”代替“農地使用權”“永”表明該權利為一種長期的權利,“佃”字表明永佃權反映租佃關系,簡潔明了,內涵確定。而“農地使用權”系生造的概念,以“使用權”概括,易生歧義,因為對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不僅限于使用權,因而,如果我國將來物權立法采取一種與永佃權制度基本一致的制度,在名稱上應采取永佃權,總之,目前,在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名稱、內涵及外延上尚有不同的認識。我們認為各種主張均有一定的合理和可取之處。但我們還認為

查看全文

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探索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及農村對土地的利用率、產出率,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中央明確了深化農村改革和加快土地流轉的宏觀政策目標,在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推進。但是由于存在一系列復雜的制約因素,土地流行緩慢,流轉局面困

1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現狀

近年來,大部分地方都在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引導農民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土地使用權流轉,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逐步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然而卻發展緩慢,存在土地地理條件本身、承包經營權、干群關系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2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制約因素

2.1部分農民對土地流轉認識不到位,顧慮重重。一是對土地流轉本身心存疑慮。一些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概念不清,對相關政策法規不甚了解。對于一部分場鎮周邊打工的農戶,他們一邊務農一邊打工,務農效益較低,但是他們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手不但不交農業稅,還可以獲得農業補貼,害怕土地流轉出去后,沒有農業補貼。二是對流轉合同存在疑慮。土地流轉都是在雙方協商下確定的,口頭協議較多,簽訂合同的較少,沒有一套評估機制,也沒有權威的指導價格,各地土地流轉價格懸殊較大。對于長期流轉,流轉價格怎么增長,心中沒底。再者,隨著土地流轉市場日趨活躍,大家對土地租金的期望值也是越來越高。三是對流轉年限存在疑慮。一些農民擔心流轉出去的土地多年后沒有地界,或者國家政策影響,土地存在收不回,或收回土地矛盾多,不愿長時間流轉。2.2部分基層干部法律意識淡薄,草率承諾留下諸多后遺癥。有的基層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不支持、不引導,任其自然發展,導致出現“缺位”現象;也有少數基層干部不顧客觀實際,占地為王的思想,把政策引導變為行政干預,強迫農民土地流轉,造成土地流轉主體不合法。2.3規模經營主體存在二大困難。一是集中連片流轉難,土地承包到戶,是根據土質、家庭人口分配到戶的,再經過多次承包調整,每戶的承包地塊零星分散。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難。流轉期限短,再加上部分農戶純在毀約現象,并且農業預期效益不明顯,經營主體就不愿加大投入來改善農業基礎設施。2.4缺乏開拓型和創新型的農民全市農村中具備創業能力和條件的經營能手本身并不多,對于部分鎮級來說更是寥寥無幾,帶動農民增收成為天方夜潭,大部分農戶仍然以家庭經營模式為主。據調查,全鎮種養殖能手10人,僅占鄉村人口0.05%。其中,種植能手5人,養殖能手3人。在種養殖能手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0.8%,初中文化程度占10%,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占1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以上數據顯示,我鎮農村種養能手普遍文化素質偏低,開拓和創新潛力有待提高。

3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建議

查看全文

土地經營權狀況及未來

摘要: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實行以來對我國經濟建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諸多尚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對現行農村集體所有權下農民承包經營權進行分析,認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下,存在主體錯位、權能不全、主體的權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等弊端。將農村集體改變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其不再享有農村土地所有權人的主體資格,通過不同環節確保農民對土地的保障權利和土地上的物權均得以各就其位,各自按照不同規則運行,以實現土地保障和土地交換價值。這是未來農村土地發展必經之路。

關鍵詞: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經營權土地國有化

前言

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當前社會一個熱點問題,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和諧,也是司法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現實生活中存在許多損害農民利益的惡性事件,究其根源在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下土地承包經營權本身固有的弊端,筆者嘗試從中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下承包經營權的現狀著手分析原因,并相應的提出自己的見解:把集體土地所有權收歸國家所有,農民享有下位土地所有權,并將農村集體改變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立法變遷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反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農村承包經營一種物權關系。它是承包人(個人或單位)因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或其他生產經營項目而承包使用、收益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一種實體權利。

