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01:14: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設施農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技術帶動種植效益

摘要:本文研究內容為設施農業技術的基本內容,通過對相應的技術進行分析,進而提高我國農業生產中的種植效益。通過本文的研究得知,提高農業生產種植效益可以采用溫室智能監控技術、無土栽培技術、CO2氣肥技術3種設施農業技術。希望本文研究對我國相關農業種植戶有所啟發。

關鍵詞:設施農業技術;種植效益

近年來,設施農業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大規模運用,其對加快我國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實際上,我國設施農業技術的應用相比于發達國家仍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尤其是對于高新設施農業技術的應用明顯不足。基于此,本文研究對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種植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設施農業技術概述

設施農業技術指的是利用一定的設施及工程技術手段來滿足植物健康生長的各種發育要求,也就是從種植的角度上,在局部范圍內改變和創造更加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進而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設施農業技術的本質目的是為了讓植物種植業擺脫自然條件的束縛,讓植物進行更加高效生長。目前,設施農業技術是一種依靠科學技術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是當前國際上比較推崇的產業之一,世界各國為更好地推動本國農業的種植效益,會將設施農業技術作為主要的種植技術措施。設施農業技術中運用的設施主要有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大型連棟溫室,這些設施能夠有效調節植物生長環境的四季溫差,進而實現植物的跨級生長。

2設施農業技術的應用現狀

查看全文

農業設施發展意義

1農業設施發展意義

設施農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農業設施的基礎之上的,設施農業能夠對土地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夠將土地產出率有效提高,將資源的利用率以及勞動生產率予以提高,從而增加了農業的效益、素質以及競爭力,這是新時代對于新型農村經濟的要求,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立足市場,應對激烈競爭的選擇,保障農產品供給以及農業的發展,同時設施農業是農民創收的重要手段,是對農業綜合生產力增強的有效途徑。

1.1農業發展以及建設的轉變需要建立在設施農業的發展基礎之上

設施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重要標志,主要優勢集中在其生產具有較高的集約化,其技術含量較高,且產品質量高、種植效益明顯優于傳統種植效益,具有高產高效以及節能節水、高產高效的特點,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資源利用率的充分性和土地出產率的保證上起著推動作用,另外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

1.2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城鎮化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占用,耕地越來越少,因此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中創造最大的農業效益是目前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農民關注的問題便是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更多的收益,那么設施農業、觀光旅游農業、以及精品化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城市郊區農業以及都市農業不但要擔負起農業生產的作用,同時也要為城市綠化做貢獻,不但成為市民的菜籃子,同時也要成為觀光旅游點,為城鄉一體化轉變奠定基礎,為農民增收。因此設施農業發展就奠定了優質高效、高產高質的農業基礎。此外,設施農業能夠有效利用生物潛能以及自然環境,在對質量予以保證的前提下大幅度的提高產量保證農產品供應穩定。因此,設施農業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的風險抵御能力,且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是保證養殖業以及種植業效益的途徑,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的實際收入。

查看全文

農業設施扶持總體意見

發展設施農業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實現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的一個重大舉措。為了進一步加快我縣設施農業發展步伐,經縣政府第七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全縣設施農業發展進行扶持,特制定本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設施農業對農民增收的重要意義

縣以省政府實施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為契機,兩年來,通過行政推動、典型示范、科技服務等形式,全縣新發展設施蔬菜面積7384畝,設施蔬菜總面積達到8534畝,總產值達1.28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29元。據調查,群眾種植設施蔬菜每畝純收入10000—12000元,有的高達2萬元,而種植大田作物每畝純收入僅為300—2000元,設施蔬菜對比產出效益十分顯著,是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的朝陽產業,一次投資,可多年受益。為此,各鄉鎮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充分認識發展設施農業對提高農民種植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重要意義。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步伐

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水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設施大棚和清水蓮菜等特色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縣上將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科技服務等措施,推進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確保全縣每年設施農業發展面積以3000畝的速度遞增,力爭到2015年全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實現產值4.2億元,帶動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使我縣設施農業發展上臺階、上水平。

