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思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4:29: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美思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審美思維

民族情歌審美思維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剖析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試圖發現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是與原始思維的暗合與重疊。

關鍵詞: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原始思維

東方各民族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但發展卻較緩慢。古代人類早期的社會結構、思維方式、倫理習俗、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方式、審美情趣、藝術表現等,在很大程度上被東方各民族完整地保存下來了。直至近現代,東方各民族的社會心理結構、思維特點以及藝術表現特點,仍在許多方面留下了遠古時代的深刻的歷史痕跡。東方美學思想和藝術表現方法同原始思維和原始藝術結有不解之緣,甚至可以說東方各民族的審美思維是原始思維的自然延伸和發展。剖析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我們也不難發現,它的審美思維與原始思維是暗合與重疊的。

一、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暗合與重疊

原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體性。所謂“具體性思維”,是指思維對象和內容是個別的、具體的事物的外形,以及事物的整體形態的變化運動。在這種思維過程中,始終不脫離具體的物質形象。并且這種思維還有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觀念性的東西都盡力轉化為個別的、感性的形象,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表達。例如,原始初民在尚不能清晰地把握抽象的感情的時候,只能隨主觀心意接納萬物?!靶奈锊环帧保钥陀^物質表現情感。對于原始思維的具體性特點,18世紀意大利思想家維柯在《新科學》中論證到:原始人類就好似“人類的兒童”,原始思維就好似“兒童的思維”。也就是說,原始思維不僅用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材料和手段,而且用“以己度物”的類比表現方式來思維。因此,原始思維的具體性特點決定了早期人類的思維方式只能是用形象來思維,從而也大大激發了原始人類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在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中,就保留著大量的具體形象思維的例子,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是西域各民族情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從古到今,愛情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在西域各民族的情歌中,面對復雜、抽象、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的愛情,都有一個共同的表達特點,就是通過具體直觀的、可感受的事物來形象化地表達,即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觀念性的東西都盡力轉化為個別的、感性的形象,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表達。例如,維吾爾族情歌《假如我是一只夜鶯》中:假如我是一只夜鶯/我愿日夜為你歌唱/假如我是一條鯉魚/我情愿投入你的網羅/假如我是一只燕子/我愿在你的檐下作窩。這首情歌把一位姑娘抽象的、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的熾熱的愛情,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為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了。再如,塔塔爾情歌:“姑娘像魚兒敏捷/我撒下的網你已看著/為什么你總從我身邊滑過?”這首情歌,表現了一位小伙子對姑娘充滿愛慕與渴望的心情,而姑娘卻對小伙子充滿智慧的拒絕的復雜而美好的情感。這些情感復雜、抽象,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只可意會很難言傳。而該情歌卻用“魚兒敏捷”“撒下的網”“從我身邊滑過”等這些具體的事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只可意會很難言傳的深刻情感。通過上述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暗合與重疊。

查看全文

旋律的審美思維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旋律創作審美思維

論文摘要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情感的直接體現。音樂旋律創作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社會現實生活是產生審美的基礎。優美的旋律來源于作曲家豐富的生活積淀及其嫻熟的作曲技巧。由曉光作詞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是源于社會生活,又高于社會生活的藝術精品。

旋律是歌曲組成的要素。關于旋律,人們曾有過許多生動的比喻和美好的說法。從旋律的重要性講,說它是“音樂的靈魂”:從欣賞的角度看,說它是“音樂情感的直接體現”。這些不同的說法,概括了旋律的本質特征。所以旋律的創作要符合運用寫作技巧(調性、節奏、速度、力度等)為他所表達歌曲思想整體服務的同時,不能脫離物質性、社會性的生活現象?!岸@種豐富的想象用音樂來表現生活就是審美,就是創作的靈感。音樂創作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生活現象的本質就是產生審美屬性的基礎?!币虼?,優美的旋律來源于作曲家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嫻熟的作曲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才能寫出感天動地的作品。

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就是她人生的寫照。谷建芬原籍山東威海,生于日本大阪市,童年時從日本歸來,踏上中國的土地時,幼小的心里懂得這才是自己的祖國,才是自己的家。時隔多年,這段生活經歷仍揮之不去。深埋在心里一種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刻骨銘心的情感。歌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形象的刻畫出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