查看全文

土地經營考核指導方案

為做好全年土地規模經營考核驗收工作,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為目標,堅持實事求是、積極推進的原則,數量與質量兼顧,科學核定工作實績,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進一步調動各鄉鎮工作積極性。

二、考核對象

十個鄉鎮。

三、考核內容

查看全文

土地經營的實踐與思考

為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今年,*市西大溝鎮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大膽改革,銳意創新,把堅持中央提出的農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的基本政策同農戶土地聯合規模經營相結合,做了初步的有益探索,使土地在農戶聯合經營中增效,農民在土地聯合經營中增收。

一、農戶土地聯合經營的實踐及效果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現階段農村土地經營的基本制度。這一基本制度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典范之一。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逐漸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單家獨戶的土地經營限制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發展,使土地的資金技術投入受到制約,而對土地的勞動投入所引起的產出增加已接近極限。如:各農戶為了與相鄰的土地分界,分別在自家田地周圍打上田埂,加上各家自修小毛渠,各條田間留人行道等,占去了不少的耕地面積。據初步測算,我鎮耕地的7-8%都被這些田埂占去了,有五千畝左右。并且出現同一條田中,有的種棉花,有的種番茄,有的種玉米等分散種植經營現象,不利于各種大型農機具的使用,滴灌等先進技術也施展不開,同時還浪費了大量的水、肥料、種子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難度也很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不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發展,影響了土地增效,不利于農民增收,制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為解決這些棘手問題,今年我鎮進行了大膽嘗試,在東戈壁村搞了一塊農戶土地集中連片聯合經營的示范田。示范田涉及農戶14戶,面積217畝,全部種植加工番茄,基本作法是:采取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灌水、統一施肥、統一施藥等統一經營管理模式。首先平整田埂20條,鏟掉毛渠14條、條田間路1條,新增播種面積20.6畝。品種選擇為高產、優質、抗病、晚熟的98-1,該品種結果性強,豐產性好,商品率高,既可避開原料收購高峰期,又可提高銷售單價,為醬廠提供晚期原料。采用井水加壓滴灌,制定了詳細的灌溉制度,灌溉分為四個輪灌區,每60畝為一個輪灌區,分四個經營管理小組,選出四個小組長分別負責,番茄協會會長負責總體協調。遇到問題,農戶們采取“一事一議”辦法,民主協商解決問題,并簽訂了四個相關協議。目前示范田番茄長勢良好,豐產性穩定,預計能達到10噸/畝的目標產量。

農戶土地聯合經營示范田效果明顯:(1)農業機械化效率明顯提高。實行聯合經營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型大馬力機械有了用武之地,提高了機械效率和田間作業質量,降低了農機作業成本。(2)增加了播種面積。示范田將原有的毛渠和田埂推平,播種面積增加了20多畝,每畝純收入按2500元計算,可增收5萬多元。(3)省時省工,便于田間管理。采用井水加壓滴灌技術,澆水時只需開關閥門即可,不需堵壩打埂。傳統的灌溉方式,澆一遍水就需出40多個勞動力,采用新型的灌溉技術后只需2――3個人巡視一下即可,既省時又省工。病蟲害防治實行統一防治,同時施藥,避免了分散防治后病蟲害又交叉感染。(4)節水增效,降低種植成本。根據實地調查對比,滴灌技術可節水40%以上。示范田按常規番茄共需6――8個水,每畝至少需600立方水,采用滴灌技術后每畝只需360立方水,井水按每立方0.25元計算,畝均節水可達60元,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采用滴灌技術后期可預防番茄爛果,增產40%以上。(5)提高肥料利用率,節本增效。滴灌技術可使肥料隨水滴施,直達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達30%以上,采用少量多次滴施,可避免作物后期脫肥早衰,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6)增產增收。示范田番茄去年畝均單產為5噸左右,每畝毛收入1600元,純收入在1100元左右;今年預計單產10噸/畝計算,晚期原料的價格為0.33元/公斤,每畝毛收入可達3300元,純收入可達2500元以上,每畝可增加純收入1400元左右。