(一)利用一切水源,在全縣重點發展設施日光溫室和大拱棚蔬菜15000畝。

查看全文

氣象服務設施農業研究

1濮陽市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

濮陽市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構建多元化收入來源體系、繁榮城鄉經濟的重要舉措。當前,該市設施農業發展較快、勢頭良好,具備發展的優勢和潛力。近幾年在政策扶持下,設施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主要以發展塑料大棚、日光溫室設施農業為主。截至2010年底,濮陽市設施農業總面積發展到1.38萬hm2,示范園區達128個(日光溫室1.3萬座、塑料大棚3.6萬座)[3]。其中濮陽縣、清豐縣設施農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園區建設規模迅速擴大,檔次迅速提高。目前濮陽縣設施農業總共達6800.00hm2,臺賬建設園區也達42個,園區面積達800.00hm2,日光溫室382座,塑料大棚4037座;清豐縣光2010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026.67hm2,其中,日光溫室1206座,塑料大棚1598座,中小拱棚1866.67hm2,食用菌30.00hm2,完成示范園區建設6個。隨著設施農業面積的不斷擴大,清豐縣部分蔬菜已逐漸形成優勢并進一步形成品牌。隨著縣委、政府不斷推動設施農業的建設發展,日光溫室規模不斷擴大,各基地已逐漸連片形成規模,計劃到2015年設施種植業面積要達到6666.67hm2;設施畜牧業要新建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100個[4]。

2制約設施農業發展的因素

設施農業創造了動植物在不受大自然影響的最適宜環境中生長發育的條件,實現了農業的集約化,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使農業走上了科學發展之路,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盡管這樣,設施農業仍然會受到來自大自然氣候資源的約束,且不利的氣象條件對設施農業仍有巨大影響。極端最低溫度、日照、大霧、大風、大雪等氣象要素對設施農業有較大影響。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日光溫室、大棚內的溫度會隨之升高,室外溫度降低其內部溫度也會隨之降低,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外界溫度影響著日光溫室及大棚的管理。同樣的日照時數、陰雨天氣對設施農業種植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響[6]。而大風天氣易造成大棚、溫室骨架倒塌和風鼓毀膜,如果在建設大棚和日光溫室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風向風速問題很可能會造成骨架扭曲變形甚至倒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在設施農業建設初期不僅要考慮當地土壤情況,還應該綜合考慮氣候條件,了解設施農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對天氣狀況的喜好,根據作物自身情況對設施農業內種植的作物和飼養的牲畜進行科學管理。在調查中發現設施農業農戶對于天氣情況特別關心。他們一般通過每天的天氣預報節目、廣播節目中的天氣預報以及氣象手機短信來了解天氣情況,但這些已不能滿足需求,他們特別希望在有天氣過程以及天氣變化的時候提前得到相關氣象信息,能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大棚、溫室內作物、牲畜不受災害性天氣的危害。如在春天,大風天氣比較多,他們希望在有大風天氣的時候能夠提前收到信息,對大棚進行加固,減少大風對設施農業的影響;夏天,天氣形勢比較復雜多變,農戶們希望在天氣突變時能提前收到氣象信息,對設施農業進行相應的管理,特別是晴天突然轉雨天、連續的陰天;夏天的最高溫度和冬天的最低溫度也是設施農業農戶最為關心的氣象因素。有些農戶還希望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設施農業所在地的空氣濕度、土壤水分情況等信息。因此提高氣象服務設施農業的針對性已經刻不容緩。

3氣象服務設施農業的對策

為適應濮陽市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濮陽市氣象局氣象科技服務中心針對該地區設施農業開展了調查走訪。在調查中發現,現在濮陽市設施農業發展已經呈現了規模式發展,在丁寨看到了大片的草莓、甜瓜大棚,在王助則看到了不少的花棚,在清豐則有不少的無公害蔬菜大棚。要使濮陽市設施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充分利用該市氣候資源,優化設施結構、設施環境調控與配套種植技術,必須著力構建濮陽特色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業務體系。

查看全文

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技術分析

摘要: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增長,國民經濟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在飲食方面更加重視飲食健康,注重食物葷素搭配,對蔬菜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為了更好地滿足農產品市場對蔬菜產品的消費需求,保證蔬菜產品綠色、無公害的良好品質,在蔬菜生產種植中必須引入更加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我國農業蔬菜栽培生產技術水平。結合目前我國農業蔬菜栽培產業的發展特點以及農業生產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技術要點作出詳細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技術;應用