樸實形象,意象深刻。動人心弦是曉光歌詞的特點。它是一幅清麗秀婉的水墨畫,一組古樸寧靜的生活卷,通篇洋溢著一股甜蜜溫馨的氣息,給人以巨大的審美享受。給作曲家帶來了創作欲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的音樂情緒熱切、激情:它雖然也屬于一般創作歌曲風格,但藝術特征較多:它的節拍、速度較自由。旋律的吟誦特點表達出發自內心的獨白,流露出夢魂縈繞的情緒。它的音樂結構容納量較大。運用了對比旋律發展手法和再現統一的三段體結構,中間段的激情和兩端的深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里可以看出作曲家們對歌詞的理解,源于生活內涵的積淀和文化的修養。谷建芬的處理三段體結構,每段都是不規則的啟承轉合結構。整體前后呼應,風格渾然一體。讓人感覺從唱一個音就欲罷不能,需一口氣唱到底才能過癮。這首歌曲大大增強了歌詞的感染力。創作出準確的體現歌詞內在情感的音樂旋律。

查看全文

景觀規劃設計審美思維綜述

1景觀規劃設計審美思想的困惑

為適應社會變化,規劃設計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先行行業,其思想應有超前性,要緊緊把握時代的要求,貼近時代的發展,為迅速變化的社會做出合理的預警,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我們知道,20世紀初期西方興起的工業設計思想革命引起了工業設計狂潮的掀起,現代意義上的空間環境設計思想美學得到盡情的演繹,進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這一成果和它產生的審美思想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影響人類整整一個世紀,在人類文化進化史上書寫了曠絕古今的光輝燦爛的一頁;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開始重新審視對自然的認識和自身的行為,新世紀以什么作為規劃設計的革新點?未來的發展走向會是什么?作為新時期的規劃設計師,不得不認真思考并嘗試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另外,如何將實際意義與審美思想完美結合,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南京外秦淮河河流生態惡化,防洪能力下降,需要建設硬化河道,通過其保護環境,使生態有所恢復。但是這樣一個關于河流生態的恢復與重建工程,卻設計到規劃建設中的審美問題,如何將審美要求與具體的實際功能相結合,在實現應用功能的同時也達到了城市美化和人們審美的要求,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另外,著名的瑪莎舒沃茲的拼合園,將禪宗和自然相結合,又融入法國文化,把日式庭院與法國庭院交錯建造等等。

2景觀規劃設計審美思想的交融

人們開始反感工業文明死板的機器和僵硬的直線所主宰的審美選擇,而對原始自然、豐富多義、模糊混沌的富有野性的原生態景觀以及農耕文明時期的手工景觀充滿了向往。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城市規模急速擴張,城郊土地逐漸被蠶食,帶來了城鄉之間政治、經濟、觀念文化的相互滲透,致使我國的空間審美意識因為城市的不同、經濟狀態和文化觀念的不同而產生巨大的差異,其表現為兩種狀態:一是兩者相互融合、共生共存的奇特狀態;二是演變為互相抵制水火不容易的隔離狀態;三是表現為較為純粹的工業文化或農業文化。由于各種文化思潮激烈交鋒相互碰撞,我們不可能照搬照抄某一種現成的文化并以此去面對這些國家的文化競爭,其理論和實踐上都是行不通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歷史告訴我們,中國不論在處于何種艱難的困境,面對多么繁雜多變的思想觀念,在經過一定的時間的沖撞磨合之后,最終為中華文化所吸收同化。

3景觀規劃設計審美觀念的整合提煉

景觀規劃的審美需要加入一些主流思想,如一些成功的景觀中會冠以一個中心思想,即一個主題。比如,以貼近人們生活的景觀為設計目的,則可以加入一些人生思考和享受生活的主題,一些可以顯示生活情調的設計為主,如加入人們生活細節的彩繪,又如反應一個人某一時刻動作的雕塑等等。另一方面,這種注重審美思想的景觀規劃也可通過光線和色彩進行凸顯,如上文提到的“禪風”就是以投射的光線為主,凸顯禪道的深邃,顏色則以凝重的單色為主,如棕色可以顯示這種特點。而嘻哈文化的風格則可以用大塊不規則的光照為主,體現其隨性和自由,顏色則采用盡量豐富的色彩也顯示其強大的融合性。而針對實際應用與審美的結合,也有相對的要求,如上文提到的南京外秦淮河河流生態恢復工程。把一個以防洪為單一目的硬化河道,以實用經濟和園林自然生態景觀為目的,重建生態棲息地的同時也尋求審美的要求。規劃部門提出四大景觀戰略,核心思想是用現代生態設計理念來形成一個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設計體現人文的“圖”;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為自然過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務,而“圖”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為人的體驗、和對自然服務的接受而存在。

