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與審美情感力培養策略

時間:2022-08-30 08:36:37

導語:閱讀教學與審美情感力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教學與審美情感力培養策略

內容摘要:當前語文教學十分重視語文美育的實施,語文美育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美育就是審美教育,通過審美實踐,我們可以用美的事物來教育關于美的教育。語文美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審美教育的核心目標。審美能力包括審美情感、注意、感知、記憶、感知、思考和審美想象。審美情感力量是個體審美能力中最關鍵、最核心的能力之一。作為審美心理力和審美體驗能力,它支配著整個審美活動,貫穿于整個審美活動,對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閱讀是了解社會、自然、人類自身、歷史的重要途徑。人的發展離不開閱讀,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它集理解、運用語言和寫作為一體,閱讀的過程是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情感傳遞的過程。因此,語文閱讀教學對審美情感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閱讀教學;審美情感力

課標中提到“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人格、培養創新合作精神、并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美的新奇、形象及感染力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學生的美感。因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改的倡議下,開展審美教學研究,既能實踐核心語文素養的要求,又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新編的語文教材增加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古詩詞的比重。然而,古詩詞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的教師用默寫代替了學生的自我體會,把情感的表層灌輸到學生的自我認識中,忽視對學生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把握不夠。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改變以考試為最終目的的學習觀念,教育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質,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共同發展。