綠色栽培是現代化蔬菜栽培需要關注的重點。想要為消費者提供品質更好的蔬菜產品,保證蔬菜產品的穩定產量以及食品安全,就必須提升蔬菜栽培的生產技術水平。正確應用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技術,配合科學的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可為蔬菜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能實現蔬菜的高產,也能有效避免農藥殘留、土壤環境污染等問題,對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技術的發展情況與現存問題

1.1我國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技術的發展情況

1.1.1蔬菜栽培標準化為了提高蔬菜品質,在我國的蔬菜栽培產業中已經基本普及了溫室大棚蔬菜栽培的模式。通過溫室大棚蔬菜栽培模式的實施,能為蔬菜作物的生長創造更加適宜的環境,不僅能促進蔬菜植株生長發育,也能提升土地資源與時間資源的利用效率。現代化農業生產活動必須擺脫傳統農業生產的落后觀念,重視對設施農業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整個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拓展,才能更好地滿足農產品市場對蔬菜產品的消費需求,也體現出蔬菜栽培產業發展的標準化特點[1]。1.1.2蔬菜栽培規模化隨著耕地的不斷整合,蔬菜栽培產業在向規模化生產逐漸轉變。采用溫室大棚進行大面積的蔬菜栽培,有利于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顯著提高菜農的經濟收入,對改善蔬菜生長環境、減少農業生產污染、保證蔬菜產品的食品安全都有著重要意義。目前,設施農業蔬菜栽培已經成為我國農業部門大力推廣的蔬菜栽培模式,由設施農業蔬菜栽培產出的蔬菜也更受消費者青睞。1.1.3設施蔬菜產品多樣化在設施農業蔬菜栽培模式下,能夠獲得的設施蔬菜產品也更加多樣化。溫室大棚的運用解決了自然環境對蔬菜栽培的限制,可以保證消費者在一年四季都能購買到不同季節的蔬菜產品,豐富了人們的餐桌菜品,北方地區也能購買到新鮮的南方蔬菜產品。這也體現出我國蔬菜栽培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查看全文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研究

一、設施農業建設取得的成效

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項目實施以來,武威市涼州區設施農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反季節蔬菜、奶肉牛、畜禽等設施農牧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張,產品總量持續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區累計建成設施農業1.71萬hm2(其中,日光溫室0.72萬公頃、養殖暖棚0.99萬公頃),設施瓜菜總產量63.8萬噸,肉蛋奶總產量10萬噸,設施農業總產值40.94億元,人均設施農業純收入可達3643元。

㈡優勢產區已經形成

通過制定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加強分類指導,發揮區域資源優勢,設施農業生產已形成了城郊區精細蔬菜生產區、沿沙區瓜果生產區、北片外向型蔬菜生產區、張義山區人參果生產區、沿山冷涼灌區食用菌生產區、沿山沿灘肉羊與肉牛生產基地,建成高壩鎮、金羊鎮、發放鎮、東河鄉等一批專業化生產鄉鎮,“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數村一品”的生產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㈢整體生產效益高

查看全文

設施農業中農業機械論文

1設施農業

所謂設施農業,是在遵循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可以對作物所處的環境進行控制,通過工程技術和人工技術,改變自然提供的光溫條件和降水條件,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最優環境,使動植物全天生長,增加生長時間,縮短生長周期,實現動植物高效生產的先進農業生產方式。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面積40%,因此,發展設施農業是解決我國因人多地少而導致糧食問題的重要辦法。21世紀以來,我國的設施農業面積占世界總面積85%以上。設施農業的核心設施是環境安全型溫室、環境安全性菇房、環境安全型畜禽舍,其關鍵技術是最大限度利用吸收太陽能的覆蓋材料。當前我國設施農業有95%以上采用聚烯烴大棚,這樣能夠將太陽光中無用的光波轉化成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波,合理控制溫室大棚的溫差,調節大棚溫度,適宜動植物生長,在高溫季節能夠降溫防止苔蘚類植物生長,寒冷季節能夠增溫保暖,也能夠達到防塵作用。設施農業有兩個農業種類,一是設施園藝,二是設施養殖。設施園藝又稱為設施栽培,指在生長季節或者地區不適合種植園藝作物的土地,利用連棟溫室、塑料大棚、養殖棚等設施,人為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用于培育高產優質的花卉、蔬菜、水果等園藝作物。該園藝培養的農作物綠色無污染,是人類最健康的食用品。當前食品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視,這就使環境安全型溫室成為生產無毒園藝作物的核心設施,是今后設施農業發展的重點工程。