查看全文

音樂創造性思維審美教育研究

21世紀,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創新同時也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進步的靈魂和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對音樂審美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關于創造性思維的定義,古往今來人們對此研究的很多,至于如何給創造性思維下一個確切的定義,說法眾多。美國科學家保羅•伯格曾說:“進入大學后,老師鼓勵我們提出我們和他們知識與經驗之外的問題,思考那些我們找不到答案的事情。開始是重復已做過的實驗,隨后就要求我設計新的實驗方法解決我自己提出的難題。這是極富挑戰性的。在任何時候,創新性的思維都是最寶貴的。也許正是這些早期的經歷,激發了我探索未知世界并找出答案的欲望?!雹儆纱丝梢?,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思維活動的重要之點就在于有想象,特別是創造想象的參與。創造性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它有其自身的特點以區別于其他思維,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歸納了創造性思維的特點,筆者粗略的列舉如下:獨立性:與他人不同,獨具卓識,敢于對人們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連動性:具有自此思彼的能力;交向性: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想問題;跨越性。從思維的進程來說,它表現為常常省略思維步驟,加大思維前進的跨度;綜合性:善于選取前人智慧寶庫中的精華,通過巧妙結合,形成新的成果。創造性思維與一般思維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它是人類智慧最集中表現的一種思維活動;它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高級思維過程,是一切創造活動的主要精神支柱。

一、音樂審美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形成發展

音樂是以聽覺的形式來反映現實,把現實生活用聽覺來展示給聽眾。它歌頌現實生活中一切良好的、值得模仿的范例;同時它還揭露現實生活中一切應當憎惡、拋棄和克服的東西,激起人們的情緒反應,以實現對人們心靈的引導。音樂可以激發人們的靈感、想象,這正是音樂審美教育的妙處所在。1、中西方學者對創造性思維過程的探索中國古代學者對創造性思維過程作了初步的、粗淺的研究。中國古代最早探索創造知識的學者應該是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他提出了“言必立儀”的主張。“言必立儀”就是要為判斷言論的是非利害確立一個標準,這是應包含認識的真理(是非)標準和價值(利害)標準。墨子還在《墨子•非命上》提出了“三表說”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愿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這“三表”,主要以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及其社會效果作為驗證言論的標準。古代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韓非子,他在《韓非子•奸劫弒臣》中提出了“循名實以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币陨峡梢钥闯?,中國古代學者已開始對知識的探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西方學者對創造性思維究其原因也苦苦探索了幾千年。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最早涉足創新這一領域,他曾指出:“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永遠不斷地更新。一切皆流,萬物常新?!雹俟畔ED還有位著名美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所運用他所發現的形式邏輯、歸納演繹法對創造性思維過程做了較為精確的論述。他認為,“人們的認識在于認識事物的‘原因’。起初,人們通過歸納,上升到直覺,得出‘第一原理’,然后再從第一原理出發,進行演繹論證,一步一步地揭示出在第一原理基礎上的其他原理。這樣就形成了科學體系?!雹谖鞣竭€有很多學者對創造性思維過程作了不同的論證。例如,經驗論代表人物弗蘭西斯•培根關于創造性思維的觀點是由一個實驗得來的感性事實到一般原理的逐步進化過程,他主張先由感性事實到較低的原理,再逐步上升到一般原理。2、音樂審美教育對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作用音樂審美教育對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大學音樂美育教育是關于人類自身美化的一門學科,是人類認識世界并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一種手段。對于非藝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音樂審美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塑造完美的人生境界,培養和諧的人格。音樂審美教育對創造藝術美、科學美、技術美、社會美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音樂審美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幫助人們分享來自表現形式的意義,盡可能充分地分享音樂作品中創作出來的表現性、審美性,以便他們得以體驗那些作品中捕捉到的對感覺的探索與發現。音樂審美教育還應當使人們盡可能充分投入音樂創作,通過創作來體驗他們自己對感覺的創造與想象。音樂審美教育的主要作用與所有藝術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一樣的,通過理論學習培養對音響的內在表現力的反應來進行人的感覺教育,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音樂的審美意義可以令人接近,這是一種積極的、指導性的、參與性的作用,要求高度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學素養。