二、關于農戶土地聯合經營的思考

查看全文

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綜述

一、我國農地流轉的動因、現狀和制約因素研究綜述

(一)我國農地流轉的動因。目前,國內外關于農地流轉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分析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地流轉的重要作用。Kung認為,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是影響和決定農地流轉的主要原因;(2)研究農戶兼業行為對土地流轉的影響。黃大學認為農業生產專業化分工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農戶兼業化則阻礙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降低了土地產出率和土地利用率;(3)研究產業分工對土地流轉的影響。朱勇軍、徐建群認為,農村加速分工分業奠定了土地流轉基礎;(4)分析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地流轉的影響。譚丹和黃賢金發現農地流轉率與家庭非農就業率正相關,非農就業率提高1%,農地流轉率將提高16.26%。(二)國內學者關于我國農地流轉狀況實證分析。溫鐵軍利用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1984~1992年間的數據對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進行了分析,發現參與過農地流轉的農戶比例僅為1.99%,這也是對農地流轉進行實證分析時所采用的數據長度較長、樣本數較多的文獻。谷彬構建了土地流轉指標體系,對區域土地流轉狀況與關聯要素進行了綜合評估。研究發現:農村土地流轉并不充分,土地流轉面積、參與農戶比例有限,農業兼營特征明顯,一些因素對土地流轉存在阻礙作用。程令國等認為現有農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經成為阻礙中國土地流轉的重要障礙,農地確權制度使得農戶參與土地流轉的可能性顯著上升。(三)我國農地流轉的制約因素。近年來,雖然農地流轉市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制約因素,主要包括農地產權制度不完善、農地流轉市場中介組織發展緩慢、農地流轉缺乏法律保護、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因素。(1)農地產權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產權制度是農村土地流動的前提和基礎,農地產權關系混亂將導致農地流轉不規范,從而損害農戶的利益進而妨礙農地的有效流轉和資源的優化配置;(2)農地流轉市場中介組織發展緩慢。目前,絕大部分地方的農地流轉尚處于自發階段,市場中介組織發展滯后,使得難以通過土地流轉優化資源配置,因此應該對農地中介組織的建設和完善,是農地流轉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3)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由于我國農地流轉市場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隨著時間推移將進一步發展,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導致農地流轉糾紛日益增多,農戶的流轉收益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應該盡快建立和完善農地流轉的管理機制和相關制度,促使農地流轉市場健康發展。(四)促進農地流轉市場發展的對策。賈雪池從中俄兩國的農地流轉情況、農地制度建設和農地流轉市場的發展情況出發,認為農地流轉制度是農地流轉的前提和保證,建議我國對不同地區采取差別化的農地流轉制度。張文秀等在對成都14個縣市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農戶非農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土地流轉租金收益等因素對農地流轉的影響,歸納了促進農地流轉的主要決定因素。呂晨光等提出了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土地承包關系、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業風險保障機制等建議。