2農業機械

在種植業、畜牧業和農產品、乳畜業初級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機械就是農業機械,也就是指用于農業、漁業、林業、畜牧業生產加工的所有機械都是農業機械。因此,農業機械包括動力機械、農田機械、種植機械、耕作土地機械、施肥機械、灌溉農田機械、農產品運輸機械等。農業上推廣使用農業機械能夠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作物產量,發展農業經濟。

3分析設施農業中農業機械化的應用

3.1大棚卷簾機

查看全文

農業機械在設施農業的作用

摘要: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農業要建立在自然基礎之上,使其符合自然規律的發展。在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包含兩種類型的技術:一種是人力技術還有一種是機械技術。

關鍵詞:農業機械;設施農業;應用技術

設施農業是傳統農業的提高和拓展,發展設施農業能夠促進農業產業水平的提高。雖然我國的設施農業和農業機械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也沒有發展成熟,但是農業機械卻在設施農業中獲得了較好的應用,在更多的模式下有了應用范圍。

1設施農業以及農業機械概述

設施農業中包括工程技術和人工技術,可以通過設施農業對自然環境進行改造。比如提升或者降低溫度、光照條件等。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且適宜的環境條件。目前設施農業主要分為三大類,塑料大棚、溫室以及工廠化栽培。這幾種都是不同的設施農業,各有優缺點,但是都可以進行環境改變,其中運用最廣泛的是塑料大棚以及溫室。農業機械是指能夠用來耕種、發展農業的機械,可以使用其進行加工、農林的耕種等。有利于增強農業的生產力和工作效率,較少人力、物力在農業發展方面的投入,為農業經濟的增長貢獻一份力量。現在我國的農業機械還處于起步狀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完善,才能達到成熟階段。

2農業機械在設施農業中的發展現狀

查看全文

農業局農業設施發展意見

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顯著標志,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為有效保障我國蔬菜、肉蛋奶等農產品季節性均衡供應,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設施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標準化程度較低;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集成運用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機械裝備和生產條件不配套;支持措施不盡完善,發展的規模、質量和效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加強行動,現就進一步推進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發展設施農業的重要意義

設施農業技術密集、集約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發展設施農業,可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既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克服資源和市場制約、應對國際競爭的現實選擇,對于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設施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實現農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設施農業通過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按照動植物生長的要求控制最佳生產環境,具有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周年生產的特點,實現了集約化、商品化、產業化,具有現代農業的典型特征,是技術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設施農業可以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二)發展設施農業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設施農業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生物潛能,在大幅提高單產的情況下保證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是種植業和養殖業中效益最高的產業,也是當前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設施農業產業不僅是城鎮居民的“菜籃子”,也是農民的“錢袋子”。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三)發展設施農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手段。資源短缺和生產環境惡化是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克服的問題,發展設施農業可減少耕地使用面積,降低水資源、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和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量,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效率。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的綜合利用,可以保證生產過程的循環化和生態化,實現農業生產的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查看全文

開發設施農業的意義以及措施

設施農業屬于高投入高產出,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環境安全型農業、無毒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產品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有效方法。設施農業包含設施栽培和飼養。設施包括各類型玻璃溫室、連棟溫室(塑料連棟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陽棚),還包括所有進行農業生產的保護設施。

1發展設施農業的重要意義

中共天津市第九次代表大會提出,農業要“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就是要以較少的土地實現更大的產出,這主要靠農業的集約化經營,靠發展設施農業。

發展設施農業,可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既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克服資源和市場制約、應對國際競爭的現實選擇,對于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發展設施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設施農業是一種區別于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標志,其在生產集約化程度、農業技術含量、產品品質和種植效益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比較優勢,具有節水、省地、聚能、高產、高效等特點,對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特點是對作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條件加以適度的調控,減少或避免不利的自然條件影響,創造有利的自然條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生物的潛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實現農業“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的目標。發展設施農業可減少耕地使用面積,降低水資源、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和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量,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效率。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實現農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設施農業通過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按照動植物生長的要求控制最佳生產環境,具有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周年生產的特點,實現了集約化、商品化、產業化,具有現代農業的典型特征,是技術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