二、音樂審美教育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育要取得積極的社會效果,通過音樂要比通過其他途徑更有效。音樂教育能給人一種與他人的共性意識,就必須首先是審美教育,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幫助人們去發現藝術作品中的藝術性。筆者歸納了以下三種教育方式來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內化教育:內化一詞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關于內化這個概念在這里只言片語還很難講清楚。但是,內化本質上就是這種“由生理過程向心理過程的轉化”。有學者認為:內化就是教育的真諦。當前的教育忽視了內化,把教育簡單的認為是應試教育,從而使得理論學習變得枯燥乏味。音樂審美教育應該就是一種內化教育,通過理論與實踐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思想,激發人的創作思維與想象。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靈感是跟創造動機和對思維方法的不斷尋覓相聯系的,是以創造者對解決任務的方法的不斷探索為前提的,它是創造者孜孜不倦學習的結果。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靈感是這樣一位客人,他不會拜訪懶惰者,在科學的創造中,創造者也只是由于孜孜不倦的勞動,才探明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許多規律?!雹僖魳穼徝澜逃€可以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感知去創造想象新的形象,激發更好的藝術創造性思維能力。情感教育:音樂是情感的一種語言嗎?托爾斯泰的觀點即:“音樂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語言,而且同任何好的語言一樣,這種語言中所用的詞匯的意義是可以規定的?!雹谝魳肥乔楦械谋磉_。音樂審美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音樂教育者必須不斷提供機會讓人感受到音樂的表現力,如果音樂的表現性是音樂最有價值的部分,那么,通過理論學習再加上實踐就達到了音樂的整體力量了。所以不讓學生參與音樂體驗是沒有什么理由的,對于分享表現力的豐富性來說,這種音樂體驗還十分缺乏。音樂審美教育要能夠更接近音樂的創造性本質就必須給學生很多機會來施展音樂方面的創造性。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所用的語言應當和他們的目的相適應,要說明音樂的表現內涵,使用恰如其分的語言,要具有描述性,而絕不是解釋性,遣詞要仔細,選用的詞對注意提供感覺的條件的音樂事件要有號召力。只有一樣可以適當地引起對音樂的情感反應:這就是音響本身。所以,音樂審美教育要結合音響教學,這樣不會使得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他指的是從學生個別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啟發的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音樂學科教學運用這種方法是較多的,因為每個人所受家庭、性格、藝術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響而存在著個體差異。那么,音樂審美教育也應該逐步向個性化方向發展,以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音樂課堂教學要打破那種“老師滔滔的講,學生靜靜地聽”的封閉、沉悶的氛圍,首先要做到讓課堂教學活躍起來,學生也參與到教學中來,有條件的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這樣,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才談得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發展創造性思維與創造實踐能力是音樂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眾多的音樂家傳記中不難發現,他們從小就有把一切感受迅速轉化為樂思的能力,在國外的音樂教育中,音樂課堂上很多學生參與音樂創造的積極性。因此,要使人們的音樂審美觀念與社會的發展真正統一起來,還需多多探討音樂審美教育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查看全文

以藝術邏輯思維培育藝術教學審美

藝術是人們的主要審美對象,是審美感受的對象化、物質化藝態,是形式美的體現。藝術就是人們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方式,把客觀存在著的事物通過人的美學理念表現出來,藝術構成的表象是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感受出來的一種超越現實的形象,可供人欣賞的作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思維現象,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思維的發展。藝術思維是人類對客觀事物間接地以審美的印象概括性認識的過程。藝術思維的特點就是間接性與概括性,藝術思維是以抽象的藝術語言為工具來反映思維的審美意識,藝術思維是由動作思維、形象思維,理論思維所建構而成。另一方面,藝術思維也蘊涵著科學的邏輯思維。兩者相互緊密聯系,相互作用,互為補充,共同完成復雜的行為活動。[1]藝術的始發活動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勞動實踐,人類在勞動實踐之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原始人類逐步開始進行藝術性的活動。例如:巖畫、舞蹈。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思維的發展和審美能力逐步提高,由此人類開始研究藝術、研究藝術思維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的儒家學者孔子在其著作《論語•述而》中就提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主張。而現代藝術和早期藝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現代藝術以造型藝術、實用藝術、表情藝術、言語藝術、綜合藝術等作為研究對象,并將藝術人文學、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學、藝術邏輯學、藝術教育學、藝術傳播學、藝術語言學、藝術民俗學等納入藝術研究的體系。藝術可分為再現的藝術傳達形式,包括雕塑、繪畫、攝影、戲劇、電影等。表現的藝術傳達形式,包括工藝美術、建筑、書法、音樂、舞蹈等,語言的藝術,包括文學等。藝術活動的建構又是什么?這是藝術研究的一個重點,藝術活動是由藝術客體的世界、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傳播這四個因素建構而成??腕w世界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人與藝術客體世界的關系就是藝術活動的審美實踐與審美印象,概括而言就是感知美、記憶美、創造美??腕w世界一方面是指多數人的審美理想和標準,另一方面是指藝術工作者所遵循的事物客觀發展規律。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基于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經驗,而產生的審美意態的靈動,任何一種單純的藝術活動都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是藝術家個人的表現。

藝術家由此開始使用自己的視覺語言作為精神交流的媒介,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可以概括為是通過不同的符號所實施的文化形式和宗教形式的社會性行為,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是符號元素既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象征,所指是意會。由此藝術創作內涵的感性與開放性特征就處于游離的狀態和相依狀態。藝術作品是藝術主體的審美意識的物質形式成果,在審美意識的物化形式后,就需要借助媒介進行傳播,將藝術信息傳遞給藝術受眾。