二、農地流轉、規模經營與農業生產率研究綜述

(一)關于土地經營規模與農業生產要素投入和農業生產率的研究。國內外學者關于土地經營規模和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從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出發,認為通過大規模的機械化對勞動進行替代,從而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民收入。M.MarritVandenBerg等認為勞動力轉移使大規模農場存在勞動力約束,妨礙農民從事經濟效益更高的非糧食作物生產和農業的專業化生產,從而妨礙增加農民人均收入和提高糧食產量,因此需要機械化生產。黃祖輝和陳欣欣調查后發現,實行了規模經營以后的勞動生產率會高于小規模經營的勞動生產率,因為大規模經營的勞動力利用比小規模經營更充分,并且規模經營過程中新技術采用以及機械對勞動的替代將導致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袁軍寶認為農戶兼業降低了土地生產率,規模化經營能提高農民收入,因此“規模化經營+農業產業化”是理想的農業發展目標;另一種是從農業的土地生產率出發,探討土地經營規模與農業生產要素投入和土地生產率之間的關系。雖然有學者通過經驗分析提出了土地規模與要素投入和土地生產率之間存在反向關系,但也有學者的實證結果顯示反向關系不明顯甚至存在正向關系。劉鳳芹認為土地分割不會妨礙農業機械化操作,因為農業機械的型號是多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機械替代勞動的結果,而不是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結果。她還認為,經濟組織的性質與土地規模直接相關。羅必良總結了經濟組織規模效率的若干決定因素,并對農地經營規模問題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的研究,認為農業在本質上并不具有顯著規模效率,農地家庭經營至少在現階段具有規模有效性。PhilipWoodhouse從生產成本的角度指出由于能源價格上漲,依靠機械的工業化農業模式雖然生產率更高,但在長期是不可持續的,未來農業需要小規模的勞動集約型生產方式。陳杰、蘇群利用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2009~2011年的數據分析了農村土地流轉前后土地規模對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土地規模與土地生產率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二)關于農業經營組織的研究。目前,對農業經營組織的研究主要從形成原因、影響因素、模式和類型、所起作用和組織形式的制度創新等方面進行。黃祖輝等研究了影響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及障礙。郭紅東、蔣文華從農戶角度出發,通過建立農戶行為模型發現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行為受到戶主文化水平、生產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影響。苑鵬通過案例分析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歷程、影響因素、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以及國家與合作經濟組織的關系。孔祥智和郭艷芹調查發現合作經濟組織為成員提供服務最多的是農產品銷售方面,其次是技術指導服務,農資供應和信息及經驗方面的服務也比較多。不少合作經濟組織當初成立的動機就是通過合作的規模效應提高農民的談判能力,減少交易成本,從大批量的購銷中得到差價。黃珺等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制度創新及形成模式進行了研究,并對影響各種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形成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從已有的研究來看,關于農村經營組織形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專業化和產業化的定性研究,關于土地經營規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集中的方式、途徑和意義上,兩方面的研究都很少提及對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的影響。定量研究方面,關于土地規模主要是研究與產出的關系,很少有關于土地規模和投入的定量研究。組織形式方面,定量研究主要是研究提供的服務、組建條件等,并沒有涉及到農業生產要素投入。

作者:陳訓波 米君  廖瑩 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四川省金堂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查看全文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

轉包(出租)方(以下簡稱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包(承租)方(以下簡稱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本著平等協商、自愿、有償的原則,就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事宜協商一致,訂立本合同。

一、轉包(出租)面積

甲方將其承包經營的__________鄉(鎮)__________村__________組__________畝土地(地名、面積、等級、四至、土地用途附后)轉包(出租)給乙方從事(主營項目)__________生產經營。

二、轉包(出租)期限

查看全文

淺談農村土地的規模經營

1我國農村適合土地規模經營的依據條件

經濟方面的依據:(1)家庭土地經營的方式具有的局限性需要進行土地經營的變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歷史上的確曾起過較大的作用。但在現實中存在著棄耕土地、對土地的投入不足、土地肥力的下降,以及農民受制于土地的等現象,尤其是在專業化、社會化和商品化生產進程不斷的加快的背景下,平均承包產生了越來越大的矛盾。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很多農民要獲得就業機會,完全不必再依靠土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經營土地的農民群體,在此這種情況下,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土地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實現自由流動、優化組合成為了可能。(2)在客觀上勞動力的轉移提供為土地規模經營的條件。隨著我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特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崛起,對勞動力具有強烈的需求,同時較高的工資報酬,對大批農村勞動力產生了較強地吸引力。另一方面,雖然國家出臺了很多的針對農民的優惠政策,但是農民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從而導致勞動力大量轉移,這為土地規模經營在客觀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3)規模化經營適應了城市化的發展。經濟發展必然要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主要是因為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了農業生產率的大幅提高,從而剩余勞動力從土體上分離出來,他們大都要轉移到城市的第三產業即服務行業中。只有實現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才能實現少數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才會有更多的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生活。

2目前我國農村適合適度土地規模經營

2.1我國的國情決定可以進行土地適度

可以說,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的現實情況,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規模經營,但是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加以區別對待:一是堅持土地集約利用。鑒于我國人均耕地不足的現實,集約利用土地,就是人為地內涵擴展有限土地的規模,也就是相當于擴大了土地的經營規模,這是我國實行土地適度經營的主要方向和途徑。通過勞動密集型經營,發揮出土地資源的比較優勢。同時,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適時對土地進行調整,使之能夠進行機械化作業、推廣科技和進行田間管理;二是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的第二、三產業,大量轉移剩余勞動力。通過土地流實現土地集中適度經營。建立規范的農村土地使用權市場,引導農民依法有償實現土地轉讓。三是促進經營者素質的提高,包使經營者具有豐富的知識,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責任心。因為相等的其他條件下,經營者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土地規模經營的效果。