一.初中生審美情感力的特征

1.情感投射力增強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初中生呈現出強烈的浪漫情感色彩。在審美欣賞過程中,審美情感力受到主觀情感投射的影響,進入一個充滿主觀情感的世界。他們傾向于將對審美對象的感知轉化為具有情感意義的事物。例如,初中生對顏色的偏好雖然也受到簡單的情感感知的影響,但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個人的情感體驗,并開始賦予這些顏色強烈的情感內涵。當他們看到綠色的東西,他們想到生命;當他們看到紅色,他們想到熱情和勇敢;當他們看到灰色的顏色,他們想到的是暗淡和生命的疲憊。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寫作中也呈現出情感投射增強的現象,學生在書寫風景的過程中,開始有意識地投射自己的主觀情感,從自己的文字中流露出情感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初中生這一重要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情感投射能力。情感投射的增強有利于豐富學生審美情感的內容,促進學生整體審美情感的發展。2.移情能力不斷提高移情是審美情感活動的一種方式和階段,移情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審美情感水平的高低。移情是一種基于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高層次動態情感活動。它是審美主體表達、宣泄和釋放自身情感的目的。在青春期,自我意識和情感豐富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移情能力。因此,移情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生借助文學作品來滿足自己的內心感受,將自己的情緒融入環境。使審美對象從被動到主動,從接受到創造,是審美對象再創造的重要環節。同時,移情能力的提高使審美對象注入自己的情感,實現了客體與自我的高度融合與和諧。在有限的審美對象下,學生可以有無限的幻想,達到情感的共鳴,找到心靈的朋友。重視他們的內心生活,豐富他們的審美情感知識,情感效果。隨著移情能力的提高,學生可以更好地在文學作品中找到情感的釋放。因此,移情能力的提高為閱讀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個性化增強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由于個體的差異,每個個體對作品中的情感有著非常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會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感力量。如今中國教育強調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正確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情感。在強調個性培養的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審美情感力對初中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1.審美情感力的培養,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現在初中教材大多是文質美、情感豐富的文章。初中語文教材從主題的角度來看,主要分為生活、社會與自然。比如生活的主題主要是孩子的興趣、理想、成長等,主要是自我生活成長的思想;社會題材包括親情、愛國主義、民俗等,主要是個人與社會人的關系;自然的主題包括美、探索、動物等,主要是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教材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情感,充分利用教材的文本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真正理解和體驗這些情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而不是一味地講解知識點。通過這些豐富的主題不斷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讓他們真正融入作者,融入文本,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而且還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2.審美情感力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相關學者明確指出:“積極的審美情感對個人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這種審美情感能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思維能力和敏銳度。審美情感力量發生在審美活動中。這種情感力量是人的審美狀態中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量。它會給人一種愉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人興奮和激動。他們對事物有強烈的感覺,他們的理解力、判斷力和記憶力明顯提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抓住這一關鍵因素,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3.審美情感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審美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綜合審美心理的各種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理解、評價、欣賞和判斷的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教材中的美的作品,使學生產生正確的審美理解,引導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審美體驗。同時,好的作品會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明確他們對作品中事物的態度和評價。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轉化為創造美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時,“父親”的形象我們非常熟悉,但要理解作者的“父親”形象,就需要真正掌握父親的語言、動作等相關內容描述。”我要去買一些桔子。你待在這里,別動,“我要走了,從那里給你寫信”,通過這些言語真實勾勒出一個細心、體貼的父親形象。通過對一系列微妙動作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愛兒子的堅強父親的形象。從父親的形象,讓我們回到過去,看看“我”是什么樣的兒子,是什么聯系。通過對人物的審美理解,我可以進一步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我”對父親的愛,父子之間微妙的感情,以及親情的偉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端正學生的審美態度,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審美情感的發展,最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三.初中閱讀教學中審美情感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1.樹立審美態度,打牢審美情感力的基石審美態度是一種沒有直接實用性和個人功利性的觀察態度和感知方式。總之,審美態度是對實踐功利性和科學理性的超越。只有以審美的態度看待世界,才能克服主客對立,實現與世界的融合體驗。這種體驗成為審美情感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態度。學生只有用審美的眼光閱讀作品,才能找到審美感受,才能獲得審美情感體驗,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力量。初中生隨著身心的發展,學生的審美態度初步確立,他們的審美意識增強,審美能力提高。這個階段他們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具有一定的主動性、自覺性來對待審美對象,強烈的情感需求,渴望溫暖的親情、真摯的友情、憧憬懵懂的愛情。初中語文教材蘊含了大量的情感主題:愛國之情、父母之情、赤子之心、手足之誼、男女之情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正確的解讀這些情感類作品,正確的引導他們去理解父母、尊重老師、熱愛祖國,熏陶學生的情感,才能讓學生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使他們能夠有意識的自我指向,樹立正確的審美態度。2.初步“傳情”,激發審美情感力“傳情”階段:在審美趣味的刺激下,聚焦于具體的審美對象,通過對審美對象中具有個性特征的“解讀”,觸發審美主體頭腦中已有的情感體驗和理性認識。因此,這一階段需要運用多種方式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審美需求和審美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傳情”階段是審美情感力量培養的初始階段,它直接關系到審美活動的開展和審美情感力量培養的成功與否。審美情感力本質上也是一種審美心理活動,審美中的情感體驗能力和心理動力可以簡化為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信息的反饋過程:審美主體從生活中獲取各種情感信息,儲存進大腦,經大腦的加工、處理、轉化,綜合成新的情感信息,最后借助媒介向外輸出新的情感信息。總之,閱讀教學中審美情感力的形成過程如下:首先,利用審美感知對抽象、外在的語言文字進行破譯,轉化為形象的審美意象,達到對審美主體的初步傳情的目的;其次,審美主體在與審美意象對話的過程中,喚醒個體的審美意識,激發個體的審美沖動,誘發情感共鳴,使審美主體大膽的馳情;最后,審美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馳情階段共鳴的情感進行加工、處理,形成主體個性化的審美情感力。如此,審美情感力的心理路徑也就完美實現。3.大膽“馳情”,豐富審美情感力“馳情階段”是審美情感力量培養的豐富階段,主要通過審美想象,加速情感共鳴,促進主體移情能力的提高,獲得更真實、更充分的審美情感體驗。這一階段主要強調學生與文本的高度融合,是培養審美情感的核心階段。在對審美客體進行“解讀”后,作品中的情感信息迅速進入審美主體的大腦,并滲透著審美主體的情感,當主體對審美對象進行審美關懷時,被對象強烈地打動,情感共鳴的實質是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審美客體主動調動主體的態度和興趣,使審美主體獲得最大的美感。這時,審美主體在作品中進入了情感的角色,得到了無限的想象。同時,在這個階段,審美主體受到極大的影響和體驗,從而產生“啟蒙效應”,在情感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情感。在閱讀教學中,只有通過各種方式誘發情感共鳴,學生才能理解文本背后的真實情感,從文本的原意轉移到接受者的意思,最終構建自己的審美情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理解文本的意義,就必須創造條件,誘導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進一步“馳情”。為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我們可采取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馳情。在閱讀教學中,想象要憑借語言作為媒介,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受,進而想象出語言文字所描繪的色彩、畫面、聲音等,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把作品中的內在情感與審美主觀情感,相互滲透融合,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使學生達到情感共鳴。再造想象主要是基于作品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創造出新的具體形象。因此,再造想象是基于作品意象內容上數量的變化,整個作品意象的情感內容不變。4.自我“澄清”,提升審美情感力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發生情感共鳴后,此時審美主體根據自身和社會需要,充分發揮審美的主動性和過程,加工和升華大腦中再次共鳴的情感信息,從而形成新的情感信息。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審美主體的能動性,促進自我“澄清”。“澄清”階段是對前一階段感性體驗和理性的提升,是客體表層與深層特征的結合。因此,它特別強調學生對正文意義的理解,以及審美理解和審美判斷。這一階段是審美情感培養的最終推進階段。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在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提升自我的審美情感力。社會生活是個大舞臺,人間百態、世間眾生以其特有的姿態出現在生活的大舞臺上,形形色色,就像一本天然的教科書。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便會讓學到許多活生生的知識,包括語文知識。每天觀察一個生活小鏡頭,寫下一份生活日志,學生的寫作就會有真情實感;接一次電話、招待一次客人,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接人待物真情實意;觀看一次畫展、欣賞幾場音樂會,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課文中許多描繪得美輪美妙絕倫的意境。刻意關注街頭的警示牌,或許可以學到幾句名言警句;偶爾聽一聽評彈、地方戲,或許可以拾得一些俚俗文學;常常觀賞一些名人字畫,或許可以提高一點對書法的品位……這些,都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力。本文主要從閱讀教學的角度探討學生審美情感力量的培養問題。本文秉承新課程理念,針對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力量缺乏的現狀,結合相關研究,分析了審美情感力量的特點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本文不是對傳統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再生產,而是以初中閱讀教學為基礎,對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審美情感的目標進行探索和拓展,這對我們當前關于初中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的研究有了一個新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力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種積極的審美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力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為以后的審美活動做準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閱讀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對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玲玲.初中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情感力培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馬延山,滿德紅.探究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情感教育[J].文存閱刊,2017.

[3]程偉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感能力培養途徑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4期):77-78.

作者:包潤熙