一、論藝術外延之美的性質

在自然界中,人們對美的感受力大部分都是由直接的感覺形式引起的。人們反復地接觸這些自然美的形式,便能引起美的聯覺,人們對外界環境、聲音、氣氛和色調的和諧組合形式不斷記憶,就會產生一種形式美的感受力,逐漸將這種感受力分解成細小的分子進行外延,對每一個細小因素的感受加以判斷,然后,綜合得出一個總括性的記憶表象。那么美在何處?在人類由勞動創造美的長期實踐中,逐漸發展了人對各種形式構成因素的印象,包括聲音、線條、色彩、形體等外延分子,這些外延分子人類已逐漸掌握了這些形式因素的各自特點。視知覺可以打通各種感官,調動更多的感受參與美術形式的體驗。[3]如對聲音這個要素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不是泛泛的停留在聲音本身的結構之中,而是指向聲音內部更深的層面。當人聽到強烈的噪音時,不僅不能引起美感,而且會煩躁甚至造成聽覺的損壞;當人聽到優美、柔和、的樂曲時,人們就會進入熱情自信心境,而當人們聽到凄涼的樂曲時,就會產生一種悲痛、壓抑的感受。這就說明音樂的穿透力是極強的,音樂的特性就在于音波的運動,聲音的運動是隨著旋律的移動,人的感情也會隨之被調動起來,隨著聲音流動。聲音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烈的,情感的東西是非常深刻的,聲音的美感就在于聲音流動的形式既外延分子的流動,是美的形式感的集中表現。

二、論造型藝術之美的性質

在繪畫藝術之中,美的外延符號就是線條,線條是線在空間狀態運動而得到的軌跡。圖形的線條看得見,中國書法藝術已超越了實用性,書法已充分展現了線條的變化奧妙,筆調、行走、妙運形成書法的形式感,好的絕妙的運筆行走給人一種雄健的感受,書法已成為一種美的藝術。曲線表現柔和,波狀線表現輕快流暢,輻狀線表現奔放,交錯線表現激蕩,平行線表現安穩。繪畫就是以線條為主的,突出線條,用線條勾勒出世界的景觀,一幅畫中表現的挺拔的松樹,用直線才能表現出它的氣勢和力量,直線在這里就很美。石頭雕刻充分展現了雕刻之功,其實就是刀隨線條運行的軌跡,就是一件充分展現形式感的美的作品。線條的運動要先有一個意境,行走有神,有氣勢,有韻律,勾勒出的圖形就是讓人進入形式感之美的體驗。

查看全文

談論中國傳統美學之思想精粹

摘要: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協調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諧思維?!爸泻椭馈笔侵腥A民族最高審美標準;“協調之美”是貫穿于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始終的審美價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思維方式;“和合之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觀。研究和弘揚中國傳統美學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精粹和諧思維

美學是研究美的本質、標準、規律的科學,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完整的美學學科,但卻形成了極為豐富的美學思想。研究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精粹,對于豐富中國現代美學,促進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中和之美

所謂“中和”,是指人們認識和解決問題所采取的不偏不倚、執中適度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的“中和”思維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兑讉鳌分杏嘘P“中和”的論述不下三十處,其中凡帶“中”的卦艾都是吉卦、吉艾。“凡吉占都是因為能‘正中’、‘得中’、‘中正’、‘黃中通理’等”。這說明當時人們對“中和”、“執中”、“尚中”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執中”、“尚中”的中和思維在儒家學說中得到了發展,并逐步演化成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除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外,中和思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和思維的理論基礎。“中庸之道”要求人們在為人處世方面采取“適度”原則,反對“過”與“不及”。從哲學視角看,中和思維是古代樸素辯證法的表現。辯證法認為,事物質和量的統一就是度,事物的變化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度兩端的關節點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因此,凡事必須掌握“適度”的原則。中和思維正是對“度”的正確把握。從倫理學的視角看,“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孔子明確提出了“中庸之德”的觀點。《論語·雍也》說:“中庸之為德也”。在孔子的影響下,荀子一也主張根據“中庸之道”來修身養性,培養中和思維。