2.2穩定、完善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土地規模經營的基礎

查看全文

農戶土地聯合經營思考

為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今年,**市西大溝鎮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大膽改革,銳意創新,把堅持中央提出的農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的基本政策同農戶土地聯合規模經營相結合,做了初步的有益探索,使土地在農戶聯合經營中增效,農民在土地聯合經營中增收。

一、農戶土地聯合經營的實踐及效果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現階段農村土地經營的基本制度。這一基本制度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典范之一。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逐漸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單家獨戶的土地經營限制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發展,使土地的資金技術投入受到制約,而對土地的勞動投入所引起的產出增加已接近極限。如:各農戶為了與相鄰的土地分界,分別在自家田地周圍打上田埂,加上各家自修小毛渠,各條田間留人行道等,占去了不少的耕地面積。據初步測算,我鎮耕地的7-8%都被這些田埂占去了,有五千畝左右。并且出現同一條田中,有的種棉花,有的種番茄,有的種玉米等分散種植經營現象,不利于各種大型農機具的使用,滴灌等先進技術也施展不開,同時還浪費了大量的水、肥料、種子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難度也很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不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發展,影響了土地增效,不利于農民增收,制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為解決這些棘手問題,今年我鎮進行了大膽嘗試,在東戈壁村搞了一塊農戶土地集中連片聯合經營的示范田。示范田涉及農戶14戶,面積217畝,全部種植加工番茄,基本作法是:采取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灌水、統一施肥、統一施藥等統一經營管理模式。首先平整田埂20條,鏟掉毛渠14條、條田間路1條,新增播種面積20.6畝。品種選擇為高產、優質、抗病、晚熟的98-1,該品種結果性強,豐產性好,商品率高,既可避開原料收購高峰期,又可提高銷售單價,為醬廠提供晚期原料。采用井水加壓滴灌,制定了詳細的灌溉制度,灌溉分為四個輪灌區,每60畝為一個輪灌區,分四個經營管理小組,選出四個小組長分別負責,番茄協會會長負責總體協調。遇到問題,農戶們采取“一事一議”辦法,民主協商解決問題,并簽訂了四個相關協議。目前示范田番茄長勢良好,豐產性穩定,預計能達到10噸/畝的目標產量。

農戶土地聯合經營示范田效果明顯:(1)農業機械化效率明顯提高。實行聯合經營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型大馬力機械有了用武之地,提高了機械效率和田間作業質量,降低了農機作業成本。(2)增加了播種面積。示范田將原有的毛渠和田埂推平,播種面積增加了20多畝,每畝純收入按2500元計算,可增收5萬多元。(3)省時省工,便于田間管理。采用井水加壓滴灌技術,澆水時只需開關閥門即可,不需堵壩打埂。傳統的灌溉方式,澆一遍水就需出40多個勞動力,采用新型的灌溉技術后只需2――3個人巡視一下即可,既省時又省工。病蟲害防治實行統一防治,同時施藥,避免了分散防治后病蟲害又交叉感染。(4)節水增效,降低種植成本。根據實地調查對比,滴灌技術可節水40%以上。示范田按常規番茄共需6――8個水,每畝至少需600立方水,采用滴灌技術后每畝只需360立方水,井水按每立方0.25元計算,畝均節水可達60元,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采用滴灌技術后期可預防番茄爛果,增產40%以上。(5)提高肥料利用率,節本增效。滴灌技術可使肥料隨水滴施,直達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達30%以上,采用少量多次滴施,可避免作物后期脫肥早衰,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6)增產增收。示范田番茄去年畝均單產為5噸左右,每畝毛收入1600元,純收入在1100元左右;今年預計單產10噸/畝計算,晚期原料的價格為0.33元/公斤,每畝毛收入可達3300元,純收入可達2500元以上,每畝可增加純收入1400元左右。

二、關于農戶土地聯合經營的思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