從美學的視角看,“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審美標準?!抖Y記·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鬃又鲝垐虄捎弥?,注重對中和之美的追求。在做人方面,孔子認為“中和”是君子應有的美德,“文質彬彬,然后君子”。Lzl在藝術創作方面,孔子評價《關唯》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實現了“中和之美”。《樂記》把“中和”作為音樂的審美標準,認為“中和”是音樂的本質,以“中和”為美;“樂者,天地之中和也”。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和之美”成了中國歷代藝術家推崇的審美標準。與中國傳統的中和思維相比,西方古代也有講“中和之美”的學者,只不過時間稍晚于中國。德漠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雖然也談及過“中和”問題,但未能展開。在古希臘,對“中和”或“中庸”研究最深刻的人是亞里士多德。他明確指出:“過度與不及都屬于惡,中庸才是德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美”。他還說:“人們對于優秀成果的評論,習慣說增一分則過長,減一分則過短。這就是說過度與不及都是對優秀的破壞,只有中道才能保持它”。川可見,亞里士多德的“中道之美”與中國傳統的“中和之美”十分相似,反映了人類審美思維方式的共性。但西方的中道思維未能傳承下去,后來被西方近代的“對立思維”所取代。而中國傳統的“中和思維”卻一直延傳到今天。因此,可以說:“中和之美”是中華民族審美思維方式的顯著特色。

查看全文

民族情歌中思維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剖析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試圖發現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是與原始思維的暗合與重疊。

關鍵詞: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原始思維

東方各民族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但發展卻較緩慢。古代人類早期的社會結構、思維方式、倫理習俗、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方式、審美情趣、藝術表現等,在很大程度上被東方各民族完整地保存下來了。直至近現代,東方各民族的社會心理結構、思維特點以及藝術表現特點,仍在許多方面留下了遠古時代的深刻的歷史痕跡。東方美學思想和藝術表現方法同原始思維和原始藝術結有不解之緣,甚至可以說東方各民族的審美思維是原始思維的自然延伸和發展。剖析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我們也不難發現,它的審美思維與原始思維是暗合與重疊的。

一、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暗合與重疊

原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體性。所謂“具體性思維”,是指思維對象和內容是個別的、具體的事物的外形,以及事物的整體形態的變化運動。在這種思維過程中,始終不脫離具體的物質形象。并且這種思維還有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觀念性的東西都盡力轉化為個別的、感性的形象,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表達。例如,原始初民在尚不能清晰地把握抽象的感情的時候,只能隨主觀心意接納萬物?!靶奈锊环帧保钥陀^物質表現情感。對于原始思維的具體性特點,18世紀意大利思想家維柯在《新科學》中論證到:原始人類就好似“人類的兒童”,原始思維就好似“兒童的思維”。也就是說,原始思維不僅用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材料和手段,而且用“以己度物”的類比表現方式來思維。因此,原始思維的具體性特點決定了早期人類的思維方式只能是用形象來思維,從而也大大激發了原始人類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在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中,就保留著大量的具體形象思維的例子,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是西域各民族情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從古到今,愛情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在西域各民族的情歌中,面對復雜、抽象、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的愛情,都有一個共同的表達特點,就是通過具體直觀的、可感受的事物來形象化地表達,即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觀念性的東西都盡力轉化為個別的、感性的形象,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表達。例如,維吾爾族情歌《假如我是一只夜鶯》中:假如我是一只夜鶯/我愿日夜為你歌唱/假如我是一條鯉魚/我情愿投入你的網羅/假如我是一只燕子/我愿在你的檐下作窩。這首情歌把一位姑娘抽象的、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的熾熱的愛情,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為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了。再如,塔塔爾情歌:“姑娘像魚兒敏捷/我撒下的網你已看著/為什么你總從我身邊滑過?”這首情歌,表現了一位小伙子對姑娘充滿愛慕與渴望的心情,而姑娘卻對小伙子充滿智慧的拒絕的復雜而美好的情感。這些情感復雜、抽象,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只可意會很難言傳。而該情歌卻用“魚兒敏捷”“撒下的網”“從我身邊滑過”等這些具體的事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只可意會很難言傳的深刻情感。通過上述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暗合與重疊。

查看全文

藝術語言模糊性分析

摘要:藝術語言作為一種變異語言,其模糊性是由言說客體的模糊性、言說主體的審美情趣的模糊性和接受者的審美能力及審美的模糊性決定的。藝術語言模糊性受傳統思維方式影響至深,而藝術思維的形象性是以神話思維的混沌性為基礎的,心象思維作為藝術思維的一種具體形式,心象思維的模糊性就映射在藝術思維中,以藝術思維為底色的藝術語言必然帶有模糊性。

關鍵詞:藝術語言;模糊性;思維

一、藝術語言

駱小所先生1992年9月出版的專著《藝術語言學》,從藝術的角度來研究語言,拓寬了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從理論和方法上另辟蹊徑,創立了一門嶄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藝術語言學是從藝術的角度研究語言的科學,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藝術語言是指文學語言和其他藝術門類中的一切表現手段。例如:電影語言包括戲劇語言在內的一切藝術表現形式。有人總結王家衛的電影特點時說“村上春樹味兒十足的臺詞、魔幻現實主義、解構主義、意識流加后現代文藝腔作風。MTV似的恍惚鏡頭、街頭流行的酷表情、古龍式的醒世格言、濃濃的懷舊情調……”[1]電影中的臺詞、鏡頭、表情、情調都可以作為廣義的藝術語言來理解。而狹義的藝術語言是指語言的變異,也即變異語言,又叫破格語言。它是通過拉大辭面和辭里的距離來超越科學語言的一種言語藝術。如:“積淀的淡而不逝的莫名的沉重和悲哀”,這個句子的表層形式上是不符合語法規范的、也是悖于理性表達的,但是從其深層內容上卻可以體悟到言說者特定心境的一種“無理而妙”的模糊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情緒。藝術語言是重在表達情感的一種情感語言,它更多的是借言說者的情緒、想象、直覺、心理意象來實現語言藝術化表達的效果。語言的功能就是語言的表達目的,不同的表達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言語形式,而藝術語言就是為表達情感而創構的。情感的表達是一個對所反映的事物或現象的認知的復雜過程。因為受感情的牽制,言說主體對言說客體的認識常常是若明若暗的,有種若隱若現,若是若非的感覺。這種感情不比抽象的概念清楚,反而比思維過程中的概念更為模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的模糊性。[2]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人們不僅用精確方法分析觀察事物,而且也用模糊方法去認識一些復雜的事物。在漢語的言語活動中,常常運用模糊的方法來傳達信息,提高交際水平。如:《紅樓夢》中對黛玉外貌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笈煙眉,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摈煊窬烤故窃鯓拥?,這是具體描繪不出來的。讀者可以在這樣的模糊語辭中,想象出黛玉的與眾不同的美,這就是藝術語言模糊性的魅力所在。

二、語言的模糊性

語言的模糊性,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美國科學家查德在1965年提出了“模糊集”,從而產生了模糊語言、模糊邏輯、模糊數學之類的學科,李小明認為“無論在人類任何的認識領域中,非定量、模糊和不確定的認識形式和因素不是例外而是常規?!倍@種模糊性在語言上的表現就是模糊語言。比如“高”“矮”“胖”“瘦”這樣的形容詞,它們并沒有清晰的界限、確定的外延。而正是這種不能精確劃一的模糊語言,形成一些邊緣不清的、復雜多變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集合,使得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具彈性和可擴展性。語言的模糊性更多的是側重于語義的模糊性。語義的模糊性“是指語義所體現的概念外延即概念邊緣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而其中心區域,此一概念和彼一概念還是清楚的”[3]藝術語言的模糊性,主要是始發于心理的模糊性。心理的模糊性,是一種感覺能力,是一種理性上趨勢明確、知覺上朦朧混沌的模糊。心理的模糊性一般都以模糊的方式實現復雜的精神現象上的準確,具有明顯的自動性,而這種自動性只要擺脫人的主觀性,就是一種非自覺性的行動。在直覺和靈感的相互作用下,這種自動性就成為一種沖動,隨之激情自然噴涌,直接為被人的天性制約著。[2]心理的模糊性直接通過語言的模糊性表現出來。

查看全文

民族聲樂陰陽哲學思維特點

陰陽哲學思維是產生于先秦時期的一種哲學思維觀,它的本質是以陰陽兩種本原解釋萬物的生化。陰陽哲學思維是我國傳統哲學思維中的核心內涵,其獨思維特征浸潤著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國民族聲樂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深受著陰陽哲學思維的影響。在民族聲樂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民族聲樂的聲樂理論、審美情趣、創作與表演等各方面都深深的打下了陰陽哲學思維的烙印。

一、民族聲樂中的“陰”、“陽”特質

“陰”“陽”是指由道所生化出的兩種本原之氣,“陰”“陽”分別體現了道的其中一方面的特性,“陰”象征著陰柔,“陽”代表著剛強,陰與陽互相對立而又共生,相互交融產生萬物。民族聲樂在聲樂表演主體、聲樂作品以及作典家風格等方面凸顯著強烈的陰陽哲學思維特質。首先,從民族聲樂表演主體來講,男性與女性兩種不同的表演主體就存體現著陰陽兩種截然不同的特質。男性聲樂表演主體以剛強宏大、自強不息、激昂壯烈為主要特征,代表著“陽”的一面,而女性聲樂表演主體以甜美圓潤、柔順細膩、婉轉平和為主要特征,是“陰”性的集中體現。其次,民族聲樂作品中也蘊含著強烈的陰陽哲學思維特征。民族聲樂作品類型風格雖然復雜多樣、汗牛充棟,但是在總體上卻可以大體分為“陽”性與“陰”性兩種不同的類型?!瓣枴毙蕴卣鞯穆晿纷髌房傮w的風格取向積極進取、博大健銳,與“陽”性的聲樂表演主體匹配,則更加突出整體的剛強恢弘的特性,而“陰”性特征的聲樂舒緩平和、溫潤輕盈,與細膩柔和的“陰”性表演主體配和更加相得益彰。再次,民族聲樂作品作曲家的個人魅力、個性風范等也體現著強烈的陰陽哲學特質。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個人魅力,或是狂放,或是內斂,或是瀟灑,或是含蓄,這些多姿多彩的人格魅力風范同樣也體現著“陰”與“陽”兩種特質的不同?!瓣枴毙蕴刭|的作曲家風格灑脫,性格昂揚向上,富于雄強之美,而“陰”性特質的作曲家風格更加含蓄,于沉靜內斂之中迸發出聲樂的張力,這兩種不同特質的作曲家猶如水與火的兩極,各具特色,他們的人格風范與其作品的風格魅力相得益彰,共同豐富了民族聲樂的多樣之美。

二、民族聲樂審美中的陰陽哲學思維特征

民族聲樂中的“陰”、“陽”特性表象出不同的審美特征,而以這種審美特征為標準,建構在其上的審美與審美觀顯然也具備著明顯的陰陽哲學思維特征。

1.“陽”性的剛強之美?!瓣枴毙缘膭倧娭荔w現著崇高、壯美等審美范疇的本質?!瓣枴毙蕴刭|的聲樂作品、聲音表演體現出一種雄偉壯闊之美,它可以賦予聲樂欣賞者以直觀形象的剛強雄健的審美感受,使欣賞者沉浸于博大宏偉、昂揚向上的審美體驗之中,促使欣賞者摒棄消極情緒,培養自剛不息的精神品質。

查看全文

傳統審美理念以及現代美術突破

一、審美思維方式的沖突

傳統的審美理想在思維方式方面上,注重萬物的聯系和感性自覺的心理體驗。這種思維方式中沒有把大千世界看成是獨立于人以外的純粹客體中國傳統審美理想體現一種宏觀整體的審美思維方式,藝術講求心靈的物化,又是物的情話,心物合一超以象外。老子云:“塞其兌,閉其門”就是清除心靈的塵灰,保持內心的最大虛空、靜寂,直觀體悟世界萬物“和其光,同起塵”達到“玄同”的藝術理想。同時這種思維方式有著虛空靈動,就是傳統審美中的神韻、飄逸、超拔、高逸、虛清等。所以在傳統中國畫中講求“氣韻生動”、“妙在能會、神在能離”等一種格調清高的審美追求。

現代美術與傳統審美思維的沖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現代美術缺乏主體內心的自省,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人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思潮,即以人性對抗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為中心的思維傾向。兩者都是以“人”為中心,但兩者的審美思維方向有質的差異。中國傳統審美思維方式強調虛靜、心靈自由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現代美術在藝術思維上強調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顯示為人對自然的征服力、控制力,人于自然產生一種外離對抗性。在一定的社會時代中以人性對抗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體現出了人類意識的覺醒有進步性。其次,現代美術思維方式中缺乏傳統審美宏觀整體性,現代美術多用類似解構主義的思維方式,肢解、分割使主體思維獨立單一。

二、審美價值取向的沖突

傳統審美理想的價值取向,重交感,重人生。首先“交感”就是“天人合一”的動態過程,也就是萬物生命的發生過程。按《周易》的觀念,整個宇宙是陰,陽兩種元素交感而成的動態過程。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宋明理學家主張的天人相通都是在審美取向上重交感。再次“重人生”源于“交感”的基礎。周敦頤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就是把人看作萬物之靈,天地之德,天地之心。即以人的生命活動為內在機制的宇宙一體化,天地萬物看作統一生命系統。中國古人是以這種對自然的特殊情感和內求自省的方法完成美的理想追求。傳統中國畫家在對大自然領悟人生,借物寓意,予以揮毫把無情之物變成有情之物?,F在我們還能從他們畫的頑石中感受到“雪盡身還瘦,云生勢不孤”的氣概;從山林中感受“春山澹治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情態。

現代美術中這種“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審美價值取向很少了。現代美術審美取向傾向于個人自我價值、自然價值、社會價值分離,強調主體對社會對人生的悲觀消極或厭惡不滿發泄的態度?,F代美術價值取向其實是自身內部激化出前所未有的話語形式,突顯當代審美文化所面臨的困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